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蝙蝠引起的全球疫情,9年前這部病毒災難片,如今卻發人深省

2020-12-18 神奇的絡腮湖

隨著疫情的蔓延,不少以「病毒災難」為題材的電影,再度成為了影迷們的話題焦點。

《卡桑德拉大橋》、《恐怖地帶》、《流感》等電影作品,在社交平臺上備受熱議,而網飛推出的紀錄片《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也引發了不少觀眾的深思。

今天,我們也來聊一部以病毒疫情為題材的電影作品,這部電影雖然不像《恐怖地帶》、《流感》那樣場景震撼,也不似《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那般寫實、專業,但這部拍攝於9年前的病毒災難片,卻在劇情設計上,屢屢戳中如今的生活。

它就是上映於2011年的《傳染病》。

一輛由「安姆愛德森公司」生產的推土機,推翻了一顆大樹。生活在樹上、攜帶傳染病毒的蝙蝠,失去家園之後,飛入了一所農舍。一隻蝙蝠口中的食物掉落,被農舍的豬誤食,病毒也從蝙蝠身上,轉移到了豬的身上。

在香港的一家酒樓裡,一名廚師因為在烹飪豬肉時,無意被病毒感染。而此時的一名美國遊客,執意要與廚師合影,在合影接觸的過程中,這名女遊客也成為了病毒攜帶者,而她正是「安姆愛德森公司」的一名高管。

這名女高管在香港遊歷期間,接觸了一名英國模特、一名日本高管、以及一名香港服務員,而病毒也在反覆接觸之下,被四處傳播。在因果循環的交替之中,這個關於「病毒傳染」的故事,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這部《傳染病》是編劇斯科特·Z·本恩斯,受到「非典事件」的影響創作而成。因此,故事的開端,編劇將背景設置在了香港。

影片一開始,「安姆愛德森公司」的女高管貝絲,從香港返回美國明尼蘇達州,到達明尼蘇達州之後,貝絲開始出現發熱、咳嗽的情況。這種病狀,也被傳染給了兒子。

貝絲的丈夫託馬斯,看到妻子病重,便將其送到醫院,結果救治無效身亡。託馬斯傷心之餘,發現兒子也病重身亡,而兒子所在的學校,也出現了疑似感染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片中出演女高管貝絲的,是憑藉《莎翁情史》拿下「奧斯卡影后」的格溫妮斯·帕特洛。

而出演她丈夫「託馬斯」的,則是憑藉《諜影重重》系列、《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作品,名震好萊塢的「金球影帝」馬特·達蒙。豪華的明顯陣容,也是這部《傳染病》的一大看點

在明尼蘇達州出現疫情的同時,英國倫敦的一名模特、香港九龍的一名服務員小哥、日本東京的一名企業高管,也都因特殊病毒去世。而這些死亡報告,也被快速傳遞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

WHO的醫學專家們,開始對這些特殊病毒進行研究,而香港、東京、倫敦、明尼蘇達州也開始出現大量的病毒感染人群。因為中國經歷過「非典」的侵襲,於是經驗豐富的醫療人員,對香港地區進行了有效的防範。而明尼蘇達州、倫敦卻因為疏於防範,導致了病毒的進一步蔓延。

為了幫助明尼蘇達州有效控制疫情,同時也為了查明病毒的源頭,美國疾病預防中心派出了女博士艾琳,前往明尼蘇達州調查。而這名女博士卻在調查的過程中,不幸感染病毒去世。

在這部《傳染病》裡出演女博士艾琳的,也是一位實力派。她就是憑藉《鐵達尼號》、《朗讀者》、《革命之路》、《幻世浮生》,拿下「奧斯卡影后」、「金球影后」的凱特·溫絲萊特。

隨著病毒的擴散,明尼蘇達州也開始實行隔離政策,政府鼓勵民眾不要出行、在家隔離。妻子、兒子先後感染病毒去世的託馬斯,也在醫院接受了隔離觀察。

託馬斯在觀察期間,醫生發現他感染病毒之後,竟然依靠自身的免疫能力,實現了自愈。於是醫生們決定,對託馬斯的血液樣本進行研究,尋找對抗病毒的方法。

當醫務人員在全力對抗病毒的時候,「政客們」與「商人們」卻在災難面前,產生了不一樣的想法。

此時,面對美國疾病中心提出的「禁足措施」。一部分「美國政客」認為,所謂的病毒可能是一起有預謀的「恐襲活動」,有人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病毒作為武器。此時最重要的不是防範病毒,而是對「政要人員」的保護。

