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觚彝卣角爵觥罍瓿卮尊盉斝觶都是什麼用途

2021-01-17 網易

2020-09-23 09:37:40 來源: 傭兵敢死隊

舉報

  從禹時算起,

  酒已經有五六千年的歷史。

  中國釀酒歷史悠久。

  《說文解字》上記載:

  「古者儀狄作酒醪,

  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

  杜康作秫酒。」

  有了酒,

  酒器也就應運而生了。

  古人云:

  「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

  「好酒若有美器配,常人也能品千杯」

  好酒配美器,

  更能增加飲酒的樂趣。

  在夏商周時期,

  飲酒風氣逐漸盛行,

  酒器種類越來越多。

  當時,

  青銅器是禮制的象徵,

  而青銅酒器則是禮器的一個大門類。

  既然是禮器,

  那用法一定是很講究的。

  不同身份的人,

  使用不同的飲酒器,

  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

  "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不同酒器的容量也會不同,

  周朝時,

  對青銅酒器作了明確的規定:

  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

  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壺。

  這種青銅酒器的格式和規格,

  一直沿襲到清代。

  

  觚、彝、卣、觥、罍、

  瓿、卮、盉、斝、觶……

  各種各樣的青銅酒器,

  僅名字就讓人覺得眼花繚亂了。

  至於每一個酒器的用途,

  很多卻並不清楚。

  接下來,

  我們來說說酒器的分類,

  根據用途,

  可將酒器分為:

  溫酒器、盛酒器、飲酒器、

  挹(yì)注器承尊器等。

  其中,

  前兩類的器型最為豐富。

  溫酒器

  溫酒器有:爵、角、斝。

  

  爵是最常見的一種酒器,也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現的青銅酒器。一般形狀是前有流,後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一側有鋬(pàn),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際有柱,多為青銅所制,初為典禮時所用。

  

  

  角與爵形制相仿,但沒有柱,口緣兩端都做爵尾形狀。角的用途,古文字學家容庚先生認為:「其下有三足,且常有蓋,便於置火上以溫酒,故與爵同為溫酒器。」

  

  斝(jiǎ)

  斝,形似爵,但比爵大,無流和尾。口大,有三足、鋬,多為青銅所制,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初期。

  

  盛酒器

  盛酒器有:、觥、彝、卣、壺、罍、瓿等。

  尊

  尊,一種大口的貯酒、備斟的酒器。多為青銅製,頸微縮,鼓腹、平底。體呈圓形、方形等。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初期。

  形制很多,多設計成鳥獸形,如犧尊、象尊、四羊方尊等。山西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晉侯鳥尊便是這種器型。晉侯鳥尊出土於著名的晉侯墓地114號墓,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背上一隻小鳥巧妙地成為器蓋的捉手,鳳鳥的尾部被塑造成大象的鼻子,恰到好處地與鳳鳥的雙足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器蓋內鑄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經研究,這座墓葬為第一代晉侯燮父之墓,銘文表明它是晉侯燮父的祭祀用器。燮父去世後,將這件宗廟重器隨葬。

  

  

  觥(gōng)

  觥,器形不一,多為青銅所制。鼓腹,有流和鋬,平底或圈足,有的蓋為獸頭形,有的整器作一獸形。盛行於商周時期。從考古發掘來看,有些觥都附帶一個可以用來舀酒的勺子。「觥籌交錯」這個詞就形象地把古人在宴席上邊喝酒邊行酒令的場景描繪了出來。

  山西博物院收藏的龍形觥,造型獨特,為海內外僅見。

  

  彝(yí)

  彝,比較大的盛酒器。器身多為方形,平底有蓋,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

  

  卣(yǒu)

  卣,盛酒、移送酒的器具。形制不一,多為青銅所制。圓口,鼓腹,有蓋,提梁和圈足。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初期。

  山西博物院館藏的「鴞卣」,被網友追捧為該院最萌的文物。

  

  

  

  壺,盛酒、貯酒器,斂口、深腹、圈足,多有蓋、提梁。盛行於商、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詩經·大雅·韓弈》記載:「清酒百壺」,由此也可知,壺主要用於盛酒。

