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很多地方的疫情都在持續惡化,面對這樣的情況也有不少人產生了一個疑問,第二波疫情是否會在中國爆發?關於這個問題,鍾南山院士在此前的視頻發言中給出了回應,強調表示他不認為第2波疫情會在中國爆發。不可否認,隨著天氣逐漸變冷,有很多國家的疫情變得愈發嚴重,特別是北半球地區的情況格外嚴峻。
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因此我國二次爆發疫情的可能性相對較低。當然,可能性低不意味著我們要放鬆警惕,畢竟在最近這段時間也出現了零星的聚集病例,而且這些聚集病例出現的間隔時間有縮短的跡象。中國疫情防控的力度很大,這一點從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就有所體現。因為我國是第1個對外通報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國家,所以在我國著手疫情防控工作的時候國際上並沒有能夠參考的案例。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國最開始走了一點彎路,但是很快就回到了正軌。確定了武漢真的出現了感染疾病之後,我國相關領域的專家都第一時間奔赴武漢,比如說已經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還有70多歲的李蘭娟院士。其實到了他們這個年齡,完全可以安享晚年,而且他們在感染病等領域的成就都非常的突出,就算是不前往一線,也不會有人對他們橫加指責。
可是身為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讓他們不顧自身的安危,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冒險,所以我國才能夠在第一時間確定了封城政策,並且開始大力提倡民眾戴口罩。其實,在這次疫情爆發之後,我國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我國的工業產能足夠龐大。所以雖然在疫情早期經歷了短暫物質短缺的情況,但是這種情況很快就得到了緩解。到了後來,我們更是有能力去幫助其他的國家控制疫情,為他們送去了大量的防疫物資。
而且和那些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這場疫情中的表現是足夠優秀的,尤其是民眾和政府之間的配合可以說是相當的默契。不可否認,在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民眾也出現了短暫的慌亂,但好在這個時候國家能夠沉得住氣,所以很快就控制住了局勢。相比之下,國外那些發達國家至今都沒能控制住疫情,這和那些發達國家面對疫情時候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如今,我國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的發展,當然我們不能夠因此掉以輕心,因為就像鍾南山院士所說的那樣,我國還會出現一些零星的聚集病例。而且最重要的是國外的疫情普遍沒能得到控制,所以就算國內安全了我們也要防範國外的病例傳進國內。
另外,如今天氣逐漸寒冷,這對於疫情的傳播也是有利的。我國之前為了控制住疫情付出了種種努力,歷盡了千辛萬苦,如今自然不會因為一時的掉以輕心就功虧一簣。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疫苗研發也已經步入正軌,而且在該領域具有絕對的優勢,有不少國家更是希望能夠及時的與中國合作,獲得足夠數量的疫苗控制住國內的疫情發展。
總而言之,雖然病毒還沒有在全球消失,但是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下,控制住疫情已經不是幻想,疫苗的出現也讓我們的疫情防控工作難度有所降低。所以,接下來的時間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繼續堅持現在的防疫力度,畢竟如今距離勝利只差一步,越是到了這個時候,我們越要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