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論壇」-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詩文研究(一)

2021-02-22 孔廣森故居

     

     「世以家學相承,自為師友」這句話印證了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眾多的名門世家和著姓望族;如前段時間我們一起領略了琅邪王氏家族的文章典籍;王家自漢代興起以來,日漸壯大,歷兩晉南朝,經十數代人,三百餘年風流不衰、冠冕不絕,極一時風雅之盛,其流風餘韻還延續到隋唐之世,被稱為中古第一豪門。在探究世家大族盛衰嬗遞的規律時,許多學者都注意到文化因素在其中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認為世家大族的形成與消長,大多與文化有直接密切的關係。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國學大師。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的錢穆先生在其文獻研究中指出:

「一個大門第,決非全賴於外在之權勢與財力,而能保泰持盈達於數百年之久;更非清虛與奢汰,所能使閨門雍睦,子弟循謹,維持此門戶於不衰。當時極重家教門風,孝悌婦德,皆從兩漢儒學傳來。詩文藝術,皆有卓越之造詣;經史著述,亦粲然可觀;品高德潔,堪稱中國史上第一、第二流人物者,亦復多有。而大江以南新境之開闢,文物之蔚起,士族南渡之功,尤不可沒。」 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一篇來自 山東大學的原創學術典籍;專家小組成員:王小舒 教授;姚金笛 教授等:

錢穆先生像

(正文) 曲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文化傳統悠久,文化根基深厚、積累豐富。曲阜孔氏自始祖孔子世居此地,至清一代,綿延兩千餘年。有清一代,曲阜孔氏人丁興旺,科甲相繼,簪纓不絕,文人輩出,詩人、詞人紛紛湧現,先後出現作家170餘人,詩集、文集、詞集180餘部,形成了一個極為龐大的詩文創作家族集團,出現了群星閃耀的創作奇觀,獨領曲阜地區文學風騷。其家族作家之多、詩文作品之富、綿延時間之長,在家族文學歷史上也是極為突出的。

 

      在為數不多的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本文從原始文獻材料出發,對清代孔氏家族詩文創作進行分析,論述其在詩、詞、文各領域取得的成就。一方面進行整體研究,整理清代曲阜孔氏詩文作家與作品情況,對清代孔氏以詩文為代表的家族文學進行整體關照,分析孔氏家族文學興盛的原因,對孔氏家族的生存環境、精神文化傳統、總體文學成就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進行宏觀把握。另一方面,進行個案分析,對成就比較突出的詩文作家進行個體研究,總結他們的創作特點,梳理他們與當時文壇的聯繫。本文採用文獻法與綜合分析法。文獻包括地方志、孔氏家族的家譜、家族作品總集及孔氏家族各成員的詩、文、詞、戲曲、筆記等著述,同時參照同時代人的詩文集、詩詞選本、日記、文人筆記等。

 

                     曲阜宗親聯誼圖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的文化生態環境。孔氏以詩文為代表的家族文學的產生、延續和發展不是偶然的,它離不開曲阜文化生態環境的孕育。第一節從曲阜綿延悠久的歷史、溫潤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三個方面介紹了曲阜獨特的自然人文環境。第二節特殊的政治經濟地位介紹了孔氏家族顯赫的政治地位、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修撰家譜活動。第三節發達的教育從家學與四氏學、四大書院、家庭教育三個方面分析了教育對孔氏家族文學發展的影響。第四節從藏書豐富、勤於讀書、精心編刻、擅長書畫等方面介紹了孔氏濃厚的家族文化氛圍。第五節繁複的詩文創作介紹了孔氏家族風雅相繼的文學傳統、家族及地方文學作品的編刻、多彩的文學活動,分析了清代曲阜孔氏家族的文化生態環境,探討孔氏以詩文為代表的家族文學創作繁榮的原因。

 

第二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作家生平及著述考。本章以孔憲彝輯《闕裡孔氏詩抄》十四卷為基礎,結合府志、縣誌、家譜等資料,分清前期、中期、後期三個階段,列出清代曲阜孔氏147位男性作家,扼要介紹其生平、著述和詩文創作情況,對其詩文創作給予恰當的評價,勾勒出有清一代整個孔氏家族詩文創作的整體風貌。第一節為清初至雍正朝曲阜孔氏作家生平及著述考。第二節為乾隆至嘉慶朝曲阜孔氏作家生平及著述考。第三節為道光朝至清末曲阜孔氏作家生平及著述考。

