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畫貓名品集錦

2021-02-12 書畫新風景

唐 刁光胤 寫生花卉冊 灌木遊蜂山貓出谷

本幅選自「刁光胤寫生花卉」冊第六幅。一隻優遊在坡林湍泉間,身上帶著分布別緻黑斑的白貓,正前腳微蹲,狀似警戒的圓睜雙眼,瞪著面前飛舞的一隻蜜蜂。像這樣的姿勢,相信每個養貓人都不會覺得陌生。

刁光胤是晚唐(十世紀)著名的花鳥畫家。此冊的每幅畫上均有用泥金書寫的畫家籤名,感覺分外搶眼。全幅的筆法工緻,雖然沿襲了唐畫的古樸與厚重,但推測應該是後人仿作。

五代南唐 周文矩 仕女圖

這隻陪著女主人在梧桐樹蔭下讀書的貓兒,整張臉從左耳到右耳幾乎長了一整圈雄獅似的長毛,這可能就是古代傳說中來自西洋的名種「獅貓」了。

畫家以細線勾畫毛順走向,彰顯伴讀貓咪背上長毛對半中分的整齊,並以白粉塗敷背脊後腿關節處以營造身軀實體感,貓眼黃色部分由淡漸濃的渲染方式成功表達了球面反光的立體,天光下縮成線狀的貓瞳以粗細深淺不一,表現側目斜視的樣態。俗稱貓咪這種全身皆白,尾巴純黑或純黃,頭上一團同色斑點的花樣作「掛印拖槍」,又名「鞭打繡球」。

周文矩(西元十世紀),所作人物,線條率皆細勁曲折,圓潤流暢,間作顫動之勢,飄逸自若,尤工人物仕女。圖中並無名款,觀其衣紋,轉折剛健,與文矩風格相去甚遠,當屬後世收藏者擅自附名。

宋 李迪 秋葵山石 冊頁

一隻黃黑白三色的花貓和小黑狗在彩蝶飛舞,秋葵盛開的庭園一角相持不下。受驚跳上湖石居高臨下的貓咪弓背豎尾,瞪眼露齒好像發出警告﹕「下面那個吐著舌頭甩尾巴跳來蹦去的傢伙!你要是再靠近,我就不客氣了喔!」這場令人緊張的貓狗對峙後來到底怎麼了?畫家賣了個關子,留給大家自己去猜想了。

本幅為「宋人集繪」冊的其中一開。用筆細緻而佳趣活現,染繪皆極清奇婉麗。畫幅右下石間有活動於西元十二世紀的名畫家「李迪」之款,但是筆調風貌已晚,可能是後人仿作。

宋 李迪 狸奴小影 冊頁

古人稱貓為「狸奴」,深受文人雅士所鍾愛,也是歷代畫家喜好描繪的題材之一。本幅選自「宋元名繪」冊第十幅。這隻黃白相間的小貓似乎突然受到前方的不明驚擾,瞠目舉足,狀欲退縮。樣子十分敏捷可愛。

畫家不厭其煩的一筆筆畫出小貓全身纖細的毫毛,並在小貓胸前用粗筆染以白粉,做出長毛結縷的立體視覺效果。染繪斑紋亦頗具功夫。畫幅右上角有「甲午歲李迪筆」之款,其下方則有塊長方形之接痕,該處或原有款印,被割去而重新填補者。

宋 無款 狸奴 冊頁

一隻白底夾雜灰褐斑紋的小貓在畫中回頭張望。畫家用淡墨暈染頭、耳、頰、上唇、背毛、尾巴及後腳跟;以白粉淺絛點出面部表情及四肢動態;再用濃墨畫出身上的斑紋。貓的眼瞳用淡、中、濃三種墨色,表現貓眼隨光影閃爍的特性。

畫家筆觸寫實細微,根根分明的畫出貓毛,呈梅花形按在地上的小爪看起來也很柔軟可愛。據說後唐時代的瓊花公主也有一隻像這樣嘴上有花斑的貓咪,因為樣子看起來很像嘴裡銜著一隻知了,所以命名為「銜蟬奴」,因此後來的詩人也以「銜蟬」作為貓的別稱。

宋人 富貴花狸 軸

一隻黑白花的貓兒伏在牡丹花叢下,頸後露著短短兩截紅色的緞帶,加上身後那條長毛整整齊齊呈平行線的貓尾巴,顯示這隻貓咪有專人梳理打扮,被照顧得很好。唯一的美中不足,可能是被繩子栓在石鈴上,行動不得自由吧。

