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青銅酒器大全(飲酒器+盛酒器+溫酒器+調酒器+取酒器)

2021-02-08 文物考古聊歷史


青銅時代酒器種類很多,有飲酒器、盛酒器、調酒器、取酒器,還有承酒器。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青銅時代的典型酒器類型及酒器特徵。


飲酒器:爵、角、觚、斝、觶

盛酒器(溫酒器):觥、尊、卣、壺、罍、瓿、方彝、冰鑑

調酒器:盉

取酒器:勺、鬥

承酒器:禁


既然前面提到了「爵」,那我們就以「青銅爵」開篇。青銅爵應該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種酒器器型了,古裝劇裡經常能看到。




《三國演義》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這一段,兩人手裡所執酒器便是「爵」。


爵:飲酒器,前有傾酒的流槽,中為杯,下有三足,沿口之際有柱。


二里頭銅爵


母癸gui3爵,商周晚期



角:角的器物造型與爵很是相像,不同之處是角的口沿無柱,並且多有蓋。角同樣是一種飲酒器。


青銅角,商代


父乙角,西周



有一種青銅飲酒器往往與爵成對出土,名為觚gu1,觚很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口與底均呈喇叭狀,與現代的高腳杯有幾分相像。


觚,商代,殷墟時期


黃觚,商代


現代流行飲什麼酒配什麼杯,尤其是喝洋酒的時候,而古人則以尊卑加以區分,如「尊者獻以爵,卑者獻以散(斝)」,「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斝jia3:盛酒器,可用於溫酒,與爵有幾分相似,但尺寸要比爵大得多,並且無流槽,三足,沿口有兩根立柱。


後母斝,商婦好墓出土,通高66.5cm


斝,商代殷墟時期,枚茵堂(瑞士)收藏


方斝,商代殷墟時期,枚茵堂(瑞士)收藏



觶zhi4:杯型飲酒器,常有蓋。


觶,商代殷墟時期,高17cm,私人收藏


青銅觶,商,通高14.7cm



觥gong1:觥籌交錯的「觥」,盛酒器,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有整體作動物形。


牛形銅觥,湖南省博物館


父乙觥,上海博物館



尊:亦作樽,盛酒器,有桶形與盆形兩類,很多尊的足都作動物形,另外還有一類鳥獸尊,如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的青銅鴞xiao1尊。


蛇紋銅尊,春秋,湖南省博物館


三羊銅尊,東漢,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商晚期,中國國家博物館


青銅鴞尊,高45.9cm,中國國家博物館



卣you3:與尊組合使用,盛酒器。有蓋,帶提梁,很像壺。


潶hei1伯卣,西周


虎食人卣,商代晚期,一件在日本,一件在法國



壺:盛酒或盛水,有蓋或無蓋。


青銅壺,商,中國國家博物館


立鳥壺,戰國,南京博物院


連鶴方壺,春秋,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



罍lei2:盛酒器(或盛水器),器身為方形或圓形,底部為圈足或平足。


皿天全方罍,商晚期,湖南省博物館


獸面紋罍,商晚期,上海博物館


勾連乳丁紋羊首罍,商中晚期

臺北故宮博物院



瓿bu4:盛酒器(或盛水、盛醬),器身像罐,圈足。


瓿,商殷墟時期


四羊首瓿,商晚期,上海博物館



方彝:方形盛酒器,外形酷似一座房子。


方彝,商殷墟時期,私人收藏


銅方彝,西周,虢guo2國博物館


盠li2方彝,西周,中國國家博物館



冰鑑:可用於冰酒或溫酒,相當於現在的冷暖兩用小冰箱。


曾侯乙銅冰鑑,戰國早期

中國國家博物館



盉he2:盛玄酒(即水)以調酒,有蓋,有點像現在的茶壺。盉也作水器,與盤一起使用,盉注水盤接水。


吳王夫差盉,春秋晚期,上海博物館


人面盉,商,美國弗利尓美術館


另外還有勺與鬥,用來取酒。





禁:用以承尊等酒器,相當於酒座兒。


透雕雲紋禁,河南博物院


在中國古代,酒器不單是一種器物,更是一種禮器,有「酒以成禮」之說,相應而來的就有了形形色色的酒器,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中國青銅時代的青銅酒器同樣深具內涵,所謂「藏禮於器」正在於此。


