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全大局頑強不屈 平凡武漢人點亮戰勝疫情希望之光

2020-12-23 中國文明網

  「在這場嚴峻鬥爭中,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讓全國全世界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不拔、高風亮節。正是因為有了武漢人民的犧牲和奉獻,有了武漢人民的堅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積極向好態勢。武漢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必將通過打贏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再次被載入史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為你們而感動、而讚嘆!黨和人民感謝武漢人民!」

 

  江岸區鐵南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接力卸下為居民訂購的蔬菜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記者郭良朔 攝

  在抗擊疫情這場嚴峻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武漢市民身處疫情「核心區」,但沒有被病毒嚇倒。相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識大體、顧大局的武漢人,他們自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現了堅韌不拔的頑強鬥志。他們有的守在家中,主動隔離病毒;有的逆行而上,衝向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有的不怕苦不怕累,甘於服務居民群眾……顧全大局的武漢人匯集起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礴力量,點亮戰勝疫情的希望之光。

  父女志願者:小區需要我們共同守護

劉懷勇劉小婷父女倆在樓棟消殺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通訊員盛建忠 攝

  3月13日下午2點,江岸區一元街道農機大院,58歲的劉懷勇背起消毒水,走進樓棟開始消毒噴灑。31歲的女兒則走到另一個樓棟,對樓道進行全面消毒。「雖然呆在家裡更安全,但小區是我們的家,需要我們站出來共同守護。」劉懷勇說。

  農機大院是原省農機局單位宿舍,共有180多戶居民,其中老年人數量就佔了70%左右。面對物業和社區人手不夠的問題,小區居民自發組建志願服務隊。劉懷勇是首批報名的志願者之一。

  上崗第一天,劉懷勇一個人負責兩棟樓共6個單元。每棟樓共7層,劉懷勇背著16公斤重的消毒水箱,樓上樓下來回跑。次日劉懷勇的腿就腫了。女兒看到後,提出和父親一起做志願者,既能幫父親分擔一點,也在發揮自己的力量守護家園。4歲的孩子則由母親照看。

  現在,不論颳風下雨,父女倆每天下午都會準點穿好防護服,到達樓下,分工到不同單元開展消毒工作,兩人成為樓棟裡的最佳搭檔。截至當前,農機大院已連續25天無疫情。在劉懷勇看來,「雖然形勢不斷向好,但前期成果來之不易,還得繼續堅持。」

  「習近平總書記對武漢人民的評價很高,讓我們信心百倍。」劉懷勇說。雖然年紀較大,但劉懷勇做起志願者服務工作依然精神十足。除了每天雷打不動的消毒工作,若是小區需要運輸物資的車輛,劉懷勇還會擔當貨運司機,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去拉貨。「疫情不結束,我們就不會結束。我們一定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期望,用自己的力量奮戰到勝利的那一天。」

  醫生夫婦:幫居民帶藥讓他們安心宅家

王逸偉夫婦(中間)正在對接居民藥品需求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3月13日下午2時,歷經4個多小時,王逸偉和妻子楊柳終於幫社區居民買齊了第七批重慢病藥物。「居民宅在家中不出門,識大體、顧大局,我因為工作原因可以出門,就要多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也為封控作出貢獻。」

  王逸偉和妻子都是醫生,居住在江漢區北湖街德望社區。疫情期間,眼看社區不少患有重慢病的居民購藥困難,王逸偉夫婦從2月21日開始,在工作之餘幫接管了社區的購藥工作。

  王逸偉說,社區網格員每三天收集一次居民購藥需求,楊柳匯總整理,他再對接各個醫院和藥房。2月22日,一名腎移植術後康復居民,急需抗排異藥物。「這個藥比較稀缺,很難買」王逸偉說,他問遍了熟悉的藥房和醫院,找同學朋友四處打聽,最後在江漢區組建的藥品對接群裡聯繫上有此藥的醫院。

