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正在院子裡扒玉米葉。
近段時間,阿城區平山鎮綏中村部分貧困戶在村裡的「扶貧車間」裡扒青玉米,每天能賺百十來元。接下來,還有生產、包裝等環節,這家門口掙錢的活兒可以幹好幾個月。
阿城區平山鎮在脫貧攻堅中精準施策,多點開花,持續發力,建立起產業項目助力、合作社帶動、種植業調整、發展庭院經濟等多重利益連結機制,全鎮84戶貧困戶在2018年末全部脫貧後一直穩定增收,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在綏中村鮮食黏玉米扶貧車間,工人們正在院子裡扒玉米葉,一筐筐扒掉葉的黏玉米被送到車間大蒸籠裡,蒸熟降溫後再運到冷庫裡儲存,然後打包裝運往市場。正在扒玉米葉的邢一範是貧困戶,她說:「雖然我60多歲了,但幹這活兒沒有問題,1天能賺差不多100元,一點都不累,都快幹1個月了。前兩年,鎮政府還給我家蓋了新房,現在,各項收入加起來1年有10000多元,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平山鎮在扶貧中因戶施策,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根據本人意願,有的在家發展庭院經濟,利用自家的菜園子種平貝等中草藥,鎮政府給予相應補貼,同時,請農技專家現場培訓指導,平貝收穫後鎮政府負責銷售。北川村的潘君,今年就種植了300多平方米的平貝,園子裡的大白菜長勢也不錯,扶貧幹部告訴他,如果自己賣不完,可以幫助他銷售一些。
很多人都知道平山豆腐好吃,為把豆腐產業做大做強,源源不斷提供優質原料,平山鎮鼓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增加大豆種植面積,今年新增3000畝,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7000多畝。其中,有17戶貧困戶就增加了210畝,與豆腐加工廠籤訂協議,工廠以高出市場的價格收購,戶均增收3000元。
平山鎮還以當地的大型合作社為龍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根據貧困戶享受金融政策後的實際發展意願,有37戶貧困戶選擇加入到當地兩家水貂養殖和生豬養殖合作社中抱團發展,3年來,兩家合作社為貧困戶穩定持續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平山鎮還為一些貧困戶提供護林員、保潔員、巡河員等公益崗位增加收入。今年,又引進一家食品加工廠,貧困戶根據自身狀況,選擇適合的崗位,可以全年上崗,年收入兩三萬元不等。
平山鎮黨委書記劉彥峰表示,平山鎮將繼續採取有效措施,不斷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長期穩定增收,帶領貧困戶早日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