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裡描述了隋末唐初,天下大亂,十八反王反抗隋煬帝統治,最後天下歸唐的故事,十八路反王史有其事。
李密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長安人,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於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亂時,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稱魏公。率瓦崗軍屢敗隋軍,威震天下。在瓦崗軍原領袖翟讓準備讓位給他時,翟讓的哥哥卻從中阻攔。他不得已殺瓦崗軍舊主翟讓,引發內部不穩,被隋軍屢敗。後被越王楊侗招撫,又因與宇文化及的拼殺中損失慘重,不久被王世充擊敗,率殘部投降李唐。沒過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將盛彥師斬殺於熊耳山。《舊唐書》評價李密:「據鞏、洛之口,號百萬之師,竇建德輩皆效樂推,唐公紿以欣戴,不亦偉哉!」
竇建德
竇建德是隋末農民起義領袖,農家出身。他先後擊敗魏刀兒、宇文化及,孟海公,稱霸河北,建立了夏國。公元621年為救王世充,在虎牢關與李世民交戰,兵敗被擒,後被李淵下令處死。
王世充
王世充,字行滿,本來姓支,是西域的胡人。自小喜讀兵法,平楊玄感叛亂及河南民變起家。後入據洛陽,擁越王楊侗為帝,自己專權。不久大敗李密,招降瓦崗眾將。619年,王世充廢楊侗自立為帝,國號鄭。621年,王世充被秦王李世民擊敗,為仇人所殺。
薛舉
公元617年,薛舉起兵反隋,雄踞隴西,自稱西秦霸王,同年又稱帝。公元618年,薛舉在淺水原大敗秦王李世民,正欲進取長安,卻突然病逝。
劉武周
劉武周割據河東稱帝,被李唐所敗,北奔突厥,不久,被突厥殺死。蕭銑:南朝梁宗室,西梁宣帝曾孫。他雄踞南方,重建梁國,建元鳴鳳。
劉黑闥
劉黑闥是竇建德手下大將,竇建德被斬後召集竇建德舊部起兵反唐,自稱漢東王。後多次與李唐交戰,最終被太子李建成所滅。
李軌
李軌佔據河西,建立涼國,先稱涼王,後稱帝。林士弘:據守虔州,自稱南越王。不久又稱帝,國號楚,年號太平,佔據北到九江,南到番禺的廣大地區。朱粲:食人惡魔,曾佔據鄧州,稱楚帝,後被李唐斬首。
沈法興
沈法興佔據長江以南十幾個郡,自稱梁王。
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本是宇文述之子,本是匈奴人。公元618年禁軍病變,擁他為首,殺死隋煬帝。後其為大丞相,率軍北歸,先是被李密擊敗,跑到魏縣稱帝,國號許,後被竇建德攻滅擒殺。
杜伏威
杜伏威稱雄江淮,向越王楊侗稱臣,被封楚王。次年降唐,後入朝。梁師都:本為隋朝鷹揚郎將。公元617年,他聯合突厥反隋,佔領雕陰、弘化、延安等郡,建梁國,稱帝。突厥封其為大度毗伽可汗。之後,他不斷慫恿突厥南侵。公元628年,唐軍壓境,被其弟所殺。
高開道
高開道鹽戶出身。佔居北平、漁陽,稱燕王,為李唐所敗,屢降屢反。最終部將反叛,他被迫自殺。
孟海公
孟海公佔據曹、戴二州,自稱宋義王,後為竇建德所敗,歸附於竇建德,竇建德被李唐擊滅後,他也被李唐處死。
李子通
李子通佔據海陵,自稱楚王,後佔據江都稱帝,國號吳。國境東到會稽,南至五嶺,西抵宣城,北達太湖。公元621年他被杜伏威擊敗,被俘,執獻長安。公元622年,欲南逃東山再起,在藍田被捕殺。
輔公祏
輔公祏和杜伏威是生死之交。杜伏威降唐入朝後,留他守衛丹陽。誰料杜伏威走後,他即叛唐稱帝(國號宋),後被李唐所滅。
為什麼最終李唐能夠取得勝利呢?
隋朝在農民起義戰爭的衝擊下四分五裂,貴族、官吏、豪強地主紛紛擁兵割據。隋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起兵,奪取都城長安,於公元618年稱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但是此時的唐朝僅佔有關中、河東一隅,國內尚還存在著大大小小的數支地方起義軍隊或割據勢力。
李淵為了統一中國,採取了先固關中,東攻中原,再平江南的方略。 於是,唐朝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
李淵、李世民父子,利用了農民起義的力量消滅隋軍主力,削弱割據勢力的大好時機,依靠了自己的背景及政治軍事經驗,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宏偉事業,避免了歷史大分裂時期的再次出現。
唐朝的統一跟李世民有莫大關係。李世民是一個很突出的軍事戰略家和指揮家。
1、堅壁挫銳。淺水原一戰,就用這種戰術挫敗了劉武周。內容主要是堅壁對壘,搞持久戰,拖住敵軍,然後尋機殲敵。
2、是準確利用騎兵,在敵後反擊。在兩軍相持的時候,由精銳騎兵猛衝敵陣,特別是在敵人敗退時,用騎兵火速追擊,力求全殲,不給敵人喘息休整的機會。在虎牢之戰中,大戰正酣時,李世民率領秦叔寶等大將在敵陣後突然猛攻,高舉旗幟來回衝殺,竇建德軍一見,立刻潰不成軍。
3、勇追窮寇。在追擊宋金剛軍時,李世民日夜行軍二百裡,將士疲憊不堪,連總管劉弘基也勸阻休整之後再追擊,李世民卻說:「乘勝逐之,破竹之義也。」接著繼續追擊,又大破敵軍。如果自己休整,就等於給了敵軍逃跑的時間,給以後攻城留下後患。
4、親自偵察,部署作戰計劃。李世民每次作戰都要親自到前沿偵察,深入到敵營附近,獲取真實的情報。有一次,李世民被王世充的騎兵包圍,等突圍回來時,塵土蒙了一臉,連衛兵都認不出他來了,正想阻止,李世民將甲冑脫了下來,這才認清是誰。和竇建德決戰時所使用的牧馬之計便是在實地偵察之後部署的計劃。
5、其他方面的經驗也有很多,特別是作戰時身先士卒,休息時與將士同吃同行,同甘共苦,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這對於戰役的勝利至關重要。在追擊宋金剛軍夜宿時,李世民已經兩天沒有吃東西了,甲冑也有三天沒有解了。將士都很疲勞飢餓,但當時只有一隻羊,李世民和將士們同吃,這時將士感恩不已,在追擊時個個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