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食人卣 | 藏於東京泉屋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名器

2021-03-03 古代藝術


虎食人卣

商晚期青銅珍品,盛酒器

共兩件,相傳出土於湖南省安化、寧鄉交界處

後均流入國外

一件藏於法國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

一件藏於日本泉屋博物館

其中以日本泉屋博物館所藏較著名

通高35.7釐米,重5.09千克,為鎮館之寶


該器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的姿態,立意奇特

虎以後足及尾支撐身體,同時構成卣的三足

虎前爪抱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

一雙赤足踏於虎爪之上,雙手伸向虎肩

虎欲張口啖食人首


虎肩端附提梁,梁兩端有獸首,梁上飾長形宿紋,以雷紋襯底。虎背上部為橢圓形器口,有蓋,蓋上立一鹿,蓋面飾卷尾夔紋,也以雷紋襯底,與器體一致。虎兩耳豎起,牙齒甚為鋒利。該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部留有很薄的綠鏽,它和許多出土於湖南的商代後期的青銅器一樣,紋飾繁縟,以人獸為主題。 


  關於此器的定名,歷來存在爭議   

中國學者將其稱作為「虎食人卣」,而日本學者則將其定名為「乳虎卣」,究其定名的區別主要是因為中日學者對該器物表現的思想內容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

中國學者認為人與虎不是共存的,只是其反應的社會意義存在著爭論。有人認為,虎是東夷某方氏族的圖騰,虎食人則表示把俘虜獻給圖騰神。持這種圖騰說的還有人認為,虎食人表示以虎神為圖騰的人,受到虎神的保護。還有一種說法,這是虎神食惡鬼,意在驅邪求吉。而日本學者則認為「人與虎的關係和諧」「表現出『天人合一』」「『人物共處」的意識。

