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蠶豆青又嫩

2021-02-12 無錫閒話

惠山出產的青蠶豆,一直為無錫人所津津樂道,它皮薄粒大,色似碧玉,香糯甜嫩,富有營養,內含多種維生素,是尋常百姓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蠶豆不是我國原產,其名又稱胡豆、羅漢豆、倭豆等,無錫人則俗稱豆子。惠山種植蠶豆的歷史約有300多年,其出名於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據傳,惠山蠶豆最早是由惠山寺僧引進栽種的。惠山寺僧先是在惠山南麓山坡上開荒種植茶樹,後來又在茶園內套種蠶豆。每當立夏季節,寺僧把採集的大批青蠶豆分送給城中士紳官僚及施主嘗新。

相傳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皇帝南巡,駐蹕惠山寺,正值青蠶豆上市,方丈海與和尚便以青蠶豆做菜供皇帝品嘗,乾隆吃了這樣的時鮮蔬菜後讚不絕口,譽為珍品。並親自察看了茶園,見到套種在茶樹間的蠶豆鬱鬱蔥蔥,便稱讚僧人們的智慧,當場下旨欽賜良田18畝,免徵該地賦稅。從此惠山青蠶豆聲名大振,身價培增。

這樣,當地農民也紛紛廣為種植。到了清代末年,無錫農村蠶桑事業興起,沿惠山一帶農村廣植桑樹養蠶,農民又把惠山青蠶豆夾種在桑田裡,真正成了名符其實的「蠶」豆了。桑園裡出產的惠山青蠶豆,風味不減當年,而且產量大增。

沿惠山一帶山南山北所產蠶豆都叫惠山青蠶豆,但真正被認為最正宗的,則只有惠山廟巷所產的青蠶豆。廟巷地處惠山與錫山之間,村民皆在山南植桑養蠶,桑園內所產蠶豆具有惠山青蠶豆的全部特色:皮薄、肉嫩、清香、甜糯。山北所產蠶豆的品質就遜色多了,而且上市也遲。現在別說廟巷舊址早已無農田,連山北一帶可種植的山地,也只剩下邊邊角角的零星地方,讓現在閒坐家中的退休「老農民」,去種上幾棵解解厭氣而已。

甚至更遠一點的錢橋、胡埭一帶的沿山蠶豆,也是難得一見了。過去由於這一帶水土適宜,陽光充足,地溫較高,加上選擇良種栽培,所以沿山蠶豆同樣是備受無錫市民青睞的,通稱為「山上本地豆」,比之現在整包運來的外地「客豆」,味道真不知要好吃多少。

惠山青蠶豆的家常吃法是清炒。剝去豆殼後,蔥油起鍋倒入豆子煸炒,然後加清水少許,燒滾後用文火慢燒2分鐘,再加鹽與白糖少許,一分鐘後豆子酥爛,再放蔥花少許入鍋炒幾下,又糯又香的豆子就可端上飯桌了。

考究的人家,還要取一塊蒸熟的火腿肉,切成米粒丁,起鍋時撒入蠶豆中,清翠的豆色與紅色的火腿丁子相映成趣,更添食慾。惠山青蠶豆還能和多種菜餚配合,製成「翡翠瑪瑙」、「豆子炒魚片」、「背絲」等無錫風味菜餚。

嫩豆子上市的時間很短,只有一周左右,待豆價便宜了,豆子也就老了。不過老豆子也自有其吃法,舊時無錫貧苦市民,買來老豆子剝去豆皮,取其豆瓣,與鹹菜一起炒食,其味特別鮮美。也可做成鹹菜豆瓣湯,如放入一些小蝦米,則更佳。

如果捨不得剝去豆皮,老豆子則還可燒「捂沙豆」吃。燒法和炒豆子差不多,只是要先用剪子或刀在豆子上切開一條縫,起油鍋燒滾後多放點水,用慢火煨煮。如實在太老了,還可放入少許鹼水,這樣燒出的豆子,皮色黃中帶紫,豆肉已化為酥鬆,十分下飯,真正是老百姓的家常菜。

