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2021-02-19 歷史教師王漢周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清乾隆 象牙雕青白蘿蔔擺件

授權自

zhihu.com/question/22638720/answer/681780910

本文作者「林簡明」,有個公眾號「博物館鴨」,不定期更新博物館的點滴,讓你更懂文化之美。

老王力薦。

01河南省博物院【象牙蘿蔔、象牙白菜】逆天之處:雕刻技藝 / 上色技巧

『雕刻技藝』:

蘿蔔白菜上都趴著一隻大肚蟈蟈,其腿上的絨毛清晰可見。

白菜的葉脈也是脈絡分明,白菜葉上還點綴著漂亮的小野花、和一隻紅色小瓢蟲。

『上色技巧』:

由於象牙的密度比較大,想要著色十分困難,這兩件「清朝」時雕刻的蘿蔔和白菜如真的一樣,並且直至今日光鮮依舊,絲毫沒有褪色,令人難以想像。現今即使有人勉強給象牙著上色,可過了三五年之後也會慢慢褪去,如今手藝人和製作工藝已成失傳。

象牙蘿蔔
象牙白菜
象牙白菜02臺北故宮博物院清【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逆天之處:雕刻技藝 / 層數技藝

『雕刻技藝』:

這件十九世紀由廣東地區牙匠所刻制的象牙套球,表面以高浮雕刻九龍穿梭於祥雲間,內部則雕刻各種鏤空精緻的錦地幾何紋樣,每層皆可靈活轉動,共24層。

中間則有一顆雕有9層的雲龍紋套球,再上則雕以山水人物。

層層相套,玲瓏剔透且製作繁複的象牙球,可說是清代晚期牙雕工藝之代表。

『層數技藝』:

清代因商貿的需求,廣州牙雕藝人借鑑石獅口中含珠的鏤雕形式,創作出了象牙球。

因施工空間的限制,象牙球的工藝製作相當繁複,工藝要求極高。

象牙球從開始的1層,至清乾隆時期發展到14層,再到清末已達到25或28層,目前最多能刻至60層(2008年首屆全國象牙「百日展」開幕時,60層象牙球亮相北京,估值近2000萬元)。

【清 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共24層
【清 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高54.8CM、球體直徑11.7CM03故宮博物院
清 【編織象牙席】逆天之處:編織技藝 / 原料利用率低

『編織技藝』:

象牙的特點是既硬又脆,用它來織席很難想像。

當時廣州的象牙藝師們利用象牙細緻的紋理與韌性,將用藥水浸泡過的象牙劈成厚薄寬窄均勻的薄片,再將象牙片磨製出潔白的光澤,再劈成絲,最後才是編織。

(由於象牙席耗時耗資過巨,雍正曾下旨停止製作,如今傳統象牙劈絲技術已失傳。)

『原料利用率低』:

加工象牙料的方法非常費料,以製作象牙筷子為例,因要將象牙料鋸成板片狀,再鋸成長條、找規矩、磨平,象牙料的利用率只有40%一60%。

如將象牙料劈成篾狀,再劈成絲狀,象牙材料的利用率不足10%。

這也是象牙席名貴的原因。

據造辦處活計檔記載,宮中的象牙席共有5張,至今只剩3張,剩下2張下落不明。

由於編織象牙席傳世者稀少,故這件象牙席在中國象牙工藝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兩張象牙席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一張象牙席現藏於煙臺市博物館)

【清編織象牙席】長216cm,寬139cm,由寬僅0.2cm的扁平象牙條編織。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清象牙席】長205釐米,寬125釐米,厚0.1釐米,重2.2公斤。現收藏於煙臺市博物館綜上所述:

牙雕是指在象牙上進行的一系列的雕刻。

牙雕發展至今,製作工藝大抵分「雕刻、鑲嵌和編織」三大類。

分別對應象牙蘿蔔青菜、象牙球(鬼工球)和象牙席。

其中的「編織類」須將象牙泡軟,劈成細絲後再行編綴,堪稱驚豔。

我寫關於象牙的製品,本質在於給大家欣賞老祖宗的技藝為主。

在買賣上,請杜絕此行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有序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的通知》(國辦發〔2016〕103號)要求,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全面禁止象牙交易。

04廣東省博物館


清【石灣窯黃炳塑素胎金絲貓】逆天之處:胎毛技法

『胎毛技法』:

素胎金絲貓最絕妙的地方在於它的工藝,作者黃炳自創了一種叫做「胎毛技法」的工藝,做法是在陶胎八成幹的情況下,在器物表面用刻刀、木、竹等工具一絲絲一縷縷地雕琢出動物的羽翎、皮毛、貓咪的鬍鬚和鼻子兩側的毛孔,把貓擒老鼠前的瞬間神態雕塑得活靈活現。

清 石灣窯黃炳塑素胎金絲貓
清 石灣窯黃炳塑素胎金絲貓05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商周太陽神鳥金飾】逆天之處:薄如輕紗 / 切割工藝/金箔用途

『薄如輕紗』:

經測量該金箔重20克,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0.2毫米(那是3000多年前錘揲出0.2毫米厚度的金箔);

其含金量高達94.2%,為金沙遺址出土金器中含金量最高。

『切割工藝』:

從「太陽神鳥」金箔殘留的痕跡分析,至少採用了熱鍛、錘揲、剪切、打磨、鏤空等多種工藝。

由於當時切割工具不鋒利,要實現紋飾圖案的鏤空,必須進行反覆刻劃,而且每次的刻劃不可能與上次刻劃的線條完全重合,以至於在太陽的光芒、鳥的四周都留下了大量的多次刻劃的痕跡與細小的褶皺。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06湖南省博物館【西漢直裾素紗襌衣】逆天之處:薄如蟬翼 / 紡織工藝 / 使用途徑

『薄如輕紗』: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了兩件距今約兩千年的素紗襌衣,一件48克,一件49克。

因為博物館失竊的原因,其中48克的素紗襌衣被毀,49克的素紗襌衣嚴重損毀。

此件是49克素紗襌衣,它有多薄呢?

當時出土的兩件素紗襌衣,疊起來可放進一個火柴盒;

而這件素紗襌衣疊起十層仍可看報紙。

所以,古人形容"輕紗薄如空"、"舉之若無",一點都不誇張。

『紡織工藝』:

素紗襌衣輕薄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款式是單衣,沒有襯裡;

二是織物種類是平紋紗,本身就是較為稀疏的織物類型;

三是古代蠶偏瘦弱,所吐的絲較細。

在仿製的過程中,從最初的80餘克到49.5克,專家們花了13年的時間;而從49.5跨越到49克,時間又耗去兩年。

(現放置在湘博的為複製品,真品因長時間暴露需收藏保護)

『使用途徑』:

《詩經·鄭風·豐》:「衣錦衣,裳錦裳。」

按史書記載或常識推理,應該是套在色彩豔麗的絲綿袍外,使絲綿袍上華麗的花紋多一分欲露又掩的朦朧之美,不僅增強了衣飾的層次感,更襯託出錦衣的華美與尊貴,這倒也符合中國人不事張揚、含蓄、內斂的傳統審美情趣。

【西漢直裾素紗襌衣】衣長128釐米,通袖長190釐米。
西漢直裾素紗襌衣07杭州古越會館杭州出土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盞】

逆天之處:古代曜變 / 存世量少

『古代曜變』:

「曜變」的發生機率非常低,被視為偶然,幾乎是十萬中取一才有可能發現的罕見現象。

在燒制過程中,窯裡發生特殊的變化,導致釉面出現氣泡爆裂產生一點一點的多彩釉斑,非常奇異罕見。

考古學家發現,在宋代建窯遺址附近找到數以十萬計的瓷器殘片,疑似都是燒制曜變時留下的失敗品。

『存世量少』:

古代的耀變天目世上僅存三件半,國內僅有半件,另外三件在日本。

很多小夥伴說看到過耀變天目,但實際上現代的耀變天目和古代的耀變天目在製作工藝手法上根本不同!

現在大家在很多古玩行看到的曜變(比如福州),僅僅屬於形似的工藝品,現待工匠也儘量去接近,但本質還是很大區別的,曜變的研究還沒搞清楚,仍屬於可遇不可求。

曜變天目都有反光膜,古代的是做出一層反光膜是鐵結晶膜,是鐵、錳等釉料,而當代的是用重金屬做的,屬於金屬成色,鉛錫之類的,這是最大的差異。

其次古代窯洞採用的是柴燒,無法精確控制溫度;

現代基本以電燒為主,溫度好控制。

國內現存的半隻南宋曜變天目茶盞;口徑12.5釐米,高6.8釐米,底徑4.2釐米;
世上僅存的三件半【耀變天目】08臺北故宮博物院清【肉形石、翠玉白菜】逆天之處:雕刻技藝 / 天然材質(此二件和蘿蔔白菜,區別在於原料)

