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以家學相承,自為師友」這句話印證了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眾多的名門世家和著姓望族;如前段時間我們一起領略了琅邪王氏家族的文章典籍;王家自漢代興起以來,日漸壯大,歷兩晉南朝,經十數代人,三百餘年風流不衰、冠冕不絕,極一時風雅之盛,其流風餘韻還延續到隋唐之世,被稱為中古第一豪門。在探究世家大族盛衰嬗遞的規律時,許多學者都注意到文化因素在其中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認為世家大族的形成與消長,大多與文化有直接密切的關係。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國學大師。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的錢穆先生在其文獻研究中指出:
「一個大門第,決非全賴於外在之權勢與財力,而能保泰持盈達於數百年之久;更非清虛與奢汰,所能使閨門雍睦,子弟循謹,維持此門戶於不衰。當時極重家教門風,孝悌婦德,皆從兩漢儒學傳來。詩文藝術,皆有卓越之造詣;經史著述,亦粲然可觀;品高德潔,堪稱中國史上第一、第二流人物者,亦復多有。而大江以南新境之開闢,文物之蔚起,士族南渡之功,尤不可沒。」 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一篇來自 山東大學的原創學術典籍;專家小組成員:王小舒 教授;姚金笛 教授等:
錢穆先生像
(正文) 曲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文化傳統悠久,文化根基深厚、積累豐富。曲阜孔氏自始祖孔子世居此地,至清一代,綿延兩千餘年。有清一代,曲阜孔氏人丁興旺,科甲相繼,簪纓不絕,文人輩出,詩人、詞人紛紛湧現,先後出現作家170餘人,詩集、文集、詞集180餘部,形成了一個極為龐大的詩文創作家族集團,出現了群星閃耀的創作奇觀,獨領曲阜地區文學風騷。其家族作家之多、詩文作品之富、綿延時間之長,在家族文學歷史上也是極為突出的。
在為數不多的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本文從原始文獻材料出發,對清代孔氏家族詩文創作進行分析,論述其在詩、詞、文各領域取得的成就。一方面進行整體研究,整理清代曲阜孔氏詩文作家與作品情況,對清代孔氏以詩文為代表的家族文學進行整體關照,分析孔氏家族文學興盛的原因,對孔氏家族的生存環境、精神文化傳統、總體文學成就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進行宏觀把握。另一方面,進行個案分析,對成就比較突出的詩文作家進行個體研究,總結他們的創作特點,梳理他們與當時文壇的聯繫。本文採用文獻法與綜合分析法。文獻包括地方志、孔氏家族的家譜、家族作品總集及孔氏家族各成員的詩、文、詞、戲曲、筆記等著述,同時參照同時代人的詩文集、詩詞選本、日記、文人筆記等。
曲阜宗親聯誼圖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的文化生態環境。孔氏以詩文為代表的家族文學的產生、延續和發展不是偶然的,它離不開曲阜文化生態環境的孕育。第一節從曲阜綿延悠久的歷史、溫潤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三個方面介紹了曲阜獨特的自然人文環境。第二節特殊的政治經濟地位介紹了孔氏家族顯赫的政治地位、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修撰家譜活動。第三節發達的教育從家學與四氏學、四大書院、家庭教育三個方面分析了教育對孔氏家族文學發展的影響。第四節從藏書豐富、勤於讀書、精心編刻、擅長書畫等方面介紹了孔氏濃厚的家族文化氛圍。第五節繁複的詩文創作介紹了孔氏家族風雅相繼的文學傳統、家族及地方文學作品的編刻、多彩的文學活動,分析了清代曲阜孔氏家族的文化生態環境,探討孔氏以詩文為代表的家族文學創作繁榮的原因。
第二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作家生平及著述考。本章以孔憲彝輯《闕裡孔氏詩抄》十四卷為基礎,結合府志、縣誌、家譜等資料,分清前期、中期、後期三個階段,列出清代曲阜孔氏147位男性作家,扼要介紹其生平、著述和詩文創作情況,對其詩文創作給予恰當的評價,勾勒出有清一代整個孔氏家族詩文創作的整體風貌。第一節為清初至雍正朝曲阜孔氏作家生平及著述考。第二節為乾隆至嘉慶朝曲阜孔氏作家生平及著述考。第三節為道光朝至清末曲阜孔氏作家生平及著述考。
