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省,不僅有著彩雲之南的雅稱,而且也是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在我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中,僅雲南一省就有二十五個少數民族,可以稱得上是名符其實的少數民族大省。
在雲南地區的眾多少數民族中,有七個起源於當地的原生民族,這其中就包括聚居於基諾山上的基諾族。作為1979年才被確定為,具有單一民族條件的少數民族,在建國之前還尚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由於沒有民族文字所以只能,通過刻木、刻竹等方式記事。
關於基諾族的最早記載始於明末清初,也就是說在清朝建立之後,基諾族才被發現。基諾山位於西雙版納景洪市區域內,相傳基諾山漫山遍野都長滿茶樹。漢族茶商曾深入基諾山腹地,並發現了世居於此地的基諾族。
由於基諾山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所以基諾族曾與傣族有過密切交往。據說傣族土司曾實際控制過基諾族村寨,並以領主的身份任命過叭、鮓、先等,基諾族內部基層頭人以便於管控基諾族。
作為我國境內最後被確認的少數民族,基諾族就像一顆滄海遺珠一樣,隱匿於方圓600多公裡的基諾山中。正所謂「小隱隱於野」,基諾族人就像熱愛隱逸的文人雅客一樣,千百年來一直棲身於茶香飄逸的基諾山。
隱逸於基諾山中的基諾族
相信去過雲南西雙版納基諾山寨的人,都能夠被這隱逸於深山的民族所吸引。層巒疊嶂的山峰、茂密深邃的原始森林,總會給人一種無盡的神秘之感。歷經歲月滄桑的基諾山中,到底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傳奇呢?走近基諾族才能掀開這個謎底。
基諾族先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對自然現象並不是特別了解,所以形成了很多比較原始的自然崇拜行為。基諾族認為世間的萬物皆有「靈」,所以天、地、日、月、山、河等,都是基諾族人崇拜的對象。
同時,基諾族人還擁有祖先崇拜,尤其對諸葛孔明更是倍加尊奉。相信提到這一點很多人都會特別疑惑,基諾族是聚居於基諾山上的少數民族。而諸葛亮則是蜀漢丞相,這二者之間到底存在什麼關係呢?
一、基諾族與諸葛亮的傳說
相傳基諾族先民曾是蜀軍麾下的普通士兵,諸葛亮率軍「五月渡瀘,深入不毛」時,由於當地氣候過於潮溼且瘴氣特別多,諸葛亮曾下令停軍休整,於是將士們就在森林中席地而坐。但由於過於疲勞所以皆酣睡,當蜀軍開拔之時有一部分人,居然因沒有聽到號令而耽擱於此地。
但大軍已經渡河,他們無法與之匯合,所以就只能長居於此地。並且與當地少數民族結婚,經過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之後,終於形成了一個有認知感的民族,只不過並未形成單一民族而已。這其實就是關於基諾族起源,較為廣泛流傳的傳說之一。
二、女神「阿嫫腰北」創造
在基諾族的傳說中曾有一位女神,她的名字叫「阿嫫腰北」,是她創造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但是當她把這個個世界被創造出來之後,卻發現這個世界充滿了喋喋不休的爭吵。於是她決心毀掉這個舊世界,重新創造一個安靜、祥和的新世界。
女神阿嫫腰北將一對親兄妹,「瑪黑」、「瑪妞」放入木鼓中,然後就開始了毀滅世界的計劃。當這對兄妹在木鼓裡漂泊了七天七夜之後,整個世界都變得異常安靜。於是他們破鼓而出肩負起了,創造人類的重要歷史任務,這也是基諾族的起源傳說。
可能有很多讀者看到基諾族,是由親生兄妹結婚後形成的民族,都會感到既驚奇又特別詫異。事實上作為少數民族起源傳說,不僅在真實性方面欠缺真憑實據,而且也只是基諾族人的一種想像罷了。
筆者認為關於基諾族的起源,雖然時至今日依然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基諾族是雲南省的土著民族;也有人根據史料猜測基諾族,應該是由普洱、墨江或北方遷徙而來。無論哪一種說法目前都尚未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基諾族在基諾山上,已經聚居了大約兩千年左右。
三、關於基諾族遷徙說
目前,史學界關於基諾族到底是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原生民族,還是由外地遷入當地的遷徙民族,始終都存在著較為激烈的爭論。實際上就算基諾族屬於遷徙民族,但也只是由雲南的普洱遷至基諾山而已。
所以筆者認為關於基諾族的族源問題,實際上根本沒有必要過於較真,畢竟都是雲南地區的特有民族,所以無論基諾族起源於何地,其實都沒有離開過雲南地界。而基諾族的族名中的「基諾」二字,既可以譯為「舅舅的後人」,也可以稱為「尊重舅舅的民族」。
尤其是基諾族聚居的基諾山,曾經又被稱作「攸樂山」,而「基諾」二字則譯為「攸樂」。這其實就已經充分說明了,基諾族應該起源於基諾山,否則也不可能將族名定為「基諾」。所以筆者認為從這一點來看,基諾族應該就是基諾山上的土著民族。
普洱茶山上的基諾族,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
