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斝卣罍觶盉觚彝」你能讀出幾個?酒桌文化≠酒文化,談酒與酒器

2021-01-17 易視雜說

近日,「掌摑敬酒不吃的新員工」事件給中國傳統的「酒文化」蒙上了陰影,大眾談「酒」色變,年輕人對「酒」嗤之以鼻,甚至將「酒桌文化」等同於「酒文化」,豈不知二者大相逕庭、迥然不同。 「文化」一詞本顯中性,在不同群體看來,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既有發展也有捨棄。實際上,酒之功過從其誕生之初就已經開始…… 這個系列大致分為五個部分:酒的歷史,酒與酒器,酒的禮德,酒的藝術,酒桌文化≠酒文化。

今天我們聊一聊酒與酒器。

酒器是酒的載體,酒文化的發展離不開酒器的發展變化。

甲骨文中酒字的寫法有兩種,一是釀酒器具「酉」的單體象形字;二是甲骨文中的「酒」字,中間是一個酒瓶,兩旁是溢出的酒液。後來經過演變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漢)→楷書(魏晉)的演變,最終形成現代的「酒」字。

甲骨文「酒」字

現在,大家看看「酌、釀、醉、酣、醇、醒」這幾個字,發現什麼共通之處了嗎?是不是都有「酉」,它表示酒罈。郭沫若曾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說「『酉』乃壺尊之像也」。

甲骨文

從文字上來看,那時的古人喝酒是不是只能抱著酒罈喝?非也。古人還發明了一系列酒器方便使用,單從新石器時期出現的陶製品到商代殷墟「婦好墓」的隨葬青銅酒器,就達十多種。據《殷周青銅器通論》,商周的青銅酒器有二十四類,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

這裡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就是這些酒器的稱呼,在造字時居然一個都不要「酉」旁。而這些字看到時還只能佯裝懂,有些讀都讀不出來,如「角、斝(jiǎ)、盉(hé)、觥、卣(yǒu)、尊、爵、壺、彝、罍(léi)、觚(gu)、觶(zhì)」等。

爵杯一組

因此,我很懷疑古人在設計酒器時,就作了「你可以批判酒,但是不能批判酒器」的打算,但凡與酒後發生的行為或與酒味道有關的要「酉」,而按照一定的容量來設計承載酒體的酒器,只起到示量節飲的作用,與「酉」無關。大體意思就是「醉酒」「醒酒」都行,反正酒器就是個裝酒的,不管它事。

實際上,從當時種類繁多的酒器可以看出,商代酒器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每件酒器都有其專項用途,並向禮器的方向發展,直至上升為身份乃至權力的象徵。到周朝初年的酒器基本上沿襲了商代的風格,只是在酒器造型以及紋飾上有所變化。

兩漢、魏晉時期出現了陶瓷和漆制的酒器,這時還出現了耳杯,又稱「羽觴」「羽杯」等,耳杯通常的形狀為橢圓形,平底,兩側各有一個弧形的耳。這已經與很接近我們現代常用酒具的形狀了。

漢代玉制雙耳杯

之後,歷經唐朝的金銀酒具, 宋代的玉器酒具, 明清時期的陶瓷酒具一直到現在玻璃等材質製成的壺、杯、盞、瓶等,我們發現除了材質變化以外,形狀再沒有出現大的變化,稍有區別的是變得矮墩、能裝酒和方便實用。

瑪瑙雙耳杯

這裡要單獨把「爵」拿出來說一下,因為春秋、戰國的電視劇裡,我們常看到它,古人一手舉「爵」,一手用長袖遮掩而飲。但在商周時代,爵並非飲酒之器,《說文》裡「爵,禮器也。象雀之形,中有鬯(chàng)酒。」《禮記》「先酌鬯酒,灌地以求神」,早期的爵既細且長,並不適用於飲酒,更適合於倒酒澆灌。就像現在大家看到祭祀英烈一樣,舉杯端正,鞠躬,而後將酒杯放低,緩緩灑於地上,主要起到這個作用。

