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場戰爭像太平洋戰場一樣以一個如此獨特且戲劇性的方式開始。1941年12月7日清晨,當來自六艘日本航母的183架零式戰鬥機、九七艦攻和九九艦爆從珍珠港上空的雲層中俯衝下來時,上至山本五十六、下至日本軍艦上的炊事兵都十分清楚,歷史即將不可逆轉地進入一個新的篇章。不經意間,我也在2012年遊覽了夏威夷的珍珠港,為此次太平洋戰場之旅拉開了一個提前了六年的帷幕。
➤ 從「Z作戰」到「勇攀新高峰」
隨著美日兩國逐漸走向戰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依照英軍突襲塔蘭託的經驗制定了極具創新性的「Z作戰」計劃。在航空專家大西瀧治郎少將、第一航空艦隊航空參謀源田實中佐、第二航空戰隊司令官山口多聞少將的幫助下,山本五十六制定了這個以日本全部6艘主力航母突襲珍珠港,力求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的作戰計劃。為了實現這一計劃,日軍專門開發了可以在淺水中使用的空投魚雷,日軍的九七艦攻、九九艦爆也分別作為魚雷機、水平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進行了演練。最後,為了確保擴大戰果日軍還派出了5艘「甲標的」微型潛艇,準備潛入港內對美軍戰艦發射魚雷。
1941年10月30日從空中拍攝的珍珠港:正中間是海軍的福特島機場(Pearl Harbor/Ford Island NAS)
美軍方面雖然意識到美日戰爭一觸即發,但是卻沒有想到日本人敢於派出航母直接偷襲珍珠港。太平洋艦隊司令哈斯本·金梅爾上將(Husband Kimmel)與陸軍夏威夷衛戍司令沃爾特·肖特中將(Walter Short)均沒有對此作出防範。當然,美軍軍政高層和情報部門同樣失職嚴重,沒有及時向夏威夷的兩位指揮官傳達重要信息。其中,兩位指揮官尤其災難性的布置包括海軍將6艘主力戰列艦分兩排停放在「戰列艦大道」上,而且沒有防雷網保護;陸軍機場上的飛機則集中停放在機場中央,以防止間諜破壞。
東京時間1942年12月2日下午17:30,日本國會作出宣戰決定,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官南雲忠一中將收到了「勇攀新高山」和「1208」的命令,意味著偷襲計劃將在東京時間12月8日,也就是夏威夷時間的12月7日執行。按照具體計劃,5艘微型潛艇將先行潛入港內,隨後日軍赤城、加鶴、蒼龍、飛龍、翔鶴、瑞鶴6艘航母上的189架飛機將作為第一攻擊波於拂曉時分出擊,如果未遭到抵抗就依次雷擊、俯衝轟炸、水平轟炸。如果美軍有所準備,則依次俯衝轟炸、水平轟炸、雷擊。
日軍機動部隊靠近珍珠港的航線:下方的紅、藍兩條線分別是企業號和列剋星敦號航母的動向
突襲開始前,日本間諜報告港內有9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船塢內還有4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企業號(USS Enterprise)和列剋星敦號(USS Lexington)航空母艦卻均不在港內。即便如此,南雲忠一認為機不可失,決定按照計劃展開突襲。於是,夏威夷時間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軍微型潛艇提前出發。3:42分,美國掃雷艇禿鷹號(USS Condor)和驅逐艦沃德號(USS Ward)發現了其中一艘甲標的潛艇,並且立即上報。後來,沃德號在6:37打響了太平洋戰爭的第一炮,擊沉了另一艘微型潛艇。不過,當值軍官卻沒有重視沃德號的報告。幾分鐘後,大批日本飛機已經飛抵珍珠港上空。值得一提的是,日軍的5艘微型潛艇全部被擊沉,10名成員中9人死亡,1人被俘,按照雙方資料來看卻大概沒有任何戰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派出甲標的微型潛艇險些破壞了日軍偷襲的突然性,實為得不償失之舉。
打響了太平洋戰爭第一炮的沃德號驅逐艦(不過這張照片拍攝自戰爭中後期)
➤ 虎!虎!虎!
