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小國眾生相——撕裂的捷克

2021-02-25 民智國際研究院

對中國人來說,布拉格是一座浪漫古典且深藏政治記憶的城市。

在文藝青年們的筆下,穿城而過的伏爾塔瓦河平靜深沉,天文鐘上的白鴿跳來跳去,大教堂精緻的彩色玻璃窗在落日餘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斑,布拉格廣場的露天咖啡廳裡曾留下卡夫卡、昆德拉的印跡。

但了解歷史和中捷交往歷史的人更容易回憶起前捷克總統哈維爾,想起當年他在冷戰時期從布拉格城堡中頻繁發布的尖銳反華論調。

近年來,隨著中捷兩國在高層互訪、經貿、文化等領域交往的日益密切,那些中捷歷史上曾經的不愉快正在逐漸淡化。

但自2018年以來,不斷向好的中捷關係卻被布拉格市長賀瑞普增添了一道又一道深重的傷痕。

2018年,隸屬於捷克海盜黨的賀瑞普當選布拉格市長後,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要求修改布拉格在2016年與北京籤訂的締結友好城市的協定,並質疑協定中的「一個中國原則」。

2019年10月7日,布拉格市委會決定單方面終止布拉格市同北京市籤署的友城協議並提交市議會審議。

次日,中國駐捷克大使館發言人立即對此做出回應,再次強調「一個中國原則」,並指責布拉格方面「背信棄義」。

9日,北京宣布解除與布拉格的友城關係。

中國嚴厲批評並反制其他國家的某個城市,實屬罕見。

那麼,這位實力演繹no zuo no die的布拉格市長究竟是什麼來頭?

中捷關係是否會因此重回谷底?

接下來,民小智君帶您一探究竟。

雖說布拉格出了一位反華市長,但捷克現任總統澤曼卻以對中國友好而聞名世界

2015年,他曾到北京參加抗戰暨二戰結束70周年的閱兵式,是唯一出席的歐盟國家領導人。

同時,他還專門偕其夫人來到南京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向遇難者敬獻了花圈。

他是繼2014年丹麥女王后第二位參觀該館的外國元首,捷克總統澤曼的這一舉讓中國民眾備感溫暖。

2016年3月,中國領導人訪問捷克時,中捷兩國籤署了多項條約和協定,其中包括布拉格與北京締結為友好城市。

該協定第三條寫道,布拉格必須承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捷克方面推動該協定籤署的是時任布拉格市長的克爾娜喬娃。

與此同時,澤曼總統還因另一件事在捷克國內備受媒體熱議,他嚴厲斥責了捷克駐華大使科佩茨基在一封批評中國、旨在對華施壓的聯名信上簽名的行為。

據捷克當地報導,在澤曼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的生氣,認為駐華大使在搞事情。

他認為,這非常不利於中捷兩國合作。

澤曼公開批評駐華大使的舉動,使他的形象在中國民眾心目中又完美了幾分。

歸根結底,澤曼總統的根本目的是讓中捷兩國能夠繼續深化良好合作,以便給捷克帶來更大的利益。


縱然捷克總統是中國的死忠粉,但也壓制不住其他無比躁動的政府官員。

2018年11月,年僅37歲的賀瑞普接替克爾娜喬娃,出任布拉格市長。

賀瑞普上臺後的一系列行為,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破壞了兩國關係特別是地方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圍。

對於賀瑞普上任後的一系列做法,捷克總統澤曼也表達了不滿。


捷克總統澤曼的發言人曾批評布拉格市議會「故意傷害與中國的關係」、「系統性地損害捷克利益」。

而賀瑞普卻表示:「我這樣做,固然違背總統的政策,但我相信,現在是捷克重新思考對華政策的時機了」。

今年4月,澤曼訪問中國期間明確表示「我高度重視對華關係」,捷克願意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這些表態也難以彌補賀瑞普在上述涉及中國國家主權和核心利益問題上的表現所造成的惡劣後果。

若想了解為何捷克的海盜黨會如此行事,得從中捷交往的歷史上尋找原因。

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三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中捷兩國的傳統友誼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朱德、賀龍等老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訪問捷克。

冷戰期間,中捷關係曾一度受到中蘇關係惡化的波及,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及中蘇關係轉暖,中捷關係也開始逐漸好轉。

冷戰的終結開啟了中捷關係的新時期。但是,捷克國內政治制度的劇變也導致了其外交政策的急劇右傾化。

冷戰後,捷政府屢屢在涉及中國核心國家利益上採取挑釁行為,不僅是對中國的極大不尊重,更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和始終支持中捷友誼人士的感情,致使中捷政治關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陷入了停滯。