  買藥之餘,王逸偉還為社區運送物資、募捐防護用品,盡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居民們配合社區防控不出門,我在工作之外為他們服務,既滿足大家需求,也減少人員流動,讓疫情儘早結束。」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構築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這場疫情防控戰還沒有最終勝利,居民群眾積極配合防控,我們要帶著總書記的關懷和鄰裡的信賴,做力所能及的貢獻,打贏這場人民戰爭。」王逸偉說。

  逆行回漢女護士:保護好大家小家才安寧

畢小玲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3月12日,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症醫學科護士畢小玲,被醫院強制休息兩周。

  此時,她已經在新冠肺炎抗「疫」一線堅守了50多天。堅守的第一天,源於一場「逆行」。

  1月22日晚,身在天門婆婆家的畢小玲得知武漢疫情嚴峻,主動向丈夫提出:「我得回武漢。」拗不過她的丈夫,連夜和她收拾行李。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她將陪伴女兒在初七那天過周歲生日。

  1月23日凌晨5時,畢小玲和老公開車出發,方向武漢,也是那一天,她所在的光谷院區被徵用為武漢市第二批發熱定點醫院。

  畢小玲所在的重症病區更是重中之重,而她的責任是重症病區裡的極危重症區域。有時候,她一人負責3臺床邊血透儀,這邊靜脈壓高報警,那邊置換液需要更換,這邊正在為患者配即將用盡的藥,旁邊突然報警心跳驟停……

  工作中,她總是不自覺地小跑著衝向一張張病床,穿著隔離防護服,她經常會因為跑動感到缺氧。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重症病區至今共接收患者80餘位,有超過一半已經出院和轉普通病房。

  回憶這段逆行經歷,畢小玲說:「自己做了應該做的事,女兒將來會因我自豪的!」

  畢小玲說,自己作為醫護人員,面對疫情,絕對不能退縮,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逆行回武漢,保護好武漢這個大家,才能讓每個人的小家安寧、幸福。

  心理諮詢師:到雷神山當保潔讓醫護專心救人

志願者毛妍力(穿防護服者)在雷神山醫院為病人服務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40歲的武漢市民毛妍力是一位教育心理學諮詢師,常年為青少年及家長提供教育心理諮詢。1月26日,她主動報名成為網上心理諮詢師,為新冠肺炎患者和家屬疏導心理,後來,她又提交志願者申請表格,希望再多出些力。

  2月8日,毛妍力接到一通來電:「有個志願者崗位,是與確診病患近距離接觸的,你願意去嗎?」她當即同意,2月13日,她進入雷神山醫院病房。

  平時工作光鮮的她,在雷神山醫院,當起了感染病區的保潔員。

  「每天在患者身邊,給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貼標、分類,各區域的清潔、整理、消毒,還有為患者換床單、換衣服、清洗,都是我的工作。」病區裡有重症患者出現失禁症狀,毛妍力和同來的志願者總是不厭其煩地為他們擦洗、換衣服、消毒。

  會不會覺得自己大材小用了?毛妍力說:「我想的挺簡單,髒活累活我們來做,醫生護士就能更好地治療病人,這也算是術業有專攻吧。」

  在雷神山醫院幹了一個月,毛妍力到現在也沒敢將自己當志願者的消息告訴在外地的母親,「等我平安回家了,再當面跟父母說,我這頭髮都剃光了肯定瞞不住,我想他們會理解我的。」

  毛妍力說,習近平總書記對武漢人民的評價讓她很受鼓舞,投身到雷神山,做再苦再累的事,也從不覺得後悔。

  社區書記:50天沒見女兒一天5個電話關心別家伢

王麗(左)在為居民分發藥品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通訊員詹鷗供圖

  「孩子情況怎麼樣?牛奶沒有了就說,我們再送過來。」3月13日一大早,礄口區古田街古南社區黨委書記王麗就在給居民李華秀打電話,詢問前些天救助的孩子的情況。王麗心繫著居民孩子的安危,卻50天沒有見到自己的女兒了。