(本文系文化學者樂道也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配圖素材來自網絡及歷史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簡介:樂道也,本名程勉中,文化學者,江南大學人文學院研究員。

《無錫閒話》記述無錫歷史文化

以文會友,歡迎交流、賜稿

聯繫郵箱:wuxixhua@163.com

長按二維碼   關注無錫閒話

相關焦點

  • 【吃】翠綠碧嫩話蠶豆
    蠶豆秋種春斂,為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豆科植物蠶豆種子,子實莢生,果實為莢果,扁橢圓形,色綠如碧珠,是豆類蔬菜中的重要一員。 起源:蠶豆起源於亞洲西南和非洲北部。《太平御覽》記載,蠶豆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的豆種。古人將農曆三月稱為「蠶月」,如今全國各地均產蠶豆。
  • 「吃在保山」青綠蠶豆圓子,香酥顏芳華
    蠶豆圓子,保山著名豆食,純天然無添加,色澤鮮豔,傳統手工而制。其味道獨特,團如圓珠或橢如小餅,香脆怡口,外酥內柔,口感美妙無比。愛與美食相生相依,蠶豆圓子之魅在於一見鍾情,一吃沉淪,不僅顏如冠玉,秀色可餐,還五味俱全,芳香四溢。
  • 蠶豆
    周末到福嶼市場買了一籃蠶豆。蠶豆是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的植物,人稱胡豆。胡豆為什麼又叫蠶豆呢?有人說,這是因為蠶豆莢的樣子,形如老蠶,所以才叫蠶豆。江南人有所謂地三鮮,蠶豆、莧菜、蒜苔。地三鮮中,打頭陣的是這蠶豆。他們看蠶豆嫩不嫩,就看「肩章」(頂部月牙形的蒂),肩章是淡綠色的,說明蠶豆很嫩,可以帶皮吃。穀雨時節,蠶豆最嫩,《隨園食單》推薦用醃芥菜炒:
  • 蔥油蠶豆的好吃做法,軟嫩鮮香,營養美味,老少皆宜的美食
    蠶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該是最常見的豆類鮮蔬之一。其自身蛋白質的含量非常之高(25%-35%),再加上其餘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讓這款豆類美食一度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客。其實相對於筆者來說,自己在家用蠶豆做成的美食也不在少數。
  • 蠶豆|蘭花豆,奶油五香豆,油酥豆板
    但是蠶豆似乎是中國本土上早就有的,何以也加一「胡」字?蠶豆和胡豆的名稱到底是如何由來的呢?根據《談談因避諱胡人而更名的「胡」詞族食物》這篇文章,我們可以一探究竟。蠶豆經歷了從胡豆→國豆→蠶豆的變化。蠶豆原產於西域,本名胡豆。中國古代漢民族對北方邊地、西域各民族以及來自這些地方的物產均稱「胡」。
  • 4月蠶豆最嫩,無油不用炒,綿軟又清香,連湯小孩越吃越聰明
    蠶豆被文豪們細說有一籮筐,應該是它春天的滋味實在太美,又嫩又鮮。今天的人說蠶豆,是樣子萌萌的,氣息臭臭的,滋味棒棒的。再加上嘗鮮期太短,也就半個月左右,細細品,雖是家常小菜,那也足以讓人垂涎一生。記得上班時,每到春末的那幾天,食堂裡寧願排隊,也得等著吃的小炒菜,就是蔥油蠶豆。
  • 8道蠶豆の夏初料理嘗鮮要趁早!