 

第三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作家交遊考。孔氏家族多位作家一生交遊極廣,交友半天下。與清代文壇各界名人的交遊,一方面使孔氏作家在詩文創作水平上得到提高,在思想上得到提升,加上現實生活的磨礪,他們逐步形成了獨立的人格和真正成熟的藝術風格,這對他們各自的思想及詩文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極大促進了以詩文為代表的家族文學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詩詞唱和與書信往來,擴大了孔氏家族文學在山東乃至整個文壇上的影響,促進了孔氏家族詩文創作的發展興盛。本章選取孔傳鐸、孔傳結、孔繼涵、孔憲彝四位代表作家,擇取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影響且與孔氏交情篤厚者為代表,對其交遊活動進行觀照。

 

第四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的詩歌創作。與其他文學樣式的創作相比,孔氏家族的詩歌創作隊伍最為龐大,作品也最為豐富,顯示了家族創作群體的強大實力。孔氏作家絕大部分人都曾涉足詩歌創作領域,且父子相承、祖孫相繼,綿延不斷,作品具有濃鬱的家族氣息。第一節通過分析孔氏多位詩人的創作,概括了孔氏家族詩歌創作的總體特徵:抒發睦族孝友之深情,表達忠君愛民之情懷,師晉宗唐之傾向,清新淡雅之格調。第二節從詩歌理論、詩歌內容、詩歌藝術特色三個方面分析了孔尚任的詩歌創作。孔尚任秉承詩以載道、詩以言性情、詩以地分的創作觀念,寫作了大量關心民生疾苦、思念家鄉親人、寫景狀物的詩作,從整體上呈現出情感內斂溫和、風格典雅含蓄的特徵。第三節分別介紹了孔傳鐸和孔繼涵的詩歌創作。孔傳鐸的詩多記生平經歷、交遊聞見、日常瑣事,往往隨手拈來,信筆而成,於中寄託性情,詩風平易,言之有物,真切生動。孔繼涵論詩重學,強調讀書積累後出己意,詩凡三變。晚年學宋詩,琢句古樸而酣暢,將學問內化到詩歌中,表現了詩人儒雅博學的氣質。

 

第五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的文、詞創作。曲阜孔氏家族除了詩歌佳作如林,各有建樹外,在文、詞創作領域也有一定成就。第一節是孔氏家族的文創作。孔氏作家創作有不同形式的文章,成就較大者有孔廣森、孔尚任、孔繼涵等人。孔廣森的駢文自覺取法六朝,姿態清麗,又氣勢疏朗。孔尚任的散文記事法脈條暢而要言不繁,寫景純然白描,寫人肖然生動,語言樸素潔淨,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孔繼涵的散文多經籍序文、碑拓題跋及雜考紀事之作,不尚空言,其議論性文章,以古義立論,辨證詳明,論證沉雄矯健,成就較高。第二節是孔氏家族的詞創作。孔氏作家在詞學理論和創作上都進行了有力的探索。孔傳鐸不僅創作了大量詞作,而且撰有《詞韻》和《紅尊軒詞牌》,編選《同調詞》和《名家詞抄》,在詞學創作和理論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第六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中的女性作家。曲阜孔氏家族女性文學在清代取得了長足發展,出現了一群以詩詞聞名的女性作家。代表作家有孔麗貞、孔璐華、孔淑成、孔祥淑、顏小來、葉粲英、葉俊傑、朱巧等。這一作家群體產生繁榮於孔府一門,其文學修養之高,作品數量之多,不遜色於同時代孔氏男性作家。孔氏女性作家在生活上互相幫助,創作上彼此酬贈,情感上互相慰藉,擁有較為開明的女性文學觀,成為女性文學創作中一道燦爛的風景。第一節對孔氏家族女性作家生平及著述進行梳理,整理出29位孔氏女性作家的生平、著述及作品存佚情況,對她們的文學創作給予恰當的評價。第二節從相對寬鬆的社會文化環境、濃鬱的家庭文化氛圍、文化家族的聯姻、家族男性文人的支持和提拔、女性作家廣泛的文學交遊等方面分析了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女性文學興盛的原因。第三節通過分析多位孔氏女詩人的作品,總結出清代曲阜孔氏女作家詩作總體特徵:在傳統題材之外取得一定突破,在傳統閨怨之辭外湧現出多種風格,體現溫柔敦厚的詩教宗旨。她們的文學作品展示了女性探尋和發現自我的心路歷程,呈現了獨特的生命體驗。

