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空傳來「虎!虎! 虎!」——灼燙的電波穿過濃濃硝煙,在太平洋冰冷的雲浪間飛馳。
1941年12月8日上午8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機動隊偷襲珍珠港成功後,擔任這次偷襲的空中指揮官淵田大佐下令,向偷襲珍珠港的艦隊司令官南雲發電報: 「TOH!HUH!HUHru!(虎! 虎!虎!)」並向東京轉發。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5天,在重慶歌樂山的叢林裡,國民政府軍政部軍技室的密碼破譯專家池步洲,就已經破譯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密電!
池步洲是誰?他又是如何破譯出密電的?
「池步洲破譯的並不是日本軍方的密電碼,而是日本外務省的密電碼。」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主任劉志平研究中日「諜戰」多年,對那段歷史極為熟悉。
故事,要從1937年說起。
從外行到破譯專家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1937年7月25日——也就是「七七」事變後的第18天,烏雲滾滾,停泊在神戶港的「上海丸」輪船拉響了第一聲汽笛,航程的目的地是中國上海。
海面上白浪滔滔,池步洲憑欄而望,內心猶如海浪般翻滾。
1908年2月19日,池步洲出生於福建省閩清縣三溪鄉溪源村,後到日本留學,就讀於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工部,學機電專業,畢業後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武官署謀取到一個翻譯文稿的職位,還娶了一位名叫白濱曉子的日本姑娘為妻。
然而,在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後,為了回國參加抗戰,池步洲毅然放棄在日本的安定生活,攜妻兒踏上了歸國的航程。
1939年,源於時任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的邀請,池步洲開始從事對日軍密電碼的破譯工作。
重慶兩路口的兩間民房,幾根天線,從1939年3月1日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池步洲就從一個對密電碼一無所知的「門外漢」,變成了一個破譯專家,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日軍的密電碼系統不同, 電碼各有差別。其中,陸軍的密電碼最難破譯。整個抗戰期間, 日軍陸軍與海軍的密電碼始終未被破譯過。外務省的密電碼相對容易破譯。」劉志平介紹,當時,池步洲收到的密電碼,有英文字母的,有數字的,也有日文的,其中英文的最多。但不論哪種形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字符之間不留任何空隙,一律緊密連接,不像英文電報每個單詞一組,也不像中文電報每四個數字一組。有些英文密電,只從報頭的TOKYO判知它是發自東京,內容則一個字也看不懂。
一開始,池步洲還以為這些密電是軍事密電,後來根據其收報地址遍布全世界,初步判斷是日方的外交電報。池步洲決定從這些數量最多的英文密電碼開始著手。
首先,池步洲發現,在一長串英文字母中,有許多「雙字母組合」經常出現,以此判定這種電碼不是用兩個英文字母表示一個漢字,就是表示一個日文字母。於是按這個思路把一份份密電按「雙字母組合」進行劃分統計,發現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共是十組。再假設這十組就是從0到9的十個數目字。如果能夠找出哪一個是「1」,哪一個是「2」, 就不難繼續找出其組合規律,從而達到逐個破譯的目的。
接著,池步洲又對數字作使用頻率統計,並結合日軍密電中我軍部隊番號、兵員數目、槍枝彈藥的數量等等相關的代碼,成功推斷出各個代碼相對應的數字。經過多次摸索,他又從「師長」「師部」等聯想字推知了「長」「部」等字和師長姓名的代碼等等。
如此零敲碎打,池步洲逐漸破譯了一些字詞,再根據日語的漢字讀音,順藤摸瓜,又破譯出一部分相關文字。當然,取得這樣的進展與池步洲對日語的精通是分不開的。例如電文的末尾, 一般都有「返電乞」(請回電) 一詞,根據格助詞的地位,很容易就推知「返」「電」「乞」這些字的代碼了。
就這樣,池步洲單槍匹馬, 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就把日本外務省發到世界各地的幾百封密電一一破譯出來了。
他破譯的密電,其特點是以兩個英文字母代表一個漢字或一個假名字母,通常都以LA開頭, 習慣上即稱之為「LA碼」。這相當於池步洲為自己弄到了一本日本外務省的密電碼!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機動隊偷襲珍珠港。90分鐘內,毫無防備的美軍被炸沉了4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 被炸毀188架飛機,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偷襲成功後,日軍飛機發出了著名的「TOH!HUH!HUHru! (虎!虎!虎!)」電報。
這就是「珍珠港事件」,偷襲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
其實,早在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就已經知道日軍將偷襲珍珠港。池步洲破譯的密電譯文,也在當天被迅速呈遞給蔣介石,蔣介石立即通知美國駐重慶使節。
那麼,池步洲是如何獲悉這樣一個驚天秘密的呢?
