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虎文化—崇虎以象徵威猛勇武

2021-02-08 體天墨道

中國自殷周時代起,虎的雄威即被廣泛應用於社會軍旅之中,作為一種精進向上的民族氣質。

如《詩經 魯頌 泮水》稱勇武之臣為「矯矯虎臣」。《尚書 牧誓》稱武王有「虎賁三百」,讚譽英雄。

春秋秦漢時,虎的雄威集中體現在政治、軍事、文化上,不僅對猛將、勇士直稱虎將、虎士、虎賁等,後世連敢諫之士也被成為「殿虎」。

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老師作品

國家用兵的兵符,使節出國所持之節,也都以「虎」字命名,如「虎符」、「虎節」等。

漢朝有「虎賁中郎將」、「虎牙大將軍」等最高、最有權威的軍銜。「虎符」是軍權至高無上的軍令的憑信,它是有代表性的兵符,常用銅製成虎形,所以稱為虎符。虎符分兩半,朝廷與外官或主將與守將行軍令時,執虎符以為憑信,一半存朝廷,一半付外官,朝廷有事,遣使持半符到外官處,用以發令。可見虎符即軍令,代表最高軍事權威。

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老師作品

在古時社會中,歷代都以龍虎將軍銜賜武職官員,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在元代。元代仍用虎符及虎賁將軍稱勳爵及軍職,《元史 伯顏傳》載:武宗即位,拜尚書平章政事,特賜蛟龍虎符,領右衛阿速親軍都指揮使達魯花赤。《元史 世祖本紀》載:元世祖至元十五年,以千戶鄭鄩有功,升萬戶,佩虎符。

在戲曲中,有像虎賁將軍那樣的英武人物形象,用虎字藝術勾畫臉譜,以顯其忠勇。京劇臉譜自明清以來著重在人物腦門上勾畫出不同顏色的線條與圖案,以美化臉譜形象,起來原有顯示神話人物者,有寓褒貶而示善惡者,也有歷代藝人的聯想,如:扮演神仙、佛祖以金臉為尊崇,故用金腦門;扮演鍾馗、周倉因角色皆碰撞流血而死,則用紅腦門。

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老師作品

月形腦門則為包拯所專用,傳說「日斷陽,夜斷陰」,故腦門處繪一太陰形。此外還有「虎字腦門」,是專給扮演楊七郎和呼延贊勾畫臉譜時用的圖案,寓有讚頌意。京劇中的楊七郎,於腦門處勾一「虎」字,並多為一筆虎,以旌表其忠勇、果敢、為國捐軀的愛國精神。

不僅如此,儒家講學的地方叫白虎觀,如東漢章帝詔諸文士聚議五經於洛陽白虎觀,後班固著成《白虎通議》。以及唐宋間,科舉考試所發的皇榜。都叫「虎榜」或「龍虎榜」(至清代專指武舉),以示人才出眾,如龍虎之姿。中了龍虎榜,一朝為天下選,便出人頭地,無上尊榮,光宗耀祖。