從本幅沉穩厚重的著色、充滿細節與變化,立體感十足的寫生技巧推斷,應是十一世紀左右北宋宮廷畫家所畫的作品。

宋人 冬日嬰戲圖 軸

古本幅畫梅花、山茶,雜以蘭花、竹子。兩個像是姐弟的小朋友在花下遊戲:姊姊手持一面彩色小旗子,弟弟則拿著一支用紅線綁著的孔雀羽毛,逗引小貓。小貓雖與兩人隔有一段距離,可是眼瞳望向姐弟倆手裡的玩具,舉爪欲撲。不知道是不是好玩的玩具引得貓咪野性大發,弟弟看起來有點害怕的躲在姊姊身後。

這幅畫的筆墨和故宮所藏的另一幅作品《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很相似,山石的皴法,孩童的開臉,衣紋的描法,都很神似,尺寸大小也相仿。很可能這兩幅畫是同一人的作品,也可能原來是四景屏風中的冬景。

宋人 戲貓圖 軸

本幅傳為宋人所畫,在庭園一角嬉戲的大小貓咪一共八隻。畫欄圍繞,錦障高下相連,使園中彷彿別有洞天。

群貓嬉戲於湖石、竹叢、桃樹、牡丹之間,或靜或動,生態盎然。畫家觀察入微,以瞳孔縮成線狀的貓眼,點出了這場貓戲的時序,應該是日光強烈的日間。

宋 易元吉 猴貓圖 卷

宋 易元吉 猴貓圖 卷

此畫傳為北宋畫猿名家易元吉所作,充分表現了動物互動的神態趣味。

一隻頑性大發的猴子突然一把抱起經過身邊的小貓,另外一隻嚇了一跳的貓兒在閃避之際,回頭對著猴子怒目吼叫,好像想要救牠的同伴。而猴子根本不管懷裡的貓咪願意不願意,旁邊的貓咪抗議不抗議,看他那歪著腦袋逍遙自在的神氣樣子,好像對自己這場惡作劇得意極了。

圖中動物的毫毛都以細線一筆一筆畫成後暈染上色,營造有層次而又毛茸茸的質感。這兩隻小貓頸繫紅色絲帶的打扮,和《富貴花狸》和《冬日嬰戲》兩畫類似,應該是宋代富貴人家飼養寵物的習尚。

宋 龔開 鍾進士移居圖 卷

宋 龔開 鍾進士移居圖 卷

龔開(1222-1037),江蘇淮陰人。他最喜愛畫鬼怪和鍾馗,風格奇特,可惜存世作品很少。

本幅雖然舊傳是龔開的作品,但是風格並不相同,很可能是明代以後畫家假託他的名字所畫的。

本卷描寫鍾馗騎著梅花鹿,率領各種形容古怪的大鬼小鬼拉車挑擔送妹出嫁的場景,嫁妝中很多具有吉祥意義的物品,比方元寶、魁星、蝙蝠、風燈等等,情節非常熱鬧有趣。

宋 龔開 鍾進士移居圖(局部)

隊伍後方由兩鬼合挑桌案上,蹲著一隻被繩子栓在抽屜把手上的黑鼻黑尾大白貓,虎視眈眈的瞪著擔子後方的鬼,想來亦在陪嫁的嫁妝之中。

元 王淵 花卉卷


元 王淵 花卉卷

在和人類共同生活以前,野外的貓咪一直都是靈巧敏捷的獵手。

本幅卷首的貓兒嘴裡叼著一隻剛剛捕獲的鳥雀,卷末的貓兒則好像飽餐鳥肉,睡在在一片鳥羽狼籍前面。中間的三隻貓咪,黑尾巴的白貓壓低前身,仰頭豎尾預備蓄勢撲躍;中間一隻躺在地上,爪口並用的拉著小灌木垂下的枝條玩耍;身上有虎紋的那隻,舔著爪子在整理儀容,表現了貓咪愛乾淨的天性。

本卷同時集繪了貓兒的野性、機敏、頑皮、整潔與慵懶於一畫之中。

元人畫同胞一氣圖 軸

堂前立起了屏風,孩童三人圍爐打算熱包子來吃,一人在旁玩耍,看這群小朋友頭戴皮帽,身穿厚襖的衣服裝束,當時應是冬日光景。

爐上的包子冒出熱氣,象徵「同胞一氣」之意。包子的香味把貓咪也引來了,仰頭等在爐邊的小花貓,一臉好希望旁邊哪位小朋友能夠分一點包子給牠嚐嚐的樣子。

元人 聽琴圖 軸

古本古代文人常為了保護書籍免於鼠害而養貓。本幅屬白描墨畫,寫高桐蔭竹,曲檻臨池的庭園中,一名文人據床撫幾彈琴,其他三位文士圍坐傾聽,另有童僕四人,或侍立,或添香,或碾茶,或煮酒。