早晨6:45,美國陸軍雷達站的兩名二等兵在熒幕上發現了不明飛機靠近瓦胡島(Oahu),之後他們更是發現北方有一大批飛機靠近,隨即上報給防空中心。然而,值班的科米特·泰勒中尉(Kermit Taylor)判定這是來自加州的B-17轟炸機,因此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近一個小時後的7:40,日軍183架飛機(此前6架故障返航)組成的機群飛抵珍珠港上方,由淵田美津雄中佐指揮,共包括第一組49架九七艦攻攜帶穿甲炸彈作為水平轟炸機和另外40架九七艦攻掛載魚雷作為魚雷機用來攻擊美軍戰列艦;第二組51架九九艦爆用於俯衝轟炸美國海軍福特島機場(Pearl Harbor/Ford Island NAS)、陸軍惠勒機場(Wheeler Airfield)和希卡姆機場(Hickam Airfield);第三組43架零戰負責掩護另外兩組。
第一攻擊波指揮官淵田美津雄中佐
擔任第一攻擊波指揮官的淵田美津雄中佐見港內一片安靜判定美軍不會抵抗,因此發出一發信號彈、命令按照首先雷擊的順序發動偷襲。然而,因為有機組沒有看到信號彈,淵田又打出了第二發信號彈,誤以為這是命令強攻的翔鶴號飛行隊長高橋赫一帶著手下的九九艦爆直接對著美軍機場俯衝了下去。然而,這一混亂並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美軍仍然毫無反應。就在第一顆炸彈於7:55落在惠勒機場上之前,淵田美津雄發出了著名的「虎!虎!虎!」信號,代表著偷襲成功。
➤ 「戰列艦大道」的災難與「亞利桑那」號的殘骸
當日本飛機俯衝下來時,最令他們驚訝的就是在福特島旁邊分兩列緊密排放的六艘美國戰列艦。要知道,珍珠港內的全部戰列艦不過是八艘。更令人驚奇的是艦上渾然不覺的美軍官兵們正在舉行升旗儀式!當時美軍戰列艦大道上從左往右、從後往前依次是戰列艦內華達號(USS Nevada)、修理艦維斯塔號(USS Vestal)、戰列艦亞利桑那號(USS Arizona)、西維吉尼亞號(USS West Virginia)、田納西號(USS Tennessee)、俄克拉荷馬號(USS Oklahoma)和馬裡蘭號(USS Maryland)。前方不遠處停靠著加利福尼亞號(USS California),幹船塢內還有賓夕法尼亞號(USS Pennsylvania)。
偷襲珍珠港當天美軍艦船位置的示意圖
日本飛行員在攻擊剛剛開始時拍攝的「戰列艦大道」,可見美軍的主力艦隻是何等集中,又缺乏防備。
隨即俯衝下來的日本魚雷機和轟炸機先後將港內的8艘美國戰列艦炸傷炸沉,其中4艘沉沒。這8艘戰列艦中,亞利桑那號和俄克拉荷馬號損傷最為嚴重:前者的主彈藥庫被直接命中,瞬間發生大爆炸,共1177人隨艦死亡;後者被命中9條魚雷直接在8:08傾覆沉沒。
負責水平轟炸的九七艦攻主要針對戰列艦大道內側的目標,其中亞利桑那號被直接命中4枚800kg重磅穿甲炸彈。這些從高空投擲的重型穿甲彈非常危險,也正是這4枚中的最後一枚直接穿透了亞利桑那號前部二號炮塔的彈藥庫裝甲引發了大爆炸。另外,馬裡蘭號、田納西號和倒黴的西維吉尼亞號也分別被命中兩彈,但是幸好都沒有引發大爆炸。全部加在一起日軍投擲的49枚800kg穿甲彈當中10枚命中,對於高空水平轟炸來講準確率相當不錯。
圖中右手邊就是當年的戰列艦大道的後半段。每一個白色的紀念碑就代表著偷襲珍珠港中在戰列艦大道上被擊沉的一艘軍艦
戰列艦大道的前半段。左手邊的就是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的位置標示,而照片中前方的殘骸正是亞利桑那號的煙囪。
籠罩在黑煙裡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
同時,戰列艦大道外側遭到了日軍魚雷的沉重打擊。加利福尼亞號中雷3條;俄克拉荷馬中雷多達9條,因此傾覆沉沒;西維吉尼亞中雷7條;內華達僅中雷1條。不過,遭遇最為可怕的是被困在西弗裡吉尼亞號艙內的70名水兵:按照他們後來留下的記號來看,他們一直堅持到到了12月23日才終於因為飢餓、窒息在被困了整整16天之後絕望地死去。同時,海倫娜號(USS Halena)和雷利號(USS Raleigh)輕巡洋艦分別被命中1條魚雷、遭到重創,猶他號訓練艦(USS Utah)被命中2條沉沒。全部加起來,日軍第一攻擊波的九七艦攻共放雷40條,其中竟有多達24條命中目標!