而在一些商人眼中,病毒的爆發是一次絕無僅有的商機。一名製藥公司老闆,密會了一位在網絡平臺上,十分有影響力的「公知人物」艾倫。他們利用疾病預防中心發言人,關於「連翹」的言論大做文章。

這位公知在網絡平臺,假扮病毒感染者,每天直播服用「連翹」,並表示它能減緩自己的病情。在這位公知的推波助瀾之下,「連翹」被搶購一空。

看到電影中的這一幕,再聯想到前不久備受熱議的「雙黃連口服液」,感覺這部9年前的電影作品,硬生生地戳中了當下的生活。疫情之下的恐懼感與網絡謠言,遠比病毒本身更為可怕

值得一提的是,在《傳染病》裡出演這位「散謠公知」的,還是憑藉《冷山》、《王爾德》、《兵臨城下》名震國際影壇的裘德·洛。

科研人員經過了30天的努力,終於成功研製出了疫苗。然而,疫苗的生產工序繁雜,此時全球的病毒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了2500萬。為了公平起見,WHO採取搖號的方式,決定疫苗的接種對象。

而這個看似公平的決定,卻刺激了那些沒能搖到號碼的感染者。不少人開始組織起來,對疫苗進行搶奪。最終,經過了為期一年的戰鬥,人類終於平息了這一場全球性的病毒災難。而利用恐慌大發橫財的「公知」艾倫,也遭到了美國警方的傳喚。

這個由蝙蝠引發的全球疫情災難,也在此時畫上了句號。

這部《傳染病》在2011年上映時,憑藉豪華的演員陣容,拿下了1.35億美金的全球票房。

雖然票房成績喜人,但該片的口碑卻相對平淡。許多影迷都認為,這部電影中關於「網絡謠言」、「公眾無知」的橋段設計過於誇張,而「美國拯救世界」的老套好萊塢電影模式,也讓不少觀眾反感。

該片在IMDb上只獲得了6.6分的評分,而在國內的電影評分網站上,這部《傳染病》也只獲得了6.8分的成績。

雖然在2011年上映時,《傳染病》的一些橋段設計備受影迷的吐槽,但如今這些劇情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時,卻讓不少觀眾陷入深思。

可能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就如同電影中的「因果循環」一樣,都是人類影響大自然之後,引發的連鎖效應。畢竟,沒有人去推倒那棵大樹,蝙蝠也許就不會飛入農舍。而沒有人去捕食蝙蝠,也許就不會爆發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