畫面一角,兩隻不改其頑皮天性的貓兒卻忍不住在一片抒情氣氛中繞著簍子跳上跳下的比畫了起來,為安詳恬雅的畫面添加了幾許熱鬧活潑。明清時期有較廣泛的陳設家具概念,此圖反映上層社會的宅院,排場非常講究。從圖中所繪家具形式來看,此圖應繪於明代晚期。

明 陶成 狸奴芳草 卷


明 陶成 狸奴芳草 卷

長卷上一共畫著二十四隻大大小小花色不同的長毛波斯貓,在草地上各自戲耍休憩。畫中好幾隻大貓身邊都有小貓依偎,這群陣容浩大的貓咪們可能包含了好幾個貓家庭的成員。

畫卷中段一大兩小三隻黃色虎紋貓頭前尾後的空中,還飛舞著好幾隻蝴蝶---貓、蝶與長壽的同義辭「耄耋」諧音,具有祝人長壽的吉祥意涵。

明 宣宗 五狸奴圖卷


明 宣宗 五狸奴圖卷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此圖與臺北故宮所藏元代畫家王淵花卉卷完全相同,區別只是名款,可見為仿摹品。

明 沈周 寫生冊

本幅是沈周六十八歲時所作十六幅動植物寫生中的貓。不知道畫家作畫的那天是不是很冷,畫中的貓咪縮成球狀捲成一團,兩顆在灰黑毛皮襯託下顯得特別明亮的眼睛,卻還是警覺的瞪圓了斜斜的瞄著四周的環境變化。

貓的身體柔軟度極好,可以做出很多類似瑜珈的高難度動作,這幅構圖別出心裁的作品便是根據貓兒的此項「特技」而畫出的。

明 仇英 漢宮春曉卷(局部)

愛乾淨又不吵鬧的貓咪是很受閨中女性喜愛的寵物,很多仕女圖中都常伴隨著貓兒的身影。

本卷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代宮廷為題,描繪後宮佳麗百態,構景繁複,用筆清勁而賦色研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舖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

畫卷中段部分,描繪眾宮人在堂前歌舞吹彈的熱鬧場景,平日在深宮陪伴主人的貓兒正好得空,懶洋洋的蜷臥在宮闕後方廳堂的鼓形凳上。

明宣宗 花下狸奴圖 軸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擅長書畫,此圖描繪兩隻在文石、野菊下面舔爪歇息的貓兒。

畫家先填染底色,再鉤染斑紋並畫出貓毛。太湖石先以筆勾勒輪廓,再以乾筆皴擦石面,畫菊則以細筆勾勒敷彩。此幅畫貓頗有追仿宣和畫院畫家李迪的風貌,具有清新優雅的氣息。

明宣宗 壺中富貴圖 軸

根據題跋,這幅畫是明宣宗畫來賞賜大臣楊士奇的,畫中貓咪好奇的仰望頭頂上插著牡丹花的懸吊銅壺,好像正在打算要跳上去看個明白。

貓諧音為耄,祝頌長壽,並以牡丹寓富貴。畫貓用筆精細,纖毫畢至。銅壺花器虛懸,置花三朵,中間綠葉漸層而上,蓋過壺把,極富輕盈之趣。

明 商喜 戲貓圖 軸

樹蔭下,一大群螞蟻正忙著搬家,不巧遇上兩隻來搗蛋的頑皮貓,興致勃勃的探爪撥弄螞蟻扛出來的蟋蟀、蝴蝶、螻蛄、蜜蜂等各色家當,把原本整齊的螞蟻大隊搞得陣腳大亂。看這一黑一黃兩張眉飛色舞,好像玩得不亦樂乎的貓臉,十分傳神的表現了貓咪惡作劇的促狹淘氣。


清 沈振麟 貓竹 軸

沈振麟(西元十九世紀),字鳳池,吳縣人(今江蘇蘇州)。於鹹豐、同治年間(西元一八五一-一八七四年)供奉內廷畫院,擅長人物寫照,又兼工花鳥寫生、山水等,畫名甚高,慈喜太后(西元一八三五-一九O八年)曾頒賜親筆手書「傳神妙手」匾額。