  「王書記,我孩子突然抽搐了起來,社區能不能幫我們送醫啊?」2月23日上午9時,王麗剛開完晨會,就接到了居民李華秀(化名)的求助電話。這天一早,李華秀一家剛吃完早飯,8歲的兒子突然抽搐了起來,李華秀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趕緊求助社區。

  「孩子抽搐,嚴重的話也會有生命危險。」擔心孩子是因為發燒引起的抽搐,王麗立即上門為孩子測量了體溫。確定不發燒後,王麗便著手安排車輛,將李華秀和孩子送往兒童醫院進行檢查。

  擔心孩子的身體狀況,王麗打了5個電話詢問檢查結果,得知是輕微的癲癇症,孩子身體沒有大礙,王麗終於鬆了一口氣。下午4時,王麗又安排社區的保障車輛將一家人接了回來,擔心孩子情況有反覆,王麗不時會打電話回訪,有時間就送些牛奶過去給孩子補充營養。

  「我女兒上初一,挺想她的。」王麗想到說,疫情發生後,她就與3名社區工作人員合租了一個小房子,沒有再回過家,經常深夜還在處理居民的求助。「居民們配合我們封控,我們也要全力保障好居民們的生活,共同打贏這場『戰爭』。」王麗說。

  「我們捨棄小家,就是為了讓大家健康平安。」王麗說,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武漢人民是識大體、顧大局的英雄人民,在這場疫情中,不少居民主動配合、理解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自己心裡也非常感動,正是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和堅持,才有了今天疫情形勢逐漸轉好。「雖然現在還沒有勝利,但是我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王麗說。

  90後社區專幹:24小時在崗,要把居民保障好

王威為居民聯繫網約車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通訊員畢濤供圖

  白天買藥、送菜、送飯,晚上接聽電話、送急診、應對各種突發狀況……24小時隨時在崗。這是「90後」社區專幹王威的戰「疫」狀態。

  28歲的王威,是漢陽區永豐街黃金口岸社區專幹。自戰「疫」打響以來,他便在社區辦公室「安了家」。社區工作繁雜,隨時都會接到居民的求助,忙完白天的工作,晚上怕錯過求助電話,還考慮到社區其他同事的作息,他乾脆搭了個簡易摺疊床睡在社區辦公室。「社區裡的同事大多是女同志,我是年輕小夥兒,吃點虧沒關係。」

  在社區辦公室「安家」的這50多天,讓王威印象最深刻的是社區一位低保戶的求助。2月中旬,一位60多歲的低保戶取不出低保金,家裡也沒有存糧了,無奈只能求助於社區。王威實地了解情況後,便主動承擔起為他送飯的任務。王威將街道下發給工作人員的盒飯多留一份,給這位低保戶送上門,一連送了半個月,直到3月的低保金發放到位,才放了心。

  面對24小時隨時「被騷擾」的情況,王威從無怨言,「苦點累點都沒關係,只要能把居民保障好,就很值得!」

  「總書記來武漢時特別點讚了武漢人民投身疫情防控鬥爭,識大體,顧大局的精神,我十分驕傲」,王威表示,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又是90後年輕一代,必須主動擔起防控工作。「說實話,社區工作有些瑣碎,有時也會遇到居民的不理解,但必須耐心解釋,把服務工作做細、做好,讓每一位居民都意識到防疫工作『靠大家』,才能早日迎來戰『疫』勝利。」

  下沉幹部:不知道他是誰卻知道他為了誰

劉海慶正在協助社區排查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謝齊威供圖

  已回到洪山家中的周爹爹,還在向東湖高新區關東街湯遜湖社區的工作人員打聽:「錢也不肯收,到現在也不知道這位工作人員叫啥。」

  爹爹口中的「社區工作人員」,其實是東湖高新區投促局下沉到該社區的黨員幹部劉海慶。

  劉海慶下沉該社區排查時,老人向他求助。原來,86歲的周爹爹和老伴到位於湯遜湖社區的二套房臨時暫住,打算節後返回體院附近的家中,結果發現武漢交通停了。兒子在外地,老兩口既沒帶多少現金也不會網上購物。劉海慶立即自掏腰包為老人們購買雞蛋牛奶和酒精等生活醫療物資,並拎來家裡的臘肉給老人們送上門,前後跑了三趟,解決老人的燃眉之急。老人一直只知道這位救急難的人是「社區的」,劉海慶也不更正,只叫老人放寬心,有事就找他。

