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對翼手目(學名:Chiroptera)動物的通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根據科學家研究,世界上所有傳染病病毒都都能夠從蝙蝠身上提取到,例如:SARS、伊波拉、尼帕、HENDRA、馬爾堡等等,他們都是世界上最毒的傳染病病毒。
要想了解病毒如何被傳播,就得先了解蝙蝠的生活習性、日常作息以及飲食習慣。經過觀察發現蝙蝠也是群居性哺乳動物,不同種類的蝙蝠能夠和諧共居一穴。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山洞裡面同時居住著幾十萬隻蝙蝠,其中肯定會有幾隻生病的蝙蝠將疾病傳染給其他族群,在這樣的一個封閉式的山洞裡面病毒被廣泛性傳播。大多數感染了病毒的蝙蝠是不會死亡的,他們晚上四處飛行捕食食物讓病毒開始蔓延。
為何蝙蝠感染了病毒而不生病呢?哺乳動物要想飛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身體內部必定會產生大量損害DNA的副產物。而蝙蝠飛行過程中則不會產生損害DNA的副產物,反而增強了身體修復DNA的能力和其他保護措施,這樣就增強了身體的免疫力產生一些超強的抗體,能夠抵抗像傳染病病毒這樣的特殊細胞。
病毒既然傷害不了蝙蝠,他們是如何存活在蝙蝠體內的呢?那是因為這些傳染病病毒生成的環境決定的,而蝙蝠是最好的宿主。蝙蝠正常的體溫是37攝氏度,跟我們人體的體溫幾乎一致,而當蝙蝠在飛行過程中身體體溫會增加到40攝氏度,一般的普通病毒在這個溫度區間幾乎被消滅,所有哺乳動物種類中,蝙蝠藉助飛行提升了體溫讓身體產生了對病毒的免疫力。要命的是我們人體無法上升到40攝氏度,這樣一來這些傳染病病毒成功適應了人體宿主,讓病毒對我們人體「免疫」。
如此綜合來講,蝙蝠才不是地球上攜帶傳染病病毒最多的動物,我們自身才是攜帶最多病毒的宿主,我們人類不僅傳播了病毒卻沒有能力增強身體免疫力殺死他們,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