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彭城戰敗後,項羽為何不趁勝追擊?

2020-12-18 已開雙封9003

不是項羽沒有追擊,而是追擊了,但是小混混劉邦命大,趁亂逃跑了。彭城之戰幾乎就是劉邦一生的噩夢,當時劉邦基本就是傾巢而出,將近五十六萬的軍隊最後被項羽打的是落花流水,那麼彭城之戰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事情,劉邦五十六萬的軍隊竟然被項羽三萬左右的軍隊擊潰了。

分配不均、各懷鬼胎

在擊潰了秦朝以後,就按照當初的約定,開始分封諸侯,但是人心難測,在那個天下大亂的時候,無論怎麼分配,都會影響到一些人的利益。

再加上項羽本身分配就是按照個人的喜好來進行分配的,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用在這個時刻正好。既然分配不均,那麼那些認為分配不均諸侯就要聯合到一起想辦法拿回原本屬於他們的利益。

公元前206年,田榮和劉邦首先開始發難,楚漢之爭也正史開始,彭城之戰就是楚漢之爭中一場重大的戰役,彭城之戰也可以說是漢、楚的第一次正面的交鋒,最終以劉邦落荒而逃,項羽大勝而歸而暫時結束。

師出有名、不敵霸王之力

世人多認為項羽自負輕敵,但怎麼知道項羽確實是有自負的資本的,如果要說秦末漢初的軍事天賦誰強的話,那麼項羽必定名列前茅,可以說在軍事方面是一個絕世天才。彭城之戰,項羽可以說是腹背受敵。

當時項羽主力被田橫拖在齊地,而此時的劉邦趁虛而入,準備攻打彭城,此時的項羽既要攻打田橫,又要監視劉邦,但是霸王的表現絕對不負天才之名。劉邦以「項羽殺義帝楚懷王為口實」來攻打霸王。

雖然佔據了輿論上的優勢,但是就像一些玄幻小說中說的一樣」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都是渣渣」,這句話用在此時的項羽一點不為過。劉邦以此為旗幟,發函到諸侯各國,迅速得到了很多諸侯的響應。

此時的聯軍正式形成,劉邦開始部署戰鬥,但是令人疑惑的就是除了韓信,周勃、樊噲、夏侯嬰等劉邦的大將基本都參與到了此次戰爭。韓信為什麼沒有參戰,我們暫時不論。此次戰役可以說是項羽面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

除了倆面受敵,還有即使霸王此時軍隊數量必定低於聯軍數量,更危險的是此時項羽的根據地基本被敵人佔領,項羽的補給陷入了兩難。為什麼說項羽是絕世天才,就是在此刻展現出來。

項羽決定留下諸將攻齊,自率精騎三萬疾馳南下,迎戰劉邦的聯軍,宛如又是一個巨鹿之戰。用了。《史記》記載「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

大意就是項羽自己帶領三萬精兵由魯瑕丘擊破樊噲等軍後,即在胡陵至肖縣採取包圍閃擊,不到半天的時間就擊潰了漢軍。劉邦打敗落魄而逃。

此次戰役項羽可以收又一次創造了輝煌,三萬大軍擊潰了五十六萬聯軍,這就是西楚霸王項羽,所以後人多惋惜:「至今思項羽,不可過江東」。

高祖落敗、宛若神助保性命

關於這次戰役最後的階段,《史記》給了我們明確的答覆:「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

大意就是說:「漢軍都敗走了,項羽追殺,漢軍被殺十餘萬人,剩下的漢軍逃到南邊,楚軍有追擊,又在睢水殺了十餘萬人,睢水都被堵住了,被劉邦圍困的是水洩不通,但是此時天空忽然起了大風,風沙走石,天氣昏暗,導致楚軍大亂,潰散,漢王劉邦才得以逃脫。」

