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手,爸媽要不要幹涉?別著急動手,有些舉動出現後也來得及

2020-12-26 陪寶寶寫日記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孩子吃手手,仿佛我們都見怪不怪了,因為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習慣。在幼兒時期,孩子似乎對自己的手手「情有獨鍾」,很多家長也因此擔心孩子嘴裡很容易進入細菌,進而身體出現疾病,嚴重的時候還需要做手術,但是又阻擋不了孩子吃手手,這使得很多家長為難。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則令人「震驚」的育兒故事。在珠海某小區一戶家庭裡,孩子本來像往常一樣在客廳玩耍,媽媽在廚房做飯,但是不一會,突然在廚房的媽媽聽不到外面孩子的動靜了,立馬順手關掉煤氣往外跑,才發現孩子躺在沙發上,臉色通紅,一動不動,好像昏迷過去了。

這讓媽媽看起來很著急,手足無措的情況下,立馬給孩子的爸爸打電話,讓他開車來家裡接他們去醫院。在等孩子爸爸的過程中,孩子媽媽在附近藥店求助,但是藥店的醫生還是建議去醫院進行詳細觀察,這下子媽媽突然慌了。

好不容易車到了,一家人二話不說的趕往醫院,但是在車上看到孩子兩眼一翻,四肢開始抽搐,媽媽擔心是不是孩子食物中毒了?心裡十分害怕和著急,但是偏偏遇到了晚高峰,這會子堵車,讓他們十分無奈和焦慮,最後好在通過警察的幫助,順利把孩子送到醫院。

最後經過醫生的搶救和治療,孩子逐漸恢復生命體徵,呼吸平穩,病因應該是孩子經常吃手,導致細菌的感染,再加上寶寶抵抗力差,所以才出現剛剛的突發事件。

看完這個案例,真叫人揪心。那麼,為何小寶寶總愛吃手,背後有什麼原因呢?

1,自我探索

寶寶吃手,是他們自己對於外界開始了自我探索和感知的過程,從心理學和嬰幼兒成長規律來看,孩子的嘴巴是最容易打開孩子與外界交流的器官,他們不僅吃手,可能身邊任何一個感興趣的物品,都喜歡放在嘴裡去感知,從而增加自己對於周圍事物的認知。

隨著孩子的生長和周圍環境的變化,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也在發生的更替,所以當孩子吃手時,家長需要把他們的小手進行清潔。

2,緩解情緒

人類的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嬰兒的啼哭和歡笑,都是他們在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從而緩解自己的情緒。當周圍環境變得壓力和負能量集中的時候,寶寶會感到緊張和陌生,內心缺乏安全感,所以像條件反射一樣,他們通過吃手來緩解自己的情緒,從而轉移注意力,讓自己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

3,飢餓

有些情況下,寶寶吃手,其實是在向父母傳達一種信號:「我餓了」。這種信號和刺激,是由於孩子的大腦正在高速發育階段,肚子餓這種反饋,傳遞給正在活躍的大腦,而孩子本身語言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所以只有通過吃手這樣明顯的動作,來向父母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訴求。

所以,孩子在吃手的時候,我們需要觀察和分析一下,是不是到了孩子吃飯的點了,孩子早上是不是沒吃飽呢?這樣,餵孩子進行營養物質的攝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面對寶寶的使勁吃手,媽媽應該適度的進行幹涉,但是幹涉錯誤,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和後果。

1,影響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

孩子吃手可以促進他們的感官發育,有助於孩子更加了解這個世界,進而自我探索;同時,也可以促進孩子味覺和口腔的發育。如果家長進行幹涉和阻止,那麼孩子的認知能力就比同齡人弱,感官系統發育遲緩,長大之後,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不如別人。

2,缺乏安全感

孩子吃手本身是在緩解焦慮情緒,如果家長錯誤的認為這是個壞習慣而進行制止的話,會讓孩子內心對於周圍的環境感到失落,從而變得焦躁不安,在一定程度,自信心也受到了打擊,並且會誤以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影響親子關係,對於父母不再是敞開心扉的表達內心需求,反而是逐漸不信任家庭教育。

3,孩子哭鬧不停

當孩子正在吃手的時候,家長及時制止和幹擾,會讓孩子變得生氣和氣憤,從而哭鬧不停,一時半會很難哄好。孩子此刻的內心是怨恨父母的,自己內心感覺不到父母的關愛,所以會大聲的宣洩和哭泣。並且,如果父母突然把孩子的手手從嘴裡拽出來,會影響孩子的牙齒發育和口腔發育。

綜上所述,什麼情況下媽媽的確該幹涉,又該如何怎麼樣的幹涉呢?