圖中三隻暹羅貓,大貓蹲在竹叢旁的湖石高處,望著下面草地上黃、白各一的兩隻小貓相撲戲耍。白色小貓一爪上翻,好像正要對一旁的小黃貓出招。三隻貓兒都掛著串有大紅穗子和金色鈴鐺的項圈,風格寫實,神情栩栩如生。

清 沈振麟 耄耋同春 卷


清 沈振麟 耄耋同春 卷

古人以貓、蝶諧音「耄耋」,寓有祝賀長壽之意。本作共分上、下兩冊,各自於墨箋上以金粉等礦物性色料描繪戲耍飛舞的貓、蝶與不同的應時花卉。本次全展上冊「耄」部十二幅,以及下冊「耋」部四幅。精緻富麗的圖繪在深暗底色的反襯之下,顯得分外活潑討喜,照人眼明。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貓畫名品集錦分享
    這幅畫的筆墨和故宮所藏的另一幅作品《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很相似,山石的皴法,孩童的開臉,衣紋的描法,都很神似,尺寸大小也相仿。很可能這兩幅畫是同一人的作品,也可能原來是四景屏風中的冬景。宋人 戲貓圖 軸本幅傳為宋人所畫,在庭園一角嬉戲的大小貓咪一共八隻。畫欄圍繞,錦障高下相連,使園中彷彿別有洞天。群貓嬉戲於湖石、竹叢、桃樹、牡丹之間,或靜或動,生態盎然。
  • 臺北故宮歷代花卉名品
    清 惲壽平 春風圖惲壽平(1633-1690),江蘇武進人。清代花卉畫宗師。明 徐渭 畫牡丹徐渭(1521-1593),山陰(浙江紹興)人。字文長,號天池,晚號青藤老人。性好奇,善古文辭,書法行草尤妙,畫自成一家。徐渭中年始學畫花卉,涉筆瀟灑,天趣燦發。
  • 臺北故宮的一幅怪畫,300多年來引發無數爭議!
    臺北故宮的一幅怪畫,300多年來引發無數爭議,主要是因為有三大疑問:一是畫家為什麼要把一隻老虎畫成夾著尾巴的喪家犬模樣?二是畫的名稱為什麼叫《峰虎圖》?三是這樣的畫為何還能成為傳世的經典之作,入藏故宮? 先來看看這幅畫:
  • 臺北故宮歷代花卉名品賞析
    清 惲壽平 春風圖惲壽平(1633-1690),江蘇武進人。徐渭中年始學畫花卉,涉筆瀟灑,天趣燦發。本幅以水墨畫寫意牡丹竹枝,作風豪快。花瓣處可明顯看出是以飽含水分的淡墨,筆尖端蘸濃墨點畫而成,刻意利用水墨暈染的漸層變化。竹枝竹葉以帶行草性質的書法線條寫出,全畫用筆勁利迅捷,是酣暢縱恣的率意之作。
  • 臺北博物館有幅怪畫,老虎畫成病貓網友不解,放大5倍終於懂了!
    >文 / 小七各位繪畫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繪畫文化時,每一位網友都非常的感興趣,說到名貴的畫作,大家肯定會想到宋朝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有徐悲鴻的《馬》,再有就是齊白石的《蝦》,這些畫家都非常的有名,所以他們的繪畫作品也是非常的值錢,那可都是無價之寶,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幅古畫被珍藏在我國臺北故宮博物館
  • 故宮怪畫:畫中老虎被嚇成「慫貓」!作者表示:我的「自畫像」
    但是,在臺北的故宮裡,卻收藏著這樣一幅畫:只見畫中的老虎不但瘦骨嶙峋、就連臉上的深情都是楚楚可憐。這樣一幅「慫貓」的樣子,簡直是有些丟老虎的臉。可就是這樣一幅畫,卻引來了不少爭議:不少初看畫的人都不明白,就這樣一幅沒啥特色的老虎圖,為何就值得收藏在故宮裡呢?難道是因為它的作者名氣大麼?如果你要是這麼想,那可就錯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國寶聚焦」展
    近日,為期三個月的「國寶聚焦」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拉開序幕,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在此展出。「國寶聚焦」展每期僅展兩件書畫巨作,數量儘管不是很多,但都是美術史中聲名赫赫著作。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文物,根據藝術性的高下,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為了呈現推動古物分級的成果,從2020年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選定正館107陳列室規劃為「國寶聚焦」專室,每次選展二組件國寶級書畫,展期以三個月為原則,定期更換展件。若屬「七十件限展書畫精華」,展期則以42天為上限。
  • 展覽眼 | 臺北故宮公布2021年展覽計劃
    據悉,在延續2020年的策展思路,繼續推出」國寶聚焦」「筆墨見真章」「筆歌墨舞」等精品展覽外,2021年,臺北故宮北部院區將展出「權利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畫琳琅—貨郎圖」「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其中「權利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作為開年大展,將展示臺北故宮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南薰殿帝後像。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鑑賞
    圖中樹石筆法老硬,水紋用筆尖勁流利,天空用白粉彈作小雪,表現出雪花的輕盈飛舞。趙幹,江寧人(今南京),南唐後主李煜時為畫院學生。善畫山水林木,長於布景,多作江南景物。畫「樓觀、舟船、水村、漁市、花竹,散為景趣,雖在朝市風埃間,一見便如江上。」
