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 | 七星泡鎮調優玉米結構 鮮食玉米助農增收

2021-02-17 微看寶清

  九月伊始,秋高氣爽,又到玉米收穫的季節。來到七星泡鎮三合村田野中,一片片綠油油的富硒玉米地望不到邊,玉米稈上一根根飽滿的鮮食玉米,籽粒飽滿,色彩明亮,甚是喜人。

  在三合村成片的富硒玉米地中,村民王貴林正在掰玉米。雖然正午烈日當頭,汗流浹背,也難掩王貴林心中的喜悅。他高興地說,今年的鮮食富硒玉米長勢非常好,產量高而且質量還好,每垧地能產4萬多穗玉米。

  年初以來,七星泡鎮黨委政府大力調優種植結構,引導農戶發展特色產業,把發展鮮食富硒玉米種植作為助農增收的突破口,並搭建平臺,促成三合村谷黃金穀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東晟食品有限公司建立長期合作。三合村兩委積極探索新型土地託管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富硒地域優勢,種植了國家農科院專門培育的優良品種,玉米產品晶瑩剔透、顆粒飽滿、營養豐富,色澤金黃、油性、軟糯、香甜、口感好,生長期不使用任何有害的農藥,確保綠色健康食品。今年雙方籤訂了種植2600多畝鮮食玉米的訂單合同,有160戶農民社員加入,保障了市場銷路,增強了村民發展產業的信心。

  金色玉米,收穫希望。談到今年的收入,王貴林欣喜的告訴我們,今年自家近一垧的地,全部採用土地託管的模式,東晟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種子、化肥,由合作社統一進行管理。從種到收自己沒有操一點心,就坐家等著收錢。東晟食品有限公司以0.25元一棒收購鮮食富硒玉米,我這一垧地能收4萬穗玉米,加上玉米收穫時還可以上地裡打工,純收入就得有1萬多元,選擇這種種地模式,比我種「笨苞米」收入要翻一番。

  在籽粒玉米效益走低的情況下,鮮食玉米成為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出路。三合村村黨支部書記關文東表示,種植鮮食玉米比種植普通玉米畝增收200—300元,而且省時省力,到了鮮食玉米採收季節,訂單公司直接在地邊就收購了,省去了剝皮、晾曬、運輸等環節,降低了生產成本和銷售費用,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村民收入豐厚。下一步,全村將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明年打算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帶領更多地村民加入到種植鮮食玉米行列中來,將鮮食玉米生產向區域化、高產化、標準化、優質化、產業化發展,讓鮮食玉米產業越做越大,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甜蜜產業」。

 