這艘小船正在救援西維吉尼亞號戰列艦的落水官兵,他們卻救不了困在下層船艙中的水兵們
當然,美軍也並非毫無反應:不少緩過神來的高射炮手英勇開火,其中包括西維吉尼亞號上的黑人炊事兵多裡斯·米勒(Dorris Miller)。從未接受過高射機槍訓練的他毅然開火射擊,可能擊落了一架九七艦攻。因為此遠超職責的英勇行為,多裡斯·米勒被授予海軍十字勳章。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海軍計劃中的最新一艘佛特級航母就打算以他的名字命名。儘管如此,日軍第一攻擊波僅有9架飛機被擊落,可謂大獲成功。
不過,被擊沉擊傷的八艘戰列艦中有六艘後來都被打撈修好,重新投入戰爭(可見美國可怕的工業和科技實力),俄克拉荷馬也被拆解,唯有亞利桑那號還沉在港口中央,仍然時不時地向港口中滲出燃油。
亞利桑那號的殘骸中滲出的燃油
令我十分震撼的是美國人對於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的態度。在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的紀念碑中,一面牆上刻滿了當天隨艦陣亡的官兵名單,並將他們形容為「英勇」。按說亞利桑那號幾乎沒有怎麼反擊就被擊沉了,但是它的艦員們仍舊被當作英雄對待。對於後人恐怕最難的就是設身處地地去考慮前人的狀況,能夠不以結果來衡量,而正視犧牲本身實在不易。
亞利桑那號紀念館上的陣亡烈士名單
攻擊結束後的戰列艦大道一角:從左至右分別是西維吉尼亞、田納西、亞利桑那號戰列艦
8:40,日軍171架飛機組成的第二攻擊波開始抵達瓦胡島,其54架掛載炸彈的九七艦攻的主要目標是美軍的其餘四座機場,78架九九艦爆則負責繼續攻擊受損的美軍艦船。提供掩護的是35架零戰。日軍的九九艦爆主要掛載250kg炸彈,威力遠不如800kg炸彈但是其俯衝轟炸的精度更高。戰列艦大道尾部的內華達號試圖逃出港口卻連續遭到日軍6枚250kg炸彈命中,最後為了防止堵塞航道在9:10自行擱淺。但是內華達號也在兩個攻擊波內共擊落了7架日機,為珍珠港內各軍艦當中戰果最優者。
同時,日軍集中轟炸了幹船塢內的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和旁邊的卡辛號(US Cassin)及道恩斯號(USS Downes)驅逐艦。1枚命中了賓夕法尼亞號的250kg炸彈給戰列艦造成了嚴重破壞,另1枚則擊毀了道恩斯號的燃油艙,導致3艘軍艦均被大火焚燒,卡森號更是從船臺上滑落砸在道恩斯號上。2艘驅逐艦因此基本報廢。
幹船塢中的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後方)和兩艘驅逐艦
最後,包括維斯塔號維修艦、檀香山號輕巡洋艦(USS Honolulu)在內的數艘軍艦也或沉或傷。等到日本飛機徹底離去時,14艘美國軍艦已經被摧毀,還有20多艘受損。總之,在一上午之內強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就被打得只剩下了一個空殼,更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遭到攻擊幾天後的戰列艦大道:其中傾覆的是俄克拉荷馬號;最靠下方的是已經一半沉入水中的亞利桑那號
➤ 福特機場與航空博物館
在日本飛機蹂躪太平洋艦隊的同時,夏威夷的幾座機場也未能倖免。其中今日最容易參觀的就是福特島上的海軍機場(Pearl Harbor NAS),即現在的太平洋航空博物館(Pacific Aviation Museum)所在地。其實,當時福特島機場上主要布署了60架水上飛機,對日軍威脅並不大。