第三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作家交遊考。孔氏家族多位作家一生交遊極廣,交友半天下。與清代文壇各界名人的交遊,一方面使孔氏作家在詩文創作水平上得到提高,在思想上得到提升,加上現實生活的磨礪,他們逐步形成了獨立的人格和真正成熟的藝術風格,這對他們各自的思想及詩文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極大促進了以詩文為代表的家族文學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詩詞唱和與書信往來,擴大了孔氏家族文學在山東乃至整個文壇上的影響,促進了孔氏家族詩文創作的發展興盛。本章選取孔傳鐸、孔傳結、孔繼涵、孔憲彝四位代表作家,擇取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影響且與孔氏交情篤厚者為代表,對其交遊活動進行觀照。
第四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的詩歌創作。與其他文學樣式的創作相比,孔氏家族的詩歌創作隊伍最為龐大,作品也最為豐富,顯示了家族創作群體的強大實力。孔氏作家絕大部分人都曾涉足詩歌創作領域,且父子相承、祖孫相繼,綿延不斷,作品具有濃鬱的家族氣息。第一節通過分析孔氏多位詩人的創作,概括了孔氏家族詩歌創作的總體特徵:抒發睦族孝友之深情,表達忠君愛民之情懷,師晉宗唐之傾向,清新淡雅之格調。第二節從詩歌理論、詩歌內容、詩歌藝術特色三個方面分析了孔尚任的詩歌創作。孔尚任秉承詩以載道、詩以言性情、詩以地分的創作觀念,寫作了大量關心民生疾苦、思念家鄉親人、寫景狀物的詩作,從整體上呈現出情感內斂溫和、風格典雅含蓄的特徵。第三節分別介紹了孔傳鐸和孔繼涵的詩歌創作。孔傳鐸的詩多記生平經歷、交遊聞見、日常瑣事,往往隨手拈來,信筆而成,於中寄託性情,詩風平易,言之有物,真切生動。孔繼涵論詩重學,強調讀書積累後出己意,詩凡三變。晚年學宋詩,琢句古樸而酣暢,將學問內化到詩歌中,表現了詩人儒雅博學的氣質。
第五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的文、詞創作。曲阜孔氏家族除了詩歌佳作如林,各有建樹外,在文、詞創作領域也有一定成就。第一節是孔氏家族的文創作。孔氏作家創作有不同形式的文章,成就較大者有孔廣森、孔尚任、孔繼涵等人。孔廣森的駢文自覺取法六朝,姿態清麗,又氣勢疏朗。孔尚任的散文記事法脈條暢而要言不繁,寫景純然白描,寫人肖然生動,語言樸素潔淨,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孔繼涵的散文多經籍序文、碑拓題跋及雜考紀事之作,不尚空言,其議論性文章,以古義立論,辨證詳明,論證沉雄矯健,成就較高。第二節是孔氏家族的詞創作。孔氏作家在詞學理論和創作上都進行了有力的探索。孔傳鐸不僅創作了大量詞作,而且撰有《詞韻》和《紅尊軒詞牌》,編選《同調詞》和《名家詞抄》,在詞學創作和理論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第六章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中的女性作家。曲阜孔氏家族女性文學在清代取得了長足發展,出現了一群以詩詞聞名的女性作家。代表作家有孔麗貞、孔璐華、孔淑成、孔祥淑、顏小來、葉粲英、葉俊傑、朱巧等。這一作家群體產生繁榮於孔府一門,其文學修養之高,作品數量之多,不遜色於同時代孔氏男性作家。孔氏女性作家在生活上互相幫助,創作上彼此酬贈,情感上互相慰藉,擁有較為開明的女性文學觀,成為女性文學創作中一道燦爛的風景。第一節對孔氏家族女性作家生平及著述進行梳理,整理出29位孔氏女性作家的生平、著述及作品存佚情況,對她們的文學創作給予恰當的評價。第二節從相對寬鬆的社會文化環境、濃鬱的家庭文化氛圍、文化家族的聯姻、家族男性文人的支持和提拔、女性作家廣泛的文學交遊等方面分析了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女性文學興盛的原因。第三節通過分析多位孔氏女詩人的作品,總結出清代曲阜孔氏女作家詩作總體特徵:在傳統題材之外取得一定突破,在傳統閨怨之辭外湧現出多種風格,體現溫柔敦厚的詩教宗旨。她們的文學作品展示了女性探尋和發現自我的心路歷程,呈現了獨特的生命體驗。
(未完待續)
主辦單位:孔廣森故居文化傳媒
投稿(合作)郵箱:ZGQFkgsg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