關於虎食人卣的表現意義

  主要有以下五種看法   


一 / 表現統治者的專橫殘暴,以此造型威嚇奴隸。虎是奴隸主階級的象徵,人是奴隸的代表

二 / 將人獸關係看作人藉助動物的力量溝通天地

三 / 象徵人的自我與具有神性的動物的統一,以便獲得動物的保護

四 / 反映了「虎食鬼」的神話,即以威猛的虎驅逐惡鬼,取避邪之用

五 / 虎代表自然,象徵人對自然的恐懼,但又必須附著自然,表現人性的軟弱

古代藝術

用心傳播優秀文化

相關焦點

  • 虎食人卣的意象觀念是什麼?要不,問問站在猛虎頭上小鹿
    虎噬人卣是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相傳是解放前於湖南省安化、寧鄉交界處出土。後來流落他鄉:一件藏於一件藏於法國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一件藏於日本泉屋博物館。在此以後者為探討對象:高35.7釐米,中5.09千克,深褐色,兼有綠色。從虎食人卣可以看出,早在商代,我國的青銅器製作技藝就已經非常成熟了。它造型優美、比例協調。
  • 從人虎之爭的青銅器說起
    提到人虎之爭的青銅器,大多會想起「虎食人」卣來。「虎食人」卣共有兩件,分別藏在日本泉屋博物館和法國巴黎色努施奇博物館。本文作者從人虎紋飾圖像著手,參照相關學者在虎及虎食人的紋飾母題方面的研究,對人虎母題圖像的地域傳播及含義進行論述。人虎母題,不同程度反映了人虎相爭的史影。
  • 國寶之殤:盤點流失日本的中國文物
    甲骨在日本,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是其最大的博物館。館內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4、虎食人卣(yǒu):商周青銅器精品等級:國寶價值:商周青銅器精品年代:商晚期質地:青銅類別:盛酒器流入日本時間:近代收藏地:京都泉屋博古館、法國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
  • 揭秘流入日本的5大中國稀世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國文化的莫大遺憾!
    到了明治時期,時任三菱總裁巖崎小彌太獲得了此碗,他認為這是天下名器,自己只可觀賞不可把玩使用,終生也沒用它喝過茶。如今,這一堪稱瓷藝巔峰的傳世孤品被收藏於東京的靜嘉堂文庫之中,也被稱作「稻葉天目」。2、螺鈿五弦琵琶——世界唯一的唐代傳世神品眾所周知,琵琶盛行於唐朝,這一繁華盛世孕育出了無數讓後世嘆為觀止的神奇文物,比如這個全世界唯一的五弦琵琶(四弦琵琶最普遍)。
  • 中國|散落世界各地的青銅器,在數字博物館重聚
    這預示著未來數字博物館的發展方向——成為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的機構,並且以前所未有的觀展方式將館藏珍品呈現在全球觀眾面前。 2016年,銅陵市政府在專家的幫助下,決定建造一座銅和青銅專題博物館。中國數字銅博物館(DMCB)的目標是在全球範圍內在線共享中國古代銅器和青銅器文化資源,特別是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
  • 藏在青銅器上的動物
    在逛博物館的時候,青銅器體現了古代人高超的智慧與藝術造詣;青銅器技藝完美的將實用和審美相結合,今天,我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青銅酒器上形態多姿,風格迥異的動物們吧。
  • 日本美秀美術館 中國青銅藝術精粹
    | 青銅藝術 | 將根據既有資料,概述美秀美術館所藏高古青銅器及部分金銀器懷履光(Williams Charles White)這些文物精品,如今被法國巴黎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美國坎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美國佛利爾藝術館等博物館收藏,有的在日本大阪佳友男爵、日本東京細川侯爵等人手中……直到今天
  • 青銅為什麼可以取代紅銅,從而開啟青銅時代?
    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 4.7倍,性能良好。 青銅時代處於銅石並用時代之後,早於鐵器時代之前。在我國,銅的使用歷史悠久,形成了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青銅文化。史前時期,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就開始使用銅器。商周青銅器以其雄偉的造型、古樸的紋飾、精美的工藝著稱於世,堪稱國之瑰寶,更是世界工藝史上的璀璨明珠。
  • 由山西青銅博物館藏戰國陽燧說開去
    山西青銅博物館藏有一件戰國時期的蟠螭紋陽燧,據介紹是山西公安機關移交的珍貴文物。2019年9月,考察了這件寶貴的文物。蟠螭紋是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中國青銅器上的裝飾。螭是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張口、卷尾、蟠屈。這種紋飾盛行於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的蟠螭紋,圓眼大鼻,雙線細眉,貓耳,頸粗大且彎曲,腿部的線條變彎曲,腳爪常上翹。
  • 青銅時代——青銅酒器大全(飲酒器+盛酒器+溫酒器+調酒器+取酒器)
    青銅時代酒器種類很多,有飲酒器、盛酒器、調酒器、取酒器,還有承酒器。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青銅時代的典型酒器類型及酒器特徵。青銅鴞尊,高45.9cm,中國國家博物館卣you3:與尊組合使用,盛酒器。有蓋,帶提梁,很像壺。
  • 國寶中的華夏|中國國家博物館《青銅之王-后母戊鼎》
    原題:凌劍簫風眼中的國寶-中國國家博物館《青銅之王-后母戊鼎》后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 秦代小青龍,青銅毛毛蟲:陝西歷史博物館青銅龍及延伸閱讀
    >長240釐米 寬100釐米  高40釐米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品青銅龍龍體中空,形體巨大,極具視覺衝擊力和震撼力。1993年冬天,在打擊盜竊機動車犯罪行動中,西安市公安局查獲了一輛贓車,在其後備廂內發現一堆包裹嚴實的青銅殘件,銅鏽斑駁,總共8塊,重92.5公斤。西安市公安局將8件秦代青銅龍殘件移交陝西歷史博物館,經文物修復專家反覆研究、仔細拼對,發現這是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秦代青銅重器。
  • 七寶臺時刻——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但之後因種種原因,這批造像陸續流失,現多件藏於海外:日本計有21件,其中15件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另外,中國存7件,4件流散在美國。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創建於明治四年(1871),目前展館完工於1938年;由一幢日本民族式雙層樓房和左側的東洋館、右側的表慶館以及大門旁的法隆寺寶物館構成,共有43個展廳。東洋館一層,陳列著中國古代佛教藝術品,其中就有「七寶臺石刻」。
  • 「老王說隴史」「青銅鎏金虎噬羊形底座」之謎
    「青銅鎏金虎噬羊形底座」之謎青銅鎏金虎噬羊形底座局部青銅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甘肅省博物館有件展品,名叫「青銅鎏金虎噬羊形底座」,是春秋時期秦人的傑作「青銅鎏金虎噬羊形底座」雖然是冰冷的青銅器,但在細節上卻表現得很完美。尤其是虎頭的造型,2500年前的秦國工匠用了非常誇張的手段,突出了虎頭,虎頭幾乎佔據了整個雕塑的三分之一,而虎嘴的造型則佔去了虎頭的一半。可見先秦的工匠們非常高超的鑄造技藝。
  • 日本收藏中國的十大國寶!
    日本收藏中國的十大國寶!近代以來列強入侵,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國國寶最多的,是深諳中國文化的日本人。然而,我們都知道很多國寶在海外,真要數個一二三四,卻知者寥寥了,小編特此總結一下日本收藏的中國國寶。
  • 青銅食器 鐘鳴鼎食
    商代之後,青銅食器逐漸作為主角登上歷史舞臺。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杜嶺方鼎,就是目前所見商代前期形體最大的青銅鼎。商代後期也就是殷墟時期,青銅食器開始以特定的組合方式出現,不但規模數量大幅度提升,而且面貌各異,精品迭出。
  • 正倉院、大德寺、高野山……誰在收藏中國·日本篇?
    正在劇組一籌莫展之際,突然發現了日本奈良的正倉院,如同打開了一個封存在人間的「唐代博物館」,舉凡唐刀、琵琶、柜子、錦盒、酒壺這類日用品,均完好無損地保存在正倉院。於是,一個瀰漫著唐代生活質感的《長安十二時辰》有著落了。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從明治時期發展至今,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藏品數量已達十一萬餘件,其中外國藏品一萬七千件,約半數來自中國。這些外國藏品中被認定為日本國寶的有十四件,其中八件是中國文物。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中國文物都構成了東京國立博物館外國藏品的主要部分。東京國立博物館一百四十餘年的歷史,經歷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個時代,走過了明治草創期、帝國博物館時代、戰後的國立博物館時代。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