1,孩子的手很髒

當孩子手很髒或者有指甲的時候,此時家長應該幹涉孩子吃手,不然手上的細菌和指甲容易影響孩子的健康。正確的做法是:家長可以給孩子的手部做好清潔工作,然後把孩子指甲剪掉,這樣讓孩子無憂無慮的吃手手。

2,年齡大了,還吃手

如果孩子6歲左右,或者都步入青春期了,還在吃手,那麼家長就需要關注並且幹涉了,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渡過了「口欲期」,除了需要到醫院就醫外,家長還需要多多陪伴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和安慰,多給予孩子關愛和呵護,然後引導孩子改掉壞習慣。

3,長牙之後吃手

當孩子長牙之後吃手,那可能會造成手指出現破皮、形變和指甲發育出現問題,這個時候,家長有必要幹涉孩子,如果孩子很難糾正,可以拿一些乾淨的玩具(健康無汙染,符合國家標準),最好軟一點的,讓孩子來磨牙,進而逐漸改變孩子吃手的毛病。

你覺得寶寶吃手,家長應該幹涉嗎?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和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和交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睡覺時出現「奇怪舉動」?可能與大腦發育有關,家長別擔心
    「孩子是不是生病了?」「他們哪裡不舒服?」很多細心的父母會發現,自家孩子晚上睡眠過程中總會存在不少「奇怪的舉動」。此刻建議大家先別著急,這可不一定是件壞事。前天出門買東西正好碰見帶著娃的閨蜜,恰巧那天時間比較充裕就約一起吃了午飯。坐下後我倆不由自主地就開始討論起孩子來,這可能是當媽以後的通病吧。
  • 寶寶吃手要不要阻止?吃手的孩子真的都會越長越醜嗎?
    當然還有些寶寶無聊也會吃手,這就是養成了習慣性動作。寶寶吃手會變醜嗎?有些媽媽聽說寶寶吃手對牙齒發育不好,會變醜。是的。長期「吃手」會影響寶寶牙齒和口腔骨骼的正常發育,但這是要長了牙齒以後哦。而且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發音和牙齒的咀嚼功能。如何幫助寶寶戒吃手?為了吃手天天和孩子較勁,打也打過罵也罵過,沒用……為戒吃手,寶媽們真是無招不使,有些還給寶寶手指搽苦瓜、風油精等...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並不利於寶寶的成長。
  • 寶寶吃手好還是不好,需不需要及時制止?父母需弄明白,別搞錯了
    父母需弄明白,別搞錯了 寶寶們從小似乎都有一個「怪癖」——吃手,只是出現的月齡不同而已,有的寶寶五六個月時吃手,有的寶寶兩個月時吃手,也有的寶寶剛生下來就吃手,當這個小動作出現後,大多數父母都會第一時間去把寶寶的手拽出來,但剛一會兒,寶寶還是會不自覺地吃手,讓父母感到非常無奈。
  • 2歲娃吃手吃到要動手術!超齡不戒!很!危!險
    寶寶睡前吃手,是尋求安慰,是正常的! 但總有些「非正常吃手」讓爸媽的心揪了又揪,比如下面這兩位媽媽的留言: 需要注意的是,娃在1歲後也要逐漸戒掉對安撫奶嘴的依賴哦。 用小遊戲代替 家長可以帶娃做一些動手遊戲,比如:手指操。 讓寶寶知道手指不僅是用來吃的,還可以做很多事。
  • 兩男子街頭「互噴」,路人看著都著急:互相吐口水就是不動手
    ,兩人就在對視幾分鐘後,突然一人開始對另一人吐痰,另一人也開始還擊,兩人就在街頭上演了一場「吐口水互噴」的好戲 當時很多路人路過,被兩人的舉動吸引過來,很多路人看著都有點著急了,這倆人一直在互相吐口水,但是,就是不動手,真的讓圍觀的吃瓜群眾都著急了,還有人站在遠處一直喊,趕緊動手啊,但是兩人似乎沒有被群眾的呼聲影響到