原來,1940年8月1日,美國宣布對日禁運,並凍結日本在美的銀行存款後,日軍作出了「不惜與英、美開戰也要進攻南越」的決策。日本的軍事與政治寡頭認為在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是妨礙與威脅日軍南下的最大敵人,必須搶先下手予以徹底消滅。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外務省頻繁給西南太平洋各地包括菲律賓、安南、暹羅等國家,以及其他群島上所有的使領館發出密電,命令除留下「LA」密電碼之外,其餘各級密碼本全部予以銷毀;同時頒布了許多隱語,例如,「西風緊」表示與美國關係緊張,「北方晴」表示與蘇聯關係緩和,「東南有雨」表示中國戰場吃緊,「女兒回娘家」表示撤回僑民,「東風,雨」表示已與美國開戰,共有十幾條之多, 並規定這些隱語在必要的時候會在無線電廣播中播出,要求各使館注意隨時收聽。這些密電,幾乎全部被池步洲截獲並成功破譯。
從1941年5月份起,日本外務省與其駐檀香山(今美國夏威夷州首府)總領事館之間的密電突然增多,除了僑民、商務方面,竟有軍事情報摻雜其中,這引起了池步洲的高度注意。他加緊了密碼破譯工作,並對美軍的一些情況作了研究,他驚訝地發現日軍電碼的內容主要是珍珠港在泊艦隻的艦名、數量、裝備、停泊位置、進出港時間、官兵休假時間等情況。外務省還多次詢問每周哪一天停泊的艦隻數量最多,檀香山總領事回電:「經多次調查觀察,是星期日。」這便是後來日軍選擇12月8日(星期日)偷襲珍珠港的重要依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電文中還頻繁提到夏威夷的天氣說:當地30年來從來沒有暴風雨,天氣以晴好為主。珍珠港就在檀香山旁邊,是美國的海軍基地, 當時駐有炮列艦8艘、重巡洋艦10艘、輕巡洋艦12艘、航空母艦3艘,連同其他艦艇共有100多艘,陸軍部隊有1個師,空軍部隊有各種飛機約300架。
這些情報都是一批事先派出的日本間諜搜集的,其中主要是由日本駐檀香山的總領事奧田男次郎搜集的,這位後來被稱為「剪報藝術家」的間諜每天瀏覽檀香山的報紙,再將所有與美國艦隊相關的消息剪下,分析整理後發回國提供給日軍作情報。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獲了一份由日本外務省致日本駐美大使野村的特級密電,密電中要求:(1)立即燒毀各種密電碼本,只留一種普通密碼本,同時燒毀一切機密文件。(2)儘可能通知有關存款人將存款轉移到中立國家銀行。(3)帝國政府決定按照御前會議決議採取截然行動。
池步洲認為,這是日美開戰的先兆。結合此前譯出的檀香山軍事情報,他作出兩點推測:一是日軍對美開戰的時間可能是星期天;二是襲擊的地點可能是珍珠港。他把譯出的電文送給頂頭上司霍實子,並談了自己的判斷。
密電譯文被迅速呈遞給蔣介石,蔣介石立即通知美國駐重慶使節。可惜的是美方低估當時中國研究日本密碼電報的技術,不相信中國已破譯日本密碼電報。同時,日本政府在偷襲前,還派遣特使到華盛頓假裝談判,從而迷惑了美國政府,以致珍珠港遭到日軍突然襲擊,美國海軍艦隊受到重大損失,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
「虎!虎!虎!」這個代號,二戰以後幾乎人盡皆知,後來還成了一部美國二戰電影的名稱。關於其含義,有人說是因為日本有一民間諺語:「虎行千裡必凱旋。」
為此,傳記作家吳越曾專門致函詢問晚年僑居日本的池步洲,池步洲說:飛機上發出的密電「虎!虎!虎!」,可能是「東風雨」這一隱語,代表對美開戰。因為「東風」二字的日語發音為TOHHUH,其中HUH的發音,與漢語「虎」字發音相近。「雨」字在這裡當動詞用,意即「下雨」,日語的發音為HUHru,其中ru為尾音,很輕微,聽起來和HUH也相差不遠。因此,「東風,雨」的日語發音,是TOHHUHHUHru,反覆播發,就訛變成「虎!虎!虎!」了。