七星泡鎮 文/攝

本期編輯:婁巍 張椿升

相關焦點

  • 「聚焦」鮮食玉米讓三十頃地村 「領鮮」發展
    金秋九月,十二連城鄉三十頃地村的鄉野上鬱鬱蔥蔥,一派豐收景象,農戶正忙著採摘第一年種植的鮮食玉米。如何讓有限的土地資源轉化為更高的經濟收入?三十頃地村因地制宜,在種植業調優調綠上做文章,成立了準格爾旗玉禾食品有限公司,採用「公司+合作社+農牧戶」的模式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產業,由公司提供資金、技術、設施設備並負責銷售,合作社負責種植。共整合了600餘戶6000餘畝土地,今年利用其中3000畝土地試種甜糯鮮食玉米,「領鮮」農村經濟新發展。
  • 種「平貝+鮮食玉米」 巧念致富經
    工人們正在院子裡扒玉米葉。  近段時間,阿城區平山鎮綏中村部分貧困戶在村裡的「扶貧車間」裡扒青玉米,每天能賺百十來元。  阿城區平山鎮在脫貧攻堅中精準施策,多點開花,持續發力,建立起產業項目助力、合作社帶動、種植業調整、發展庭院經濟等多重利益連結機制,全鎮84戶貧困戶在2018年末全部脫貧後一直穩定增收,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在綏中村鮮食黏玉米扶貧車間,工人們正在院子裡扒玉米葉,一筐筐扒掉葉的黏玉米被送到車間大蒸籠裡,蒸熟降溫後再運到冷庫裡儲存,然後打包裝運往市場。
  • 構建鮮食玉米產業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平臺 -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
    亞夫科技服務海門工作站揭牌 構建鮮食玉米產業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平臺 來源:海門日報 發布時間:2020-12-26 字體:[ 大 中 小 ]
  • 助農!中江200畝水果玉米現摘,超甜!10斤僅售28元包郵到家!
    助農!中江200畝水果玉米現摘,超甜!10斤僅售28元包郵到家!助農中江縣興隆鎮同溝村是德陽重點脫貧攻堅村鎮為增加百姓收入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當地結合土壤氣候環境打造了200畝水果玉米產業園通過辛勤勞動,今年即將豐收!
  • 騰衝馬站鄉1754畝椿頭助農增收
    本報訊 騰衝市馬站鄉立足產業根基,積極打造了特色椿頭產業助農增收。幾年來,馬站鄉因地制宜,利用高海拔和肥沃的火山灰土壤的特殊地理及氣候條件,引進發展優質椿頭產業,拓寬農戶尤其是貧困戶長效增收渠道,走好農業產業發展的路子。
  • 小小甜菇娘,致富大產業
    盛夏七月,在七星泡鎮興華村菇娘果種植基地裡,滿面笑容的李慶武正麻利地穿梭在碧綠的菇娘秧中,輕撫綠蔭,將一顆顆黃菇娘摘下來裝入桶中。「以前我都是種傳統大田,這幾年玉米收購價格一直走低,種玉米已經沒有帳可算了,今年我嘗試著種了9棟大棚,3月開始育苗、6月份就採摘了,從6月持續到10月有近4個月的採摘期,而且還要比傳統種植品種早見效益。我家的菇娘以每市斤12元的價格批發給周邊商販和超市,現在是供不應求,銷售情況很好,這樣每垧比種大田多收入7萬元。」齊洪傑高興地說。
  • 【專訪】甜糯鮮食飄香來--- 友誼電子商務創業中心創業達人 鄶連臣
    「大家別客氣,歡迎來品嘗『龍誼』牌甜糯鮮食玉米!」鄶連臣憨厚地打著招呼。這話可是一時激起千重浪,人們爭先恐後,場面有些失控。「哎呀,香甜軟糯、回味濃鬱,這也太好吃了!」在場的食客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聽到這樣的評價,看到大家喜歡的模樣,友誼農場電子創業園區創業者,更是這鮮食玉米的種植銷售者,已經49歲的鄶連臣內心無比的激動,他種植、加工的『龍誼』牌甜糯鮮食玉米終於獲得了受眾的認可和喜愛,喜悅的淚水不僅模糊了他的雙眼。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一個人默默地回味。
  • 雲南西疇:中草藥種植助農增收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是石漠化程度較嚴重地區之一,人均耕地面積少,過去農民多以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為生。近年來,西疇縣全面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因地制宜發展中草藥種植。目前,該縣種植三七、重樓、山豆根等中藥材8.2萬餘畝,中草藥產業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
  • 湯原縣長抖音直播帶貨,為玉米親情「代言」
    湯原縣副縣長王林走進抖音直播間,線上直播「帶貨」,親自推介當地農特產品——速凍鮮食糯玉米,助力農產品產銷對接,為企業發展、農民增收保駕護航。據了解,湯原縣業一食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糯玉米的種植、加工和銷售,冷凍鮮食糯玉米年生產能力達700噸,產品大多銷往南方高等院校。由於受疫情影響,產品庫存滯銷超過200萬棒,相當於去年產量的三分之一。
  • 玉米插秧栽 秸稈做飼料 香瓜繩上掛——80後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嘗試
    1980年出生的李成,是燈塔市西大窯鎮岔溝村村民。合作社將流轉到的土地種植玉米、榛子、香瓜、鈣果等。今年流轉土地1600多畝,主要種植玉米和榛子。