日軍發起攻擊時看到的福特島機場
今日的福特島機場:有趣的是紅白色的高塔並不是防空塔,而是水塔而已
一座倖存的機庫,現在成為了博物館的一部分:玻璃上殘留的圓形小洞是當年偷襲珍珠港時日本飛機的子彈造成的
第一波攻擊的目標包括福特島機場、惠勒機場和希卡姆機場。這些機場的幾座機庫紛紛被日本轟炸機擊中,頓時陷入熊熊大火。18架於8:30從美國「企業」號航母上歸來的SBD俯衝轟炸機則運氣很差地在日軍偷襲的同時抵達了機場,其中6架被以逸待勞的日本戰鬥機和地面上歇斯底裡的美國防空炮一併擊落。與此同時,12架B-17轟炸機也正好在8:30左右抵達珍珠港,結果被日軍零戰一頓追殺。不過,憑藉著堅固的機身全部12架B-17都得以降落,其中2架受損過於嚴重被算作擊毀。
這架B-17被直接打斷成了兩截
陸軍航空兵的幾座機場運氣更差:為了防備日本間諜的破壞,陸軍的飛機被整齊地排列在了機場中央,成為了日本轟炸機和戰鬥機的活靶子。在第一波攻擊中,惠勒機場上200多架P-40和P-36戰鬥機當中的58架被瞬間摧毀,希卡姆機場也遭到了兩波攻擊波集中轟炸,美軍損失39架轟炸機。最後,日軍第二攻擊波著重轟炸了海軍的福特島和卡內奧赫(Kaneohe Bay NAS)海軍機場和陸軍的貝洛斯機場(Bellows Airfield),擊毀了水上飛機在內的大量美軍戰機。
這張著名的照片就拍攝自福特島機場:兩名水兵看著火海中的水上飛機茫然無措
令人驚訝的是負責攻擊機場的日軍54架九七艦攻竟然無一損失。不過第二攻擊波的零戰和九七艦爆遭到了不小的損失,共6架零戰和14架九九艦爆未能返航,成功返航的飛機中也有多達70架被擊傷。這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美國戰鬥機的英勇抵抗。在偷襲過程中,美軍共有14名戰鬥機飛行員駕著P-40或P-36起飛迎戰,共擊落了第二攻擊波的10-14架日機。其中表現尤其出色的是惠勒機場第47戰鬥機中隊的喬治·韋爾奇(George Welch)和肯尼斯·泰勒(Kenneth Taylor)兩位少尉。這二位剛剛打牌喝酒玩兒了一個通宵,卻在8:30毅然架著P-40起飛,並且在8:40降落補充彈藥後重新起飛投入戰鬥,一共擊落了多達7架日機。因此,兩人均被授予優異服務十字勳章(DSC)。
戰鬥結束後的泰勒(左)和韋爾奇
總之,美國陸海軍在偷襲中一共被擊毀188架、擊傷155架飛機,日本人卻一共只損失了29架飛機。但是第二攻擊波當中日軍遭受的慘重損失也是南雲忠一打消第三攻擊波念頭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十分流行的關於第三攻擊波可以摧毀美軍油庫、幹船塢的理論基本都是站不住腳的,我就不在此贅述了。但是客觀上還是美軍的抵抗迫使日軍放棄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機會。
今日的太平洋航空博物館當中有不少二戰名機:
偷襲珍珠港和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海軍航空兵主力:零式戰鬥機。該機以放棄對飛行員的保護換取了火力、航程和超高的機動性,代表了日本蔑視生命的戰爭思路。儘管在戰爭初期,零式戰鬥機一時出盡風頭擊落盟軍戰機無數,美國飛行員無不談零色變。然而,在戰爭中後期隨著飛行員的質量下降和美國新型戰機的服役,零戰也逐漸淪為了美軍口中的「零式打火機」
美國海軍的SBD「無畏」俯衝轟炸機:在偷襲當天返航的SBD成為了己方高炮和敵機的雙重受害者。然而,SBD們還是笑到了最後,在中途島等戰役中把日本海軍主力送入了海底
