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孩子吃手手,仿佛我們都見怪不怪了,因為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習慣。在幼兒時期,孩子似乎對自己的手手「情有獨鍾」,很多家長也因此擔心孩子嘴裡很容易進入細菌,進而身體出現疾病,嚴重的時候還需要做手術,但是又阻擋不了孩子吃手手,這使得很多家長為難。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則令人「震驚」的育兒故事。在珠海某小區一戶家庭裡,孩子本來像往常一樣在客廳玩耍,媽媽在廚房做飯,但是不一會,突然在廚房的媽媽聽不到外面孩子的動靜了,立馬順手關掉煤氣往外跑,才發現孩子躺在沙發上,臉色通紅,一動不動,好像昏迷過去了。
這讓媽媽看起來很著急,手足無措的情況下,立馬給孩子的爸爸打電話,讓他開車來家裡接他們去醫院。在等孩子爸爸的過程中,孩子媽媽在附近藥店求助,但是藥店的醫生還是建議去醫院進行詳細觀察,這下子媽媽突然慌了。
好不容易車到了,一家人二話不說的趕往醫院,但是在車上看到孩子兩眼一翻,四肢開始抽搐,媽媽擔心是不是孩子食物中毒了?心裡十分害怕和著急,但是偏偏遇到了晚高峰,這會子堵車,讓他們十分無奈和焦慮,最後好在通過警察的幫助,順利把孩子送到醫院。
最後經過醫生的搶救和治療,孩子逐漸恢復生命體徵,呼吸平穩,病因應該是孩子經常吃手,導致細菌的感染,再加上寶寶抵抗力差,所以才出現剛剛的突發事件。
看完這個案例,真叫人揪心。那麼,為何小寶寶總愛吃手,背後有什麼原因呢?
1,自我探索
寶寶吃手,是他們自己對於外界開始了自我探索和感知的過程,從心理學和嬰幼兒成長規律來看,孩子的嘴巴是最容易打開孩子與外界交流的器官,他們不僅吃手,可能身邊任何一個感興趣的物品,都喜歡放在嘴裡去感知,從而增加自己對於周圍事物的認知。
隨著孩子的生長和周圍環境的變化,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也在發生的更替,所以當孩子吃手時,家長需要把他們的小手進行清潔。
2,緩解情緒
人類的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嬰兒的啼哭和歡笑,都是他們在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從而緩解自己的情緒。當周圍環境變得壓力和負能量集中的時候,寶寶會感到緊張和陌生,內心缺乏安全感,所以像條件反射一樣,他們通過吃手來緩解自己的情緒,從而轉移注意力,讓自己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
3,飢餓
有些情況下,寶寶吃手,其實是在向父母傳達一種信號:「我餓了」。這種信號和刺激,是由於孩子的大腦正在高速發育階段,肚子餓這種反饋,傳遞給正在活躍的大腦,而孩子本身語言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所以只有通過吃手這樣明顯的動作,來向父母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訴求。
所以,孩子在吃手的時候,我們需要觀察和分析一下,是不是到了孩子吃飯的點了,孩子早上是不是沒吃飽呢?這樣,餵孩子進行營養物質的攝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面對寶寶的使勁吃手,媽媽應該適度的進行幹涉,但是幹涉錯誤,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和後果。
1,影響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
孩子吃手可以促進他們的感官發育,有助於孩子更加了解這個世界,進而自我探索;同時,也可以促進孩子味覺和口腔的發育。如果家長進行幹涉和阻止,那麼孩子的認知能力就比同齡人弱,感官系統發育遲緩,長大之後,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不如別人。
2,缺乏安全感
孩子吃手本身是在緩解焦慮情緒,如果家長錯誤的認為這是個壞習慣而進行制止的話,會讓孩子內心對於周圍的環境感到失落,從而變得焦躁不安,在一定程度,自信心也受到了打擊,並且會誤以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影響親子關係,對於父母不再是敞開心扉的表達內心需求,反而是逐漸不信任家庭教育。
3,孩子哭鬧不停
當孩子正在吃手的時候,家長及時制止和幹擾,會讓孩子變得生氣和氣憤,從而哭鬧不停,一時半會很難哄好。孩子此刻的內心是怨恨父母的,自己內心感覺不到父母的關愛,所以會大聲的宣洩和哭泣。並且,如果父母突然把孩子的手手從嘴裡拽出來,會影響孩子的牙齒發育和口腔發育。
綜上所述,什麼情況下媽媽的確該幹涉,又該如何怎麼樣的幹涉呢?
1,孩子的手很髒
當孩子手很髒或者有指甲的時候,此時家長應該幹涉孩子吃手,不然手上的細菌和指甲容易影響孩子的健康。正確的做法是:家長可以給孩子的手部做好清潔工作,然後把孩子指甲剪掉,這樣讓孩子無憂無慮的吃手手。
2,年齡大了,還吃手
如果孩子6歲左右,或者都步入青春期了,還在吃手,那麼家長就需要關注並且幹涉了,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渡過了「口欲期」,除了需要到醫院就醫外,家長還需要多多陪伴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和安慰,多給予孩子關愛和呵護,然後引導孩子改掉壞習慣。
3,長牙之後吃手
當孩子長牙之後吃手,那可能會造成手指出現破皮、形變和指甲發育出現問題,這個時候,家長有必要幹涉孩子,如果孩子很難糾正,可以拿一些乾淨的玩具(健康無汙染,符合國家標準),最好軟一點的,讓孩子來磨牙,進而逐漸改變孩子吃手的毛病。
你覺得寶寶吃手,家長應該幹涉嗎?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和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和交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