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個世紀,各種思想你方唱罷我登場,各派勢力廝殺爭鬥不休。驀然回首,那段風起雲湧的歲月,已化作一縷輕煙隨風而逝,只留下幾行簡單的文字,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也變成了幾張發黃的老照片,讓人唏噓不已。
有這樣一位巾幗英雄,她誕生於清朝末年,一生從事革命事業,出生入死,經歷了民國時期的大動蕩,曾在危急時刻拯救了周恩來等同志,解放後又含冤入獄17年。
但她始終以超然的心態看待這一切,最後活到了太平盛世,以110歲的高壽仙逝。
她的一生,親歷了中國的革命歲月,見證了中華的百年滄桑,周總理稱她為「黨的百科全書」,陳賡大將則說她是「中國革命曲折發展的反映」。
她,就是黃慕蘭。
1907年的夏天,驕陽似火,湖南瀏陽縣的一個大戶人家,伴著一聲啼哭,一位女嬰呱呱墜地,並得名黃彰定。
黃彰定的父親黃穎初,與譚嗣同、唐才常一起,被人譽為「瀏陽三傑」。常言道「虎父無犬子」,黃彰定自幼就性格堅毅,聰慧過人。12歲時,家人將她送到長沙周南女校讀書,這是一所進步開明的學校,培養了向警予、蔡暢、楊開慧等一批女中豪傑。
在周南女校,黃彰定接觸到了五四運動帶來的先進思想,立下決心做一個自立自強的新時代女性。
但是,在那個年代,封建思想仍然是社會主流。黃慕蘭16歲那年,父母對她說:「你也不小了,找個人嫁了吧!」並通過朋友給她介紹了一個富家子弟,懵懵懂懂的她,很快就結婚了。
然而,這位紈絝子弟,成日除了吃喝嫖賭抽,就是打罵下人,這讓黃彰定無法忍受。兩年後的一天,她背起行囊,頭也不回地跑出了家門。
可是,逃出了婚姻後,未來的日子該怎麼過呢?
這天,她走在街頭,看到了一隊威武的士兵,踏著整齊的步伐,從她身邊走過,並且聽到有人一聲高喊:「北伐要開始了!」
頓時,一陣熱血湧上她的心頭,她想起了花木蘭從軍的故事,然後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要參加革命!」
父親望著她說:「革命可不是好玩的,你要考慮清楚。」
黃彰定目光堅毅地看著父親:「我早就想好了!」
父親欣然對她說:「宋慶齡與何香凝女士,在漢口領導大罷工,你可以看看那邊有沒有機會。」
黃彰定自幼就崇拜花木蘭,以她為偶像,希望成為像她一樣的巾幗英雄。
於是,到了漢口後,她就改名為黃慕蘭。在那裡,她結識了宋慶齡、何香凝、鄧穎超、蘇兆徵等進步人士,並且堅定了共產主義的信念。
1926年11月,19歲的黃慕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端莊靚麗的外表,出色的社交能力,讓黃慕蘭很快成為了男士們追求的對象。
1927年3月8日,她與中共中央軍委機要處主任秘書宛希儼結婚。
不久,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和抓捕共產黨員。此後,在武漢的汪精衛也背叛革命,在「7.15」反革命政變的前夜,黃慕蘭夫婦喬裝打扮後,離開武漢前往江西。
由於時局的變化,黃慕蘭開的工作轉向了地下,開始了潛伏生涯。
1928年1月,他們的兒子宛昌傑出生了。但是孩子剛一出生,宛希儼卻被組織安排到贛南領導武裝鬥爭,不久後就英勇犧牲。
聽到這個消息後,黃慕蘭無比悲痛。然而,對她來說,革命事業還只是剛剛開始,她只能將悲傷藏在心底,按照丈夫的心願,她將兒子送回了他的老家湖北黃梅撫養。
同年底,她接到組織的密令,風塵僕僕地前往上海從事地下工作,成為了一名中央特科成員。
到上海後,黃慕蘭遇到了中央委員賀昌,她與賀昌在武漢時就已相識了,工作上比較熟悉。此時,黃慕蘭還沒有從宛希儼犧牲的悲傷中走出來,賀昌便常常安慰她:「宛希儼同志這麼年輕就犧牲了,實在讓人痛心。但是,斯人已逝,生活還要繼續,希望你能早日走出陰影,讓人重新看到你昔日的笑容。」