  • 老虎畫成「病貓」,卻成為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放大10倍太妙了!
    ,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幅畫是一隻老虎,這幅畫是出自清代畫家華巖之手。當大家看到上面的這幅繪畫作品以後引來了很多網友的爭議,這畫中的動物是老虎嗎?怎麼給人的感覺是一隻病貓呢?畫中的老虎一點都沒有百獸之王的威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臺北故宮裡的十大鎮館之寶
    原跡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第四.宋 蘇軾 黃州寒食帖 (蘇軾代表作,後有黃庭堅跋,可與王羲之蘭亭及顏真卿祭侄並列三大行書)歷代評論家對此畫稱讚備至。徐悲鴻曾高度評價此畫:「中國所有之寶,故宮有其二。吾所最傾倒者,則為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闢易萬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幀,而一山頭,幾佔全幅面積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範寬(約950-1027),北宋人,名中正,字中立。中國古代著名畫家,善畫山水,重視寫生。為人風儀峭古,磊落不拘世俗。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新任故宮院長給我們做過報告,說故宮新任領導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點文物,花了一年時間,清點出186萬件。他任內做了幾件大事:一是改造椅子、廁所等基建設施方便遊客;二是大量庫存文物重見天日,並擴大開放面積;三是禁止機動車進故宮城牆內,外國領導人也不例外;四是用VR技術打造數字故宮,向遊客展示未開放區域。
  • 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他是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有別與《早春圖》和《溪山行旅圖》,這幅畫作裡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物,其中之意表達的是什麼?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十月【蒙元皇室大展】100幅高清圖,捧給不能前去的你!
    宋    劉松年   畫羅漢臺北故宮博物院共藏有劉松年《畫羅漢》三軸,尺幅與構圖概念相近,各軸幅畫幅均有「皇姊圖書」印,為祥哥剌吉公主藏品,此次展出其中兩軸。元 元人集錦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收傳史而言,《元人集錦卷》,此卷之完整著錄,最早見於清代吳升《大觀錄》
  • 逸筆草草間遇見《潑墨仙人》,臺北故宮「國寶聚焦」梁楷蔡襄
    澎湃新聞獲悉,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推出的「國寶聚焦」展呈現了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展期為三個月。「國寶聚焦」展每期僅展兩件書畫巨作,雖然數量不多,但均為美術史中聲名赫赫的一時之選。
  • 臺北故宮的吳門畫派藏畫賞析
    「中國之美,美在文化藝術,文化藝術之美,盡在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
    究竟北京故宮、臺北故宮,誰收藏的「國寶」更多呢?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問過我,我認為北京故宮所藏文物在總量上要遠遠超過臺北,精品文物與臺北相比則各有千秋。一起來看看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吧。北京故宮十大鎮宮之寶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在遊覽北京故宮的時候,不知道你會不會想一個問題: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位於臺北山清水秀的外雙溪,佔地面積1200畝。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從外觀上看,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截然不同,但是整座建築的設計理念顯然秉承了中國宮廷式的建築風格,碧瓦黃牆,雕欄玉砌,在青山掩映下,顯得典雅而壯麗。
  • 臺北故宮任職40多年,李霖燦解讀東西方藝術
    1971 年,我過歐亞交界的伊斯坦堡,在陶比卡博物館中,看到了一幅以同心圓作構圖的睡貓,我衝口而出地驚呼了一聲,說:「什麼時候你們把我們臺北故宮博物院沈周的貓圖掛在這裡了?」陪我的館員很顯然流露出不懌之色,立刻搶著接上了腔:「這怎麼會是你們的貓圖?這是我們的神貓,有它在此掛著,我們這裡二十八個大廚房,就沒有一隻老鼠敢出來偷東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