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2020-12-23 鄉下老果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詩是晚唐詩人張繼在姑蘇城外楓橋夜泊時所作,描寫詩人所處的幽靜環境與詩人的旅夜心情。

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於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經過多人的實地查證,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也叫「無常鍾或「分夜鍾」。

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後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楓橋原名「封橋」,也因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而改名。

整首詩以樸素的詞語,近乎白描的手法,把楓橋秋天的夜裡,漫天霜霧,一輪殘月.江邊孤獨的楓樹,江中漁火點點。夜半寒山寺的鐘聲不時傳來,夾雜烏鴉的啼叫,一艘卻在此時靠岸停泊的客船,一一呈現在讀者的眼前,或明或暗,或冷或暖,讓原本幽靜的夜裡越發顯得清冷。

在這首詩裡,無論從視覺,感覺,還是詩人的思想,以非常形象,從色彩.聲音,反映出客人的愁緒,在詩情畫意中交織,讓人讀來身臨其境。詩人通過描寫楓橋夜景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表達了詩人的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憂愁。

相關焦點

  • 回味經典:楓橋夜泊
    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
  • 寒山寺的新年鐘聲——日本人何以青睞《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曾經流行的歌曲《濤聲依舊》,把許多中老年人的懷舊思緒,像浪濤拍岸那樣拍響了無眠之夜的回憶。這首歌的歌詞,充滿了中國古典文學元素,既有唐詩《楓橋夜泊》的意境,又有現代歌曲詞作者的「鄉愁」情懷。
  • 三水國學│楓橋夜泊詩碑—文物中的海藍之心?
    《楓橋夜泊》是一首家喻戶曉的七絕。詩人張繼歷經安史之亂,旅經寒山寺,以客船夜泊者的角度,勾勒出了一副深秋孤寂的圖景,字裡行間隱含著憂國憂民的情懷。這首詩的原題叫做《夜泊楓江》,因為作者寫這首詩時那座橋名為「封橋」,並非「楓橋」。出乎原作者意料的是,這首羈旅詩影響竟如此深遠,後人直接將「封橋」改名為「楓橋」。
  • 張繼《楓橋夜泊》,夜半鐘聲到客船
    關於張繼,歷史上留下的記錄不多,只知他是湖北襄陽人,唐天寶年間的進士,與唐代另一位詩人劉長卿是好友。張繼為文不事雕琢,事理雙切,有人這樣評價張繼的詩:不雕而自飾,丰姿清迥,有道者風。可惜張繼的詩大都失傳,留下來的只有不到五十首,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楓橋夜泊》。關於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有兩種說法。一說,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玄宗奔蜀,國家動亂不安。
  • 唐詩三百首 | 楓橋夜泊
    【簡介】《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張繼《楓橋夜泊》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
  • 日語中唐詩楓橋夜泊
    在現在的日本基礎教育階段教材中我們還能夠看到中國古詩詞的身影,其中不乏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大詩人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唐詩《楓橋夜泊》日語中的讀法。中文唐詩:楓橋夜泊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帶著堅果R2 感楓橋夜泊
    這篇唐代著名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相傳這篇古詩的著作時間正好是『安史之亂』之際,因當時江南政局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也讓無數後人在讀完這首詩後對姑蘇留下了美好的映像。
  • 讀經典詩詞品美麗江蘇④|夜泊楓橋,大運河邊展開最美畫卷
    在蘇州的古橋中,地處寒山寺外,橫跨古運河的楓橋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膾炙人口,傳頌千古,堪稱歷代吟誦蘇州詩詞中的經典之作。遠方的親人是否平安,漂泊的日子何時結束,國家的動亂還要持續多久……張繼再也睡不著了,他翻身披衣坐起,取來紙筆,寫下了這首浸潤著愁緒和憂思的《楓橋夜泊》。  在燦若星辰的唐代詩人中,張繼並不算名家。除了中過進士,他只當過洪州鹽鐵判官等普通官職。張繼流傳下來的詩也不多,宋人葉夢得說,到南宋時,張繼的詩存世就只有三十多首而已(《石林詩話》)。
