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意志是宇宙的本體、意志高於理性的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哲學

2020-12-23 凡凡愛音樂

認為人類的身心特徵、民族特性、社會組織、文化發展等人文現象受自然環境,特別是氣候條件支配的觀點,是人地關係論的一種理論,簡稱決定論。誇大和突出了環境的決定作用。認為歷史的發展、個人的際遇是由命運決定的理論。主張「命運」主宰一切,人們必須服從它的支配,聽任它的擺布,否認人的一切能動創造作用。

主張意志是宇宙的本體、意志高於理性的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哲學。認為意志是整個世界的基礎,是終極的實在,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現,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認為:運動變化是不可能的。為了論證他的觀點,芝諾提出了四個悖論,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阿基裡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他健步如飛,能日行千裡。然而芝諾卻斷言:阿基裡斯永遠追不上跑得很慢的烏龜。芝諾說:如果烏龜在前,阿基裡斯在後,同時起跑,阿基裡斯要追上烏龜,必須首先到達烏龜的起點處,但當他到達烏龜起點處時,烏龜卻已向前跑到另一地點,而當阿基裡斯到達這一地點時,烏龜又到達另一新地點。如此類推下去,以至無窮。所以,阿基裡斯永遠追不上烏龜。

假設一隻貓和一個毒氣瓶一起關在盒中,當與毒氣瓶相連的一個裝置記錄到盒中放射性物質衰變的一個原子時,毒氣瓶就會被擊碎。在一個小時中,衰變的機率為一半對一半。如果瓶被擊碎,貓就會被毒死。

按照「量子力學」,貓、氣體和裝置形成的狀態的跌加,它是不確定的。這意識著貓在盒中是死是活是不確定的,直到我們打開盒子才能確定。這聽起來是悖理的,就是說在那之前,貓還活著不是真的,而貓死了也不是真的。所以考研也是一樣,不通過親身的檢驗,怎麼知道它的難易程度。