『雕刻技藝』:

這塊清代的肉形石,色峰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的,底座為純金,經人的鬼斧神工,竟然就雕成了一塊玉東坡肉。

全世界共有67塊肉形石,這是其中比較大的一塊。為臺北故宮的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此件翠玉白菜,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為100%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翠玉白菜上有兩隻蟲,一隻蝗蟲,一隻螽斯蟲。

而且蝗蟲與螽斯的每一根觸角都清晰可見,每一處都張顯其製作者的精湛技藝。為臺北故宮的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天然材質』:

這是一塊天然的石頭,色峰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的,其原理是在生長過程中混有雜質的瑪瑙,在不同的時間點受到雜質的影響,形成了一層一層不同的色澤。

翠玉白菜的原料來自緬甸,翠色晶潤淡雅,通透無暇(非常感謝知友指出不是老坑玻璃種)。

由於原料的珍貴,且琢磨玉料成為器物相當的費工、費時,順應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或色澤,設計玉器形制,其創意構思之巧妙,令人嘆為觀止。

09蘇州博物館【五代 秘色瓷蓮花碗】逆天之處:填補歷史空缺 / 火候把握

『填補歷史空缺』:

早在唐代,詩人陸龜蒙在《秘色越器》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來形容秘色瓷之美。

但隨著五代十國的戰亂,這種工藝就失傳了,整整一千多年裡,留下的只有對秘色瓷的文學歌頌。

直到1987年,秘色瓷蓮花碗以一碗之力,填補了我國唐宋交接之際秘色瓷的空白。

『火候把握』:

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個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術上難度極高。

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幾乎全靠窯爐火候的把握。

不同的火候、氣氛,釉色可以相去很遠。要想使釉色青翠、勻淨,而且穩定地燒出同樣的釉色,那種高難技術一定是秘不示人的。

【五代 秘色瓷蓮花碗】現藏於蘇州博物館;
【秘色·奇景】現藏於國家博物館;在光線照射下,碗底折射出瑩瑩白光,似水似雲。10故宮博物院
【刊謬補缺切韻】逆天之處:裝幀方式 / 現存孤品

『裝幀方式』:

刊謬補缺切韻採用的是中國獨有的書籍裝幀方式——龍鱗裝。

最早現於唐代中葉,北宋廣為流行。

龍鱗裝從外表看上去,和捲軸裝一模一樣,但內藏玄機。

它的形式是將頁紙鱗次相錯地粘貼在底紙之上,收起為捲軸,展開之後逐頁翻飛,形似龍鱗。

『現存孤品』:

由於歷史的原因,龍鱗裝書籍製作技術早已失傳,用龍鱗裝裝幀的,傳世的實物也只《刊謬補缺切韻》一件,現珍藏於故宮博物院,不輕易對外開放。

《刊謬補缺切韻》
古代技藝已失傳,但有今人藉助僅存的圖像資料重現龍鱗裝,復原了這項古代裝幀技藝11故宮博物院
瓷母逆天之處:001號孤品/ 燒制工藝

『001號孤品』:

瓷母全稱為: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作為故宮001號瓷器藏品全球僅一件,有著「中華瓷王」的美稱。

器身自上而下的釉彩裝飾多達十五層,十二個長方形開光內六幅為寫實圖畫。

『燒制工藝』:

「瓷母」包含了自宋至清,從單色釉到顏色釉、高溫釉到低溫釉等十幾種工藝。

融合了千餘年來出現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十餘種釉彩與制瓷技術,其燒制過程極其複雜,共需要72道官窯制瓷工序,堪稱是研究中國陶瓷發展史的「活化石」。

假設每種釉層的燒製成功率平均是70%,那麼想要將一尊擁有十七種不同釉彩的大瓶燒造出來,成功率就是70%的17次方——0.23%。

(70%還是往高了說的理想概率)

12中國國家博物館


清乾隆 粉彩黃釉纏枝紋鏤空花卉紋雙象耳轉心瓶逆天之處:吻合程度

「轉心瓶」瓶體由內瓶、外瓶、底座分別燒制,再組裝、燒黏起來的。

轉瓶的製作難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製成雞心狀的鈕,把內瓶的底心做成雞心狀的槽,鈕和槽要絕對吻合。

