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深思 為何蝙蝠體內的病毒如此致命?

2020-12-17 生物谷

2020年2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年來爆發的很多病毒性感染或許都源於蝙蝠,比如SARS、MERS、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及2019-nCoV等,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蝙蝠對病毒的強烈免疫反應或許會促使病毒加速複製,以便病毒能夠跳躍感染具有正常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機體中,比如人類等,這時候病毒就會對人類帶來致命性的破壞。

圖片來源:Linfa Wang, Duke University

包括那些已知的人類感染源之外,有證據表明,某些蝙蝠或許擁有永久性的免疫系統從而能夠有效抵禦病毒感染,這些蝙蝠機體中,病毒的感染會導致機體快速產生反應並促進病毒脫離細胞,儘管這能夠保護蝙蝠抵禦高載量的病毒,但卻會促進病毒在能夠進行防禦的宿主體內更加快速地繁殖。

這一機制就會使得蝙蝠成為快速繁殖且具有高度傳播特性病毒的獨特宿主,儘管蝙蝠能對這些病毒耐受,但當這些蝙蝠病毒進入到缺失快速反應免疫系統的動物機體內後,病毒就會快速擊垮其新的宿主並導致較高的致死率。研究者Cara Brook說道,一些蝙蝠能夠產生強大的抗病毒反應,但同時其也能與抗炎症反應相平衡;如果嘗試相同抗病毒策略的話,機體免疫系統就會產生廣泛的炎症,但蝙蝠似乎特別適合於避免免疫病變的威脅。

研究者指出,幹擾蝙蝠的棲息似乎會給其帶來壓力,從而使其在唾液、尿液和糞便中脫落更多的病毒,從而感染其它動物;對蝙蝠環境威脅的加劇可能會增加人畜共患病的威脅;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深入探索了蝙蝠棲息地的喪失與蝙蝠體內病毒蔓延到其它動物和人類機體之間的關聯。

研究者Mike Boots表示,最重要的是,蝙蝠在宿主病毒方面非常特別,很多病毒來自於蝙蝠,這並不是隨機的,蝙蝠與人類的親緣關係並不密切,所以我們並不指望蝙蝠會攜帶很多人類體內的病毒,但這項研究揭示了蝙蝠體內的免疫系統是如何驅動其克服這些病毒感染的。

作為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會將機體代謝率提高到與奔跑中提醒相似的嚙齒類動物相同的水平;通常情況下,劇烈的體力活動和較高的代謝率會產生較高的機體組織損傷,這是由於稱之為自由基的活性分子積累所致,但為了使飛行成為可能,蝙蝠似乎能夠發展出一種特殊的生理性機制來有效清除這些破壞性的有害分子,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幫助蝙蝠有效清除任何炎症所產生的有害分子,這或許就能夠解釋為何蝙蝠壽命較長的原因,與心率和新陳代謝較慢的大型動物相比,心率和新陳代謝較快的小型動物通常壽命較短,這可能是因為較高的新陳代謝會產生更多具有破壞性的自由基,但蝙蝠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壽命要比同體型的其它哺乳動物長的多,有些蝙蝠甚至能夠存活40年,而同樣體型的嚙齒類動物僅能存活2年時間。

這種對炎症的快速抑制或許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即抑制與抗病毒免疫反應相關的炎症,許多蝙蝠機體免疫系統的一個關鍵技巧就是會一觸即發地釋放一種稱之為幹擾素α的信號分子,其能告訴其它細胞在病毒入侵前做好戰鬥的準備;研究者非常好奇蝙蝠的免疫反應時如何影響其體內病毒進化的,因此研究人員對兩隻蝙蝠和一隻猴子(對照)進行了相關研究,其中一種蝙蝠是埃及果蝠(Rousettus aegyptiacus),其是馬爾堡病毒的天然宿主,在其將幹擾素α基因轉錄讓全身充滿幹擾素之前需要接受病毒的直接攻擊,但其速度並沒有澳大利亞黑蠅狐(Pteropus alecto)稍慢,黑蠅狐是亨德拉病毒的宿主,其能直接進行幹擾素αRNA的轉錄並對抗病毒感染,而非洲綠猴的細胞系則完全不會產生幹擾素。

圖片來源:Victor Corman

當遭受到模仿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的攻擊時,這些細胞所產生的不同反應非常引人注目,當綠猴細胞系被病毒淹沒並殺死時,由於幹擾素的早期預警,部分輪狀蝙蝠細胞則會成功使自己擺脫病毒感染。在澳大利亞黑狐細胞中,其免疫反應表現似乎更加成功,病毒感染的速度慢於輪狀細胞系,此外,這些蝙蝠機體中的幹擾素的反應似乎會使得感染持續時間更長一些。

研究者Brook說道,試想一下細胞單層上的病毒,其就想是在森林中燃燒的大火一樣,一些細胞會配備有「急救毯」,大火併不會對其造成傷害,但到了最後,細胞中仍然會存在一些病毒殘留;存活下來的細胞群能夠繼續繁殖,其會為病毒提供新的攻擊目標,並在蝙蝠整個生命周期中形成潛伏性的感染。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的蝙蝠免疫系統模型,並在電腦上重現了他們的實驗。