(未完待續)

主辦單位:孔廣森故居文化傳媒

投稿(合作)郵箱:ZGQFkgsgj@163.com

相關焦點

  • 孔氏家族「世襲」或「世職」的縣官 ——曲阜縣令
    在近千年的歲月中,無論如何改朝換代,一個縣的縣令始終由一姓族人擔任,可謂空前絕後。其原因在於歷代統治者為表示尊孔,均認同「孔子後裔不宜使他人統攝」的說法,並賦予歷代孔子嫡裔以特權,世襲或世職曲阜縣令。孔氏族人任曲阜本地地方官由來已久。從孔廟及孔林碑刻中得知,東漢桓帝時孔子十八代孫孔澍就曾為魯縣(曲阜縣舊稱)從事。
  • 朱元璋對曲阜孔氏的態度及其歷史背景
    普通孔氏族人也憑藉朝廷的「孔氏恩例」大量進入仕途,其仕宦人數為元朝漢人家族之最。因而,曲阜孔氏認同元朝蒙古、色目、漢人地主階級的聯合統治,忠誠於元朝,敵視紅巾軍。一、朱元璋對曲阜孔氏的態度及孔氏仕途的轉折明洪武元年(1368年),孔克堅和其子孔希學赴南京覲見明太祖是孔子家族史的一個重要事件。洪武六年,孔希學又赴京覲見明太祖,兩者之間又有一番對話。洪武元年、六年,孔克堅父子將他們與明太祖的對話鐫刻入碑石,樹立於其府第,現仍存衍聖公府(今稱孔府)內,史家記作「朱元璋與孔克堅孔希學的對話碑」。
  • 為什麼孔氏家族千年不衰?
  • 住在裡面的是有名的孔氏家族,影響至今延續,是三大古建築群之一
    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知道這座明故城,它位於山東省濟寧曲阜市靜軒西路,現在是國家AAAAA級景區,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 這主要靠旅行曲阜的孔子廟、孔府、孔林,讓我們和大家談談這三個洞。孔林是孔子及其子孫的墓地,有墓十萬餘座,孔子墓也在其中,但墓地整體佔地3000餘,可以說非常大, 二千四百年以來,孔子的子孫和孔氏族的人大部分埋葬在這裡,但大家都知道孔氏家族在古代處於非常高的地位,所以歷代帝王不斷給予墓地,孔林現在有了這個面積。
  • 以曲阜孔氏為參考分析紹京系鍾氏源流
    本文無意糾纏於這些文字遊戲,惟以同為子姓商宋宗室後裔、且歷代世系較為清楚的曲阜孔氏為參考,探索紹京系鍾氏目前的人口狀況。二、  紹京系鍾氏和曲阜孔氏的共祖關係曲阜孔氏,以宋(前)湣公共的五世孫孔父嘉為先祖。紹京系鍾氏,以宋桓公御說曾孫伯宗為先祖。則共祖為宋湣公共,亓生活年代大約在公元前900年。
  • 孔子家族往事
    在將孔子嫡系家族滿門屠殺後,孔末隨後開始冒充孔子嫡孫進行招搖撞騙,一直到17年後的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有人將孔末冒充聖裔之事訴諸朝廷,經過核實,最終後唐朝廷將孔末誅殺,17歲的孔仁玉才得以回歸曲阜孔府,而孔仁玉也因此被稱為孔氏家族「中興祖」。
  • 曲阜孔廟最易被忽視的大殿,孔氏家譜延綿八十代,疑問求答案
    這是每位遊客來曲阜後,最先看到或聽到的一句話,景區中導遊的開場白,也是這句話。春秋時期,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又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今天的山東省的簡稱就是「魯」。走在明故城中,就像走進了悠久厚重的歷史畫卷。
  • 中國古代第一家族,憑什麼興盛2000年?
    在將孔子嫡系家族滿門屠殺後,孔末隨後開始冒充孔子嫡孫進行招搖撞騙,一直到17年後的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有人將孔末冒充聖裔之事訴諸朝廷,經過核實,最終後唐朝廷將孔末誅殺,17歲的孔仁玉才得以回歸曲阜孔府,而孔仁玉也因此被稱為孔氏家族「中興祖」。
  • 曲阜「三孔」簡介
    在全中國,規格最高能被稱作國廟的孔廟只有兩座,即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是專為封建帝王、政府官員祭孔的專用廟宇。其餘的2000多座,除兩座由孔氏族人供奉的家廟外,都屬於學廟。曲阜孔廟曲阜孔廟修建於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居三間闢為收藏其生前遺物的場所,派兵卒守護,逢年過節予以祭祀。
  • 山東曲阜的孔林,孔子墓「攜子抱孫」,學生子貢服喪六年
    來聖人故裡山東曲阜旅行,孔廟、孔府、孔林是古城物質遺產的核心,是遊人必到之處。曲阜古城位於山東濟寧,人口不過百萬,卻有著聖人故裡的恢弘氣度和強大的文化向心力、影響力。曲阜,一座位於山東西南部的小城。泰山是它東面的屏障,沂河與泗水穿城而過。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早在5000多年前,人類祖先就在曲阜一帶繁衍生息。中華民族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位曾在這裡留下了活動的蹤跡。論語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意思是說,謹慎對待死亡的葬禮,追念久遠的祖先,百姓的道德風尚就會日趨忠厚。