實際上,到西周中期,一些青銅酒器逐漸退出,不再使用,從「爵」之後,青銅酒器開始慢慢地減弱祭祀的功效,設計與製作上更加注重實用。

酒器變遷的過程也伴隨著釀酒工藝的進步和酒類品種的增多,其背後的講究也越來越多,儀式感也越來越強。

左邊為夜光杯,右邊為犀角杯

喝汾酒當用玉杯、玉碗,能增酒色;飲關外白酒,要用犀角杯盛之,更添醇美;飲葡萄酒須用夜光杯,這樣酒色便與鮮血無異,飲酒有如飲血,更添豪邁;米酒淺薄,須用大鬥;飲百草酒要用古藤杯,以助藥性;紹興狀元紅,最好用古瓷杯才有韻味;梨花酒配翡翠杯;玉露酒用琉璃盞等等……

而儀式感的背後,也蘊藏著中國古人對酒「禮」與酒「德」的深刻理解……

小夥伴們,對酒與酒器的簡析你可滿意?歡迎留言評論。

明天,讓我們一起感受古人如何以「禮」治酒,如何提倡節飲是「德」,歡迎關注!

酒的起源是6000萬年還是6000年?談酒桌文化≠酒文化之酒的歷史

相關焦點

  • 看觚彝卣角爵觥罍瓿卮尊盉斝觶…當浮一大白!
    不同酒器的容量也會不同,周朝時,對青銅酒器作了明確的規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壺。這種青銅酒器的格式和規格,一直沿襲到清代。觚、彝、卣、觥、罍、瓿、卮、盉、斝、觶……各種各樣的青銅酒器,僅名字就讓人覺得眼花繚亂了。至於每一個酒器的用途,很多卻並不清楚。
  • 觚彝卣角爵觥罍瓿卮尊盉斝觶都幹嘛的?
    不同酒器的容量也會不同,周朝時,對青銅酒器作了明確的規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壺。這種青銅酒器的格式和規格,一直沿襲到清代。觚、彝、卣、觥、罍、瓿、卮、盉、斝、觶……各種各樣的青銅酒器,僅名字就讓人覺得眼花繚亂了。至於每一個酒器的用途,很多卻並不清楚。
  • 看觚彝卣角爵觥罍瓿卮尊盉斝觶都是什麼用途
    有了酒,  酒器也就應運而生了。  古人云:  「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  「好酒若有美器配,常人也能品千杯」  好酒配美器,  更能增加飲酒的樂趣。  在夏商周時期,  飲酒風氣逐漸盛行,  酒器種類越來越多。
  • 瓿、鬲、卣、簠、甗、觥、觶、盉、盨、斝、匜、觚 你認識幾個?
    盉hé,盉是漢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國。中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造型特點是敦厚凝重,裝飾繁複,圖紋威嚴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
  • 【星藝雅集】觥罍樽觴觶觚 都不認識? 長嘯:帶你識酒器
    酌爵白角觶壺觚這些你都認識嗎聽嘯哥和你說說壺裡賣的到底是什麼酒BY長嘯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商代甲骨文就已經出現了大量關於酒的記載,酒不僅僅是一種逸興怡情的飲品,它更是一種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這僅在中國的歷史典故和詩詞歌賦中就有大量的體現。 酒德和酒禮
  • 青銅時代——青銅酒器大全(飲酒器+盛酒器+溫酒器+調酒器+取酒器)
    飲酒器:爵、角、觚、斝、觶盛酒器(溫酒器):觥、尊、卣、壺、罍、瓿、方彝、冰鑑調酒器:盉取酒器:勺、鬥承酒器:禁既然前面提到了「爵」,那我們就以「青銅爵」開篇。青銅爵應該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種酒器器型了,古裝劇裡經常能看到。
  • 瓿、鬲、卣、簠、甗、觥、觶、觚 這些祖先們常用的皿器 你認識幾個?
    盉hé,盉是漢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國。中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造型特點是敦厚凝重,裝飾繁複,圖紋威嚴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
  • 打開眼界丨尊、爵、角、盉、彝、觥、觶、觚,這些都和古人喝酒有關...
    酒及酒器,這個主題對小夥伴們來說似乎早了些,但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詩文中,與酒相關的酒文化我們已接觸很多了。酒,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產物,可以說,人類釀酒飲酒史與人類文明發展史同步。從有了糧食果品開始,人們就開始釀造這種能給人歡愉的含有酒精的飲品。《漢書》有云:「酒者,天之美祿」,讚美酒乃是上天所賜的美物,可見酒在人心目中的位置。有酒,就要有酒器,美酒必然要配上精美的酒器。
  • 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酒器,你認識幾個?