相關焦點

  • 影響西方歷史進程的20個哲學思想流派,知道一半算你牛
    批判理性主義的顯著特點: 突出強調理性的批判性和這種批判精神對科學發展的重要性 重視本體論的研究並系統的闡述本體論的哲學主張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學哲學,扭轉了語言分析導向,尤為科學哲學與科技政策的結合開闢了道路。
  • 司各脫的神學:意志高於理性,造物主凌駕於規則之外
    本篇文章繼續介紹經院哲學家鄧斯·司各脫的神學觀點,上篇文章介紹了他本人對意志、理性以及上帝關係的觀點在鄧斯·司各脫的神學的觀點中佔據核心的概念是理性和信仰,由於信仰又以意志為基礎,因此理性和意志的地位實際上貫穿了他的整個體系的始終,包括他的哲學、心理學、倫理觀點的部分。另外,就是與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相似的形式和物質的概念。本文的觀點主要來自於剃利版本的《西方哲學史》,並參考了百科詞條:鄧斯·司各脫的內容(其內容主要引自趙志廉.
  • 奧古斯丁的理性與意志
    奧古斯丁認為,意志是人們精神生活中的決定因素,意志優先於理性,這種與理智主義信仰觀相反的觀點,意味著信仰不僅接受某種事物為真,而且還是熱情急切地把某物斷定為真。古希臘人認為理性優先於意志,而意志主義人類觀與基督教思想相吻合,奧古斯丁就主張感情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感情在倫理上是有價值的,好人都應該有愛和同情、羞恥和悔恨之心。他把絕對的自由意志歸諸人類,人們可以聽從上帝,也可以有意地不追隨上帝,罪惡往往產生於人的自由意志,或是人對意志有意的誤用。
  • 理性主義哲學的開創者-笛卡爾
    笛卡爾不僅在哲學領域裡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笛卡爾又是一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笛卡爾堪稱17世紀及其後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在哲學上,笛卡爾是一個二元論者以及理性主義者。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這裡就有牽涉到一個名詞,本體論,然而本體論也是翻譯過來的,那我們也就很難從字面去理解。
  • 西方哲學33:中世紀哲學
    他明確主張哲學服務於神學,反對阿拉伯先進哲學家提出的"二重真理"說;他區分了理性和信仰,但又力圖加以調和;他認為啟示高於理性,哲學以理性解釋上帝,不能與宗教信仰相矛盾。對於普遍與個別的問題,託馬斯·阿奎那採取了溫和的實在論立場。
  • 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哲學與心理系列之二十九:感謝您持續的關注!尼採(1844年至1900年)承襲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基督教和傳統哲學已經脫離了真實世界,人們過去認為真實的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偽世界,尼採認為上帝已死。他認為基督教壓抑了人的本能,要解放心靈必須去除上帝,建立以人的意志為主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展現出人的意志。尼採反對黑格爾的哲學,他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生命本身,不必對歷史過於注意,所以他批判所有的理性哲學,他說他的哲學就是要對所有的價值觀進行重新評價,使強者的生命力不會受到弱者的拖累。
  • 2021山東事業單位政治知識:唯心主義的兩種形式
    ,唯心主義的兩種形式,以及這兩種形式之間的區別,來更好地幫助大家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部分內容。唯心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唯心主義是在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本體上,認為精神(意識)是世界的第一性質,物質是世界的第二性質。唯心主義首先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那麼人們根據對精神(意識)認識的不同,將其劃分為兩種形式,分別為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 另一種生命意志:古代神話如何影響了西方文學?
    尼採早年信奉叔本華意志表象說(叔本華對人生持悲觀態度:世界是盲目的意志,人生是意志的現象,二者均無意義),後轉為強調個體的權力意志(尼採發現宇宙不斷產生又不斷毀滅個體生命的過程,足以印證生命乃權力意志的象徵)——權力意志本身極具破壞性,是非理性的力量,但無所謂善惡——恰恰相反,衰弱無力、缺乏生命意志,才是世上最大的惡(或偽善)。
  • 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類型
    從哲學角度看,這句話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B.客觀唯心主義C.主觀唯心主義D.機械唯物主義一、知識講解(一)主觀唯心主義:指把人的主觀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源,也就是認為人或者人的意識創造了萬物。
  • 俄狄浦斯悲劇與自由意志的彰顯
    自由與必然二元對立架構正是抓住這一面大肆渲染,卻又扭曲了至關緊要的一點: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命運也只是在應然性訴求的價值學維度上讓自由意志實現不了,卻沒有(也不可能)在實然性存在的本體論維度上讓自由意志化為虛無。換言之,不兼容論實際上是把「必然厄運決定了自由意志會失敗」的事實,偷換成了「因果必然決定了自由意志不存在」的臆想。
  • 老子和莊子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老莊說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這個問題一直爭議很大。有人說,老莊的「道」是唯物主義,因為「道」是自然界的一種看不見的物質能量,是一種極精細的物質,所以是唯物主義。莊子說過:「道」有粗精,宇宙本源的「道」是一種極精細物質。
  • 叔本華哲學:人活著那股勁兒可怕也可悲,明白了心裡就有希望了
    引言在哲學這個大範疇裡,哲學一般被分為兩種,一種是唯物主義;另一種是唯心主義。這個我們在課本裡已經熟知了。唯物主義強調物質是第一性的,唯心主義強調意識是第一性的。如果將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照此分類的話,它是屬於唯心主義範疇。叔本華為什麼這麼強調人
  • 叔本華說的「意志」是意識還是物質?
    叔本華的「意志」既非意識,也不是物質,更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的什麼「意志力」。那麼,叔本華說的「意志」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如果你對康德哲學有所了解,或者學習過佛教的唯識論,這個問題就很好了解了。因為叔本華的意志是一個本體論的概念,相當於康德的「物自體」、「自在之物」,或者佛學裡邊的第七識。
  • 魏久志:再談「藝術意志」的概念
    畢竟,藝術意志的理論是可能在大學研討課上形成的,或學者在象牙塔中構想出來的,而坐在博物館管理者辦公桌前則不易做到這一點」[7]。所以,要想深入理解「藝術意志」這一術語,就必須回到「藝術意志」所誕生的歷史情景,尤其是哲學立場中去。在西方美術史研究方法論的建構上,李格爾是為數不多的幾位重要理論家之一。遺憾的是,我們對他的哲學知識背景知之甚少,而他本人也沒有提及過自己的學習歷程和哲學傾向。
  • 奧古斯丁:哲學與神學的結合
    這些機構逐漸承擔起將拉丁世界和希臘世界的文化遺產長久保存的使命。此外,隨著皇帝權勢的衰退,教會與拜佔庭和條頓諸侯一起被賦予某些政治責任。這樣,基督教神學家也成了政治思想家。奧古斯丁的脫穎而出,是作為溝通古代時期和緊隨其後的基督教時代的最早一批神學家之一:他把基督教和新柏拉圖主義綜合起來。
  • 本體論(六)| 康德的本體論思想及主張
    本篇文章將從五個方面闡述康德對本體論的主張:1、康德所知的本體論本體論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沃爾夫的定義,而對於康德而言
  • 意志的主體與對象
    原發信息:《哲學動態》第20201期  內容提要:康德把意志的主體劃分為「Wille」和「Willkür」,並從實踐的角度對它們進行深入分析,由此建構他的主體理性主義自由觀。無論是西語界還是中文界的康德學界,雖然對這兩個詞的關注已有多時,但是一直到最近,人們對它們的分析和界定仍然難求一致。①  這裡,筆者想引入思想史視角,追蹤康德在處理意志的兩個維度時的問題意識和思路。作為一位主體理性主義者,康德希望在主體理性主義中界定意志概念,由此否定路德的觀點,即人的意志因其本性敗壞而被束縛,從而缺乏自由。
  • 叔本華:欲望永遠不能滿足,意志永遠是饑渴的意志!
    從此後,叔本華罵黑格爾就罵上了癮:「江湖騙子,精神怪物,屁眼哲學……」叔本華養了一條狗,他這一輩子和人處不來,和狗感情到挺好,他給狗起了個名字叫「世界精神」。後世很多不懂哲學偏又喜歡仰視哲學家的人們呼天搶地捶胸頓足:「差距呀差距,我家狗叫旺財,大師家狗叫世界精神,大師不愧是大師呀。」對此,我很無語。
  • 無睡意哲學 | 生命哲學先驅:叔本華、齊克果、尼採 - EP61'
    生命哲學(德:Lebensphilosophie/英:philosophy of life)在十九世紀抬頭,由亨利.柏格森奠定基礎。生命哲學指的是哲學家們試圖歸納出來的一種生命定律,將人類、生物……等等宇宙所有的發展組織而提出的哲學見解,像是叔本華的生存意志論(宇宙本質是生存的欲望)、尼採的「權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達爾文的生物演化論都普遍被視為「生命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