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在哈維爾2002年卸任總統之後,捷克逐漸開始淡化其價值至上的外交理念,逐漸更多地重視經濟合作。

在此背景下,中捷政治及經貿關係開始逐漸轉暖。

首先,兩國高層互訪日趨頻繁。捷時任總統克勞斯於2004年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而當時的中國領導人也於2005年正式訪問捷克。

2012年啟動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16+1」合作)更是為兩國領導人建立了一個定期會面的平臺。

其次,經貿合作漸成中捷關係主流。在兩國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雙方的經貿合作水平不斷提高。

雙邊貿易額從1993年的3.4億美元攀升到2013年的94.5億美元。捷克已超越匈牙利成為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中捷雙邊關係的持續改善最終於2014年「修成正果」

捷外長扎奧拉萊克於2014年4月訪華,期間,兩國外交部發表聯合新聞公報,其中捷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隨後,雙方關係迅速升溫,尤其是高層互信顯著加強。中捷關係提升到了戰略夥伴關係。

而捷總統澤曼自2013年當選總統至今已訪華五次,可見其與中國加深合作之決心和回報之豐厚。

思未來:講清歷史問題,注重現實合作,

中捷關係仍需全面發展

在中捷交好的背景下,布拉格市長無視中捷情誼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多次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上採取錯誤行動並發表不當言論,無疑是給中捷關係頻頻潑冷水,嚴重破壞了兩市開展交往的前提和基礎,造成了惡劣影響。

對於這些歷史問題,捷克應該認知清楚,不能一換政府領導人就又翻舊帳,導致中捷關係反覆波動。

儘管反華勢力在捷克的某些政黨中依然存在,但務實合作還是其對中外交決策的主流。

首先,中捷經貿相互依賴性顯著增強,捷政府及各政黨已無法再「坐視不管」,任由這些雜音的破壞性肆意蔓延,其後果是捷克各界都不願承擔的。

目前,中國也已成為捷在歐盟外的最大貿易夥伴。雙方投資合作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中國華為、長虹等企業已在捷紮根,為捷地方政府解決了棘手的就業問題。華為在捷通訊設備供應市場的份額甚至已達70%以上,已高度融入捷經濟體系。

捷克在華投資企業包括斯柯達、PPF等,中國已成為他們在全球的主要市場。

其次,中國與歐洲尤其是中東歐地區的經濟外交日益密切,捷克參與積極。

2012年「16+1」合作框架的啟動,無疑構成了中捷關係向好的另一個重要推動因素。面對來自中東歐地區其他國家對中國資本的激烈競爭,捷克顯然不能無動於衷。

中捷經濟合作的加強並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厚的民意基礎。

近年來,中捷地方合作、人文交流水平大大提升,甚至已明顯高於其他中東歐國家。

在地方合作上,河北、四川、浙江、安徽、湖北、海南等省市紛紛與捷克相關州建立並加強了合作關係。

在人文交流上,中捷兩國合作拍攝了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影片《最後一張籤證》以及動畫片《熊貓和小鼴鼠》。

因此,布拉格市政當局早日改弦更張,順應時代發展大勢,回到促進雙方關係發展的正確軌道上來是很有必要的,否則最終損害的將是他們自己的利益。

正如捷總理索博特卡在評價中捷關係時曾指出的那樣,捷克應仿效德法英等大國的外交,因為「它們都沒有像捷一樣因個別問題而影響與中國的雙邊關係發展」。

我們期待一個更加成熟、穩定的中捷關係成為「新常態」。

 文字編輯:邵靜怡

圖片編輯:邵靜怡

圖片來源:網   絡

民智國際研究院現接受文章投稿,稿費私聯。有意向者請發送稿件至:

minzhi@dcthink.org.cn,在標題中註明:「投稿」,並在文章結尾處留下姓名以及聯繫方式。

文章題材:與國際關係、時事政治、金融、軍事相關即可

文章字數要求:1000-2500字

如被採納,我們將在收到稿件後一周內郵件回復。

相關焦點

  • 羅振興:貿易戰背景下的中美能源博弈與合作
    從根源上看,中美能源博弈的加劇是因為兩國在能源安全觀和能源利益方面存在難以彌合的分歧,而川普政府「能源主導」政策和對華發動貿易戰則分別是中美能源博弈加劇的直接原因和導火索。目前,中美能源博弈加劇,但合作的基礎仍存,尤其在能源貿易和清潔煤炭技術方面的合作具有較大的潛力。從長期看,能源轉型是大勢所趨,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消費國和碳排放國,攜手能源轉型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是必由之路。
  • 中美貿易戰休兵,蔡英文還在央求美國豁免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中美達成共識,停止互相加徵關稅。臺媒此前熱炒大陸與美貿易戰,聲稱臺可從中坐收漁利。可如今,貿易戰都休兵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冒出來懇求美國「能將臺灣列入鋼鋁232關稅案豁免名單」。怎麼,貿易戰結束了,臺當局還沒「脫戲」?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貿易協議已取得建設性進展
    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問題是全球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美東時間周一晚,白宮官員中美貿易協議自擺烏龍後,令川普緊急發送推文補救,另一位白宮高級貿易官員發表最新表態,該份貿易協議正在落實,並已取得建設性進展。
  • 中美從貿易戰到疫情責任戰輿論戰下一步是否會引爆軍事戰爭?
    中美貿易戰《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指出:當今國際形勢深刻演變,國際力量對比、全球治理體系結構、亞太地緣戰略格局和國際經濟、科技、軍事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與此同時,美國將退出《武器貿易條約》、美俄《開放天空條約》,高調聲稱永不批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核武現代化、小型化步伐加快,企圖逼迫中國進入大國核武競賽,遏制中國發展勢頭。
  • 周金凱:日美貿易失衡與中美貿易失衡的對比分析——以產業衝擊為視角
    引子中美貿易失衡是繼日美貿易失衡後美國在經貿領域的又一關注焦點, 美國將中美貿易失衡與「產業衝擊」相掛鈎。中美貿易同時存在發展和失衡兩方面, 但貿易失衡問題更為敏感突出。尤其川普執政後, 對此問題高度關注, 大力宣揚中美貿易失衡對美國產業構成嚴重的衝擊, 並試圖通過單邊主義政策加以解決, 甚至不惜對華發動貿易戰。中美經貿關係面臨嚴峻挑戰。眾所周知, 中美貿易失衡是繼日美貿易失衡後美國在經貿領域的又一關注焦點, 而且中美貿易失衡與日美貿易失衡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中美經貿摩擦實現階段性「止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至此,中美經貿摩擦實現階段性「止戰」,朝著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向邁出切實一步。  這一結果來之不易,它是中美雙方談了23個月、歷經13輪高級別經貿磋商、付出艱苦努力才得來的,表明雙方照顧了彼此核心關切,實現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贏。
  • 貿易戰打響第三槍,軍事制裁強硬反擊,中美進入雙線對抗
    然而也是在今天,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第三槍。川普政府宣布自今天起,正式執行對來自中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的關稅。作為對等反擊,北京也在今天執行對來自美國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5%-10%不等的關稅。中美貿易戰會打多大?
  • 祥碩林哲偉:中美貿易戰對臺灣IC設計利大於弊
    芯科技消息(文/羅伊)IC設計廠祥碩今(13)日召開股東會,總經理林哲偉會後接受媒體訪問表示,中美貿易戰對臺灣IC設計廠商而言是「機會大於危險」,不過,業績能見度要到明年才會顯現。林哲偉表示,貿易戰持續,大陸開始避免使用美國產品、尋找替代方案,「臺灣是很有潛力的」,並透露,目前有看到客戶在洽談的跡象,只是能否抓住這樣的機會,就看各家公司本身的發展策略;不過他補充,若成功掌握機會,業績需至少1年才能真正發酵。
  • 中美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中美就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
    劉鶴說,這是一次積極、務實、富有建設性和成果的訪問,雙方就發展積極健康的中美經貿關係達成許多共識。這次磋商取得積極成果的最重要原因是兩國元首此前達成的重要共識,根本原因是兩國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劉鶴說,中美雙方將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
  • 外媒: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評估視頻會議無限期推遲 川普進退都...
    這原本是中美兩國日益惡化的關係中罕見的溝通,突然推遲會議可能對兩國停止對抗的前景蒙上陰影。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似乎成為當前美中交惡之際唯一維繫兩國關係的工具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中美在會談前對這份貿易協議都有積極表態,但在中美交惡的大背景下,這份涉及2000億美元的協議在川普口中,從「讓美國經濟徹底改觀」,變成「微不足道」。