美國陸軍航空兵的P-40戰鬥機:注意後方的星星標誌,由於紅色的圓形太像日本飛機上的膏藥旗,因此在太平洋戰爭中被改為純白的五角星。偷襲珍珠港時正是陸軍的P-40整齊停放在機場上,成了日本人的活靶子
美軍的F4F野貓戰鬥機:布景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亨德森機場,本系列的下一個目的地
美國陸軍航空兵的B-25轟炸機:布景是著名的「杜立特空襲」 。1942年4月,吉米·杜立特中校率領16架B-25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象徵性地轟炸了東京等幾個日本城市,然後飛到中國降落。空襲提升了美國軍民的士氣,也促使惱羞成怒的日本人發動了隨後遭受慘敗的中途島戰役
➤ 勝利的象徵:密蘇裡號戰列艦
珍珠港除了作為災難的象徵以外,也是盟國最終勝利的象徵,尤其是因為停靠在珍珠港內的衣阿華級密蘇裡號戰列艦(USS Missouri)。關於密蘇裡號最著名的就在於二戰中最終日本對盟國的投降儀式正是在她的甲板上進行的。
遠處看到的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的406mm口徑主炮:可以將近一噸重的炮彈發射到38公裡外
甲板上的投降儀式地點
二戰盟軍軍艦上裝備最多的瑞典博福斯40mm高射炮
美軍的常青樹:M2重機槍,從二戰沿用至今
密蘇裡號在1980年代接受了現代化改裝:戰斧式巡航飛彈和捕鯨叉反艦飛彈都來自80年代,下方的127mm口徑副炮則來自二戰
儘管密蘇裡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戰列艦,她和日本大和號的決鬥也被海戰迷們津津樂道,然而正如偷襲珍珠港所證明的,太平洋戰爭的主角已經不再是強大的戰列艦,而是航母戰鬥群、艦載機和潛艇。因此,強如密蘇裡也不過在二戰中擔任了轟擊日軍島上的陣地和為航空母艦提供防空保護的任務。
➤ 小傢伙、大戰果:「弓鰭魚」號潛水艇
珍珠港內的「弓鰭魚」號潛水艇(USS Bowfin)跟密蘇裡比起來毫不起眼,但是這艘潛艇卻是一艘名副其實的王牌艇,戰果遠高於密蘇裡號戰列艦。在服役期間這艘潛艇共擊沉了17艘敵艦,其中甚至包括了一艘維希法國的貨輪!在歷史上,總是有一些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卻被遺忘。美國的潛艇官兵們在二戰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幾乎徹底封鎖癱瘓了日本的運輸和工業,卻在歷史的潮流中被遺忘。同時,潛艇兵的生活最為艱苦、危險。他們生活在孤獨、狹窄的潛艇中,隨時面臨著沉入海底的風險,卻安靜地幫助美國打贏了戰爭。
潛艇上的甲板炮:可以在上浮的情況下打沉被擊傷的敵艦,節省魚雷
太平洋戰爭中美軍潛艇部隊僅佔美國海軍總噸位的2%,其戰果卻達到了擊沉總噸位的55%!美軍的潛艇部隊幾乎摧毀了日本的運輸船隊,徹底癱瘓了日本的戰時經濟,還先後擊沉了8艘航母、1艘戰列艦、11艘巡洋艦和眾多驅逐艦等小型艦艇,戰果幾乎與航空母艦相當。同時潛艇兵是二戰美國所有兵種當中死亡率最高的,平時的生活條件也最為惡劣。不過,相當人性化的美國海軍專門給每一艘潛艇都配備了冰激凌製作設備以提振士氣,而且規定如果設備故障就不能出航。在之後的篇幅中,我們將反覆看到美軍潛艇關鍵的身影。
潛艇兵們狹小擁擠的生活區域
海底殺手們的利刃:魚雷艙中隨時準備被發射的魚雷和後蓋打開的魚雷發射管
➤ 後記:歷史的過客和主角