  • 寶寶打不還手、被欺負就會哭,爸媽如何改變「慫孩子」
    最近有朋友向堂媽抱怨:「我家寶寶特別慫,小朋友打她從來不還手。我很焦慮,擔心她上幼兒園會被欺負。」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擔憂:寶寶打不還手,被欺負就會哭,長大後會不會一直被欺負呢?今天堂媽請來心理諮詢專家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 到了飯點就麻溜跑的孩子,真的只是不餓嗎?吃飯也要動手才能足食
    文/爸媽快來看「文文快吃飯了」「我不餓」「奶奶今天做了大蝦,好香呀,快來吃幾口」「我不想吃」「不吃飯今天就不準睡覺」「不睡就不睡」……圖片來源網絡在文文和媽媽幾句對話裡緊張的氣氛籠罩在整個餐廳裡圖片來源網絡在文文抱著薯片回房間那晚,文文媽媽找到婆婆友好地說「媽,您下次別給文文買這些零食了,飯前吃零食都吃飽了當然是一到飯點就不餓了」,婆媳二人談論一番過後決定家裡面不再買零食,平時供應的飯後小食不是水果就是酸奶,本來以為文文吃飯的態度會好轉很多,結果現實告訴大家和孩子禁止、就是低估了他們的「小聰明」。
  • 「整天把手放在嘴巴裡,一拽出來就哭」,孩子吃手,家長該不該管?
    …… 有些家長也在分享自己在這方面的經驗 ,比如:在手上纏繃帶、塗苦瓜汁…… 方法層出不窮,但真的有效嗎?寶寶「吃手」到底要不要阻止?
  • 吃了一口水果,男童差點送命!爸媽注意,入冬後這4種水果要慎吃...
    因此,吃冬棗時,一定要注意:孩子3歲以下,最好把果肉削下來;不要空腹吃;孩子6歲以下,吃的時候最好在家長監督下。不過,這種毒素對正常人沒有威脅,我們通過腎臟就能把它排掉,但如果是腎功能不全的人,是堅決不能吃的!因此,3歲以下的孩子臟器處於「發育」階段,肝腎功能本身不強,食用楊桃更要注意。橘子橘子維生素C含量豐富,很多寶爸媽和孩子都愛吃。但是,橘子可以常吃,不能多吃。
  • 寶寶到了這個時候還吃手,家長就要幹預了!
    小寶寶一邊吃手,一邊睜著澄澈的大眼睛看著你,這種模樣特別可愛,萌化人心。除了媽媽的奶,手是寶寶最喜歡吃的了。寶寶把一兩根手指塞在嘴裡,有時候甚至想要吞下整個小拳頭。但當寶寶長到四五歲,還喜歡吃手的話,家長或許就不覺得可愛,反而覺得這是種特別討厭的壞習慣了。1歲內的小寶寶總喜歡吃手,對此,有些媽媽擔心。
  • 愛吃手的寶寶更聰明?寶寶吃手那些事,你知道多少?要不要糾正?
    吃手,幾乎是全世界寶寶的「共同愛好」,而爸媽們一提起寶寶吃手,就擔心得很:病從口入怎麼辦?手指咬破皮、咬變形怎麼辦?長大了還吃手,又該怎麼辦?
  • 做紅燒肉,別著急下鍋焯水,教你正確做法,吃著酥軟,香味足
    哥嫂一家超級喜歡吃紅燒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外面吃一次,或者只要去外面吃飯,就會點紅燒肉,也有時候太饞了,直接點外賣,之前有一次回家,我想給家人做一頓好吃的,哥哥說他再去買份紅燒肉回來,加個菜。我聽到這句話,特別疑惑,為什麼非要買呢?
  • 嬰幼兒營養不良,吃什麼東西更好,別著急,營養師這樣告訴你
    因此給寶寶們足夠的營養是爸媽的必要工作。所以接下來就帶大家詳細的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具體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嬰幼兒營養不良,吃什麼東西更好,別著急,營養師這樣告訴你:眾所周知,飲食調節是治療營養不良的根本措施。
  • 孩子一身「小毛病」難管教,聰明父母都知道這四個關鍵詞
