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2日訊(記者 杜丁)隨著秋冬季的來臨,第二波疫情是否會爆發,成為當下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日前在「2020第二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不認為中國今年底還會有(第二波疫情),「中國這麼強勁的管控措施,最突出的貢獻是什麼?在社區層面做的群防群控。」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鍾南山表示,通過9個月的抗疫工作,第一階段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通過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醫務人員這9個多月的表現,在社會上已經樹立了"醫務人員是新時期最可愛的人」, 「醫務人員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醫務人員的初心『健康所系、生命相託』一直沒有改變。」
「但單純是由醫生或者護士參與的公益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鍾南山指出,醫療公益行動不僅是醫生或者在公益活動中的個體行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把"共建共享"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基本路徑,指明了健康中國的實現,需要多方力量參與。
「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醫師們懷著深厚的家國情懷,憑藉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傳播醫學文明,推動醫療公益事業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陳竺在主旨演講中表達了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崇高敬意。陳竺分享了三點切身體會:一是要大力弘揚和踐行偉大抗疫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好醫生;二是要積極投身醫師公益事業,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三是要堅守醫師責任使命擔當,努力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在大會上就「弘揚抗疫精神,發展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主題發表了相關見解,並在醫學教育的相關問題上提出了獨到的建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大會演講中分享了在抗疫過程中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應用到這次疫情防控的經驗,並且將抗擊H7N9積累的「四抗二平衡」的經驗和人工肝、微生態、幹細胞等新技術同時用到病人身上,使很多病人能改善呼吸困難,在危難之際,用科技託起患者生命的希望。
當天,鍾南山院士、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副理事長胡寧寧、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及項目執行主任彭煊,與中國社會保險協會副會長唐霽松一起為多層次醫療保障服務行動進行揭牌,為更好的促進我國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作出貢獻。
鍾南山院士帶領公益醫師進行「大醫精誠」宣誓
當天,還啟動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全民健康傳播行動」;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腫瘤規範化推廣應用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以及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圓心公益基金成立授牌。
本次大會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指導和支持,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北京康盟慈善基金會、北京生命綠洲公益服務中心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