密電暴露行蹤山本五十六歿命南太平洋1943年4月18日,南太平洋上空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空戰。在這場空戰中,有「海軍之花」之稱的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被美軍擊斃,震驚日本全國。
山本五十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海軍上將,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偷襲珍珠港的策劃者和指揮者。
偷襲珍珠 港之後 , 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發動對日本海軍的進攻。1942年,在密德威(Midway)、珊瑚海 (CoralSea)及瓜達爾堪爾島 (Guadalcanl)等海域的海戰中,美軍都給予日本海軍重創。而作為日本海軍靈魂人物的山本五十六則認為,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於是擬定了一套新的作戰方案,把前進的根據地轉移到拉包爾(Rabaul,位於新不列顛島東北部的港口,是日本的海軍基地之一),再由他本人親自指揮, 在索羅門群島與美軍展開海空決戰,企圖反敗為勝,阻止美軍前進。
為此,山本五十六決定乘專機出巡,既為鼓舞官兵士氣,也進行實地考察。清晨6點鐘,山本五十六及其幕僚分乘兩架專機,由6架戰鬥機護航,從拉包爾機場起飛,當快到第一個目的地巴拉勒機場的時候,突然遭到從瓜達爾堪爾機場起飛的16架美國空軍P-38戰鬥機的襲擊。護航機立即開火,但無法衝出重圍, 兩架專機失去保護,只好從1500米高空緊急下降,企圖在巴拉勒機場降落,但卻被美國戰機緊緊咬住,窮追不捨。
最後,兩架專機一架被擊落在巴拉勒機場附近的原始森林中,一架被擊沉於附近洋面的深海底。第二天,搜索隊終於在原始森林中找到了墜機的殘骸,山本五十六手握「月山」軍刀,橫倒在飛機殘骸的旁邊,日軍「海軍之花」敗落汙泥。
事後 , 日本方面 對山本五十六出巡的日程、路線何以洩 露一事百思而不得其解。要知道,此事屬當時日軍絕密消息, 只有少數高級指揮官知道。為保證最高司令長官的安全,日本海軍諜報機關事先對飛行路線沿途的「敵情」作了周密的調查,確定絕對安全之後飛機才起飛。而且,日本海軍的密電碼是在4月1日剛剛更換的,不可能那麼快就被破譯。美軍是如何知道山本五十六行程的呢?
當時,有人懷疑日本海軍內部有盟軍的潛伏特務;有人說是因為兩艘美國潛水艇襲擊馬琴島,全殲島上43名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諜報隊員,繳去了密電碼本;還有人說從1942年夏到1943年春這一段時間中,索羅門群島上空被擊落的日機為數甚多,機上攜帶的密電碼本雖然立即停用,但是有經驗的密電碼專家仍可以根據舊碼把新碼破譯出來。後來日本拍的電影《軍閥》,也據此演繹為美軍破譯了日軍的密電碼,導致此次襲擊成功。
實際上,這份密電也是池步洲破譯的。
前文說過,整個抗戰期間, 日軍陸軍與海軍的密電碼始終未被破譯過,那麼池步洲又是從何得知山本五十六的行蹤?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池步洲破譯的並不是海軍密電碼,而是外務省專用的「LA」碼。關於山本五十六出巡的日程,原來有兩份電報: 一份用海軍密電拍發,通知到達地點的下屬:一份用「LA」碼拍發,通知日本本土。池步洲截獲並破譯的,是後一份密電。這份密電交毛慶祥上報蔣介石,蔣立即通知駐渝美方。有「珍珠港事件」的前車之鑑,這一回,美國方面當即部署空軍攔擊,終於將山本五十六在南太平洋上空擊斃。
來源:《紅巖春秋》2014年08期,作者陳維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