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寧夏銀川市氣溫一度降至零下15攝氏度。午休時間,金鳳區枕水巷環衛工祁蓮相像往常一樣,走進上海西路的戶外勞動者服務站,接了滿滿一大杯熱水。
「之前別說接個熱水,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祁蓮相每天5點開始掃街,風雨無阻。服務站設立前,早上帶的飯,到中午就涼透了。祁蓮相沒地方熱飯,冬天甚至要就著冰碴吃。今年8月,銀川市金鳳區上海西路街道工會設立戶外勞動者服務(法律援助)站,就在祁蓮相負責的區域附近,服務站內微波爐、飲水機、充電器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現在特別方便,每天早上掃完街,就到服務站歇歇腳,喝點熱水,冬天再也不難熬了。」祁蓮相笑著說。
累了能休息,渴了能喝水,熱了能乘涼,冷了能取暖。像金鳳區這樣的暖心驛站,全國各地還有很多。它們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暖心窩」「歇腳地」,解決如廁難、飲水難、吃飯難、休息難等各種問題,讓城市變得更有溫度。
浙江湖州:暖心驛站向所有有需求的人敞開大門
暖心驛站工作人員為環衛工人倒熱水。人民網 金忠耀攝
老沈和工友們一起在暖心驛站休憩。人民網 金忠耀攝
暖心驛站內提供的免費調味料。人民網 金忠耀攝
「好冷喲!泡杯熱水吃吃!」 今年69歲的沈柏水,是浙江長興縣林城鎮百葉龍社區的一名環衛工人。下午1點,老沈推著自己的環衛三輪車來到附近的一家暖心驛站,邊停車邊喊。
「快進門快進門,這幾天準備了枸杞,沈大伯一定要嘗嘗!」暖心驛站的工作人員聽到聲響,隨即出門相迎。
「以前沒有驛站,我和工友們只能自己帶水,夏天還好,一到冬天,水涼得特別快。」老沈捧著灌好熱水的杯子,十分感慨。
「驛站有衛生間、座椅、微波爐、雨具、炊具等等,還配有志願者,就是專門為戶外勞動者服務的。」百葉龍社區黨總支書記何敏告訴記者,暖心驛站只有40平方米,但該有的設備,一樣不缺,「『上午8點半到11點』和『下午1點到4點』這兩個時間段,都有志願者服務。其他時間大門也是敞開的,不管是誰,只要有需求,隨時可以進門。」
山東濟南:讓驛站成為戶外勞動者真正的「家」
外賣送餐員在驛站裡吃飯、充電。人民網 宋翠攝
驛站聯合電櫃商在門口設置了換電櫃。人民網 宋翠攝
驛站內還配備了消毒用品和一次性口罩。人民網 宋翠攝
「外面寒風凜冽,屋內溫馨貼心,所有疲憊都在進來的那一刻消散了。」12月15日下午,在濟南恆海山大路戶外勞動者驛站,記者遇到了來此歇腳的外賣小哥王金龍。
王金龍說,風雨無阻地送餐,是騎手的日常。每到下午,手機和電動車的電量就會告急。這時,他就會去驛站。充電寶、換電櫃(即電動車自動換電瓶的裝置)和廁所,是最受他和同事們青睞的「驛站三法寶」。「今年驛站還配備了消毒用品和一次性口罩,非常貼心。」說起驛站的「新變化」,王金龍豎起大拇指。
「目前來驛站的,大多是外賣送餐人員,平均每天二百到三百人。」驛站負責人張勇說,「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規模,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快餐服務,讓驛站成為他們真正的家。」
河南信陽:將實現每1公裡至1.5公裡都有一個愛心驛站
環衛工李玉蓮正在愛心驛站裡接熱水。米潔攝
環衛工在愛心驛站測量血壓。米潔攝
2019年以來,河南信陽平橋區總工會依託愛心單位、商戶、街道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工會職工服務中心、環衛保潔員休息室等臨街場所,陸續建立了21個愛心驛站,重點服務環衛工、快遞員、送餐員、計程車司機、交警協警、市政維修工等各類戶外勞動者。
「驛站的建設就是為了給戶外勞動者提供『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急可如廁、累可歇腳、傷可用藥 』的服務,除了這些,每周日區總工會驛站還聯合愛心志願者協會為全區環衛工人提供免費午餐。」據該工會職工服務中心主任張佩介紹,下一步,平橋區將整合和依託更多社會資源,每1公裡至1.5公裡都建設一個愛心驛站。
寧夏銀川:增設法律援助、老年飯桌等配套服務
白浩楠和隊員正在戶外勞動者服務站內休息,借閱書籍。人民網 高嘉蔚攝
驛站內基本保障設施一應俱全。人民網 高嘉蔚攝
「我們百分之九十的工作時間都在戶外,沒有服務站的時候,只能去路邊的店鋪或者商場裡短暫休息,我們穿著制服,待久了怕給商家帶來不便。」銀川市金鳳區綜合執法局上海西路中隊副中隊長白浩楠說,「現在有了戶外勞動者服務站,我們可以進來避雨或者借雨傘雨披,方便多了。」
「所有站點都統一配備了桌椅、飲水機、微波爐、應急醫藥箱、雨傘、紙杯等基本設施。除了滿足戶外勞動者的基本需求,我們還增加了法律援助、老年飯桌、愛心理髮等配套服務。」寧夏銀川市金鳳區政協黨組副主席、總工會主席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會定期走訪、調研工會轄區內戶外勞動者站點的運行情況,對長期服務好的站點給予表彰獎勵、對「掛羊頭賣狗肉」的站點予以取締。
暖心驛站,重在因需制宜,貴在以情待人。每個細節上的關愛,都將社會的溫暖和善意送進了勞動者的心坎兒裡。四季流轉,溫情不變,小小的驛站讓每一座城市都更有「家」的溫度。(曾帆 金忠耀 宋翠 慎志遠 高嘉蔚 趙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