相關焦點

  • 一隻蝙蝠致全球2600萬死亡:這部9年前的電影,每一幀都像是預言
    疫情一直持續了四個多月,待疫苗研發出來時,全球已有兩千多萬人死亡,活著的人只能通過搖號才能領取疫苗,看似公平,實則背後卻儘是些虛偽的勾當。一場全球性的災難,讓我們看到了病毒的可怕,也看到了人性最卑劣的一面。在電影的最後幾分鐘,病毒的元兇才露出真面目,它就是「蝙蝠」。
  • 由一隻蝙蝠引起的故事,這部2011年的電影如今已成為我們的現實
    若在此次疫情之前去看這部電影,可能會覺得它誇張、荒誕、不切實際。但是如今疫情當前,新型冠狀病毒對於我們的影響與電影中的情節如出一轍,在這種情況下再去看這部電影,才會意識到它的魔幻與誇張是多麼地真實。病毒在人與人之間迅速擴散,提早通過小道消息得知實情的,紛紛逃離去(禍害)其他城市。而留在城市裡的人們,則戴起口罩防止被傳染,並儘可能地待在家裡不出門,不與其他人接觸。可是在災難面前,必然也會有人藉此起歹心,妄圖發一筆國難財。
  • 疫情加重,這部7年前的韓國病毒災難片意外火了
    最近,新型肺炎的疫情還在不斷擴大,影響力已遠超17年前的非典。當前疫情的爆發,也讓一部7年前的韓國電影意外火了起來。我在之前的文章裡也曾經做過推薦(比新型冠狀病毒還可怕,這7部關於病毒的電影讓人毛骨悚然),今天夢話君就再和大家好好聊聊這部電影。01電影主要講述了一群東南亞的偷渡者來到韓國,然而整個貨櫃的人都感染了豬流感身亡。
  • 一隻蝙蝠引發的災難,新型肺炎的神預言——電影《傳染者》
    原本喜慶熱鬧的大街,此時萬人空巷,武漢封城,讓人們意識到此次病毒的嚴重性。而電影《傳染病》就是講述了由一隻蝙蝠帶來的一種靠著空氣和接觸就能傳播的致命病毒。導致2000萬人感染。是一部非常紀實的電影,你甚至可以把它當做一部偽紀錄片來看。他把一個傳染病從發病第 1 天到發病第 135 天,個體、社會所發生的的種種場景都完整記錄了下來。
  • 8部必看的病毒感染電影,病毒比魔妖還可怕!
    聚焦病毒肆虐下的眾生萬象,推薦8部與病毒傳播相關的災難片,希望大家在自我防護的同時也能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流感》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從一個感染致命感冒病毒到迅速大爆發的事,病毒秒速蔓延,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被感染,進而將死亡的陰影引向周圍所有的人。這種災難片,最值得探討,也最不值得探討的,就是人性。病毒爆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淪喪。
  • 蝙蝠排洩、握手傳染病毒,9年前電影《全境擴散》,神預言肺炎
    但在一片混亂當中,2011年的《全境擴散》,卻意外成為美國與網友全球熱搜的爆紅電影。▲2011年的《全境擴散》網羅許多大咖明星演出,評價一般,但現在回頭看卻成為神預言。2011年的電影《全境擴散》(Contagion),推出時並不被影評叫好,覺得電影大量複製了SARS的疫情,但又無法從中拍出更正面的訊息,只有描繪因疾病散播的恐慌。對於沒有經歷過SARS的觀眾,也許還覺得非常驚悚。至於那些經歷過SARS的觀眾,只覺得整部片簡直莫名其妙。
  • 法國這部《呼吸》太超前,早就預演了一場「呼吸災難」
    隨著新冠肺炎的蔓延,中國率先集體防疫,逐漸打好了這一場苦戰;而如今北美等地卻成重災區,截止到10月全球確診人數已超4000萬,奪去了111萬餘人的生命。這部由丹尼爾·羅比執導、 羅曼·杜裡斯、歐嘉·柯瑞蘭寇、芳汀·阿杜安等主演的法國科幻災難片,將於2020
  • 「災難片」變成「紀實片」,疫情下的美國能像電影那樣拯救世界嗎
    影片講述了一種新型致命病毒在幾天之內席捲全球的故事,放在當下來看,卻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為本片既沒有出現什麼末世奇觀,又沒有出現英雄拯救世界,各方面都以一種較嚴謹的人性態度思考,這也使得當下看來,這部當時的「災難片」妥妥的變成「紀錄片」。
  • 那個吃蝙蝠治病的男孩已長大,疫情之下,蝙蝠是藥還是毒?
    大約在二十年前,村裡有個患有支氣管炎的小男孩。男孩是家裡孫子輩中的唯一男丁,自然在家人眼裡是金貴得很,所以連著身子也是金貴。偶感風寒是常事,身患支氣管炎是很小的時候落下的病根。尋醫問藥多年亦無成效。於是,家裡的老人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了一個偏方——吃蝙蝠能治好。至此,小男孩三天兩頭就得吃蝙蝠。
  • 如果在家宅不住了,就看看這部韓國災難片
    如今疫情當前,全國人民集體隔離在家,可以說宅出了水平,宅出了高度,但即使可以玩的花樣百出,還是非常想念外邊的廣闊世界。不得不說,很多人表示以前總喜歡當宅男宅女,現在宅久了真的有點宅不住了,對此,小啄要問了,手機不好玩嗎?電視不好看嗎?
  • 銀幕共情,疫情「神還原」,災難電影的「現代啟示錄」