從《史記》記載,我們知道了,不是項羽沒有追擊劉邦,而是對劉邦窮追猛打,但是不知道什麼緣故,天氣突變,才導致了劉邦逃脫,不到不說劉邦運氣是真的好。

相關焦點

  • 楚漢相爭,是項羽吊打劉邦,還是劉邦吊打項羽?
    楚漢相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彭城之戰,項羽吊打劉邦。第二階段,滎陽成皋爭奪戰,劉邦項羽相持。第三階段,鴻溝議和後,劉邦吊打項羽。
  • 彭城之戰項羽因何放過劉邦?論謀略,項羽不是老油條劉邦的對手
    項羽不是不想全力追擊,而是實際情況不允許,雖然彭城大勝,重創了漢軍主力,諸侯也開始大部分倒向項羽,可是這並不代表著項羽就有能力放心大膽地追擊劉邦了,劉邦這個老油條,對付項羽還是有很多辦法的,即便他已是困頓之局,也有反擊項羽的能力。《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漢王敗走,賀方將軍擊楚,追騎以故不得進,漢王顧謂賀:子留彭城,用執圭東擊羽,急絕其近壁。
  • 彭城之戰明明項羽大勝,劉邦慘敗,為何英布卻投靠劉邦背叛項羽呢
    換句話說,彭城之戰前,劉邦的實力遠遠地超過了西楚霸王項羽,劉邦的勢力已經遍布整個巴、蜀、漢中、中原,一直到與楚國交界的彭城地區,二分天下有其一,這一切不過是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完成的。英布同樣作為諸侯王,自然不想把寶押在會輸的一方,所以英布就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當項羽要求英布率領人馬與他一起平定齊地的叛亂時,英布沒有把寶全部押上,只是派出了四千人馬給項羽,一是不敢得罪項羽,二是給自己留條後路,萬一劉邦打來了怎麼辦。
  • 為何說劉邦是直到臨終前才明白,當年烏江岸邊,項羽為何選擇自刎
    項羽不免體會到了,人生不過如此,縱然你創立萬世不拔的基業,終究到頭來也是一片黃土。我們常說:最了解你的不一定是你自己身邊的親人或者朋友,而是你的對手;項羽作為劉邦一生中最重要的對手,臨終前的劉邦終於明白了楚霸王項羽當年為何在烏江自刎而不肯過江。
  • 為何說劉邦是直到臨終前才明白,當年烏江岸邊,項羽為何選擇自刎?
    今日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項羽不免體會到了,人生不過如此,縱然你創立萬世不拔的基業,終究到頭來也是一片黃土。 我們常說:最了解你的不一定是你自己身邊的親人或者朋友,而是你的對手;項羽作為劉邦一生中最重要的對手,臨終前的劉邦終於明白了楚霸王項羽當年為何在烏江自刎而不肯過江。
  • 彭城之戰:項羽只有3萬兵馬,為何能擊敗劉邦的56萬大軍?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乘項羽膠著於城陽之際,率五諸侯軍約計五十六萬人,向楚都彭城進攻。由此,就彭城之戰來說,正式爆發了。在彭城之戰中,劉邦一方集中了56萬大軍,而項羽則只有3萬兵馬。那麼,問題來了,彭城之戰中,孰勝孰負呢?一首先,彭城之戰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發生,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
  • 彭城之戰,張良和韓信在哪,為何劉邦56萬大軍被項羽3萬人殺敗
    彭城之戰是劉邦一生少有的慘敗之仗,56萬聯軍居然一戰被項羽的3萬人打得丟盔棄甲、一潰千裡,劉邦不是有張良這樣運籌帷幄的謀士和韓信這樣戰無不勝的將軍,怎麼還會在彭城遭遇如此的慘敗,彭城之戰時, 張良和韓信到底在不在彭城?
  • 龍且對項羽有多重要?為何龍且戰死之後,項羽便迅速敗亡了
    那麼,龍且對於項羽到底有多重要呢?為何龍且死後,項羽便知道自己離敗亡不遠了。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解讀,一是龍且在項羽陣營的地位,二是龍且戰死的時間節點。根據《史記· 陳丞相世家》的記載,對於項羽用人,陳平曾評價道,「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也就是說,項羽用人,更注重血緣關係,如項聲、項他等,而這也是導致項羽麾下人才稀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 三萬人大敗五十六萬人的彭城之戰,楚漢之爭中劉邦跌得最大跟頭
    劉邦認為剿滅項羽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劉邦南渡黃河,進入洛陽,昭告天下,誓師討伐項羽。四月,劉邦趁項羽主力在齊國被拖住,彭城空虛的時機,率軍直撲彭城,彭城之戰就此展開。以為義帝報仇為名,孤立項羽劉邦在洛陽以項羽殺害義帝楚懷王為由,派出使者聯絡各地諸侯,共同討伐項羽。
  • 項羽推翻秦朝後,為何不在鹹陽定都,而是返回彭城當王?
    項羽與劉邦相比,有著太多的優勢。本來毫無敗績的他,最終卻栽在了劉邦的手中。事後,人們在分析項羽失敗的原因時,總結了很多。有說他剛愎自用的,有說他優柔寡斷的,還有說他不珍惜人才的。而在諸多的原因中,有一條一定不能忽視,那就是項羽推翻秦朝後的定都問題。
