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一場由蝙蝠引發,蔓延全球的病毒,摧毀千萬人類健康

2020-12-18 未來電影局

在2011年上映的《傳染病》這部片子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它當年集合了最宏大的明星陣容,在極有個人特色的導演大衛·索德伯格的掌控之下,用冷靜而平實的手法展現了一場席捲全世界的病毒大爆發的全過程,但是,三位奧斯卡影后,兩位世界級著名男影星,好幾位金牌配角的加持,最後卻落了一個偃旗息鼓的收場,堪稱一場盛大的滑鐵盧。

可是在10年以後的現在看來,本片卻有著極強的現實性。

影片講述一種蝙蝠傳播到豬,再感染到人之後發作的病毒。它們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蔓延全球,摧毀幾千萬人類的生命健康,造成大規模的人員死亡。而為了控制疫情,避免更多的人員傷亡,全球醫護工作者犧牲無數,上演了一個前僕後繼的故事!

總體而言,《傳染病》的故事波瀾不驚。雖然裡面的主演在當時或者以後大多數都參與過超級英雄電影的演繹,可是唯獨在這部電影裡,他們都是普通人一個,沒有英雄出現,也沒啥奇觀性的感情或者情節渲染,很多時候,敘事冷靜得好像一部紀錄片。

《傳染病》是一部非常嚴肅的電影,是一部非傳統意義的商業災難片。片中人物個個鮮活,故事雖虛構,但有很紮實的流行病學為依據,在當年非-典和現下武 -漢- 肺- 炎的背景映襯下,如同紀實片,讓觀眾格外有代入感。

仿若異端,它用一種冷靜寫實的腔調,在刻畫一些現實裡面比戲劇創作更多的荒誕性,而同時,它用不刻意煽情的寫實,來刻畫人類在面對疫情時候,爆發出來的不同嘴臉!用一場瘋狂的疫病,來展現了病毒與人性的雙重病態!

故事,從一頭大肥豬開始

《傳染病》的事件跨越整個人類社會,雖然涉及到全世界範圍,但是,表演上有一定的時空和時間差異,形成幾條線索並行不悖,大牌演員「王不見王」的趨勢,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雖然同為奧斯卡認證影后,但格溫妮絲·帕特洛註定會被瑪麗昂·歌迪亞和凱特·溫斯萊特輪番碾壓的尷尬態勢。

格溫妮絲扮演的貝絲,是一位飛遍全世界的酒店高管,工作內容就是滿世界視察麾下的酒店和其他娛樂設施的工作流程與狀況。

這一次從香港出差回明尼阿波利斯的家後,貝絲突發疾病死亡,死後被檢測出身體攜帶強傳播和感染能力的病毒,成為最初的受害者和將病毒帶入美國境內的首批次傳播者。而明面上,她將疾病傳染給了兒子,暗地裡,因為她的婚內出軌,病毒在疾控團隊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播出去。

貝絲的丈夫託馬斯面對妻子和兒子的去世,女兒牽扯進事態,還要背負妻子出軌的打擊。但是為了保住家庭最後一絲聯繫,只好和凱特·溫斯萊特扮演的貝絲醫生一起合作,通過女兒身上的病毒來提取抗體,保障儘快找到解決方案。

而貝絲醫生作為最基層的醫護工作者,在竭盡全力的發掘病毒的發作原理,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的過程裡,悲哀的發現自己也成為了病毒的感染者。本著醫護人員的職責,她主動將自己隔離,用自己的病症來推導病毒發作流程,最後為了抗擊病毒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在美國方面焦頭爛額解決事態的時候,病毒在世界上大爆發。於是各種人物粉墨登場——裘德洛扮演的自由記者阿倫開始在標榜自己「獨立報導」的基礎上,用自己創造的信息來擾亂整體局勢;他打著獨立報導的名號,通過一些不正規又帶有強烈煽動性的信息,給整個病毒防治過程形成了很大的外部輿論阻力,造成了大面積的輿論損傷;

而同時,國際衛生組織派出瑪麗昂所扮演的萊奧娜醫生前往香港調查事件的起因,但是因為局勢不穩定,被當地醫生所綁架,用來要挾衛生組織政策傾斜,為香港為代表的東南亞病毒原生地爭取權利,要求向其提供更多的防疫疫苗;

而同時,在疾控組織內部,菲斯伯恩所扮演的阿里博士和搭檔艾莉在通過各種方法,尋找到可以作用在活體身上的防疫疫苗,在情況危急的局勢裡,艾莉被迫拿自己當作活體試驗品來完成從動物往人體的疫苗過渡……

整個事件在病毒的肆虐下,用無數人的死亡和犧牲,來刻畫了面對日漸猖獗的病毒對於人類生活的影響,從病毒學含義上,提出了關注原生病毒對於人類的威脅性和重要性!