    其實孩子出現這些問題錯不在孩子,而是父母用錯了方法,比如當孩子拖拉時,爸媽大都是大聲斥責;孩子成績差時,父母會將憤怒的情緒徹底暴露出來……實際上只要用對方法,爸媽們輕輕鬆鬆的就可以幫助孩子戒掉這些」小毛病「哦。孩子拖拉——用「讚揚」代替責罵有些孩子做事總是喜歡「墨跡」,父母越是著急,孩子越是鎮靜。
  • 添加輔食後寶寶經常便秘,爸媽切記不要使用3種錯誤方法
    2、腸胃不適應寶寶的輔食從流質食物換成了固體食物的過程中,有些寶寶的腸胃還沒適應過來,出現便秘是正常的。不僅如此,在腸胃適應過程中可能還會出現腹瀉,排出的便便裡有未經消化完的食物殘渣。這個原因造成的便便異常的情況,通常來說,過一段時間就會自行好轉。媽媽們只需要給寶寶飲食搭配合理,並讓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即可。
  • 孩子患有抽動症?家長別著急,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改善多動症!
    近些年來越多來越多的抽動症兒童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患有抽動症的孩子,看到他們這樣,家長的心理也是很難受和焦急,家長先別著急,只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態,才能更好的照顧和幫助孩子,面對抽動症兒童家長們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做。
  • 寶寶5個月後開始吃手、咬玩具,什麼原因?要制止嗎?媽媽看過來
    育兒專家西爾斯也說過,寶寶到了半歲時,會出現長牙的現象。出牙疼痛會讓他們很不舒服,需要通過咬東西來緩解。很多爸媽覺得,寶寶見啥都往口裡塞,太不衛生了,而且擔心以後養成愛啃東西的壞習慣。所以即使發現每個孩子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依然會去制止。
  • 4個部位是孩子「生命線」,爸媽再「手癢」也別碰,別釀成大錯
    因為有些部位是孩子的「生命線」,如果說爸媽不小心碰到了這些地方的話,可能就會「釀成大錯」。    孩子的這幾個部位堪稱是「生命線」,爸媽不要隨意去亂打,小心釀成大禍:    4個部位是孩子「生命線」,爸媽再「手癢」也別碰  一、胸腹部  首先要說到父母不能打的就是孩子的胸腹部,比如說小亮的父親就是這樣。
  • 孩子哭不停,父母不要著急,三個小技巧讓孩子安靜下來
    孩提時代父母和孩子之間最頻繁的交流應該是哭泣。令人吃驚的是,在這些哭鬧中,有耐心的家長竟然總結出了經驗,可以根據寶寶的哭鬧來判斷出原因。接著又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寶寶的需要,輕鬆讓寶寶停止哭泣。表妹家的兒子已經出生三個多月了,但這幾個月,表妹表妹說孩子每天都在哭,她都快受不了了。即使聽到寶寶的哭聲,她甚至會感覺到自己要崩潰了,有很多次都會動手拍寶寶。
  • 嬰兒能不能吃手?不讓孩子吃手有三個不良後果,幾年後會變本加厲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2個月後開始特別喜歡吃手,剛開始他們會開始吃拳頭,後來發現手指吃起來更舒服,他會把手指伸進嘴巴裡,那麼孩子究竟為什麼喜歡吃手?吃手這種行為家長要不要進行幹預呢?無意識中他發現了手可以吃,而這個吃手的過程讓孩子感覺到很舒服。下一次孩子還會去做相同的舉動——吃手。吃手可以進行自我安慰嬰兒的吮吸需求在孩子因為睏倦、害怕、煩躁哭泣的時候,孩子都會以吮吸需求來安慰自己,當嬰兒無意識把手指伸進嘴巴的時候,他會發現吮吸可以帶來快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