相關焦點

  • 虎的形象以及民族精神的象徵意義
    文/丁文博虎是獸中之王,一聲虎嘯地動山搖,威懾山林,百獸稱臣。虎在百獸中呈現出的王者之威,是因為百獸敵不過虎勁,勇武不過虎力,這也是虎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虎徵服百獸靠的就是這股霸氣。虎的形象及民族精神的象徵意義。虎,素稱獸中之王。《說文解字》雲:「虎,山獸之君也。」虎雄健無比,兇猛異常,長嘯時山鳴谷應,奔跑時狂風陣陣,自有其王者氣概。虎額頭上的斑紋又恰似「王」字,似乎百獸之王的虎是天意所命,虎的權威更加不容置疑。長久以來,虎在我國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神聖而威武的,老虎的形象早已深入到人們的心中。
  • 中華虎文化—虎的別名
    虎是亞洲特有的動物,在古代中國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人們對虎既怕又敬。更在上古伏羲氏族以虎為圖騰,認虎為祖先,又虎崇拜的傳統。由長期以來,歷史演化,虎仔中國就有了各種不同的名字。民族學者劉堯漢則認為李耳是老子的姓名,老子的生日適逢虎年或虎日。彝族稱母虎為李耳。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作品彝族人稱為虎族,稱虎為「羅羅」,自稱也是羅羅。《山海經,海外北經》說;有青獸,狀如虎,名曰羅羅。明代方以智著的《通雅》說:南詔謂虎為波羅,蠻人呼虎為羅羅。
  • 古代中國崇虎,為何現今不喜虎?現今文學中虎毫無地位,多是崇猴
    我就不明白了,幹嘛要那麼崇拜猴子,崇獅子是因為佛教的緣故,然崇拜猴子這是什麼原因?難不成《西遊記》已經成了中國文化源流了?一部西遊記把獅子和猴子描寫成極為高大上的存在,而老虎就是打醬油的小弟!也真是夠「崇外」了!
  • 美洲虎的象徵
    美洲虎是潘塔納爾溼地的象徵動物之一,遊泳的能力與水的接近程度有關。這就是為什麼居住在潘塔納爾和低地地區的美洲虎比居住在封閉森林中的美洲虎更加熟練的原因。 關於美洲虎的神話與對動物的恐懼息息相關,美洲虎的神話和故事促成了「大眾英雄」的誕生。它們起源於人與自然的關係,代表著仍然生活在其棲息地的美洲虎本身一樣活躍而活躍的力量。
  • 上山虎?下山虎?玉雕中的虎究竟有何寓意?
    圖 | 玉雕名家 作品《上山虎》中國的『虎』文化豐富多彩、蔚為大觀,對於老虎表現出來的不同形態,也都有著不同的寓意和說法。比如玉雕中的『上山虎』和『下山虎』這兩種姿態,就有著截然不同的內涵。如果說『下山虎』是餓虎撲食,自帶兇惡之氣,在玉雕中取鎮宅闢邪之意。那麼『上山虎』就是飽餐飯足體力充沛,無後顧之憂,一路威風凜凜地邁步向上。在玉雕中,這樣的上山虎被看成了富足、進取的象徵,是深受很多人喜愛的虎形雕件。
  • 周文王和崇侯虎結了仇
    《封神演義》裡有個崇侯虎,是商紂王的智囊。崇侯虎是崇國的最後一代國君 ,後來崇國被周文王給滅掉了。「嵩」和「崇」是一個字,都讀作「嵩」。 因為嵩山很高,所以,當時的嵩山也被稱為「崇高」,「崇高」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到了商朝,商王把崇國從河南向西遷到了豐鎬地區,以監視西戎。商紂王的時候,崇國的君位傳到了崇侯虎手裡。崇侯虎是個有戰略頭腦的人,他見周文王的地盤越來越大,聲望越來越多高,就知道,滅商者,必周也。
  • 讒言者崇侯虎:腹黑者的忠誠|史記周次元009
    就在九侯和鄂侯被殺之後,崇侯虎似乎終於抓住了這樣一個好機會,對姬昌的一聲嘆息進行了一次致命的舉報。 「九侯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彊,辨之疾,並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裡。」 處事總是艱難的。也許僅僅一聲嘆息,就會被給以特別的解讀。崇侯虎似乎能夠從這一聲嘆息裡感知到不一樣的信息。
  •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中華虎文化
    因為龍飛於天,虎行於地,所以虎與龍結合一起成為雄偉強盛的象徵和美化權威的典型形態,是人崇拜並畏懼的對象,有時也充當逐妖、怯邪、鎮宅的角色,構成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風俗文化特質。【虎與中國文化】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原始宗教觀中,虎被尊崇為萬能守衛之神。虎既是天上的星宿之神,也是天門的守護之神。無論在道教、佛教、還是薩滿教信仰中,虎都是宗教崇奉的對象。
  • 中國畫虎名家王建民作品欣賞
    虎,體態雄偉,威風凜凜,被譽為 「獸中之王」 ,是勇猛與力量的象徵,為人民所敬畏,中國人崇虎的文化意識,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文化觀念。歷代畫家也常常以虎為題材,構圖作畫,寓意人們生活的福財兩旺、祥和安康,展現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龍騰虎躍的精神追求。
