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療愈》中國最美音樂微刊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一曲笛簫名曲《秋江夜泊》,吹得人們肅然起敬,此女子猶如天上人間嫦娥,站在竹排上,使勁兒地吹…,聽不出滋味,美女吹笛簫,不想聽也得聽,《秋江夜泊》好像是古曲,看吹奏者也是古裝裹著……,精美絕倫的曲子。
《秋江夜泊》樂曲取意深邃而離遠,風格悠遠而典雅。雖然無處不流露出一種悽然的基調,但給人的感覺還是一種固有的超然。不管你在欣賞時能不能得到那「夜半鐘聲」,是否看得到那「江楓漁火」,只要你能把握住「悠然寧靜」的基調,你就能從中讀出其真味來,音樂妙就妙在「不像不成戲、真像不成藝。」
仿佛置身於一個寧靜至極又優美的水的岸邊。水域不寬,岸是悽清而凋零的岸。一輪彎月幽幽的掛在慘澹無雲的天際。遠處是稀稀落落若隱若現的點點燈火,周圍是無邊的空曠與沉寂,連一隻青蛙一條小蟲都不存在——仿佛你擁有整個的世界,沒有人甚至沒有生靈與你分享這一草一木一沙一土。這時你會為自己擁有如此豐富而完整的美而陶醉,而快樂得心在發抖...
耐人尋味的是,詩中只有一個"愁"字是寫人的活動,愁的是什麼?詩中並沒有說出。有道是"風聲雨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事事憂心。"其實,每個人都要承受生命中各種各樣的壓力。是坦然面對還是愁雲慘霧,那要視乎你自己了,"江楓漁火對愁眠"並不是壞事,由外面的景物引發自己反觀內心世界,倒是饒有趣味。
鐘聲通達三界,能令眾生的煩惱暫得安寧。"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的鐘聲,告訴人們:克服愁困的力量,在於自心的清淨.從積極的意義上說,唐詩《楓橋夜泊》與樂曲《秋江夜泊》,並非強調愁緒,而是表達對自己內心的反省。
自古琴曲集在梅庵琴派的的梅庵琴譜中此曲亦有出現,據說一代古琴宗師王燕卿擅奏此曲,在梅庵琴譜中「秋江夜泊」假託蘇東坡所作,題解亦有所不同,一般認為描寫了「後赤壁賦」中的場景,曲情安逸閒適,但演奏時極難把握,蘇東坡一代高士,心境常人亦難以揣摩透徹。
但是此曲非假託蘇東坡名所作,據顧梅羹先生的《琴學備要》第195-197頁,此曲曲情是「描寫勞動船工當秋江水平黃昏入夜的時候,努力駕駛舟船爭取奔到口岸停泊的情景」。秋江夜泊也可以用洞簫演奏,中國著名演奏家張維良曾經演奏過此曲。
張維良
1957年出生於江蘇蘇州。笛簫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前主任、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竹笛專業委員會會長、華夏室內樂團團長、中國音協管樂研究會副會長、南京東南大學名譽教授。
音樂療愈 | 原創作品
其他平臺轉載請聯繫主編
免費獲取授權 違者必究
音樂養生
微信號:liaoyuyinyue
新世紀音樂 | 治癒系音樂 | 冥想音樂 | 靈性音樂
長按二維碼3秒,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音樂療愈官方微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