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348字,閱讀約3分鐘
隋朝的建立,無疑使人民走出了戰亂的時代。隋文帝楊堅建立了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亂世。從這個角度看,文帝的功績可以與秦始皇相提並論,二者都是結束亂世的帝王。隋朝建立後,隋文帝開始改革,開創了開皇之治。
結果,隋朝的人民富了起來。但是隋朝只存在了三十八年就滅亡了。隋文帝時期開創了開皇之治,但到了隋煬帝時期,問題不斷出現。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斷南徵北戰,隨之而來的是大肆開挖各種工程。
古代沒有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建超級工程肯定是勞民傷財。在這種情況下,隋朝走向了滅亡。由於不斷的徵戰和超級工程,隋朝的國力持續下降。此時民不聊生,於是隋朝的起義接連出現。
隋朝末年,起義軍林立。後人將這段歷史改編為隋唐小說。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種起義軍紛紛出現。無論哪支起義軍,都想一統天下。隋朝末年,有十八個反王。太原的李淵就是其中之一。
十八路攻王,個個都是能打之人,同時這些人都有自己的勢力。比如天下魔王程咬金、大涼王李鬼、蕭梁王蕭銑、濟寧王王勃、江南王沈法興等。誰是18位反叛的國王中最有權力的人?有人肯定會說李淵,畢竟李淵建立了唐朝。
在敵我力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薛舉沒有退縮,選擇了進攻皇甫宛。史載"初時風敵舉陣,萬不攻之,忽風回,逆陣而進,面色迷,軍亂,召馬先登,眾軍從之,隋軍大潰,遂陷蠻漢",即使敵我力量懸殊,薛舉仍戰而大敗隋軍。
這一戰讓薛舉聲名鵲起,很多人都來投奔薛舉。一時間,薛舉的兵力急劇增加。史書對此記載為"不過十日,遠至隴西,人數十三萬",當時薛舉的兵力約有二十萬人。此時的薛舉有統一天下的想法,但後來出現了李淵。
想要一統天下的薛舉遇到了李淵。薛舉就派自己的兒子薛仁杲去打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最後的結果是"秦王破,斬首千級,北地長也。"。這超出了薛舉的想像。於是薛舉出兵李唐長安,此時薛舉要與李淵、李世民父子決戰。
李淵派李世民出徵,但此時的戰事對薛舉有利。這時,李世民被打得狼狽而逃。李世民經歷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敗,這次失敗讓李世民記憶猶新。要知道,李世民可是能打仗的,打敗了王世充、竇建德這樣的反王。
打敗李世民之後,對於薛舉來說,長安已經觸手可及。就在這關鍵時刻,問題出現了,薛舉生病了。病後不久,薛舉因病去世。史書記載為"黨行而疾,謂之巫佔,謂之唐兵為拜,舉邪,不幾死",這是神不助。
薛舉在關鍵時刻犧牲了。之後,國家交給了薛舉的兒子薛仁高。相比較而言,薛仁高的能力肯定不如薛舉。面對薛仁杲,李世民肯定是就事論事,結果戰敗投降。薛舉死後,李世民沒有對手,後來輔佐李淵建立唐朝。如果薛舉再活十幾年,恐怕江山就不是李家的了。
這裡是《乖乖婭》,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