  在春秋晚期太原趙卿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大量精美的盛酒器,如匏壺,設計成匏瓜形,蓋子為天雞的形象。

  

  

  罍(léi)

  罍,釀酒或盛酒之器,呈圓形或方形,口小,腹深,圈足,有蓋。肩部有兩耳,多為青銅製,盛行於商周時期。

  

  瓿(bù)

  瓿,圓口、鼓腹、圈足的盛酒器,多為青銅製品,盛行於商代。

  

  飲酒器

  飲酒器中最常見的有觚、觶等。

  觚(gū)

  觚,形似喇叭,大口,細腰,高圈足飲酒器,多為青銅所制,盛行於商周時期。

  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雲紋觚,在足部內懸掛一鈴鐺,搖之叮咚有聲,恍如天籟,當是具有山西特色的裝飾。

  

  

  觶(zhì)

  觶,大口青銅飲酒器。形似尊,但比尊小。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

  

  挹(yì)注器

  挹注器常見的有鬥和勺等。

  

  鬥的用途之一是用作挹酒之器。多見於先秦典籍,《詩經》中有云:「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

  

  

  勺的器型特徵與鬥相近,前有勺首中空以盛物,後有柄以便挹(yì)取,惟鬥柄生自鬥首之腰際(或下腹),而勺柄與勺首於口沿處相連。

  

  承尊器

  