  • 「愛心助農」走進鄭州基層社區 助力農戶增收致富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通訊員 馬喜霞 文/圖)12月20日,鄭州市鑫苑社區「愛心助農 情暖寒冬」活動溫暖啟程。此次,鄭州市鑫苑社區委員會聯合鑫苑紅色物業,發動社會力量助力,在轄區院內開展愛心助農助商活動,讓更多市民直觀感受這些來自山區的優質農產品,也為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提供了一次展示和銷售機會,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 克山縣:壯龍頭強產業 全力加快產業扶貧促農增收步伐
    克山縣把「輸血」扶貧逐步轉變為「造血」致富,實現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貧全覆蓋。2020年克山縣扶貧產業收益預計突破1100萬元,戶均增收1600元以上。2020年,全縣共為雲鷹馬鈴薯、牧原生豬、瑞信誠牧業、天木麻業以及縣內鮮食玉米加工企業流轉種植和建設基地16.8萬畝,帶動土地流轉金達到每畝680元,高於周邊縣區平均土地流價格280元,其中貧困戶流轉土地12.6萬畝,增加收益3500萬元。
  • 甜玉米讓日子「甜」起來——龍堰鄉丹水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助發展...
    ,看著金燦燦的甜玉米,一陣甘甜清香撲面而來……  「甜玉米又稱蔬菜玉米,是普通玉米在自然條件下發生變異並經選育而成,蒸食口感柔軟細膩,甜粘清香,是歐美等發達國家主要蔬菜之一。」  目前,公司產品基地已輻射龍堰、桑莊、劉集等6個鄉鎮,40多個自然村,帶動當地村民種植甜糯玉米面積已達到3000餘畝,其中包括20餘戶貧困戶,實現每畝增收1200元;另外為當地貧困戶提供長期穩定就業崗位30多個,滿足了貧困勞動力就近務工的需求。
  • 土豆「連結」西蘭花 助農豐產又增收
    去年,前半年種的土豆,後半年種的西蘭花,西蘭花下來一畝地能賺2000多元,今年覺得種植西蘭花可以,兩茬全部種上西蘭花,比種玉米強的多了。」姚壽根信心滿滿地說到。文水田園薯業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脫毒馬鈴薯種植與購銷,多年來,合作社積極引進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通過統一管理、統一種植、統一收穫、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有力地促進了農戶增收致富。去年,合作社把發展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同農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積極拓展種植鏈條,大力引進西蘭花種植,引導農民發展土豆+西蘭花兩茬種植,帶動農戶持續增收,真正推動這一朝陽產業逐步走向科學化、效益化。
  • 玉米作為主食,熱量是多少?
    合理健康的飲食是減肥重要的一個環節,很多健身食譜都會將玉米作為主食,那麼玉米熱量高嗎?玉米能減肥嗎?玉米熱量是多少大卡?低卡低脂,助減肥每100克鮮玉米中約有112大卡的熱量、4克蛋白質和1.2克的脂肪,升糖指數低,是一種非常適合減肥人士的主食。
  • 忻城:珍珠玉米棒成了致富「金娃娃」
    正在收拾玉米皮的城關鎮板河村珍珠糯玉米種植戶莫大嬸告訴筆者,她家今年種了5畝珍珠糯玉米,現在天天賣玉米棒,平均每天能賣400斤左右,按每斤3元計算,一天收入1200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玉米棒 網絡配圖在旁邊的另一位阿姨也忍不住說道,這幾年來忻城旅遊的人多,玉米棒也比較好賣,種玉米真的能賺錢,一年可以種春、夏、秋3季,到了11月份,玉米收完後,還可以再種一季榨菜或油菜,一年一畝地能賺1萬元以上
  • 當IT高管轉行拼多多做起了新農人,小小的玉米成為他的致富果
    45歲的吳阿東,從2塊多的一根鮮食玉米摸索出創業的路子。對於這麼一個賣了20多年的"IT大佬"來說,轉變很難,但結果很顯而易見。被IT銷售行業浸染多年,吳阿東擅長營銷,深知品牌的重要性。因此一開始做電商,他就砸錢搞宣傳。可是一個月過去了,生意沒有半點起色。偶然的機會,吳阿東接觸到了拼多多,握著幾穗玉米就來了。充分的準備,無可挑剔的玉米前景充滿了說服力。
  • 哭泉梁上的「玉米書記」
    「玉米書記」靳康鵬幫群眾算玉米致富帳12月6日,經過推薦遴選,中組部、中宣部確定32名「最美公務員」,我省銅川市衛健委副主任,駐宜君縣哭泉鎮哭泉村第一書記、駐村一年後,哭泉景區已規模初成,大巴車來了,遊客來了,村民們的玉米糝、玉米面、核桃、土雞蛋一下子成了外來遊客眼中的寶貝。「現在住上高樓了,不僅自己能致富還能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真是多虧了第一書記」, 曹太鋒一邊在自己的合作社基地裡的酒廠生產著哭泉曹氏老燒酒,一邊高興地說。
  • 群勝村志願者助農收玉米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幫忙,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些玉米才收得完哦!」6月1日,看到滿頭大汗的志願者們,建勝鎮群勝村村民張遠智不停道謝。去年12月,為了幫助村民增收,群勝村村委會為村民免費發放優質玉米種子。半年過去了,玉米已成熟,進入收穫季節。從上周開始,志願者們開始在地裡幫張遠智採收玉米。張遠智69歲,家中有一畝玉米地,由於今年雨水好,玉米喜獲大豐收。但怎麼才能收穫到家,讓身患疾病、行動不便的張遠智犯了愁。「我兩個女兒都在外地工作,難得回家一次。看著別人家的玉米一袋袋地往家扛,我心裡好著急。」
  • 七星關區阿市鄉:支部前移謀產業發展,助農增收打贏殲滅戰
    為有效利用好4、5、6三個月的"窗口期",畢節市七星關區阿市鄉立足工作實際,堅持"強黨建,興產業,助脫貧"的思路,統籌推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鼓足幹勁衝刺90天,堅決打贏殲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