  • 項羽封英布為九江王,為什麼英布卻在關鍵時刻背叛項羽轉投劉邦
    曾為驪山刑徒的英布,早年也是反秦義軍一員,後投靠楚地反秦先鋒項梁,成為楚軍陣營的一員戰將,項梁戰死定陶之後,英布在「巨鹿之戰」期間投入項羽麾下。因在反秦戰爭中屢立戰功,項羽大封天下時獲封九江王,然而在「彭城之戰」後,卻被劉邦的使者隨何策反,就此投入劉邦陣營。按理來說,項羽對英布也算是情深義重,英布為何還要背叛項羽投靠劉邦呢?
  • 因為項羽的這幾個弱點,他註定會在垓下之戰輸給劉邦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46,閱讀約2分鐘「生是英雄,死也是鬼」李清照的這首詩充分說明了西楚霸王項羽的確是英雄,但這位英雄的命運並不太好,最後輸給了流氓皇帝劉邦。項羽在戰爭中向來都是常勝將軍,那麼為什麼在尕夏之戰中輸得那麼慘,最後自刎烏江?在Gaixia之戰中,項羽被劉邦追擊,隨後被圍攻。項羽戰敗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糧草不夠。否則,他早已成為天下之主,而不是選擇與劉邦將天下一分為二。正因為如此,所以項羽很想早點回彭城,而劉邦等人已經看出了項羽的計劃,所以儘量不讓項羽得到糧草。
  • 項羽手下最倒黴的將領:饒了劉邦一命,劉邦卻將他處死
    楚漢戰爭期間,項羽手下不少將領都幫過劉邦的忙,比如說項羽的叔父項伯。除了項伯外,其實還有一位將領。他在奉命追殺劉邦時,已經追到了劉邦,但卻將其放走。此人對劉邦可以說是有著不殺之恩,可是後來劉邦卻恩將仇報,將其此人殺死!這到底是怎樣一段歷史呢?這個倒黴的將領又是誰呢?
  • 彭城之戰,項羽3萬鐵騎大破劉邦56萬大軍,為何垓下就不行了?
    公元前205年4月,劉邦以項羽殺害義帝為名,正式對項羽發動了第一次大規模戰爭,而劉邦方面一共有5國的諸侯聯軍,共計56人,而項羽當時正在平定齊國的叛亂,於是將主力部隊留在了齊國,親自帶領3萬鐵騎南下,和劉邦的諸侯聯軍在彭城展開了決戰。
  • 彭城之戰明明項羽大捷,劉邦大敗,為什麼英布卻投靠劉項羽背叛?
    英布投靠劉邦,背叛項羽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而且是必然性大於偶然性,對於投降這件關係到未來地位和生命的頭等大事,不可能只有劉邦使者憑什麼三言兩語就馬上做出決定,英布的背叛早在劉邦派出使者之前,就有了蛛絲馬跡。
  • 項羽的文韜武略遠勝劉邦,為什麼在楚漢爭霸中劉邦能戰勝項羽?
    劉邦為什麼能在楚漢相爭中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建立大漢王朝?從兩個人的對比來看,能力方面劉邦跟項羽比真的差太多了。楚漢爭霸的四年中,劉邦在對項羽的作戰從來就沒有贏過,而且輸得都是相當窩囊的。在彭城之戰中,項羽用三萬兵力對戰劉邦五十萬大軍,打得漢軍丟盔棄甲,四處逃竄。從中可以看出,劉邦的治軍水平,謀略方面遠遠不如項羽。
  • 西楚霸王項羽,實力碾壓劉邦,為何最終一敗塗地?
    楚漢之爭人們肯定是不陌生的,在歷史上,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這一時期的秦朝已經走向滅亡。在歷史上,項羽是唯一一位以王侯身份被寫入帝王史記的。
  • 項羽自刎後,為何被亂刃分屍?劉邦的一道命令,令漢軍發瘋
    所以項羽雖然在垓下突圍而去,但卻遭到了漢軍瘋狂的追擊,「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一路上將項羽手下的兵將斬殺殆盡。來到烏江岸邊後,項羽率領餘下的將士下馬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激戰過後,手下將士傷亡殆盡,項羽本人也已經身負重傷了,「身亦被十餘創」。項羽明白,他最後的時刻到來了。這時候,項羽看到漢軍陣中有個熟人,名叫呂馬童,與項羽關係還算不錯,但此時已經成為仇敵。
  • 為何弱小的劉邦可以擊敗強大的項羽,最終一統天下
    鹹陽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建造都城最好的地域,同時作為秦朝的鹹陽城已經非常成熟,不需要大興土木就能夠得到一座都城,對於項羽未來的統治百害而無一利,但項羽執意建都於四戰之地的彭城,使自己陷於四面受敵的不利態勢之中。劉邦則處心積慮、千方百計欲據關中而爭奪天下。奪得關中後,又進而奪取河東、河南、河內,,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終於奪取了最後的勝利。
  • 鴻門宴偏袒劉邦,項羽為何不殺了項伯
    項伯,名項纏,是項羽的叔叔。項伯早年行俠仗義,秦統治時期曾與張良有舊交情。曾經因犯下殺人罪,跟隨韓公子張良躲藏在 下邳 (今江蘇睢寧西北)。到了項梁在吳中起兵造反之時,項伯也跟隨他參與這件事。後來跟隨項梁北上,擁立熊心為楚懷王,被任命為楚國左尹。秦二世三年,參與北伐援救趙國,後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又跟隨項羽佔領函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