尤其是要考慮外瓶和內瓶的乾燥率,以及掌握好燒成後的收縮率。

比例也必須很精準,燒制要得宜,才能合得上、轉得動,比例尺寸稍有差池都將無法組裝或無法轉動。

然而轉心瓶每一個部件尺寸都要經過多次計算,重複燒制,不斷的嘗試與實驗,才能得出實際樣品。

稍稍不注意,造成鈕和槽不吻合的話,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費。

所以,製作轉瓶的代價十分大,往往是「百裡挑一」。

不過,「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都是供給宮廷的東西,取悅皇帝之用,自然是不計成本的。

據乾隆十八年《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十八年五月十二日…傳旨…江西燒造門龍舟、燈觸人旋轉瓶一件……十九年初四日送到。」

燒造一件轉心瓶耗費半年多時間,難度之大由此可見。

雖說「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但是繁複的工藝背後耗費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連「土豪」乾隆皇帝都覺其工藝複雜,耗費的財力過多,在唐英的奏者上批覆「不必照隨常瓷器一樣多燒」,叮囑逢年過節燒幾個就好。

中國逆天文物遠不止這些,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中國「最逆天」的3大文物,一件曾「飛」出地球!一件預言了2040年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文明的象徵是文字,古代文字發現在文物上。而世界歷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雖然沒辦法穿越,但遺留下的文物卻能讓我們與歷史「面對面交流」。這些東西相比較一些文字記載來說,更加的真實。有些文物一經發現,就足夠震驚我們,堪稱「逆天」文物。
  • 史上逆天的三件文物:青銅太陽輪、黃金劍、陶鷹鼎
    這裡介紹目前公認的最逆天的三件文物。第一件:青銅太陽輪,猛地一看,這些文物還以為是誰家的汽車方向盤掉了,很有趣的一件文物。它出土於三星堆遺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其形狀如車輪,現存三星堆博物館,在三星堆青銅太陽輪一直是文物瑰寶的重中之重。也是最神秘的文物之一。
  • 為什麼要規定有些文物禁止出國展覽,我國首批被禁文物有多逆天?
    這些文物不僅在中國受到重視,同樣也吸引著國外專家對此抱有極大興趣,想將其借到自己國家展覽,加強文化交流。 可並不是所有文物都被批准出國展覽,這些被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都有哪些?他們又有著怎樣的獨特魅力吸引著國內外專家學者呢?
  • 我國現存六件「逆天」文物,技術早已失傳,高科技也無法復原
    笙鏞合奏,文物惟新。中國歷經這幾千年的歲月,有許多古人的文化遺產,經過歷史的洗禮,猶存至今。而中國也是一個文物大國,許多外國人不惜跨越大洋,只為了來中國尋找那些價值連城的寶物。而中國現存的很多文物都可謂是價值連城,有六件寶物堪稱是逆天文物,其製作技術早已失傳,用現代的高科技也無法復原這六件逆天的文物。
  • 河南發現2500年前古墓,墓中出土一「逆天」文物,終於為中國正名
    禁底有12個龍形獸支撐著禁身,挺胸凹腰。 這一發現,被人稱之為「逆天」文物。但是最初雲紋銅禁被發現的時候,卻是殘破不堪的。禁體破裂稱十餘塊,銅梗殘端,就連底獸都從本體脫落,並且大部分殘缺不全,已經成了百塊碎片。經過長達四年的時間,雲紋銅禁才被完全修復。即便雲紋銅禁破碎不堪,甚至修補之後依舊沒有往昔的光芒,但是這卻是考古界的一大發現。
  • 明末清初時期,中國有哪些逆天的科學發明?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93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明末清初年間,即十七世紀中葉,是西方世界科研大爆發的時代,那麼同時期的中國民間,有什麼比較逆天的科研成果嗎答:官方的科研成果,無論明末還是清初,其實都是各種燦爛,明末時候的中國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當時就是領先世界的水平。
  • 文物賦彩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有哪些「亮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5日訊 6月5日,國家文物局召開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線上新聞發布會。中國經濟網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文物系統組織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舉辦的活動數達4600餘項,其中線上活動1600項。
  • 有哪些古代文物堪稱「驚豔」?讓你看一眼就愛上!
    萬物有靈,物周為器。 器物之上,常見匠人之心,常懷生活高意。我國古代文物之美無法言表,每一件文物,都是生命的延續,不僅連接了生死,也融洽了人生,更盡顯了中華五千年的匠心、氣度和靈性之美。 那麼,到底有哪些古代文物堪稱「驚豔」?讓你看一眼就愛上!
  • 中國「文物醫生」談修復