天災還是人禍,這是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從頭到尾,劇情都在追蹤著這場疾病的發展、擴大到激烈控制,最後用無數的犧牲換來暫時性的平息。是的,暫時性的。

貝絲犧牲自己的性命,艾莉冒險在自己身上飾演病毒抗體,萊奧娜的生命和孫峰(音譯,黃經漢所扮演角色)違背法理所換來的東南亞局勢的平靜,也僅僅是苟延殘喘。

萊奧娜看著那些弱小無助的孩子婦女在從小生活的地方能夠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卻沒有看見,這些婦孺身邊再一次開始的輪迴——那些現代化機械再次進入原始森林,對樹木大肆砍伐;隨著大面積樹木的消失,以蝙蝠為首的原生動物為了生存,不得不進入人類居住區覓食、生活;

而這些原生動物身上和排洩物裡攜帶的病菌和毒素,直接和人類飼養的家畜相接觸,更加快速的融入了家畜的生態圈;家畜的消耗量,因為人類數量增加而不斷增加,大量而快速的消耗,將病毒再一次帶入人類社會……

歸根到底,是人類的行為逼迫原生環境與人類繁衍環境逐漸重疊,大量的原始病毒融入了人類的消耗流通裡。隨著不斷發現的病毒種類,人類對於這些病毒的防禦和抗擊會逐漸升級。

而病毒自身的生存能力會讓它自我發育,在被殺滅和再次重生的過程裡不斷輪迴。所以,每一場人類的勝利都不是殺死了病毒,病毒只是暫時退場,但是,隨著機緣合適,他們會再一次捲土重來……

全明星陣容,它就是奧斯卡閱兵場!

《傳染病》的出演陣容堪稱超級豪華,是導演集合了他多年拍攝過程裡積累的人脈才能召喚到的最全面陣容。其中基本都是奧斯卡陣容隊員:

瑪麗昂·歌迪亞,法國實力偶像派演員,歌手,如今法國影壇在好萊塢的當家花旦。2008年憑藉《玫瑰人生》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馬特·達蒙,美國千禧一代鄰家男孩代言人。代表作很多,最廣為人知的角色是《諜影重重》裡的特工傑森伯恩。

作為世界特工史裡四大JB之一,在商業片領域呼風喚雨,而且多才多藝,以創作為主題於1998年奧斯卡最佳劇本獎得主,而表演功底不弱但是缺乏足夠的時機,多年來一直在奧斯卡決賽圈角逐奧斯卡最佳男演員頭銜;

凱特·溫斯萊特,憑藉《鐵達尼號》裡蘿絲這個角色的豐腴古典美驚豔世界的英國實力派。2009年憑藉《朗讀者》奪得當年最佳女主角,2016年憑藉《賈伯斯》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是當今英倫幫中生代女演員其中翹楚;

格溫妮絲·帕特洛,1999年憑藉《莎翁情史》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雖然被成為千禧年一代演技最水影后,但是多年來在好萊塢憑藉家世和個人作風,曝光率一直不弱。後來在漫威宇宙裡坐鎮第一夫人位置,就連初代六元老都得對她側目。

男二號扮演人是因為長得太好一輩子沒有奧斯卡命的裘(花)德洛。作為英倫幫最難定位的存在,裘德洛在魅惑,深情,輕佻,薄情的特質裡來回穿梭,各種類型都拿捏精準。從二十歲帥到了如今六十歲,堪稱顏值實力派的一代楷模!

除開這幾位國際頂尖級別的主要演員,《傳染病》就連配角都是布萊恩·科蘭斯頓(代表作品《絕命毒師》,後來成為金球獎視帝),勞倫斯·菲斯伯恩(代表作品《黑客帝國》三部曲,《疾速追殺》三部曲,是黑人演員裡有名的氣勢型金牌配角),何超儀,洪金寶這等在某種程度上堪稱一方諸侯的人物!

多線索敘事,齊頭並進並不能阻止這個輪迴!

而《傳染病》最離經叛道的一點在於,這樣強大到逆天的演員陣容,他們都不是主角。

某種程度上所言,雖然出動了好幾位奧斯卡級別的演員,可是整體敘事其實還是圍繞著疫病為主體。「傳染病」這個主角完全凌駕於幾位超級明星之上,成為敘事裡面的第一主角!