相關焦點

  • 酒器--青銅酒器
    酒器可分為盛酒器、飲酒器,取酒器等。青銅酒器主要有爵、角、觚(gū)、觶(zhì)、斝(jiǎ)、尊、壺、卣(yǒu)、方彝(yí)、枓(dōu)、勺、禁等。 彝: (yí)盛酒器。「彝」是青銅禮器的通名。一般成方形,方彝的造型特徵是長方形器身,帶蓋,直口,直腹,圈足。器蓋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頂形,圈足上往往每邊都有一個缺口。
  • 古代酒器
    其中酒器作為禮器,在中國古代的儀式中具有核心地位,因此,酒器的演變內蘊儀式的演變,進而蘊含人們觀念的演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跟我一起認識一下古代酒器。爵(jué)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當於現代的分酒器或溫酒壺。流行於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狀,前有流,即傾酒的流槽,後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一側有鋬,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際有柱。爵作為青銅禮器,用以飲酒,兼可溫酒。
  • 《隋唐時期邢窯的酒器文化》
    隨著釀酒業的發展,各類盛酒和飲酒器應運而生。盛酒飲酒器物成為酒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載體,更是研究中華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石器時代,陶質酒器開始出現。商周時期青銅酒器開始使用。秦漢時期,青銅器和漆器並重,瓷質酒器開始使用。魏晉南北朝時期,瓷器製造業日益發達,出現了精美的高檔次的青瓷酒具,如雞頭壺、羊頭壺等。
  • 酒文化佐酒篇之二:「尊」是古代人飲酒必不可少的酒器
    即使後來的後來「樽」「尊」合併,甚至在詩文裡也有酒杯的意思,但它的本意是盛酒器,而非飲酒器。估摸老先生想考問本意,我用文人們抒情的意解回答,自然引起老先生的眯笑。謝謝啦,老先生,您讓我去故紙堆裡淘寶,請允許我為「尊」脫下外罩,好好擺弄幾個造型。
  • 中國古代酒器|文化發展史
    初似無為酒特製的器具,至新石器時代,特用酒器出現。大汶口及隨後龍山文化中所見高柄杯、陶鬹等,應屬此時期酒器代表。至遲於二里頭文化時,爵出現在了酒的祭祀禮儀中。商周時代,酒具多為青銅所制,卣、尊、彝、觥、爵、觶、觚等為主要酒具,多儀態雄武。戰漢時代,除禮用酒器外,日用酒器也有較大發展,宴席貯酒以樽、鍾、鍅、壺等,飲酒則以羽觴、卮為主。
  • 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酒器,你認識幾個?
    飲酒須持器,古人云,「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現代社會日常生活中,飲酒的器皿非常簡單,可是在古代,酒器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具有很明確的階級等級劃分,不同階級地位的人使用不同的酒器。古代酒器有尊、壺、爵、角、觥、觚、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你認識幾個?
  • 古代封爵與古代酒器有關嗎?你想知道的酒文化!
    功能上相當於現在的分酒器和溫酒壺。流行於夏商周時期。在商代和西周青銅器的考古發現中非常常見。「爵」的小篆我們不知道古代帝王在給貴族和諸侯封號時所採用的的「爵」位,是否和「爵」這種禮器有關,也不知道這兩個「爵」是不是同時出現;但是,從天子飲酒、貴族飲酒、諸侯飲酒,一直到普通的士飲酒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身份地位的不同
  • 古代酒器酒具欣賞
    >隋唐酒器:金花鴛鴦銀羽觴 隋唐酒器: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宋遼金元酒器:白釉黑花葫蘆形倒裝壺 宋遼金元酒器:耀州窯青瓷倒裝壺
  • 【別名辭海】之《酒器的別名》