有了賀昌的鼓勵,黃慕蘭逐漸走出了低谷。由於兩人在工作上的密切來往,日久生情,她和賀昌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經過組織的批准,黃慕蘭與賀昌秘密結婚了,這也是她的第三次婚姻。
1929年,黃慕蘭在組織工人罷工時被捕,在上海龍華監獄關押了100天。此後,他們夫婦二人又前往香港工作,此時黃慕蘭已經懷孕6個月。
1930年1月,賀昌被安排到天津主持工作。同年3月,他們的兒子在香港出生了,黃慕蘭為了配合工作,只能將剛出生的兒子交給廣東省委書記盧彪撫養。
1931年,賀昌前往蘇區開展工作,黃慕蘭堅決要求隨賀昌同去,因為蘇區當時十分危險,很可能有去無回,黃慕蘭不想再次經歷生離死別。
但是,組織覺得黃慕蘭相貌氣質太過出眾,在蘇區的廣大農村地區開展工作,很容易被敵人識破。於是,黃慕蘭就留在了上海。
就在這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關向應同志被捕了!關向應是黨的主要領導,而此時顧順章在武漢叛變,一旦他交待出來,關向應就會十分危險。
周恩來說:「一定要將關向應同志營救出來!」
營救同志,這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可是,誰能擔任營救關向應的重任呢?
周恩來很快就想到了黃慕蘭,她氣質出眾,談吐一流,擅長人際關係,除了她還能有誰呢?
於是,黃慕蘭被任命為人民革命互濟總會的營救部長,與潘漢年單線聯繫,負責營救化名為李世珍的關向應。
組織給黃慕蘭安排了一個人,他是一位年輕的律師,名叫陳志皋,他的父親陳其壽是法租界的庭長,在上海司法界的威望極高。
在一家咖啡館,黃慕蘭與陳志皋見面後說:「我的姑表兄李世珍怎麼就被抓起來了?這年頭亂抓人,他不過是個做生意的人,怎麼誰都是共產黨了?」
於是,陳志皋帶著黃慕蘭見了陳其壽。陳其壽是一個老江湖,絕不會被這麼簡單的幾句話 就矇騙。他問道:「你是湖南的,怎麼你這位姑表兄是關外人呢?」
黃慕蘭沉著地笑著說:「我的姑媽當年嫁到關外了,俗話說一表三千裡啊!」
交談了一番後,不久黃慕蘭就取得了陳其壽父子的信任。
幾經周折後,關押半年的關向應終於被釋放出來,黃慕蘭為我黨立下了大功。
1931年6月的一天,黃慕蘭與陳志皋一起在咖啡館,剛好碰到了老同學曹炳生。見到老友,曹炳生十分高興:「哎呦,好久不見,你這小子豔福不淺啊,哪裡找的這麼漂亮的女朋友?」
接著,曹炳生就和他們天南海北地聊了起來。在聊天的過程中,曹炳生爆出了一個猛料:「聽說今天巡捕房抓了一個人,50多歲,這人好像是共黨的大頭頭,只可惜沒什麼骨氣,沒上刑就招了。」
黃慕蘭聽後心中一驚,然後假裝一邊平靜地喝咖啡,一邊詢問這人的具體模樣。曹炳生仔細描述了一番後,黃慕蘭心想:「這不就是向忠發總書記嗎?」黃慕蘭故意稱身體不舒服,然後就回家迅速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潘漢年。
由於黃慕蘭的及時報告,周恩來等一批黨的領導同志很快就轉移了住所,沒有遭受任何損失。
關向應一案,黃慕蘭每天都要與陳志皋父子聯繫,這樣一來,就與他們一家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
陳其壽見其聰慧伶俐,談吐大方,就將她收為乾女兒。年輕的陳志皋,則深深地愛上了黃慕蘭,他看著眼前這位散發著書香氣,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女子,陷入到不可自拔的愛慕之中。
這讓黃慕蘭陷入到了巨大的苦惱中。
有一天,陳志皋對黃慕蘭說:「嫁給我吧!」說完,他竟然拿出一條白巾,並咬破了手指,血書自己對黃慕蘭的愛意。
黃慕蘭將此事向組織反映,組織考慮到他們結合在一起,可以打開新的工作局面,對此也表示了默認。
此後,黃慕蘭得知,賀昌在蘇區的對敵作戰中不幸犧牲了。最後,經過組織的同意,黃慕蘭與陳志皋結婚了。
