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是一部2011年的電影----《傳染病》
本片陣容相當豪華,瑪麗昂·歌迪亞、馬特·達蒙、勞倫斯·菲什伯恩、裘德·洛、格溫妮斯·帕特洛、凱特·溫絲萊特、布萊恩·科蘭斯頓……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演員。
影片講述了一種新型致命病毒在幾天之內席捲全球的故事,放在當下來看,卻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因為本片既沒有出現什麼末世奇觀,又沒有出現英雄拯救世界,各方面都以一種較嚴謹的人性態度思考,這也使得當下看來,這部當時的「災難片」妥妥的變成「紀錄片」。
故事整體波瀾不驚,小辣椒一出場就生病去世了,順帶著還將病菌傳染給了小兒子,美國電影通常都有一個定律:小孩和小動物不會死,但導演索德伯格上來就讓母子倆領了盒飯,還對其死狀給出特寫,或許是因為接下來的情節會更加震撼吧。
這部電影當中反覆提到了一個美國的重要機構「CDC」,當下疫情蔓延的情況下相信大多數觀眾對這個遙遠對岸的機構也並不陌生了,對的,它就是美國疾控中心。
影片當中,美國疾控中心對這種病毒一無所知,甚至派出調查的專家也死於病毒感染,現實當中,似乎也迎合了當下CDC面對疫情手足無措的一面,比如拒絕公布確診人數(當前美國實時更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據的是一所大學)。
電影中的這種病毒包含蝙蝠和豬的基因序列,並且通過接觸傳播,而每人每天平均會有2000~3000次體表接觸,這一期間患者如果接觸了門把手、飲水機、電梯按鈕……這些東西都會變成汙染源(是不是看上去很眼熟……)。
由於缺乏有效的防護措施,再加上病毒不斷發生變異,影片後期由於死亡人數太多了,甚至連裝屍袋都不夠用了,看到這裡再聯想到歐洲和美國的疫情,真是看的馬扎虛汗直冒,這也太身臨其境了。
但是病毒還不是影片中的大反派,真正對人們生命造成危害的不僅是病毒,甚至來源於人類自身,比如裘德·洛飾演的網絡大V艾倫。
他並不是職業醫生,但是他卻想利用病毒暴富,為了宣傳自己的藥品是有效的,他在直播中稱自己被感染,並且對著攝像頭喝下藥物,信誓旦旦的說,只要自己能活到明天,就證明藥物的有效性。
他當然能活到明天了,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被感染,但這也造成大量民眾搶購藥物,一個網絡大V的謠言都能形成這樣巨大的影響,若是政府首腦宣布新的病毒只是普通「流感」呢?不論是為了經濟發展平穩還是打壓競爭對手,這樣不負責任的言論最終禍害的只能是廣大的普通民眾。
當災難無法控制時,人性惡的一面就會顯現,電影當中的藥店就被自由的人民偷光、搶光、燒光,一副末世光景,諷刺的是,他們臨死前都不知道這只是艾倫的騙局,艾倫的朋友感染後找到他希望能得到他的幫助,要知道她正是由於相信了艾倫的謠言才會在去購買藥物的過程中被感染,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謊言,艾倫無能為力。
好在電影後半段終於研發出了應對病毒的疫苗,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疫苗雖然已經有了,但是感染的群體太大了,要達到抑制病毒的持續傳播,還需要花費整整一年的時間來製造和分發疫苗,這個時候誰先接種,誰後接種呢?
最後影片給出的答案是「搖號」,聽過搖號購房,搖號購車,美國人祭出了搖號打疫苗,還是按生日日期來搖,馬扎覺著這可真是個腦洞大開的方案,雖然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就要再等一年,但好歹算是有了希望了吧……
搖號是公平,但是誰能保證就沒有貓膩呢?疾控中心主任基弗就沒有搖號,直接拿到了第一批疫苗,而且還是兩支,他和妻子一人一支。
而且同樣是疫情,接種疫苗歐美就排在前邊,亞非就排在後邊,想來導演當年對於東方大國還是不夠了解啊,西方人這點優越感只能說是還沒有適應東方崛起的速度啊,從當下的情況看,更有餘力幫助世界的很明顯不是他們……
另外片中還有一個細節,軍方下令封城,但是又不想被社會輿論批評,碰巧疾控中心主任基弗在電視節目當中被譴責,所幸這個鍋他就背了,軍方甚至直截了當的說:他們只是在找一個替罪羊。
如今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自由世界」一片哀嚎,截至28日數據,美國昨日新增確診18313例,總計確診100717例,全面超越中國和義大利,聯繫電影當中的情節,在未來的歲月裡,著實要為遙遠彼岸的美國捏一把汗,希望到時不要有無良的謠言,無良的媒體,不要讓事態更加雪上加霜,畢竟,人類並不是對所有的病症都有辦法的,積極主動做好防禦才是硬道理。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收藏】
需要觀看地址的【關注】我留下你的精彩【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