  「我不知道他是誰,我卻知道他為了誰」,已被送回洪山家中的老人,找社區要來了「小夥子」的照片,發給兒子報平安。

  「不用知道我們是誰」,劉海慶介紹,除志願者穿紅馬甲,居民分不清社區工作人員和下沉幹部,但劉海慶清楚自己的使命,「沉下去,敲開門,幫一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

  劉海慶說:「總書記評價武漢人識大體,在我看來,武漢人不僅潑辣精明,內裡其實率真大氣夠意思!下沉過程中,社區居民非常配合,經社區及下沉臨時黨支部組織後,志願者群策群力,非常堅韌和富有戰鬥力,作為新武漢人,我和下沉團隊一定不辜負總書記期望,和這座英雄城市一起共迎曙光!」

  女民警:白天巡查小區晚上與家人隔房微信

民警雷亞紅(戴帽子)在東亭社區給居民運送生活物資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通訊員孫遜供圖

  每天晚上七八點回家,雷亞紅總會與家人回到各自房間,用微信交流。

  戰「疫」以來,作為武昌東亭社區民警,雷亞紅每天巡查小區,值守出入口,幫居民跑腿。3月13日上午8時,雷亞紅站在黃鸝路旁的社區出入口上,為外出上班的居民測量體溫。她說,上午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組織生活物資的代購發放。用微信詢問社區的獨居老人有何需求,根據老人要求,跑腿購物。根據小區封閉管理規定,隨時巡查小區的情況。晚上回家,在微信上與居民溝通,梳理工作,經常忙到深夜。

  她與家人約定,回家消毒後,回到各自房間,通過微信交流。爸媽已70歲左右,睡得早,有時雷亞紅回家晚了還要在微信上忙工作,都會小點聲音,怕影響父母休息。

  東亭社區已連續20天無新增疫情,這讓雷亞紅又鼓舞又感動。每當她在小區巡查時,在看到居民樓窗臺裡曬太陽的街坊們,她就感覺心裡暖暖的,「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在堅持和努力。」

  「堅持就是勝利」,雷亞紅說,等疫情結束再與家人好好團聚。(長江日報 記者陳俞 喬馳 伍偉 夏奕 楊蔚 王靜文 康穎 李佳 戴旻陽 見習記者龍京 通訊員盛建忠 高浛 李菡 高翔 李晗 詹鷗 穆卡達斯 劉晶晶 畢濤 張冬慧 潘宇峰 孫遜)