1935年5月,黃慕蘭和陳志皋在上海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蔡元培、沈鈞儒和柳亞子是這場婚禮的證婚人。這是她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婚姻。
兩人結合之後,黃慕蘭脫離了黨組織,成為了一名民主人士,積極參與愛國進步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前,黃慕蘭改名為黃定慧,很多人不解,以為她要出家當尼姑。原來,她這樣做,就可以以佛教的名義更好地展開營救工作。
1936年,沈鈞儒等「七君子」被捕,黃慕蘭與陳志皋一起,參與了營救「七君子」的行動,「全國冤獄賠償運動」等。
1937年,抗戰爆發後,上海的難民驟然增加,黃慕蘭夫婦在震旦大學建立了一個收容所,這裡成為了上萬難民的避風港。他們還成立了一個理事會,專門管理難民收容所,黃慕蘭任國際第一難民收容所總幹事。
難民的生活無疑是枯燥單調的。黃慕蘭經常組織各種活動,豐富他們的生活,希望他們能通過活動振作起來,比如各類球賽等。
1938年7月3日,在黃慕蘭的組織下,收容所舉辦了一場難忘的足球賽,名為「生產杯」。這場比賽,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比賽獲得精氣神。賽後,總幹事黃慕蘭與隊員們留下了一張難忘的合影。
參加新四軍的難民在出發前,在自己的家中,黃慕蘭為他們舉辦了一個秘密的的歡送會。黃慕蘭給他們每人發了一個救護包,並對他們說:「明天起,你們就要抗日殺敵,報國讎家恨!」
全國解放後,當年從難民營走出的戰士,只要看到這個救護包,就會想起黃慕蘭。
多年後,年過百歲的黃慕蘭提起此事,眼裡閃爍著淚花,仍然十分激動。
可以說,黃慕蘭積極幫助籌措資金和物資,為抗戰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戰爭中的難民提供救濟,做了大量重要的工作。
1942年,黃慕蘭剛生完孩子,他們夫婦二人就被國民黨抓走了,原因是他們黃慕蘭護送影星胡蝶回大陸時,胡蝶的財產半路被劫並在市場上拍賣。此外,由於國民黨一直懷疑黃慕蘭的身份,因此就將他們送到重慶拘留。
直到1945年1月,黃慕蘭夫婦才被釋放出獄。
然而,此後陳志皋與初戀情人舊情復燃,1950年,他帶著情人離開上海來到香港,此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這次離別,讓黃慕蘭十分難過。
但是,讓她更難過的事情還在後面。
1955年,黃慕蘭因為潘漢年一案被捕入獄,罪名是「叛徒、特務」,1963年出獄。1966年,她又再度入獄,直到1975年才被釋放。兩次入獄前後一共17年。
1980年,黃慕蘭被平反昭雪,此時她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並成為上海市政協委員。
然而,對於漫長的牢獄之災,黃慕蘭卻十分淡然。她說自己雖然遭受了牢獄之苦,但是也因此躲過了外面的一次次運動,在她看來這也是一件幸事。
這樣良好的心態,也正是黃慕蘭長壽的原因。
2017年2月7日,110歲的黃慕蘭駕鶴仙去。
她的一生,曲折離奇,飽嘗人間冷暖。
她的一生,波瀾壯闊,幾乎見證了整個中國革命史。
在自傳中,她對自己的評價是「從不頹喪,永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一次次的婚姻失敗和牢獄之災,都沒有將她壓垮。
黃慕蘭,這位女中豪傑,不管後世對她的評價如何,她的人生都是一部史詩。
參考文獻:1.紅色「女諜」黃慕蘭的潛伏傳奇,吳志菲,黨史文苑,2011.62.黃慕蘭:從名門女子到革命之花,彭蘇,同舟共進,2019.113.美女特工黃慕蘭的紅色傳奇,劉繼興,黨的生活,2012.84.革命與感情,從黃慕蘭說起,單世聯,同舟共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