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李天天解讀:
孔子說,只要自己帶來10塊肉乾作為拜師禮物的,我從來沒有說不教的。
孔子教人,是有條件的,您要給我禮物,也就是學費,
學費,也是有數量的,不是您想給多少,就給多少。
孔子並不是有些人想像中的那種聖人,有些人想像中的聖人,應該是免費教學,主動教學。
不是這樣的。教育不是慈善。任何事物都有其內部規律,違背這個規律,就得不到好結果。
如果不懂道理,有時候,就會好心辦壞事。
一個人想要學習,
首先他自己要主動。自己不主動,老師就算想教您,也教不了您。
您想要學習, 您就要付出代價,代價表示誠意,也表示對老師的尊重。
如果自己又不願意出錢,或者說,老師教的價值一百塊,自己只願意出一分錢。
這就是不尊重老師。老師也不願意教。
代價是一種篩選,您不願意付出這個代價,說明您還沒想好。
就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與情誼。
很多人不喜歡談錢,說談錢傷感情,都在哪裡模稜兩可的說些面子上的話。
這實在沒有必要。
您真要做什麼,就直接說,想收學費,收多少,直接說,
對方願意交學費,就交,不願意,或者交不起,就算了。很多事情,說明了,反而不傷感情。
就怕那種模稜兩可,推拖拉,您搞不清楚,他到底是要付費,還是不付費,談到最後,才談錢。
既浪費時間,又傷感情。
還有這樣一種人。
他不帶學費過來,他說他是找您探討的。明明他的水平沒您高,他就是想通過探討這種措辭,浪費您的時間,從您這裡獲取寶貴的經驗,知識。
很多人以為知識,經驗,謀略,就是別人說說話而已,沒什麼成本。
這是他們智力低下的體現,他們理解不了這些虛擬的東西是非常值錢的,信息就是權力。
當然,聰明的人,也知道,這些人沒有誠心,您就告訴他了。他可能還會嘲諷您,諷刺您的思想,智慧,知識也沒什麼了不起。
所以,高明的老師,都是先看學費,看代價,您先滿足了這個門檻,我們再開始,滿足不了這個門檻,我們乾脆就不見面,不開始進行教學。
高明的老師,也不主動教人。
對方有誠意, 自然會帶著禮物過來,自然會對您尊重,禮貌,請教您。
這個時候,您教他,他才聽得進去。
而他不主動,您主動去教他,他就會覺得您煩,覺得您多事,甚至會侮辱您,高明的老師,沒必要自取其辱。
所以,當老師,必定要學生主動。
學習東西吧,應該收一個比較貴的學費,
十條肉乾,在孔夫子那個時代,應該是比較貴重的,那個時候生產力低下,能吃上肉的不多。
貴是非常有好處的,這樣學生才重視。沒付出代價的,免費的,大家都不珍惜。
於學生,於老師,都沒什麼好處。
收學費,不是勢利,而是現實,是懂生活,懂人性,人心。
談錢,是最高明的。
不談錢,才是最愚蠢,最卑微,最容易出事的。
凡是多從利益角度去考慮問題,您會變得聰明起來。
若是經常只會從感情角度去考慮問題,您會變得越來越笨。
所以,作為一個老師,那些學生值得教呢?
答案是:付足了學費的同學,我們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