相關焦點

  • 你是這樣的武漢人:不畏艱險、頑強不屈!
    來源:長江日報新冠肺炎疫情洶湧而至,武漢人民迎難而上。他們在醫院奮戰,他們在社區奮戰,他們為身處危難之中的鄉親父老英勇奮鬥,他們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而背水一戰。習近平總書記說,在這場嚴峻鬥爭中,武漢人民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
  • 2020希望早日戰勝疫情的說說_祝福武漢的句子
    致敬所有因這次疫情而加班的工作人員,你們辛苦了!你們是最美的人。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20希望早日戰勝疫情的說說_祝福武漢的句子,希望你喜歡。  希望早日戰勝疫情的說說  1、 祝願早日戰勝疫情所有人健康平安!大家記得戴口罩、勤洗手、照顧好自己和家人,我們一起加油共渡難關!
  • 頑強不屈地活下去
    讓自己頑強不屈地活下來,讓生命更加光彩有力。這頑強的生命力,深深地震撼著我。頑強的跨越在于堅韌不拔的毅力雖然這株頑強的小草,並沒有像在平常土裡生長的那些草茁壯,但我欽佩在石縫中生根發芽的小草,它昭示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哪怕環境再惡劣,我們頑強的生命,去努力拼搏
  • 【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音頻專輯】青史也許不會寫下每一個姓名(作者...
    風雨同舟,齊心抗疫,且聽詩人們慷慨之作,為武漢、為中國加油吶喊。  總有一群人,  他們平凡普通,  卻如暗夜裡的孤燈,  匯聚微弱之光,  驅散來路的陰霾,  照亮歷史的徵程。  他們代表了民族不屈堅韌的根性。  午夜零點後,  靜闃的街頭依舊有他們忙碌的身影。
  • 《希望,在重啟中點亮》——武漢抗疫藝術作品頒獎大會 在武昌舉行
    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天勇、新華社湖北分社原紀委書記、湖北省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方政軍、市委宣傳部老領導郭澤洲、陳元生等出席並為獲獎者頒獎。這次抗疫藝術作品徵集活動分兩輪進行:第一輪徵集《希望,在等待中閃亮》(1月26日——4月8日)封城.抗疫篇的藝術作品;第二輪徵集《希望,在重啟中點亮》(4月15日——8月30日)重啟.希望篇的藝術作品。
  • 【地評線】西安網評:凡人微光點亮戰疫必勝的希望
    劉頌寒  隨著疫情防控態勢的積極向好,各地開始陸續復工復產、復學複課。人們的生活正在逐步邁入正常化,武漢首趟滿載防疫物資專列開始馳援歐洲。從武漢封城到如今逐步恢復,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知道,這個結果來之不易。76天,這是英雄的武漢人民書寫的驚人成就;1800多個小時,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為濃重的一筆!
  • 「觀潮的螃蟹」新年獻詞丨讓一束光點亮另一束光
    就像一束光點亮另一束光,一雙手牽起另一雙手,一個靈魂喚起另一個靈魂。我們,偉大的國度,給了世界一個新的朝向。2020,每一個人都站在時間的中心,震驚於世界原來離我們這麼近。人是在霧中前行的人。米蘭·昆德拉說,我們的視覺受雙重限:讓人什麼也看不見的強光和完全徹底的黑暗。疫情突如其來,強光與黑暗同在。
  • 彌勒高士傑:普通80後點亮的「平凡」之光
    國家稅務總局彌勒市稅務局職工高士傑(80後),對患腦腫瘤的女友不離不棄,照顧女友多年,直至戰勝病魔後,結婚生子……這一感人致深的「非凡故事」, 催人淚下。2019年5月,高士傑榮獲雲南省道德模範提名獎;2020年5月,被提名雲南向上向善好青年榮譽稱號。工作中多次榮獲「優秀公務員」稱號,立三等功一次。
  • 高考作文輔導82:平凡人的善良,是抗疫路上最可貴的光
    平凡人的善良,是抗疫路上最可貴的光伍佳佳近日,武漢一群環衛工人被網友怒贊:「平凡的人做了偉大的事」「平凡的工作確是有大愛的人」「抗疫一線任何職業都是英雄」「為默默無聞的奉獻者點讚」……這群環衛工人因為之前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保潔
  • 感謝武漢人民,支持武漢人民!
    ——2月10日,習近平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講話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現了堅忍不拔的頑強鬥志。——2月23日,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在這場嚴峻鬥爭中,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讓全國全世界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不拔、高風亮節。
  • 足球小將,點亮中國足球希望之光
    對於中國球迷來說,心中一直存有困惑:中國足球的希望到底在哪?它由知名足球評論員董路發起,成立兩年以來,足球小將出國9次,參加了幾十場比賽,收穫了多次全國冠軍,並在多次與同年齡段職業梯隊的交手中獲得全勝的戰績,他們戰勝的對手不乏多特蒙德、漢諾瓦96這樣的歐洲百年青訓豪門,  這些成績證明了足球小將的實力,更證明了中國足球的實力。