當珍珠港的硝煙散盡時,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已經十分清楚,自己將作為能夠與納爾遜、德雷克、東鄉平八郎齊名的海軍名將被載入史冊。他一手策劃的偷襲珍珠港也徹底改變了海戰的戰鬥方式:大炮巨艦將史無前例地靠邊站,將舞臺的中央留給那些從航空母艦甲板上騰空而起的飛行員小夥子們。作為一名賭徒,他以一點微薄的成本(64個日本飛行員和潛艇艇員的生命)換取了大半支美國太平洋艦隊和半個珍珠港的癱瘓。但也因為此航空母艦的狂勝,山本五十六無法像他的那些手下,比如帶領機動部隊的南雲忠一一樣沉浸在狂歡中,因為美國的幾艘航空母艦並沒有在港中,而他們將卯足了力氣為沉在珍珠港中的2388名美國軍人復仇。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想必心中充滿了苦澀。他的一切命令都沒有違反美國海軍的傳統和規定,只不過是歷史比他超前了一步而已。於是,隨著一紙調令,金梅爾海軍上將在這個人類海戰史上最偉大的樂章開始的時候,被叫下了指揮臺,成為了一名看客。
接替金梅爾的是一位其貌不揚,但是深知航空母艦重要性、對戰術戰略有著深刻認識、深受尊敬、智力超群的德國裔軍人。那時,面對著一半沉入了水底的太平洋艦隊的他可能還意識不到,他將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海軍將領。在短短四年之內,他將帶領著一隻被打醒了的美利堅巨獸,越過浩瀚的太平洋,把他的艦隊從珍珠港帶到東京灣,也同時把那些參與襲擊了珍珠港的日本軍艦一艘艘地送入海底。他就是尼米茲海軍上將。
與珍珠港港內軍艦上的熊熊烈焰一起燃起的還有美國人民心中的復仇之火。當1941年12月7日早晨7:55第一枚炸彈落在惠勒機場上的時候,日本還未向美國遞交宣戰戰書。因此,美國人將珍珠港看作一次骯髒、無恥的偷襲,日本人則是徹徹底底的背信棄義之徒。次日中午,美國國會以參議院82-0、眾議院388-1的壓倒性投票結果對日宣戰。下午16:10,羅斯福總統籤署宣戰書,美日兩國正式進入戰爭狀態。很大程度上,正是日本人對珍珠港的無恥偷襲註定了美國將舉全國之力、不惜代價地打敗日本人。在之後的戰爭中,無論是尼米茲偉大的越洋攻勢、麥克阿瑟巧妙的西南太平洋蛙跳還是李梅最後天降怒火般的戰略轟炸,其精神內核很大程度上都來自於1941年12月7日的這場美國國恥。
羅斯福籤署對日開戰的國會立法:他左臂上綁著黑絲帶來表示對珍珠港陣亡將士們的哀悼
然而,這場徵程卻暫時還不能開始。日本人在偷襲珍珠港得手後,席捲了整個太平洋和東南亞,將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爪哇、關島都瞬間抓到了自己的魔爪中,一時間將老牌殖民帝國們打的七零八落。此時此刻,真正站在他們面前的,只剩下了兩個美國將軍:尼米茲和麥克阿瑟,還有他們麾下的軍隊和艦隊。其中,尼米茲馬上在1942年6月就帶著他的航空母艦還以顏色,在中途島擊沉了日本六艘主力航母中的四艘。之後,尼米茲麾下的海陸空力量將在一個叫做瓜達爾卡納爾的叢林小島周圍與日軍進行殊死較量。
註:歷史圖片、地圖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公眾號聯繫。本文中非歷史圖片屬於個人,未經同意不得使用。
本文為公眾號作者原創,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與作者聯繫。
歡迎各位讀者在朋友圈轉發並關注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