    正月逐漸進入尾聲,在春意盎然的日子裡,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席捲全球,病毒的爆發不僅考驗著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也對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精神狀態產生了巨大影響。控制人口流動,居家隔離,除了日常的追劇、遊戲、學習,越來越的多的人重溫災難影片,產生共情,釋放焦慮:《傳染病》《流感》《極度恐慌》《末日病毒》《釜山行》《車諾比》等影片也相繼出現在了流媒體點播榜前列。
  • 驚訝,10年前的這部影片竟然與目前全球疫情如此相似
    今天在網上無意中看了一部電影《傳染病》,看完後我深深的被影片中的故事情節驚呆了,這件事與目前全球疫情現況是如此的相似,稱之為目前現況的翻版也毫不為過。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是7.0分,影片拍攝於2010年9月,據說當時上映時上座率慘澹,沒想到隨著現在現實版的疫情情況變得越來越火;下面帶大家回顧一下影片內容:這部影片幾乎沒有主演,因為人人都可以稱之為主演,導火索為美國人某公司高管貝絲來香港出差完畢準備回國,在機場過安檢時發生劇烈咳嗽,當時沒有在意,安檢過後順利登機回國,當天回家後擁抱並親吻了多日不見的兒子。
  • 《傳染病》9年前神預言:一隻蝙蝠飛進養豬場,病毒蔓延到全世界
    但是,在如今的特殊時期,再次重看這部電影,你會發現,其中的每一幕,都驚人地預言了今天的中國。 《傳染病》 米爾斯博士 (凱特·溫斯萊特 飾)受命去調查真相,她發現同樣病症的患者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出現,病毒在不停蔓延。 為了及時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米爾斯博士開始找到託馬斯,可能是因為自身有抗體的緣故,託馬斯沒有被傳染。之後米爾斯又開始前往全球各地尋找可能的被感染者。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問:外界將你們稱作病毒庫,這種說法準確嗎?答:基本上可以這麼說。據我所知,我們有將近1000多種不同類型的親戚們分布在全球,是地球上第二豐富的哺乳動物,目前你們科學家們在我們身上成功分離出來的病毒少說也有上百種,其中確實有一些被證實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你們人類。問:攜帶這麼多病毒,你們真的都不得病嗎?
  • 在全球疫情之下,給大家推薦六部高分災難片
    影片拍得很工整,典型的災難片推進套路!加上非常韓國的結尾煽情和精良特效,可以說是相當的精彩。韓國電影真的越來越不可小覷了,其實在災難之後更值得玩味的是夾在劇情中強烈的政治環境。2:《後天》美國氣候學家傑克認為,溫室效應正在引發地球的大災難,北極冰川的融化,會讓地球回到冰河世紀那樣的劫難。
  • 這7部傳染病災難片,看完頭皮發麻
    疫情自武漢出發迅速蔓延至全國,衝淡了原本就稀薄的年味。 特殊時期,我們待在家裡,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 立足當下,不少傳染病題材的災難片,都相繼走入觀眾視野,讓人們重新審視災難的可怕、人類的渺小以及人性的複雜。
  • 《傳染病》:一場由蝙蝠引發,蔓延全球的病毒,摧毀千萬人類健康
    在2011年上映的《傳染病》這部片子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它當年集合了最宏大的明星陣容,在極有個人特色的導演大衛·索德伯格的掌控之下,用冷靜而平實的手法展現了一場席捲全世界的病毒大爆發的全過程,但是,三位奧斯卡影后,兩位世界級著名男影星,好幾位金牌配角的加持,最後卻落了一個偃旗息鼓的收場,堪稱一場盛大的滑鐵盧。
  • 頗具預言意味的科幻災難片?網友:這是紀錄片
    小啄覺得這應該是看過的類似電影中和作為特殊時期的現在最相似的了,雖然它定義為科幻災難片,但不少網友說,這是紀錄片!到底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看下電影到底說了什麼。有關機構組織趕快採樣進行檢驗,卻一臉愁緒,因為這種病毒以前沒見過,沒辦法馬上提供治療,但可以肯定,這種病毒傳染性很高,要做好防護。研究出疫苗還需要幾個月時間,因為怕引起恐慌,知情人都守口如瓶,不願說出真相。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自然宿主是給病毒提供適宜生存和繁殖環境的生物,好似一個盛放病毒的天然容器。蝙蝠是已知60多種可引起人畜共患傳染病病毒的自然宿主,堪比病毒的「潘多拉魔盒」。除了前面提到的幾個大角色,其攜帶的病毒還包括馬爾堡病毒(伊波拉病毒的近親,平均致死率約50%)、尼帕病毒(可導致腦炎,致死率約40%)等,個個都是狠角色。
  • 9年前的一部科幻電影,成了2020年的真實寫照
    誰能想到9年前的一部美國科幻電影會成為2020年的寫照,是的,現實是如此奇妙。雖然當時這部集聚眾多明星的好萊塢科幻災難片並沒有掀起風浪,但年初爆發並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這部電影重新回歸公眾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