  • 《時代周刊》封面的外賣小哥,是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
    疫情期間,他選擇堅守一線,每天跑一百多公裡,派送50多單,給在家隔離的人們運送米麵油鹽菜藥等生活物資。對於自己登上《時代周刊》,他說,很多人都在默默付出,自己只是做了平凡事的平凡人,榮譽應該共享。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社會生活一度被按下「暫停鍵」。為配合政府戰「疫」,億萬中國民眾按照要求在家隔離,各個社區也紛紛實行封閉式管理。
  • 白衣天使不負重託 用愛點亮生命之光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5月12日)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截至2019年底,全國護士總數已達到445萬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許許多多的護士挺身而出,日夜奮戰在護理患者的第一線,用專業的護理、暖心的陪伴點亮生命之光。
  • 朋克體育城,不屈武漢魂
    武漢,九省通衢,歷史文化名城,美食之都;武漢,也是一座體育之城,在這裡,有無數的體育故事,有無數精彩的體育人生。在疫情籠罩的城市下面,是一顆不屈的朋克之魂。面對難關,體育人願和武漢一起度過。武漢!武漢!武漢,市轄內全長在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5條、列入保護名錄的湖泊有166個、大大小小的橋梁共1400餘座。
  • 四位受表彰代表動情發言,榮譽屬於頑強不屈的湖北人民
    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周晨亮全力以赴 挽救生命「這份榮譽屬於全省逆行出徵的醫務工作者和帶頭拼搏的廣大黨員,也屬於不畏艱險、頑強不屈的全省人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臨時黨支部書記、主任周晨亮率先發言。
  • 每一個動人瞬間都是前行的力量,長江日報記者影像記錄武漢2020
    是對為武漢拼命的人說,逆行支援我們的人說,也是對所有關心武漢、祝福武漢的人說。讀這些話的人讀得很慢,讀出了不舍和淚水,讀出了共迎大戰、共克時艱的生死情誼,也讀出了人與人之間最柔軟也最強大的部分。這些話是這特殊年份武漢人真實的情感抒發。因為真實,我們許多人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疫情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我們的心靈變得比任何時候都要柔軟,也更加強大。
  • 戰「疫」中的千萬個平凡英雄
    「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特別是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現了堅忍不拔的頑強鬥志。」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千千萬萬個平凡的人,在非常時期挺身而出,用不平凡的付出傳遞希望,匯集起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礴力量,點亮戰勝疫情的希望之光。
  • 戰勝疫情的正能量句子,讓我們用一句話溫暖武漢!
    從除夕夜的幾批緊急馳援,到如今3萬餘醫護大批援鄂,你們是和平時代下的「戰士」;從本是貪玩無憂的孩子,到囑咐父母注意安全的「大人」,你們瞬間長大,懂得了愛的意義;從互不認識的陌生人,到彼此鼓勵支持,你們的一句話就會溫暖疫情中的那座城。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戰勝疫情的正能量句子,讓我們用一句話溫暖武漢!
  • 每一個為戰勝疫情奮力奔跑的普通人
    網絡頭條不再是明星的花邊新聞,而是疫情的最新消息。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傳播,但比可惡的病毒傳播更快的,是閃光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致敬那些奔赴「戰場」的白衣天使他們千裡迢迢,匯成逆行的浪潮。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去往湖北,帶去了各省頂尖的醫療資源。他們毫不吝嗇,有人結婚第二天就摘下婚戒出徵,有人的寶寶剛剛出生就選擇告別。
  • 平凡之光,照亮希望!系列紀實故事《我的戰「疫」》溫暖上線
    張定宇,武漢金銀潭傳染病專科醫院的院長。在這場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的戰役中,他一直堅守一線。而他自己,也在同「漸凍症」進行著頑強鬥爭。李立斌,浙大二院外科重症醫學科主任。他臨危受命,馳援武漢,面對一個個逝去的生命,他的心被數次撕扯。在一次電視直播中,他幾度哽咽、流淚,直至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