  • 這是中國最牛的縣令家族——孔家
    接下來咱們說的這個縣令家族,當了890年的縣令,雖然聽起來有點荒唐,但是他卻是真實存在歷史上的,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最大原因就是這個家族太厲害,在我們的認知中,歷史上超過300年的王朝少之又少,到底是哪個優秀彪悍的家族超越了皇族!說起來,這個家族我們都知道,他就是孔家。
  • 你覺得世界上最大的家族 是孔子家族嗎
    到20世紀90年代,曲阜當地的孔氏已傳至八十代「佑」字輩,現在全世界的孔子後人已經達到了三百萬人,已經繁衍了八十二代。孔氏家族的家譜非常完備,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是全球組織最為嚴密的家族。
  • 孔家的世襲家族,維持2000多年延續不斷,如今仍然享受供奉
    遠古時期,血緣關係密切的家族是一個整體,一榮一辱,所以我們常聽人說: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隴西李氏,等等。琅琊(郡),陳郡,隴西(郡),都是以姓為氏。如今只要不冷不熱、人口稀少的姓氏基本都有自己的郡望,「郡望」很好理解,名門望族,跟郡合在一起表示某一地區某一個姓的大族,猶如提起孔氏我們就想起山東曲阜,想起魯郡孔氏。
  • 【儒教】臺灣孔氏宗親新春祭祖試新禮,宗主致辭願疫情早息病者速愈
    曲阜孔氏自先聖孔子以來,族裔繁茂,遍布海內外,其中臺灣有孔氏宗親約7000餘人。往年臺灣孔氏宗親春節團拜,形式與一般團體差異不大。今年,為復興傳統文化,通過禮儀凝聚宗親親情,以孔垂長先生為會長的至聖孔子基金會委託臺灣大學中文系禮學專家與臺北孔廟共同研擬孔氏宗親祭祖禮儀。
  • 曲阜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建安七子」之一!
    清代劇作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更是對石門山情有獨鍾,達到了「即之不能離,離之不能忘」的痴迷程度,疊石結廬,兩度隱居石門山。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並沿用至現代。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 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裡-曲阜(旅遊攻略)
    曲阜景點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廟內宮殿式的主體建築,是正殿,也是孔廟的核心。大成殿是全廟較高的建築,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氣勢雄偉,規模弘大 。孔府孔府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東側,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
  • 詩文傳家的顧氏家族
    顧昌宗獨子顧法健,是顧氏家族第一位正式通過全國選拔貢生考試而步入仕途者。顧法健(1737—1784),字體乾,生於富貴之家,自幼就讀家塾。乾隆乙酉年(1765),顧法健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在太和門外的貢院中舉行的選拔考試被錄取,列為一等(俗稱「鄉貢進士」),敕封徵仕郎,候補直隸州判,䃼江西南安府同知。顧法健交友甚廣,詩文俱佳,可惜存留詩文不多。
  • 奇瑞瑞虎7古今穿越之旅:曲阜儒家文化溯源
    本人大名孔德剛,與最後一代衍聖公孔德成同姓同輩,雖不是嫡系,但同屬天下第一家族孔氏第77代孫。天各一方,能跟這麼知名的人物扯上關係,完全依仗我們孔氏家譜。孔氏家族族譜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包羅內容最豐富、譜系最完整的族譜,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長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