    每年蠶豆的成熟季,此時正好也是養蠶的季節,所以也被稱為「蠶豆」。寧波人則習慣叫倭豆,而且在立夏前後,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吃蠶豆,都喜歡吃蠶豆,不少人家還將蠶豆跟大米飯一鍋煮,稱為「蠶豆飯」。嫩蠶豆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時令蔬菜,蠶豆的時令期很短,從鮮嫩上市到老得只能吃豆瓣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兩周,十來天的時間,一定要好好把握時機。所以每年這個時節我們的餐桌上素菜絕對少不了蠶豆了 。
  • 女人吃蠶豆的好處 蠶豆的營養價值
    很多人喜歡吃蠶豆,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那麼對於女性朋友們來說,吃蠶豆有哪些好處呢?蠶豆的營養價值又有哪些呢?
  • 新鮮蠶豆上市了,吃蠶豆的6個好處和2個禁忌你了解嗎?
    蠶豆,因其豆莢狀如老蠶而得名,又名胡豆、蘭花豆、羅漢豆,是人類栽培的最古老的食用豆類作物之一,我國多地均有種植。蠶豆未成熟時可作為豆類蔬菜鮮食,成熟後則屬於小雜糧,可作為傳統口糧。每到3月中旬,新鮮蠶豆就開始零星上市了,到了5月下旬就落市了。鮮蠶豆上市時間很短,因而豆農流傳著「嫩3天老3天不老不嫩又3天」的說法。嫩蠶豆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蔬菜,剛上市的鮮蠶豆嫩、甜、糯,口感極佳,營養價值也很高,適當食用可給身體帶來多種好處。
  • 天氣越來越熱,清粥小菜成了主角,油菜燒豆腐,酸芥菜炒蠶豆
    這道菜製作非常的簡單,豆腐經過煎制,成了兩面金黃,有著一層酥皮更加的好吃,上海青爽口下飯,味道清爽好吃。準備需要的食材:新鮮嫩豆腐1塊,小油菜250克,大蒜2粒,蠔油1勺,油鹽適量,澱粉適量。開胃小菜下飯又營養,這道蠶豆芥菜,製作簡單很是營養,喜歡的小夥伴可以試試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呢。裡面擠上的酸芥菜,怎麼吃怎麼開胃喲,喜歡的朋友趕緊試試吧。這道酸菜蠶豆,色澤金黃誘人,散發著酸菜特有香味。炎熱的夏天吃一口,也是特別的酸爽開胃。配上清粥小菜,就是非常簡單的一餐啦。
  • 豌豆、黃豆、蠶豆的區別
    3、蠶豆為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薔薇目、薔薇亞目、豆科、蝶形花亞科、野豌豆族、野豌豆屬、蠶豆種。3、蠶豆又稱羅漢豆、胡豆、南豆、豎豆、佛豆等。豌豆、黃豆、蠶豆的外觀區別1、豌豆從色澤上分有青、黃兩種,幹黃豌豆表皮發白,形狀因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為圓球形,還有橢圓、扁圓、凹圓、皺縮等形狀。
  • 國家農民:蠶豆熟了
    成熟了的蠶豆,吃法很多。炒著吃、炸著吃、煮著吃都可以。當零食吃或者當菜吃也可以。蠶豆加工成食品,最有名的當數上海的五香蠶豆了。上海五香豆又稱奶油五香豆,是上海市非常著名的傳統小吃,由上海城隍廟「郭記興隆五香豆店」首創,又稱「城隍廟奶油五香豆」。在上海工作很多年,也去過城隍廟多次,自然買過吃過。
  • 蠶豆炒韭菜:家鄉味太濃,太重,太有味,半兩酒下咽的父親,竟然滿眼淚光