而這些受過各種獎項加持,而且不同程度在超級英雄或者其他電影裡扮演過英雄人物的演員們,卻被劇情褪去了英雄的光環。他們在故事裡不是明星而是世間最普通的一員,雖然有奧斯卡光環加身,但是敘事主題裡,他們都只是敘事的標籤,而並非主角。

是的,整部電影的主角沒有形體,只是如同陰雲一樣,時刻懸停在人類頭頂的,疫情。

所以,在嚴峻的事態裡,褪去光環的他們所扮演的角色,除了自保和犧牲之外,別無它用。

當前逐漸明朗的疫情,我們相信會和《傳染病》裡所描述的一樣,最終會被控制和壓制。但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於自然界的影響,引起更大範圍的原生病毒進入人類社會,變異和發展成為更大疫情的可能性也一直存在。

相關焦點

  • 一隻蝙蝠引起的全球疫情,9年前這部病毒災難片,如今卻發人深省
    隨著疫情的蔓延,不少以「病毒災難」為題材的電影,再度成為了影迷們的話題焦點。《卡桑德拉大橋》、《恐怖地帶》、《流感》等電影作品,在社交平臺上備受熱議,而網飛推出的紀錄片《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也引發了不少觀眾的深思。
  • 《傳染病》9年前神預言:一隻蝙蝠飛進養豬場,病毒蔓延到全世界
    米爾斯博士 (凱特·溫斯萊特 飾)受命去調查真相,她發現同樣病症的患者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出現,病毒在不停蔓延。 為了及時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米爾斯博士開始找到託馬斯,可能是因為自身有抗體的緣故,託馬斯沒有被傳染。之後米爾斯又開始前往全球各地尋找可能的被感染者。
  • 這些影片早就告誡人類病毒殺手會捲土重來!
    這些歐洲殖民者把攜帶天花病毒的毯子假裝好意送給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導致從來沒有接觸過歐洲病毒的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約100年後,美洲印第安人從3000萬人銳減至100萬左右,這被史學家稱為 「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隨後,瘟疫肆虐,由歐洲傳來的腮腺炎、麻疹、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病也接踵而至,殖民者帶來的病毒摧毀了美洲,更催生了臭名昭著的黑奴貿易。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自然宿主是給病毒提供適宜生存和繁殖環境的生物,好似一個盛放病毒的天然容器。蝙蝠是已知60多種可引起人畜共患傳染病病毒的自然宿主,堪比病毒的「潘多拉魔盒」。除了前面提到的幾個大角色,其攜帶的病毒還包括馬爾堡病毒(伊波拉病毒的近親,平均致死率約50%)、尼帕病毒(可導致腦炎,致死率約40%)等,個個都是狠角色。
  • 闖入的人類、失守的自然與「溢出」的病毒-虎嗅網
    從這個月起,我們將嘗從不同角度關注一個全球健康與發展的「元問題」。五月的主題是「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將圍繞人類如何應對「溢出」的病毒,如何把汙染物再生為藝術品,環境科技的多元應用,環保與經濟的學術爭鳴展開討論。
  • 劇情與現實高度重合的美國電影《傳染病》:毀滅人類的或許將是人類...
    此次疫情,跟2011年美國電影《傳染病》中很多內容驚人的相似,比如傳播速度快,比如傳播不知不覺,等等。而更讓人震驚的,電影中病毒的源頭來自蝙蝠,通過中間宿主不經意間傳染給了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同樣極有可能來自蝙蝠。
  • SARS、伊波拉、新冠肺炎背後,是人類和病毒的一場持久戰!
    有研究者認為,天花殺死的人,可能比人類史上所有戰爭加起來還多。這種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致死率高達30%。據美國科普作家卡爾·齊默所作的《病毒星球》一書,1400~1800年,僅在歐洲,每百年就有大約5億人死於天花,受害者不乏俄羅斯沙皇彼得二世、英國女王瑪麗二世。在病毒感染的傳染病面前,無力反抗曾是人類的常態。有人認為這是妖法,處死女巫,還有地方因此遷怒猶太人。
  • 泰國專家抓蝙蝠做檢測:很可能發現與新冠病毒相同的病原體
    最近,泰國研究人員一直在農村跋涉,在山洞裡捉蝙蝠試圖追蹤新冠病毒的來源。據美聯社(AP)8月13日報導,泰國有19種馬蹄蝠,目前尚未對其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研究人員在泰國北碧府西部的西約國家公園的山上設網捕捉了來自三個洞穴的近200隻蝙蝠。
  • 新冠病毒來自蝙蝠,但蝙蝠來自「氣候變化」?
    今年4月22日,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宣布一份報告發現,全球每十個人中就有七個認為氣候變化是和新冠肺炎一樣嚴重的危機。然而,近年來的科學研究也表明,這兩個危機密切相關。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僅僅是超級颱風和叢林大火,還可能是下一場全球疫情。過去5個月來,世界一直在和病毒作鬥爭。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該校綜合生物學系教授Mike Boots介紹道:「很多病毒起源於蝙蝠,這並不是隨機事件。由於蝙蝠與我們的關係並不密切,因此它們不可能會攜帶很多人類病毒。然而,在作為病毒的宿主方面,蝙蝠很可能是一個極其特別的物種。」這項研究不但揭示了蝙蝠自身如何抵抗病毒的傷害,還描述了另一個驚人的過程:蝙蝠的免疫系統驅動了病毒毒性的不斷增強,對人類健康造成更大威脅。