  • 帶「虎」成語近一半為貶義 專家:受狼拖累
    褒義詞佔三成 虎沾「龍」光 貶義詞約佔一半 分析原因——  老虎成語 受狼拖累   虎是當今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據說,老虎對環境要求很高,各老虎亞種均在所屬食物鏈中處於最頂端,在自然界中沒有天敵。  可能正是基於虎的威猛,在東北的方言中,「虎」這個字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魯莽。
  • 彝族虎圖騰崇拜與虎文化
    千百年來,居住在祖國西南邊陲滇川黔桂的彝族人民,是一個忠實的崇虎畏虎敬虎奉虎的民族,從神話到傳說,從敬畏到信仰,從崇拜到圖騰,到名勝古蹟、天文曆法、到精神生活和意識形態,形成了獨具特色而繁雜紛呈的虎文化,並且有的支系自稱是虎的民族。
  • 作為四大諸侯之一,崇侯虎有「三不如」,每一個都是「短板」!
    按照封神榜上的名單順序,本來這一期該談談飛廉星姬叔坤的故事的,但是他的相關資料太少,無法點評,所以今天咱們就只能來說說崇侯虎的故事了! 關於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位被封為「大耗星」的崇侯虎,其實之前蟲子天下也曾經說過很多關於他的話題。但是咱們今天要換個角度,再次來談談崇侯虎。
  • 姜子牙的第一仗為何是攻打崇侯虎,而不是進軍五關?為了剪除羽翼
    姜子牙一入西岐朝政就做了丞相,為了立威,姜子牙極力鼓動姬昌起兵造反,但是姬昌不允,於是退而求其次,讓姬昌帶兵討伐崇侯虎。按照姜子牙的說辭是崇侯虎作惡多端,殘暴不仁,對待百姓心狠手辣,侯爺此行是代替紂王清君側,幫助紂王解決煩惱。姬昌一聽,這話有道理,所以決定討伐崇侯虎。
  • 屬虎的人2019年運勢及運程
    從事玄學角度看,屬虎者的年支與流年的地支相破,即屬虎人在今年會犯太歲,所以,生肖屬虎人士今年的運程阻滯。雖說是犯太歲,但屬虎人士不會像其他犯太歲者一般,上落變化很大,朋友,會有人介紹不反實際上運勢並不太差,只不過鬱悶不歡罷了。吉星方面今年有太陰和唐符。太陰是男人貴人星。
  • 「虎」字來源: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 屬於象形字
    「虎」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屬於象形字。描繪的是一隻老虎的形狀,身上有斑斕的花紋,上部為虎頭,下部為虎身及足尾之形。作者:高興全在古代文字的「虎」字形中,多是豎著寫的形態,這或許與古代書寫習慣有關;到了金文「虎」更加線條化、簡約化,但仍可看出虎的形狀;到了小篆字形整齊化;隸變後形成現在通行的隸書、楷書。許慎《說文解字》:「虎,山獸之君,從虍,虎足象人足,象形。」此處許氏將虎的足尾誤視為人足。
  • 虎食人卣 | 藏於東京泉屋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名器
    該器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的姿態,立意奇特虎以後足及尾支撐身體,同時構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雙赤足踏於虎爪之上,雙手伸向虎肩虎欲張口啖食人首虎肩端附提梁,梁兩端有獸首,梁上飾長形宿紋,以雷紋襯底。虎背上部為橢圓形器口,有蓋,蓋上立一鹿,蓋面飾卷尾夔紋,也以雷紋襯底,與器體一致。虎兩耳豎起,牙齒甚為鋒利。
  • 彝族人對虎圖騰的崇拜
    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
  • 虎食人卣的意象觀念是什麼?要不,問問站在猛虎頭上小鹿
    虎是奴隸主階級的象徵,人則代表了奴隸。二、將人獸之間的關係看作人藉助動物的力量溝通天地的祈願。三、象徵人的自我與具有神性的動物的統一,以便獲得強大的動物的保護。四、虎食人實際反映了「虎食鬼」的神話,即以威猛的虎驅逐惡鬼,有闢邪之意。
  • 「虎」字成語,美刺雙宜,褒貶兩用,折射出怎樣的文化現象?
    虎乃百獸之王,漢語修辭以「虎」為喻,據其特性,可喻威猛,或喻兇殘,更可喻驚險。詩文常以其寓褒貶、辨善惡,美刺雙宜,褒貶兩用。 貶義成語,如:「畫虎類犬、鴟目虎吻、放虎歸山、養虎遺患、虎頭蛇尾、狐假虎威、開柙出虎、騎虎難下、投畀豺虎、為虎作倀、畏敵如虎、與虎謀皮、縱虎歸山、豺虎肆虐、垂餌虎口、談虎色變、握蛇騎虎、虎兕出柙、鯨吞虎噬、苛政猛於虎」等。 貶義者約佔總數五成以上,多取虎之兇殘義。
  • 商丘市民權縣「畫虎村」王公莊的畫虎名家:趙凡磊
    虎畫是強壯的象徵,掛在家裡寓意吉祥與平安,可以闢邪鎮宅;虎畫也威武的象徵,掛在辦公室裡,寓意壓倒一切,所向無敵的威力,霸氣又招財。趙凡磊,博雅軒主人,1987年生於河南省民權縣。他自幼喜愛繪畫,擅長工筆畫,特別喜愛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