  • 名家解讀丨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在唐肅宗至德年間,張繼曾經在現在浙江紹興一帶盤桓甚久,也曾經在蘇州一帶滯留,我們想這首《楓橋夜泊》應該就是寫在此時,大概是在安史之亂結束之後。  詩的題目叫《楓橋夜泊》,就是在夜晚將客船停泊在楓橋的邊上。楓橋是橋的名字,我們現在也很難確知它為什麼叫做楓橋,有人說是因為在這橋的邊上種植有楓樹。
  • 楓橋夜泊:張繼的一曲千古絕響
    ——張繼《楓橋夜泊》如果不是一千多年前一次偉大的失眠,中國浩如煙海的詩歌叢林中就少了一首絕妙好詩!所有的故事得從那次失眠說起,關于楓橋,關於一個落魄詩人的黃粱美夢…這個叫張繼的詩人並不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甚至連出名都談不上,但是他這首《楓橋夜泊》卻是唐朝最出名的詩歌,所以說不是張繼成就了《楓橋夜泊》,而是《楓橋夜泊》成就了張繼,假使沒有《楓橋夜泊》,時光流轉千年以後,沒有人會知道張繼是誰。
  • 《楓橋夜泊》只有張繼才能寫出來
    我們隨著這首詩的意境,跟隨詩人到達唐朝的那個時刻。一個秋天的晚上已經下了霜。張繼躺在漁船上,點點漁火和秋天的楓葉異常蕭瑟。江南姑蘇城外的寒山寺這個時候的鐘聲響起來了。那麼這裡面有一個知識點了。每個廟宇都有一個鐘鼓樓。晨鐘暮鼓。張巨聽到的這個鐘應該就是早上的鐘聲。應該就是三點多。佛家講究三點過起來念經講座。這個時候天地能量正微弱,那必須要打起精神來抵抗這個時候的微弱。
  • 楓橋夜泊:非著名詩人的作品為何能流傳千年?詩中又有幾多憂愁?
    某個深秋的夜晚,有一位詩人停泊在了蘇州城外的楓橋。一切仿佛是註定的,1200多年前這個沒有留下確切日期的夜晚,卻誕生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首千古傳頌、名揚海外的傑出七絕。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誤讀千年的《楓橋夜泊》
    交響樂《楓橋夜泊》是作曲家讀唐代大詩人張繼的同名詩歌后獲得靈感而寫的音詩。音樂很好地表現出了原詩中刻畫的那種孤寂、悲愁的心境。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因《楓橋夜泊》聞名——寒山寺
    這首《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在安史之亂後,途經寒山寺所寫。 提到這首詩,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畢竟是教科書是有的。《楓橋夜泊》中說的寒山寺,是中國四大名寺之一。 寒山寺始建於公元502年,到唐朝的時候,唐朝的僧人寒山因曾在必寺居住,所以改名為感山寺。寒山寺,位於蘇州姑蘇區,開始的名字為「妙利普明塔院」。 這所寺院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
    【注釋】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
  • 張繼與《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首詩可以成就一個人,《春江花月夜》讓我們記住了張若虛,《題都城南莊》讓我們記住了崔護,同樣,千古絕唱《楓橋夜泊》讓我們記住了這個名字——張繼。在唐代眾多詩人中,張繼並不是很有名,他博學多才,為人清高耿直,為官正直清廉,從不貪汙受賄,也不搜刮民財,時刻關心國家命運、百姓疾苦,在當地聲譽非常好。
  • 《楓橋夜泊》多人誤解|餘秋雨說「死記硬背無意義」,真是這樣嗎
    在《詩詞大會》中,除了「飛花令」這一環節偶爾出現一些生僻的詩詞,其它都是我們常見的詩詞,而在《經典詠流傳》中,上臺的唱詩人,選擇的詩詞也都很常見。但越常見,就越容易被誤讀。我舉個「慄子」,李白的《靜夜思》首句,「床前明月光」,如果沒有老師去強調的話,初學者會很容易認為月光照到了床邊。其次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楓橋夜泊》。
  • 夜泊楓橋,聽寒山寺晚鐘
    如果說蘇州是一位精緻玲瓏、溫婉有約的女子,那麼楓橋應是她眸子:含情脈脈,多愁善感,流淌著千年的愁緒。冬天的楓橋,遊人三三兩兩,傍晚昏黃的晚霞,灑在寫著「楓橋夜泊處」的河岸牆壁上,仿若透過千年的目光。幾行飛雁,在高空掠過,留下一聲長鳴。
  • 張繼的《楓橋夜泊》真寫錯了?小學生讀後,提出一個問題難住老師
    全文如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其中便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張繼泊舟在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的美景映入眼帘,吸引了帶著惆悵的詩人,他情不自禁的寫下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