  • 如果人類消滅了蝙蝠,會發生什麼?病毒傳播更狂,生態穩定被破壞
    同時有些人好奇,既然蝙蝠身上攜帶著幾百種對人類有害的病毒,為什麼人類不對蝙蝠趕盡殺絕呢?也依然有人在問,吃野生動物的現象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為什麼等到現在才出現問題呢?實際上這兩個問題毫無關聯,但因為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而聯繫在一起,從而繼續引發公眾的思考,為什麼不把蝙蝠趕盡殺絕呢?如果你有看過蝙蝠真實面貌的照片,就會被其猙獰的樣子嚇到。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說到蝙蝠,很多人會認為這只是一種常常出現在故事、電影中的動物,現實中很少接觸到。事實並非如此,野生動物學家表示蝙蝠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類群的哺乳動物,全球共有962種,除了兩極地區和大洋中的個別島嶼之外,其它地區幾乎都有分布。目前人類已經在雨林、山地甚至是沙漠中發現蝙蝠的存在,可見它們能夠適應多種生存環境。在一些山地地區還存在著蝙蝠聚集地,那就是蝙蝠山洞。
  • 為何蝙蝠具有攜帶傳播傳染病毒的能力?自身卻不被病毒傷害|科學
    根據科學家研究,世界上所有傳染病病毒都都能夠從蝙蝠身上提取到,例如:SARS、伊波拉、尼帕、HENDRA、馬爾堡等等,他們都是世界上最毒的傳染病病毒。要想了解病毒如何被傳播,就得先了解蝙蝠的生活習性、日常作息以及飲食習慣。經過觀察發現蝙蝠也是群居性哺乳動物,不同種類的蝙蝠能夠和諧共居一穴。
  • 為什麼說蝙蝠是病毒的最好宿主
    > 原創 譯言讚賞 譯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蝙蝠可能與好運有關,但作為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爆發最有可能的源頭,蝙蝠好像引發了浩劫,而不是一派繁榮。
  • 21世紀人類面臨的十大傳染病,只有大洋洲和南極洲沒出現
    在過去百年中,人類健康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世界各國在水源清潔和衛生設施方面都加大投入,早期造成死亡和傷痛的疾病現在通過疫苗與藥物可以治癒。然而,傳染病仍在困擾21世紀的人類,即便未全球傳播,付出的代價也很高。
  • 科學家在蝙蝠身上又發現 6 種全新冠狀病毒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結果將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蝙蝠體內冠狀病毒的多樣性,並為全球發現、預防、應對可能威脅公共健康的傳染病提供更多信息,特別是在目前 COVID-19 大流行之際,這一結果尤為重要。身藏數毒的蝙蝠史密森尼學會全球健康項目的前野生動物獸醫、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Marc Valitutto 表示,病毒大流行提醒我們,人類健康與野生動物和環境的健康密切相關。在全球範圍內,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越來越頻繁,所以我們對動物體內的這些病毒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更好地降低病毒流行的可能性。
  • 九年前的科幻電影《傳染病》如同紀實片,看得直冒汗,如坐針氈!
    時間來到了2019年的冬天……此片現在看,有著極強的現實性,影片講述一種蝙蝠但豬再到人的病毒,極短的時間內,蔓延全球,摧毀幾千萬人類。故事波瀾不驚,沒有英雄出現。也沒啥奇觀,是一部非常嚴肅的影片,非傳統意義的商業災難片。
  • 全球15部關於傳染病最經典的電影
    一種新型致命病毒在幾天之內席捲全球。 貝絲從香港出差回明尼阿波利斯的家後突發疾病死亡,丈夫託馬斯協助Dr. Erin Mears 調查真相。 可怕的是同樣病症的患者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出現,病毒在不停蔓延。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比人類更自律卻因病毒面臨被「滅族」
    蝙蝠是上千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有研究認為每種蝙蝠平均攜帶近20種可能使人生病的病毒。蝙蝠會威脅到人類的病毒數量最多,是排在第二位的哺乳動物的兩倍。蝙蝠可直接將病毒傳染給人類,也可能會先傳染給靈長目動物,再傳給人類。另外,蝙蝠群居的習性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完美的環境,超高密度的群居讓病毒能夠快速地傳播。
  • 世界自然基金會: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正間接導致傳染病不斷爆發
    最近,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題為「生態系統的破壞——保護人類健康和保持生物多樣性」新報告中,突出表明了人類社會中的一些最具破壞性的活動,對人的健康,經濟和社會關係,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在過去二十年中,病毒、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害的,甚至對生態系統和人類至關重要,但它們一直是全球流行病的根源。冠狀病毒也是如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