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蘇州是一位精緻玲瓏、溫婉有約的女子,那麼楓橋應是她眸子:含情脈脈,多愁善感,流淌著千年的愁緒。
冬天的楓橋,遊人三三兩兩,傍晚昏黃的晚霞,灑在寫著「楓橋夜泊處」的河岸牆壁上,仿若透過千年的目光。幾行飛雁,在高空掠過,留下一聲長鳴。
楓橋北面的鐵鈴關上,青藤枯萎,已是一堵殘牆斷垣;西面的京杭河水不管人間悲歡離合,依舊泊泊南流。橋水依舊流淌,斯人卻無處可尋,千年如一夢,浮生若流水。
驀地,一聲蒼涼的聲音傳來。是鐘聲!是寒山寺用以警醒世人的晚鐘!
悠遠蒼勁、悲涼撼人,載著黃昏,從寒山寺逸出,灑向四周,穿透暮色,貼著水面,漫過鐵嶺關,來到了楓橋。
這鐘聲,平穩悠遠,卻敲打著每顆不羈的心。仿若寒山、拾得答對縈繞耳畔。時光悠悠,滄海桑田,已是物是人非。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夜泊楓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