研究者指出,擁有一種真正強大的幹擾素系統或能幫助這些病毒在宿主體內持久存在,當機體擁有較高的免疫反應時,或許就能夠讓細胞免於病毒感染,因此病毒就會在不對宿主產生損傷的前提下來不斷進行複製,但當病毒擴散到機體中時,我們或許就失去了抗病毒的特殊機制,這樣就會經歷一系列病理學的變化。很多蝙蝠病毒會通過動物媒介來傳染給人類,SARS能通過亞洲棕櫚貓傳染給人類,MERS能通過駱駝傳染給人類,伊波拉能通過大猩猩和黑猩猩傳染給人類,儘管如此,這些病毒在最後一次進入人體後仍然具有較高的致命性。

研究人員正在設計一種蝙蝠疾病進化的模型,以此來了解疾病擴散到人類和其它動物機體中的過程,最後Brook說道,理解感染的軌跡對於有效預測疾病的出現、傳播和擴散至關重要。(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Coronavirus outbreak raises question: Why are bat viruses so deadly?

【2】Cara E Brook, Mike Boots, Kartik Chandran, et al. Accelerated viral dynamics in bat cell lin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zoonotic emergence, eLife (2020). DOI:10.7554/eLife.48401

相關焦點

  • 武漢病毒所發文稱新型冠狀病毒或來源於蝙蝠
    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上發表文章,報導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達96%。
  • PNAS:發現蝙蝠中的一種新型逆轉錄病毒不僅感染蝙蝠細胞,也能感染...
    這項研究揭示澳大利亞蝙蝠和亞洲蝙蝠是與考拉逆轉錄病毒(koala retrovirus, KoRV)存在非常密切親緣關係的多種γ逆轉錄病毒的攜帶者。KoRV以一種類似於HIV在人體中的方式抑制考拉免疫系統,使得考拉易受癌症和感染,包括導致不孕不育、失明和腎衰竭的衣原體感染,而且據估計大部分澳大利亞的考拉都受到它的感染。
  • 「超級病毒」為何總是源於蝙蝠?這些電影了解人類與致命病毒
    從導致SARS的非典病毒、博拉病毒再到豬病毒,再到最近的新型肺炎冠狀病毒,這些病毒存在一個共同點;它們都來源於蝙蝠。目前,人類已經在蝙蝠體內分離出超過80種病毒。蝙蝠為什麼會攜帶如此多的致命病毒?他們自身卻為何不會遭受病毒侵襲?從蝙蝠身上,我們又能學到那些抗擊病毒性疾病的策略?
  • 西浦生物科學專家:新型冠狀病毒或來源於蝙蝠,病毒如何變異重組是...
    科學家們認為,SARS病毒始於蝙蝠,通過果子狸傳染給人類。姜博士解釋說:「在SARS中,一部分蝙蝠冠狀病毒組合在一起成為了一種新的病毒,這種新的病毒可以感染果子狸,然後果子狸傳染給人類。」「與SARS一樣,新型冠狀病毒也很可能存在一種尚未被發現的中間宿主,而這可能就是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爆發疫情的原因。」
  • 首次在蝙蝠體內發現6種全新的冠狀病毒,但與新冠、SARS無密切關係
    史密森學會全球衛生項目的研究人員,在緬甸的蝙蝠體內發現6種全新的冠狀病毒。據悉,這是首次在全球範圍內發現這6種冠狀病毒。這將有利於預防潛在病毒對公共衛生的威脅。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從蝙蝠身上發現了另外一種冠狀病毒。這種病毒雖然以前在東南亞一些地方發現過,但卻從未出現在緬甸。不僅如此,專家還估計,蝙蝠體內存在數千種冠狀病毒,其中許多尚未被發現。近年來諸如SARS等大規模致死疫情都和蝙蝠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蝙蝠也已經被公認為新興病毒最重要的天然「蓄水池」。
  • 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新冠病毒、SARS、Ebola絕非偶然!
    ,在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對蝙蝠細胞進行培養後發現,它們能夠產生強烈的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從而使得病毒具有更強的毒性,也就是說,蝙蝠體內強大的免疫系統將這些病毒推向更高的毒性,使得它們對於人類而言更加致命! 因此,當蝙蝠身上的病毒進入普通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比如人類)時,這些病毒就會造成致命的傷害! 目前,一些蝙蝠已被證明擁有永久免疫的免疫系統,這包括那些被認為是人類最初感染源的蝙蝠。這些蝙蝠可以增強自身對病毒的抵禦能力,它們的體內細胞會對病毒感染產生迅速的反應,最終促使病毒脫離出細胞之外。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最近引發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冠狀病毒,就被懷疑可能來自於蝙蝠,雖然沒有得到證實,但蝙蝠一夜之間成為了人們望而生畏的「毒王」。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致命病毒會導致人類或其他動物生病,為什麼作為自然宿主的蝙蝠卻安然無恙呢?此前,有中國科學家認為,蝙蝠自身不會因感染致命病毒而生病是因為病毒體內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
  • Sci Rep:為何攜帶多種冠狀病毒的蝙蝠不會發病?機體超級免疫力竟是...
    2020年5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蝙蝠為何攜帶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而不會患病,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闡明冠狀病毒如何從蝙蝠體內跨越到人類和其它動物機體中。
  • 蝙蝠?水貂?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源於哪種動物?