  禁是西周前期的承尊器,是古代貴族在祭祀、宴饗時擺放卣、尊等盛酒器皿的几案。之所以稱「禁」,是因為周人總結夏、商兩代滅亡之因均在嗜酒無度。有鑑於此,周發布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酒禁」則用以警示飲酒不要貪杯,以免因酒誤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觚彝卣角爵觥罍瓿卮尊盉斝觶都幹嘛的?
    觚、彝、卣、觥、罍、瓿、卮、盉、斝、觶……各種各樣的青銅酒器,僅名字就讓人覺得眼花繚亂了。至於每一個酒器的用途,很多卻並不清楚。  溫酒器有:爵、角、斝。爵  爵是最常見的一種酒器,也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現的青銅酒器。一般形狀是前有流,後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一側有鋬(pàn),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際有柱,多為青銅所制,初為典禮時所用。角  角與爵形制相仿,但沒有柱,口緣兩端都做爵尾形狀。
  • 看觚彝卣角爵觥罍瓿卮尊盉斝觶…當浮一大白!
    觚、彝、卣、觥、罍、瓿、卮、盉、斝、觶……各種各樣的青銅酒器,僅名字就讓人覺得眼花繚亂了。至於每一個酒器的用途,很多卻並不清楚。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酒器的分類,根據用途,可將酒器分為:溫酒器、盛酒器、飲酒器、挹(yì)注器和承尊器等。其中,前兩類的器型最為豐富。溫酒器有:爵、角、斝。爵爵是最常見的一種酒器,也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現的青銅酒器。
  • 瓿、鬲、卣、簠、甗、觥、觶、盉、盨、斝、匜、觚 你認識幾個?
    瓿bù,漢族古代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於盛醬。流行於商代至戰國。器型似尊,但較尊矮小。圓體,斂口,廣肩,大腹,圈足,帶蓋,有帶耳與不帶耳兩種,亦有方形瓿。觚gū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觚盛行於商代和西周。
  • 瓿、鬲、卣、簠、甗、觥、觶、觚 你認識幾個
    瓿bù,漢族古代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於盛醬。流行於商代至戰國。器型似尊,但較尊矮小。圓體,斂口,廣肩,大腹,圈足,帶蓋,有帶耳與不帶耳兩種,亦有方形瓿。觚gū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觚盛行於商代和西周。
  • 壺爵觥彝卣罍杯卮斝盉,這些古人的玉質酒器你能區分清嗎?
    ↑↑↑ 清 · 龍鳳紋和田玉觥  觥通常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鼻子上卷的象頭,也有部分觥的整體造型即為獸形,頭、背為蓋,身為腹,四腿做足。    5.卣(yǒu):  卣,具體出現時間未知,和彝一樣盛行於商周時期,商朝的卣多為橢圓形,西周時期則多為圓形,底部有腳,周圍雕刻精美的工藝圖案。
  • 瓿、鬲、卣、簠、甗、觥、觶、觚 這些祖先們常用的皿器 你認識幾個?
    瓿bù,漢族古代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於盛醬。流行於商代至戰國。器型似尊,但較尊矮小。圓體,斂口,廣肩,大腹,圈足,帶蓋,有帶耳與不帶耳兩種,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裝飾饕餮、乳釘、雲雷等紋飾,兩耳多做成獸頭狀。
  • 「斝卣罍觶盉觚彝」你能讀出幾個?酒桌文化≠酒文化,談酒與酒器
    甲骨文「酒」字現在,大家看看「酌、釀、醉、酣、醇、醒」這幾個字,發現什麼共通之處了嗎?是不是都有「酉」,它表示酒罈。郭沫若曾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說「『酉』乃壺尊之像也」。甲骨文從文字上來看,那時的古人喝酒是不是只能抱著酒罈喝?非也。古人還發明了一系列酒器方便使用,單從新石器時期出現的陶製品到商代殷墟「婦好墓」的隨葬青銅酒器,就達十多種。
  • 打開眼界丨尊、爵、角、盉、彝、觥、觶、觚,這些都和古人喝酒有關...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些詩詞中,詩人提到的酒器是「爵」「樽」,樽與尊是同一酒器。無論曹植、柳宗元,還是李白、蘇東坡,這些文人騷客的詩句都十分的陽春白雪,下面我們來句接地氣的:「小二,打四角酒來」(《水滸傳》)這裡的「角」也是一種酒器。尊、爵、角是什麼樣的酒器呢,它們都長啥樣?
  • 盉甗簋罍卣斝:這些青銅器都是什麼?有何用途?
    盉、匜其實,鎣和盉( 音hé )是同一件青銅器的不同名稱。梁王的位子傳到他的孫子劉襄手中,他的王后任氏專橫霸道,貪得無厭,聽說府庫中有一隻罍,價值連城,便向劉襄討要。劉襄寵溺任王后,視祖訓為兒戲,不聽祖母的勸阻,強行將罍送給了任王后。有人將祖孫爭罍的事上報到朝廷。漢武帝經過朝議,認為梁王違背祖訓,極為不孝,削去梁國八座城,並將禍首任王后斬首於市。卣和罍相似,卣(音yǒu)同樣也是一件酒器,盛行於商朝和西周。
  • 【星藝雅集】觥罍樽觴觶觚 都不認識? 長嘯:帶你識酒器
    【今日星藝摘要】觥籌交錯 起坐而喧譁者 眾賓歡也——歐陽修《醉翁亭記》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念昔宴私舉觴相海雖沒有"酒"字卻句句離不開酒觥罍尊樽觴鍾鬥酌爵白角觶壺觚這些你都認識嗎聽嘯哥和你說說壺裡賣的到底是什麼酒BY長嘯
  • 讀懂青銅器丨鼎鬲簋觚爵甗觶斝匜簠盨罍瓿彝觥卣
    盛酒器,大多是動物或神獸的形象。古代盛酒器。彝本是青銅禮器的通稱,宋人始稱這類器物為方彝。基本形制就是立體方形器身,器蓋做成斜坡式屋頂形。一種酒杯,與爵相比,角沒有方便倒酒的嘴(流),也沒有兩隻小耳朵(立柱)。
  • 這都是什麼→觚斛觥銎盉鏃簋甗敦轙罍鬲軎甑匜
    罍[léi](音雷),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觥[gōng](音工),觥是中國古代盛酒器。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狀。有的觥全器做成動物狀,頭、背為蓋,身為腹,四腿做足。
  • 爵、角、觚、觶、斝···論酒杯的N種形態
    牛首爵,現藏於河南博物院角角:中國古代飲酒器。形制與爵相似,但無流和柱。雲紋玲觚,現藏山西博物院觚:觚(音孤)是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觚初現於二裡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
  • 銎簋甗罍鬲甑箅觥匜觶斝,你認識幾個?
    圖文/藝周刊全媒體組 綜合銎、簋、甗、罍、鬲、甑、箅、觥、匜、觶、斝……這些的字你能認出來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