基諾族聚居地基諾山,又被稱作普洱茶山。這主要是因為基諾山上一年四季,都飄逸著令人回味無窮的茶香。雖然基諾族不像阿昌族,將自己稱為「茶樹之子」,但是每天都生活在茶香四溢的基諾山上,也會給人一種猶如人間仙境之感。
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的基諾族同胞,由於在清朝時還依然保留了,原始的母系氏族社會遺風,所以他們的很多民俗文化,其實都蘊含著一股久遠的歷史氣息。
一、崇拜太陽的民族基諾族
基諾族對大自然有一種天然的崇拜心理,這也是基諾族人崇拜太陽的契機。基諾族的衣服、背包以及物品上,一般都會紋繡或雕刻上太陽圖案。基諾族的太陽鼓舞蹈,更是基諾族人熱愛太陽的突出表現。
從正面看太陽鼓仿佛一輪,從東方冉冉升起的太陽。鼓身上插著的17根木管,就像太陽散發出的萬丈光芒。基諾族人每當除夕到來之時,都會敲響太陽鼓祈求幸福與吉祥。實際上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基諾族人的日常生活與習俗,都在處處的彰顯著對太陽的虔誠與崇拜。
但是也有人認為基諾族在衣服上,或者是其他器物上刺繡的太陽,仔細看起來有點像諸葛亮使用的八卦,這一點也比較符合基諾族源自蜀軍的說法。當然,這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猜想,而且與諸葛亮的八卦也有一點牽強附會。
二、實行「一夫一妻」制
基諾族先民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婚俗。正常情況下基諾族青年男女,在舉行「成年禮」之後就會開始談戀愛。實際上基諾族的戀愛方式也比較特殊,他們會在勞動的過程中通過對歌的方式,表達對彼此的愛慕之情。
而且還會將司空見慣的樹葉作為定情信物,雖然看起來有一點過於隨意,但是卻彰顯出了基諾族人簡單的愛情觀。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個人情投意合,就可以在家長的允許下同居,而且只有在生完孩子之後才能舉行婚禮。
這種驚世駭俗的婚戀習俗,在基諾族卻顯得習以為常。基諾族人在舉辦婚禮的時候,雙方父母一定要親臨婚禮現場,只有這樣還能顯出結婚典禮的隆重。一對新人在結婚之後新娘子會在,婚後第五天足有回娘家,這一點與漢族人的「回門」習俗一樣。
三、基諾族的文化習俗
相比較於其他少數民族來說,基諾族幾乎人人都有文化。這一點與其崇拜諸葛孔明息息相關,因為在基諾族的起源傳說中。基諾族先民曾是諸葛亮麾下的軍士,所以他們對諸葛亮的才學十分崇敬,所以才會讓每一個族人都學習文化知識。
筆者認為基諾族被稱為少數民族中的文化明燈,主要與基諾族中幾乎沒有文盲有關係。作為一個處於雲南基諾山的少數民族,能夠在吃飽穿暖的前提下學習文化,但從這一點來看,這個民族就具有其先進性。
四、基諾族建築習俗
基諾族村寨中坐落著很多大房子,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最大的房子群落,至少可以居住三四百人,而相對較小的房子群落也至少有十餘戶。這其實也是基諾族的一種建築習俗,據說基諾族房屋形制是按照,諸葛亮的冠帽形狀設計而成。
一般情況下基諾族村寨,都會建築在向陽的山坡上。村寨中的每一個房子,都是使用竹子或茅草等材料建築,簡而言之就是基諾族的傳統房屋,主體都是由竹木結構組成,而房頂上則覆蓋著較厚的茅草。
每一個家庭都會有一個竹樓,而竹樓則呈長方體形制,建築樣式屬「幹欄」式樣。正常情況下每一個竹樓的面積都非常大,高度至少在10-12米左右,而跨度也不會低於10米,長度最多可以達35米,這種高大而又雄偉的建築,時至今日,依然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筆者認為在歷經了千百年的風雨之後,基諾族竹樓依然屹立於山坡之上。這種極具民族民族色彩的建築特色,實際上也是基諾族的一種歷史風採。作為基諾族世代居住的龐然大物,在現代社會中,竹樓依然是基諾族人重要的居住場所之一。
五、基諾族飲食習俗
基諾族聚居地除了盛產茶葉之外,其實也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比如,大家比較熟知的大米、玉米,就是基諾族人的日常主食。同時,基諾族人也特別喜歡吃糯米,他們的早餐基本上就是糯米糰。
基諾族人特別喜歡吃辣、吃鹹,所以他們的菜品一般都以鹹辣味為主。酸筍就是基諾族人餐桌上的必備食物,同時,火燒飛螞蟻、烤蜘蛛、竹鼠煮稀飯,以及竹筒烤飯、酸筍煮狗肉等,也都是基諾族人的特色美食。
筆者認為每一個民族的飲食習俗,其實都與聚居地的氣候現象,以及大自然的饋贈息息相關。居住在基諾山的基諾族人的飲食風俗,其實與當地的實際情況有關係。尤其是他們喜歡吃鹹、辣食物,更與當地潮溼的氣候條件,以及瘴氣繁多息息相關。
結 語
基諾族作為我國眾多少數民族中,世代聚居於基諾山中的茶農,從清朝初期被漢族人發現之後,就一直與漢族人有著比較和諧的相處關係。作為我國最後一個被確認的少數民族,基諾族正在以濃鬱的歷史神韻,以及嶄新的民族面貌迎接新時代。
【參考文獻】
趙雲豔《基諾族大鼓舞的形態與流變》
戴慶廈《基諾族語言使用現狀及其演變》
陳紅偉《布朗族與基諾族茶文化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