    蝙蝠、水貂成候選?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朱懷球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發表題為《深度學習算法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和感染性》的文章。基於深度學習算法開發的VHP(病毒宿主預測)方法,推測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水貂可能為病毒傳播的中間宿主。
  • 疫情中的科學:體內有冠狀病毒的蝙蝠會生病嗎?
    今年的冠狀病毒讓蝙蝠火了一把,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那麼問題來了,體內有冠狀病毒的蝙蝠會生病嗎?先介紹一下蝙蝠蝙蝠,是對翼手目(學名:Chiroptera)動物的通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可能起源於類似食蟲目的最原始的真獸類。是多種人類病毒的攜帶源,如狂犬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等。
  • 石正麗團隊2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記者盤點近年研究成果發現,蝙蝠SARSr-CoV或其他潛在病毒感染人類的首份血清學證據,兩年前已得出。2017年11月底到2018年2月,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連續發表3篇論文,表示已發現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蝙蝠體內重組的證據,以及人類感染蝙蝠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現象。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許多醫護人員與科研人員針對病毒的溯源、入侵機制以及治療與檢測等展開了深入研究。2020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bioRxiv預印本平臺上發表論文,率先揭示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
  • 最新官宣新型冠狀病毒又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何魔力?
    另一方面,對病毒而言,和蝙蝠打個平手後,在後者體內生存,還不相當於進了一個營業時間長達三四十年的魔鬼訓練營?在40℃的高溫下開始瘋狂練級進化,笑到最後的都是狠角色。有朝一日,當這些病毒偶然間被傳播出去,將對其他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哺乳動物造成致病,甚至是致命的打擊。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為何蝙蝠可以與這些病毒長期相安無事?它們就不會生病嗎?得益於它們的超能力。眾所周知,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在飛行中,蝙蝠的體溫可高達40℃。高體溫能減少體內病毒的複製和載量,也淘汰一批因此無法共生的病毒,餘下一些適應高體溫的病毒。
  • Nature爭議:新型冠狀病毒到底來自哪裡?穿山甲還是蝙蝠?
    冠狀病毒來自穿山甲嗎?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000多隻野生動物的宏基因組樣本,發現食蟻獸穿山甲最有可能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官方媒體報導說:"他們發現從宏基因組中組裝的冠狀病毒株的序列與最近爆發的冠狀病毒感染人群的序列有99%相同。"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告訴新華社記者,儘管之前的研究發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起源於蝙蝠,但蝙蝠是冬眠動物,因此不太可能是它們引起了目前的疫情。
  •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彭茜)從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奧秘」。
  • 為什麼說蝙蝠是病毒的最好宿主
    目前,三萬多人已經確診感染了這種2019-nCoV的病毒,城市被封鎖,遊輪被隔離,國際邊界被關閉,全世界都在努力對抗這場疫情。最初有傳言說這場疫情的病原體來自於海鮮或蛇類,但基因測序發現,可以確信蝙蝠是病毒最初的宿主:2019-nCoV基因序列與在中國雲南省發現的一種蝙蝠傳播的病毒基因序列有96%相同。
  • 新冠病毒已存在70年!專家警告:蝙蝠或含有其它冠狀病毒
    【南方+7月29日訊】據英國媒體7月28日報導,一項研究稱,導致目前全球65萬多人死亡的新冠病毒可能最早於1948年在蝙蝠身上進化而來。此前的研究已經確認,菊頭蝠(horseshoe bats)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也是新冠病毒(SARS-CoV-2)的可能來源。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領導的科學家將引起新冠病毒的病原體與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最接近的病原體進行了比較。
  • 新冠病毒和吃蝙蝠有關嗎?生活中見到的蝙蝠會傳染新冠病毒嗎?
    細胞實驗證實新型冠狀病毒使用同SARS冠狀病毒一樣的S蛋白與人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結合,從而侵染人體。3. 從病毒的系統發生關係看,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和類SARS病毒的親緣關係比較近,而且這些病毒都在蝙蝠中有發現,甚至在全基因組水平上與蝙蝠攜帶的病毒相似性高達96.2%。
  • 蝙蝠的毒性為何這麼大,招招致命,數量還如此之多?
    蝙蝠數量極其龐大,在生態系統中佔據重要地位。它是昆蟲的天敵,可以消滅害蟲,保護農作物,也是傳播花粉,播種植物的小能手。然而我們對蝙蝠的認識都是因為它體內致命的病毒。為何蝙蝠可以攜帶的病毒,毒性這麼大,我們下面來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