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簫 | 張維良《秋江夜泊》深邃悠遠,清音繞梁

2021-02-19 音樂療愈

《音樂療愈》中國最美音樂微刊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一曲笛簫名曲《秋江夜泊》,吹得人們肅然起敬,此女子猶如天上人間嫦娥,站在竹排上,使勁兒地吹…,聽不出滋味,美女吹笛簫,不想聽也得聽,《秋江夜泊》好像是古曲,看吹奏者也是古裝裹著……,精美絕倫的曲子。

 

《秋江夜泊》樂曲取意深邃而離遠,風格悠遠而典雅。雖然無處不流露出一種悽然的基調,但給人的感覺還是一種固有的超然。不管你在欣賞時能不能得到那「夜半鐘聲」,是否看得到那「江楓漁火」,只要你能把握住「悠然寧靜」的基調,你就能從中讀出其真味來,音樂妙就妙在「不像不成戲、真像不成藝。」

 

仿佛置身於一個寧靜至極又優美的水的岸邊。水域不寬,岸是悽清而凋零的岸。一輪彎月幽幽的掛在慘澹無雲的天際。遠處是稀稀落落若隱若現的點點燈火,周圍是無邊的空曠與沉寂,連一隻青蛙一條小蟲都不存在——仿佛你擁有整個的世界,沒有人甚至沒有生靈與你分享這一草一木一沙一土。這時你會為自己擁有如此豐富而完整的美而陶醉,而快樂得心在發抖...

 

耐人尋味的是,詩中只有一個"愁"字是寫人的活動,愁的是什麼?詩中並沒有說出。有道是"風聲雨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事事憂心。"其實,每個人都要承受生命中各種各樣的壓力。是坦然面對還是愁雲慘霧,那要視乎你自己了,"江楓漁火對愁眠"並不是壞事,由外面的景物引發自己反觀內心世界,倒是饒有趣味。

 

鐘聲通達三界,能令眾生的煩惱暫得安寧。"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的鐘聲,告訴人們:克服愁困的力量,在於自心的清淨.從積極的意義上說,唐詩《楓橋夜泊》與樂曲《秋江夜泊》,並非強調愁緒,而是表達對自己內心的反省。

 

自古琴曲集在梅庵琴派的的梅庵琴譜中此曲亦有出現,據說一代古琴宗師王燕卿擅奏此曲,在梅庵琴譜中「秋江夜泊」假託蘇東坡所作,題解亦有所不同,一般認為描寫了「後赤壁賦」中的場景,曲情安逸閒適,但演奏時極難把握,蘇東坡一代高士,心境常人亦難以揣摩透徹。

 

但是此曲非假託蘇東坡名所作,據顧梅羹先生的《琴學備要》第195-197頁,此曲曲情是「描寫勞動船工當秋江水平黃昏入夜的時候,努力駕駛舟船爭取奔到口岸停泊的情景」。秋江夜泊也可以用洞簫演奏,中國著名演奏家張維良曾經演奏過此曲。

 

張維良

1957年出生於江蘇蘇州。笛簫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前主任、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竹笛專業委員會會長、華夏室內樂團團長、中國音協管樂研究會副會長、南京東南大學名譽教授。