    顏師古 註:「韋昭曰:『飲器,椑榼也。』晉灼曰:『飲器,虎子屬也,或曰飲酒之器也。』…… 韋雲椑榼,晉雲獸子,皆非也。椑榼,即今之偏榼,所以盛酒耳,非用飲者也。」《左傳•成公十六年》:「使行人執榼承飲。」或曰,榼為扁盒,古代盛酒的器具。杯瓢杯與瓢,皆飲器。藉以飲酒或品茗。唐 朱慶餘《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什》:「杯瓢閒寄詠,清絕是知音。
  • 酒桌文化≠酒文化,談酒與酒器
    實際上,酒之功過從其誕生之初就已經開始…… 這個系列大致分為五個部分:酒的歷史,酒與酒器,酒的禮德,酒的藝術,酒桌文化≠酒文化。今天我們聊一聊酒與酒器。酒器是酒的載體,酒文化的發展離不開酒器的發展變化。甲骨文中酒字的寫法有兩種,一是釀酒器具「酉」的單體象形字;二是甲骨文中的「酒」字,中間是一個酒瓶,兩旁是溢出的酒液。
  • 【適量飲酒 快樂生活】 胡瓶與唐代注酒器
    金銀胡瓶作為獨具民族特色的酒器,常視為珍貴禮物進獻給大唐,大唐再作為禮物、商品流通到其他國家。隨著胡瓶的普及性,漸漸與唐朝本土酒器特徵相融合,執壺形態特徵已初具雛形,在後世中得以發展完善。 眾多酒器製作中,以金銀製作的酒器最具代表性。
  • 元明時代的溫酒器
    因此之故明代的飲酒通常仍是習慣熱飲。其實直到清代都是如此。《紅樓夢》第八回道「薛姨媽擺了幾樣細茶果留寶玉和黛玉吃茶,因取了糟鵝掌出來,薛姨媽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來」這裡寶玉又說:「不必溫暖了,我只愛吃冷的。」薛姨媽忙道:「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寫字手打颭兒。」寶釵笑道:「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熱,若熱吃下去,發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以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
  • 澄懷說酒事丨「爵」到底是斟酒器還是飲酒器?
    爵,現在一般人都知道是酒器,但到底是斟酒器還是飲酒器,人人們並不深究。而在形象表現古代生活的影視節目的戲劇中,在專業考古或歷史的研究中,這個問題還是應該弄明白的。我們這裡只是大致介紹一下人們研究的基本情況,擷取一點有趣味的東西,也不作深人探究。
  • 酒器的自我修養:有顏有料有品味
    古人云:「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在國家寶藏中也出現了許多酒器,無論是雲紋銅禁還是婦好鴞尊,無一不顯露出在中國古代,飲酒也是一件極其講究的事情。今天就來帶大家看一看古人的「酒瓶子」都長什麼樣?
  • 長嘯:帶你識酒器
    而傳統飲酒文化的根基則是酒德和酒禮。        酒德兩字,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於酒」;而飲酒作為一種食的文化,在遠古時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須遵守的禮節,有時這種禮節還非常繁瑣。學禮先識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認各種酒器。
  • 古代酒器上為什麼會有兩個「小揪揪」?
    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後,斝被定為御用的酒杯,因而斝在古代是天子所用酒器,可謂是身價非凡。甲骨文中的斝字,上面有兩個很明顯的傘狀「小揪揪」,從後來的字形演變可以看出,上面兩個「口」是兩個「小揪揪」的演變。(甲骨文中的斝)除了斝,帶有「小揪揪」的酒器還有爵。
  • 史記|酒器「卮」:最早的扎啤杯
    那麼「卮」是一種什麼樣的酒器,能裝多少酒?樊噲飲下「鬥卮」酒後,楚霸王項羽為什麼會問:「壯士,能復飲乎?」且看,《史記》酒器篇——卮……由《史記》記載,卮在秦漢時期已是普遍使用的飲酒器,那麼卮有什麼特徵呢?《說文》曰:卮,圜器也。觛,小卮也。
  • 千古一「爵」|最早的飲酒器
    爵是中國古代一種用於盛放、斟倒和加熱酒的容器,屬貴族階層使用,在結盟、會盟、出師、凱旋、慶功、宴會時,貴族階層就用這類酒具飲酒,是十分珍貴的文物。爵可以說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當於現代的分酒器或溫酒壺。流行於夏、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