  • 中美磋商最新結果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
    綜投網(www.zt5.com)1月15日訊  路透社援引美國財長姆努欽:關稅將保持不變,直到中美達成第二階段協議。川普可能會考慮在第二階段取消關稅。  相關新聞  上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於本月13—15日率團訪問華盛頓,與美方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1月13日,劉鶴率團正式赴美,與美方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 中美貿易戰兩周年 超級大國關係處於「令人擔憂的」低谷
    兩國的觀察人士一致認為,中美兩國的超級大國關係正處於數十年來的最低谷。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動機是縮小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目前逆差已經縮小。中國繼續購買美國的農產品,這被視為對川普11月贏得連任的計劃至關重要,但人們普遍認為,這些農產品是給看似即將崩潰的領帶貼上的膏藥。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全文
    綜投網(www.zt5.com)1月17日訊  昨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聯合發布了「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全文」。從中美雙方在美國華盛頓籤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經濟貿易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內容來看,針對農產品市場而言,未來中美農產品市場聯動性料將增強,玉米小麥關稅配額會足額使用,國內相關農產品市場供求關係短期內雖無大的變化,但未來肯定會形成新格局,市場價格漲跌自然也多了新的影響因素。
  • 貿易戰陰影下馬雲對話美國,為什麼是「萬能的Jack」?
    在今天馬雲於《華爾街日報》刊文分析貿易戰危害的一年前,美國《新聞周刊》以《貿易戰中的「萬能傑克」》為題,評價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Jack Ma」的阿里巴巴,將為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積極正向的影響和價值。一年後的今天,在川普劍拔弩張,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的時候,Jack Ma果然如約而至。
  • CF40-PIIE第二期英文專刊發布,透視中美貿易遠景
    自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發生以來,學界、智庫、決策者就中美貿易以及貿易摩擦之後更廣闊的政治經濟背景進行了廣泛討論。雖然中美兩國已於2020年1月籤署了第一階段協議,但是中美之間的結構性問題、全球價值鏈問題、發展地位問題和全球治理問題等都涉及更為長期而根本性的衝突。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所涉及的範疇遠超越了貿易摩擦本身,對正確地理解中美貿易摩擦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 中美貿易戰 選對投資標的 仍有利可圖
    中美貿易戰開打引全球股市震蕩,不過,股市出現大幅波動,對主動投資者來說是個大好機會,只要認清貿易戰的贏家和輸家,選對券商,賺錢仍是輕而易舉。 首先,從貿易戰的贏家來看,自然是那些川普通過加徵關稅想要保護的產業,包括鋼鐵、機器人和能源產業。
  • 拜登提名女華裔為貿易代表,中美貿易戰會消停嗎?
    圖片:網絡02////中美談判空間可能更大?美國貿易代表,被外界稱為「貿易沙皇」。CNBC指出,現任「貿易沙皇」萊特希澤在跟中國的貿易談判中表現強勢,美國目前還對中國價值36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關稅。目前來看,戴琦可能更喜歡多邊執法機制,而不是「光明使者」,她擔任美國貿易代表,雖然並不意味著轉變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但她應該會給出更多可能性。比如,採取戴琦擅長的聯合訴訟等。如此一來,對比川普時代——那種難以捉摸、朝令夕改地出牌方式,中美貿易爭端,更可能在一些國際框架範圍內談判解決。
  • 10位業內專家解讀中美貿易戰對跨境電商的影響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億達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 觀點:貿易戰一定會對跨境電商造成深刻影響 貿易戰一定會對跨境電商造成深刻影響,甚至是生死劫,跨境電商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存在很多法律問題,包括關稅壁壘、反壟斷、各種貿易保護措施都會給跨境電商的發展造成障礙。
  • 第一太平戴維斯:中美貿易戰窒礙工廈買賣 惟現代化倉庫租金上漲
    現代化倉庫租金繼續上漲由於加息及中美貿易衝突的不明朗因素,工業樓宇銷售氣氛歸於平靜由於近期加息及中美貿易衝突的不明朗因素使工業樓宇投資者退縮,整幢工廈銷售交易稀少,惟最終用戶仍在積極尋求適合自用的物業。
  • 拜登就中美貿易表態,不會立即撤銷關稅,釋放什麼信號?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美國大選即將塵埃落定,中美貿易戰已經讓美國經濟遍體鱗傷,新冠肺炎衝擊導致美國經濟雪上加霜,在拜登取代川普以後,中美貿易之爭是否會出現緩和之象但是拜登的最近表態告訴人們,中美貿易戰想要停戰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拜登決定暫不排雷拜登以 270票勝出之後,拜登曾經表態會改變大多數川普期間的國政。人們紛紛猜測,中美之間最大的矛盾焦點經貿衝突,會不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出現緩和跡象,雙方貿易戰又會不會有擱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