    (圖片源於網絡)古代酒器,指中國古代用於盛酒、溫酒、飲酒的各類器具的總稱。現代社會日常生活中,飲酒的器皿非常簡單,可是在古代,酒器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具有很明確的階級等級劃分,不同階級地位的人使用不同的酒器。古代酒器有尊、壺、爵、角、觥、觚、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你認識幾個?
  • 瓿、鬲、卣、簠、甗、觥、觶、觚 你認識幾個
    盉hé,盉是漢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國。中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造型特點是敦厚凝重,裝飾繁複,圖紋威嚴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
  • 古代酒器
    觚(gū)是流行於商代至西周初的飲酒器。觶盉(hé)是漢族古代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
  • 銎簋甗罍鬲甑箅觥匜觶斝,你認識幾個?
    圖文/藝周刊全媒體組 綜合銎、簋、甗、罍、鬲、甑、箅、觥、匜、觶、斝……這些的字你能認出來幾個呢?
  • 壺爵觥彝卣罍杯卮斝盉,這些古人的玉質酒器你能區分清嗎?
    ↑↑↑ 東周戰國 · 和田玉硃砂沁 饕餮鳳紋 扉稜獸柄 龍首玉觥  4.彝:  彝,中國古代先民的盛酒器,同時還是宗廟裡面的祭器,彝的名稱由來  ↑↑↑ 明 · 青白玉仿古玉卣  6.罍(léi):  盛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是一種體量略小於彝的酒器 / 禮器,罍的形制有方形和圓形,其中方形出現於商晚期
  • 中國古代飲食器具大合集,你能認識幾個
    3.酒器中國的酒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古人用於盛酒,飲酒和溫酒的器具不下十幾種,甚是講究。尊尊是商周時代中國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觚觚也是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觚初現於二里頭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罍罍是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
  • 酒器--青銅酒器
    酒器可分為盛酒器、飲酒器,取酒器等。青銅酒器主要有爵、角、觚(gū)、觶(zhì)、斝(jiǎ)、尊、壺、卣(yǒu)、方彝(yí)、枓(dōu)、勺、禁等。青銅器中習稱的觶有兩類,一類是扁體的,一類是圓體的,此兩類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後者且沿用至東周。三升曰觶,那麼從形體上它比觚要大,觚形成杯柄的柱狀,所以可以持,作飲酒器。
  • 酒文化佐酒篇之二:「尊」是古代人飲酒必不可少的酒器
    本文屬辛籮說酒文化原創,素材來自網絡,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關注我導語:酒文化佐酒篇之二:「尊」是古代人飲酒必不可少的酒器「尊」是酒器,但它無論多尊,都到不了至尊的程度,當然也就尊不過酒。因為它是酒器,屬於酒字頭,必須生存在酒的影子裡,輪不到它當酒系代言人。
  • 這都是什麼→觚斛觥銎盉鏃簋甗敦轙罍鬲軎甑匜
    盉[hé](音和),盛酒器和盛水器,大腹斂口﹑前有長流,後有鋬[pàn],有蓋,下多為三足。盛行於殷代及西周初期。「盉,調味也。」——《說文》,即是用於調和酒味濃淡的器物,為酒器。        罍[léi](音雷),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
  • 讀懂青銅器丨鼎鬲簋觚爵甗觶斝匜簠盨罍瓿彝觥卣
    由上半部用於盛放食物的「甑」和下半部用於注水的「鬲」構成。用於將米或是其他穀類蒸熟,相當於我們今天用的蒸鍋。青銅酒器主要分為溫酒器、盛酒器、飲酒器等。 盛酒器 有尊、觥、方彝、卣、罍、壺、瓶、缶等。盛酒的禮器。造型大多是口沿外傾,大肚,高腳,形體較寬。另外,還有一種鳥獸形尊。
  • 觚、觶、角、爵,你認識哪一種?
    根據現今出土的青銅器,學術界一般將其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部,共計50類,而其中僅酒器已佔了22類,由此可見酒器在當時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從目前來看,古代的青銅酒具大約分為飲酒器、溫酒器、盛酒器等。其中,飲酒器中最為著名的可能要算爵了。早在二里頭夏代文化遺址中就曾經出土過這麼一件"銅爵"——高13.5釐米,重0.75千克,是我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青銅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