    「蠶豆炒韭菜呢,很平常的菜,歡迎歡迎,馬上就炒好了,等下一起嘗嘗。」這家主人,聽到我的聲音馬上答道。在我們老家月田,農村有個習慣,抑或是規矩,來者都是客,都會得到盛情款待的。這位炒菜的老人大概七十多歲,跟我父親差不多,臉上的皺紋經緯分明,但顯得非常慈祥。我也不客氣,自己端了把椅子坐下來,看到老人家忙活,聞著蠶豆炒韭菜的飄香。
  • 宅家也要吃得健康時令菜不能少,春筍、蠶豆、豌豆和香椿還有這些...
    4.最後加入焯過水的春筍塊,小火燉10分鐘即可; 5.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豆皮一起燉,和春筍一起下鍋就好,至於湯放不放蔥花,一些說法是蔥和筍的味道不搭,我認為,自己吃想放就放; 6.我喜歡的蘸碟調法是:蒜末+生抽+醋+香油+花椒油+青紅辣椒碎
  • 蠶豆最解饞的5種做法,讓你嘗個鮮!
    春至濃處,蠶豆也碧碧綠綠地上市了。被春捂暖的天地豐潤朗暢,迴蕩出溼泥與青草延綿不絕的香氣,叫人怡悅。小時候,蠶豆收穫的時節,常常折了一捆捆的蠶豆杆回家。有時肚餓難耐,撅一根竹籤串上嫩豆子扔進火塘裡烤了吃,又香又酥,很是美妙。
  • 蠶豆,蠶豆病?吃蠶豆你要注意哪些方面?
    並且,蠶豆的營養價值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跟著營養姐看看吧~蠶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為糧食、蔬菜和飼料、綠肥兼用作物。一般認為蠶豆起源於西南亞和北非。中國的蠶豆,相傳為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我國蠶豆種植面積廣泛,以四川最多,次為雲南、湖南、湖北、江蘇、浙江、青海等省。
  • 保山綠蠶豆的營養價值
    蠶豆按其子粒的大小可分為大粒蠶豆、中粒蠶豆、小粒蠶豆三種類型:大粒蠶豆寬而扁平,千粒重在800克以上,如四川、青海產的大白蠶豆,品質較好,常作糧食或蔬菜食用;中粒蠶豆呈扁橢圓形,千粒重為600~800克;小粒蠶豆近圓形或橢圓形,千粒重為400~650克,其產量高,但品質較差,可作為綠肥作物。
  • 高蛋白低熱量,好吃又不長肉的蠶豆雞胸肉絕對是你晚餐的最佳選擇
    熱量低,不長肉,配上蠶豆補充蛋白質,營養價值也出來了。眼下正是蠶豆上市的時候,我們吃蠶豆一般吃的都是超市賣的零食,作為北方人很少能吃到新鮮的蠶豆,不過現在物流這麼發達想吃什麼都能買到,我就從網上買了幾斤。蠶豆的營養是極其豐富的,蛋白質含量平均為30%而雞胸肉蛋白質含量也是很高的,且易被人體吸收入利用。所以這兩者搭配在一起絕對是高蛋白低熱量的減肥聖品。
  • 一鍋鮮香蠶豆飯開啟夏日模式
    立夏,正值暮春初夏,芹菜、蒿菜已老,番茄、茄子還是苗兒,正是蠶豆上市的時節。蠶豆又稱胡豆、羅漢豆、蘭花豆,寧波人稱「倭豆」,老家又稱「川豆」。按習俗,立夏當天除了「撞蛋」,還要「稱人」,要吃上一碗「倭豆飯」 。      綠油油的蠶豆外面是一層厚厚的豆莢,豆莢裡面裹夾著數顆綠豆仁,多至四顆,少則一顆。
  • 好味的蠶豆食譜大推薦!
    春末夏初,蠶豆花落,結出一個個飽滿厚實的豆莢子,這時的蠶豆最為鮮嫩。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個簡單易做的蠶豆食譜,絕對養生又好味哦~香腸粒鹹菜蠶豆飯作為立夏節氣的時令食物,蠶豆飯是這天一定要吃的。老百姓認為蠶豆是「清明見莢,立夏好吃」,所以趁著這一天一定要蒸一鍋立夏蠶豆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