音樂療愈 | 原創作品

其他平臺轉載請聯繫主編

免費獲取授權 違者必究

音樂養生

微信號:liaoyuyinyue

新世紀音樂 | 治癒系音樂 | 冥想音樂 | 靈性音樂


長按二維碼3秒,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音樂療愈官方微商城

↓↓

相關焦點

  • 《秋江夜泊》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秋江夜泊,中國古琴名曲,最早見於明代的《松弦館琴譜
  • 泛響笛簫2019——逐鹿京城笛簫表演賽在北京成功舉辦
    由簫園主辦歷時三天的「泛響笛簫2019——逐鹿京城笛簫表演賽」於2019年5月23日至25日北京第二十八屆中國國際專業樂器及技術展覽會期間成功舉辦
  • 夜泊楓橋,聽寒山寺晚鐘
    冬天的楓橋,遊人三三兩兩,傍晚昏黃的晚霞,灑在寫著「楓橋夜泊處」的河岸牆壁上,仿若透過千年的目光。幾行飛雁,在高空掠過,留下一聲長鳴。楓橋北面的鐵鈴關上,青藤枯萎,已是一堵殘牆斷垣;西面的京杭河水不管人間悲歡離合,依舊泊泊南流。橋水依舊流淌,斯人卻無處可尋,千年如一夢,浮生若流水。驀地,一聲蒼涼的聲音傳來。是鐘聲!是寒山寺用以警醒世人的晚鐘!
  • 夜幕中的思念更加濃烈,想你,思情如窗外的時光一樣,深邃而悠遠
    夜幕中的思念更加濃烈,深沉的夜就像是為思念之人劈開的一片新天地,想你,回憶曬不幹思念之人潮溼的心,在飄雪的季節裡想你,情如窗外的時光一樣深邃而悠遠,愛著想著等著,等待著飄雪的日子,也在等待心愛的你,望著靜夜裡的時光,深情的眸眼裡凝聚著一種期盼,那是想見你的渴望!
  • 如果選一個地方以笛簫的名義遇見,我希望第一站是——蘇杭
    於是,我們為你準備了一次,關於笛簫與你的遇見。2018年5月18日至20日,我們將邀請笛簫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陳悅老師、來自臺灣的制簫師歐陽明仁老師、青年笛簫演奏家羅萌>、譚偉海老師等多位笛簫演奏、製作界專家老師到蘇州,利用三天時間開展一系列洞簫主題文化專場講座、雅集、音樂會、文旅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 館藏品鑑 | 小放牛笛簫合譜
    作為我國樂器體系的一個種類,笛簫合奏,相得益彰,委婉動聽,更能表達出樂曲的深遠意境。△國家圖書館所藏《小放牛笛簫合譜》國家圖書館所藏《小放牛笛簫合譜》中先後繪有笛簫的示意圖,標註了工尺的位置,方便學習和演奏。
  • 《楓橋夜泊》只有張繼才能寫出來
    古代的詩詞意境遠達,飽含深邃的人文哲理。好的詩詞可以達到人詩合一,從詩詞當中就可以看到一個人。有些時候一首詩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們隨著這首詩的意境,跟隨詩人到達唐朝的那個時刻。
  • 讀懂國畫中的《秋江待渡圖》
    元代畫家錢選有《秋江待渡圖》,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畫面中間部分是遼闊的江面,空闊邈遠,遠處乃是綿延不絕的群山。近處,紅樹一簇,樹下有幾人引頸眺望,而江面上隱隱約約有一葉小舟,那就是待渡者的希望。江面空闊,小舟緩緩,似渺然難見,它和人急迫的等待之間構成強大的情緒張力。正是眼前渺渺秋江闊,隔岸扁舟發棹遲。
  • 七絕·秋江 | 每日好詩
    此處不憚煩徵引前人關於詩歌中情與景的說法,便於我們把握《秋江》中的景物描寫與情景關係。近體詩尤其是絕句,由於受字數與篇幅的限制,難以囊括豐富的內容,通常比較忌諱敘事和議論,多以景物描寫表現剎那間的情思,蘊含在景物之中的「情」和「意」不輕易說破,往往追求情景交融、含蓄蘊藉的藝術風格。《秋江》顯然是篇寫景抒情的小詩。
  • 寒山寺的新年鐘聲——日本人何以青睞《楓橋夜泊》
    唐詩張繼的《楓橋夜泊》,以其空靈曠遠的意境傳達出詩人清寂孤單的羈旅愁懷,不但在我國流傳極廣,在日本也稱得上是家喻戶曉。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使蘇州的寒山寺成為名寺古剎,被無數佛教弟子奉為聖地。據日本學者考證,早在日本南北朝時期,《楓橋夜泊》就風靡於當時的知識分子階層。
  • 笛簫演奏家聯手製作家發明「管笛」震撼音樂界
    笛簫演奏家聯手製作家發明「管笛」震撼音樂界網易娛樂8月23日報導 近日,著名青年竹笛演奏家胡玉林與著名笛簫製作專家董雪華共同發明的新樂器「管笛」在音樂界引起不小的轟動。為了將管笛的想法變成現實,今年五月,胡玉林專程拜訪了笛簫製作家董雪華先生,兩人經過溝通,一拍即合。董雪華先生是著名笛簫家周林生先生的弟子,是笛簫演奏與製作家中之佼佼者,在海內外有口皆碑。作為笛簫界的兩位傑出人物,兩人的合作加快了「管笛」的誕生。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張繼《楓橋夜泊》
    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
  • 陝北水船與《秋江》丨王克明​
    後來《秋江》成為流傳甚廣的單折戲曲題材,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葉盛章移植到了京劇中。現在,崑曲、川劇、京劇、豫劇、越劇、平劇、楚劇、呂劇等等,都有《秋江》,越劇、滬劇又有《秋江追舟》,潮劇有《妙嫦追舟》,秦腔有《陳姑趕船》。一些地方曲藝也有關於陳妙常追舟的演唱。
  • 日語中唐詩楓橋夜泊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唐詩《楓橋夜泊》日語中的讀法。中文唐詩:楓橋夜泊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日語唐詩《楓橋夜泊》:楓橋夜泊 張継月落ち烏啼いて霜天に満つ   江楓漁火愁眠に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