    《世界遺產》:採用「四原」原則,對修復世界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遺產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許 言:文物保護的一個大宗旨是保持它原有歷史信息。我們採用「四原」的目的也是為了保持它所存在的主要信息,實現最大限度真實性和完整性。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有哪些長得比較逆天的動物?
    鬃狼 (The Maned Wolf) -- 我有逆天大長腿,你咬我啊? 長頸羚 (The Gerenuk) -- 樓上的你腿有我脖子長嗎??? 草原這麼危險,你長的這麼逆天還是回火星吧大哥 5.
  • 挪威人:因為有錢,所以逆天。挪威有哪些逆天的工程?
    他們搞起來工程更任性,不管投資多大、耗時多長、難度多逆天,只要他們高興,就一定要搞出來! 於是,挪威就有了這些讓人大開眼界,大呼逆天的工程。不過它們雖然逆天,但不突兀,甚至,還挺好看。
  • 八大中國文物成考古之謎,穿越來的?
    頸背有一大塊凸起的長毛,彎曲上卷,又稱為「鬣」,佔整個龍體三分之一。龍背上有鑽孔,金絲貫穿此孔,將玉龍懸吊在木護壁上。龍頭與龍尾兩端垂下,恰好處於同一水平線,證明工匠有過精心設計。而且還具備多種動物之相:鹿眼、蛇身、豬鼻、馬鬃……它無足、無爪、無角、無鱗、無鰭。
  •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為什麼能賣出天價?真的是老外識貨?
    中國千千萬萬的珍寶被擄走,流亡海外。很多中國人,也加入到把自己的文物賣出去的行列。最有名的大家都應該知道,末代皇帝溥儀,他對於自己的未來跟明鏡似的,知道自己退位後就是普通人。為了維持自己以後的奢侈生活,所以趕在自己退位前,溥儀和他表哥大肆把皇宮裡的珍寶往外出售。溥儀對自己家的東西能不清楚嗎,哪些東西值錢,哪些器件兒不值錢。此外還有很多發國難財的人。
  • 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一定不要錯過的重要文物有哪些?
    文物數量在全國也是屬於領先,是中國的博物館大省。陝西歷史博物館是陝西地面上最重要的博物館,它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位於大雁塔西北側。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 ,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 中國正規拍賣公司有哪些以及拍賣流程。這些拍賣公司聯繫方式
    盤點中國十大正規拍賣公司有哪些:中國正規拍賣公司名單有哪些,以下是十大正規拍賣公司名單1.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一,二,文物拍賣公司)2.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一,二類文物拍賣公司)3.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二,類文物拍賣公司)
  • 五大逆天古物,最後一件周總理曾下令搞懂原理,但科學無解?
    華夏五千年文明,留下的不僅僅是歷史,還留下了歷史的傳承——文物。我國的這些文物非常複雜,有些科學還無法解釋,堪稱逆天古物;這些稀世國寶也被國家禁止出境展覽。馬踏飛燕首批禁止出境展覽國寶級文物,國家旅遊標誌。
  • 太穿越了,專家都解釋不了,你被哪些文物震驚過
    前言:現代科技的發展,讓人類對古代墓室的開發和研究也取得了質的飛躍,但是在很多陵墓之中,還是會有一些不合常理的情況發生,而很多的研究結果也表明這些事物是非常離奇的,有一些甚至至今都無法做出解釋。
  • 中國古典樂器有哪些
    中國古典樂器有哪些?對於中國古典樂器的了解,我們從一些古裝電視劇當中就可以了解個大概,在古代,聲音是一種絕美的享受,而製造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那麼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去了解一下。中國古典樂器有哪些1、鼓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在狩獵徵戰活動中,鼓都被廣泛地應用。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古文獻所謂「鼓琴瑟」,就是琴瑟開彈之前,先有鼓聲作為引導。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雄壯的鼓聲緊緊伴隨著人類,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文明。
  • 千年歷史文化名城——嶽陽,有哪些文物古蹟呢
    位於江南洞庭湖之濱,依長江、納三湘四水,江湖交匯,不僅是中國南北東西交通要道、國務院首批沿江開放之重地,且是長江中遊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湖南首位門戶城市。1994年1月4日,國務院批准嶽陽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擁有嶽陽樓、文廟、慈氏塔、呂仙觀、聖安寺、屈子祠、乾明寺、三眼橋、城隍廟、湖濱大學、城陵磯海關、觀音閣、基督教堂、魯肅墓等文物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