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古菌,揭示生物起源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本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日本科研團隊的論文,日本橫須賀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的井町寬之和日本筑波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的延優等研究人員,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了一種阿斯加德(Asgard)古菌,對其進行了表徵,試圖揭示真核生物的起源。

這項研究工作被描述為「裡程碑」「重大的」進步,有同領域學者表示這標誌著「微生物學的巨大突破」。

神仙古菌家族

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科研人員試圖描述的是大約二十億年前地球上生命起源的一個重要階段——生命如何從原核生物進化成真核生物?

這個階段有多麼重要呢?

動物、植物、真菌……包括我們人類,都是由真核細胞組成的真核生物。

但在真核細胞出現以前,地球上只存在簡單的微生物——古菌和細菌,它們都是原核生物。

原核細胞即廣義的細菌,它構造簡單,細胞核無核膜包裹,沒有複雜的細胞器。

真核細胞則包含典型膜型細胞器,如細胞核和線粒體等。

簡單的原核細胞如何進化成複雜的真核細胞?

科學家們發現,古菌具有許多真核生物的特徵,明顯區別於細菌。這意味著,人類在細胞層面的老祖宗,可能是古菌。

2015年,瑞典團隊曾在《自然》發表論文,發現並解析了一種全新的古菌——洛基古菌(Lokiarchaeota)的DNA序列。此後兩年,又有三個與洛基古菌有關的新的古菌被發現,分別命名為索爾古菌(Thorarchaeota)、奧丁古菌(Odinarchaeota)和海姆達爾古菌(Heimdallarchaeota)。由於這幾種古菌都以北歐神話中的神仙命名,如邪神洛基、雷神索爾、主神奧丁、守護神海姆達爾,包括上述幾種古菌在內的整個新的古菌類群,自然就以北歐神話中的神域阿斯加德(Asgard,又譯「仙宮」)命名了,它們被統稱為阿斯加德古菌。

對阿斯加德古菌的DNA分析研究顯示,它們存在真核細胞樣基因,和真核細胞親緣關係非常接近。人們據此推測,阿斯加德古菌就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複雜生命的老祖宗。

但是,這只是通過DNA序列進行的推測,並沒有其他更直接的生化代謝實驗證據,主要是沒有在實驗室內成功培養出這些細菌,無法重複和確定這個進化過程,因此只屬於沒有被證實的假說。

十年實驗培養

這次日本研究團隊做出來的,正是這個實驗室培養工作。井町寬之和延優等人經過十年的努力,分離並培養了一種阿斯加德古菌。(捋一下這個時間線,很顯然,日本團隊剛開始研究神秘古菌時,還沒有阿斯加德古菌這個概念。)

用於收集淤泥樣本的日本「深海6500」號載人潛水器。(JAMSTEC供圖)

研究小組從日本海岸的大峰脊深處收集了淤泥,之後將樣本放入充滿甲烷的特製生物反應器裡培養。2000天後,他們分離出了包含多種微生物的混合物,再經過多年的進一步富集,得到了某種阿斯加德古菌的活體培養物。

他們將這種微生物命名為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源自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他用粘土造出了人類。(果然是仙宮古菌家族,科學家們都給它們取神仙名字。)

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這個名字太長了,我們就簡單點,叫它「普羅米修斯君」吧!

「普羅米修斯君」生長速度極慢,每14-25天數量翻一番。它的基因組也包含高比例的真核細胞樣基因,證實了之前的DNA分析。

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室觀察發現,「普羅米修斯君」必須與一種或兩種伴生細菌一起生長。當「普羅米修斯君」將胺基酸分解成食物時,會產生氫氣,而伴生菌則以氫為食。如果這種古菌周圍存在氫氣,能顯著阻礙其生長速度,共生菌則能幫助古菌消除氫氣的不利影響。

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研究人員還發現,「普羅米修斯君」缺少複雜真核生物所擁有的胞內細胞器樣結構,但是其外部表面擁有長長的通常會分支的突起,有點類似神經細胞的突觸。它的共生菌夥伴們就依附在這些長長觸角周圍。

老祖進化之路

在實驗的基礎上,日本團隊這樣推測老祖宗古菌的進化之路:

古菌老祖宗生活在地球大氣含有氧氣之前。大約27億年前,氧氣開始在地球上集聚,但氧氣對老祖宗來說是有毒的。

為了避免被氧氣毒死,厭惡氧氣的老祖宗古菌通過與耐氧和除氧的細菌形成共生關係來適應新的環境。在這種共生關係中,一種共生菌可以消耗掉多餘的氫,另一種共生菌可以消耗掉有毒的氧。

隨著地球上氧氣水平的上升,生存所迫,古菌利用觸手狀的結構來「纏繞」捕獲經過的除氧細菌,以達到更親密的共生關係。觸手們融合成囊泡,將古菌和細菌包裹在一起。宿主古菌與內部細菌共享胺基酸這樣的食物,作為回報,細菌消耗氧氣並提供營養。宿主將代謝委託給細菌,細菌則為宿主提供能量。

細菌在此過程中被吞噬,並最終演變成細胞器內部結構的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源,對呼吸和能量產生至關重要。

通過基因轉移和共生關係的成熟,我們得到了最初的真核細胞,這是一種可以呼吸氧氣的古菌與細菌的雜交體,含有可以提供能量的「線粒體」。

這就是一個原始的真核生物的誕生。

所以,這就是一個在反派氧氣導致的生存壓力下,土著古菌與過客細菌被迫組CP,然後開拓出真核生物這一波瀾壯闊進化道路的故事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培育出「阿斯加德」古菌 有助解釋生命起源
    原標題:科學家培育出「阿斯加德」古菌 有助解釋地球生命起源參考消息網1月19日報導 西媒稱,經過近15年的研究努力,日本科學家首次成功從深海分離並培育出「阿斯加德」古菌。這種神秘的生物可以解釋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所有複雜生命形式的起源。
  • 探索生命第三種形式——古菌
    原創 新新報Newtimes 新新報NewTimes學生立場 時代潮流古菌是目前生物地球化學研究熱點之一,圍繞「古菌」展開的關於生物起源的「二域學說」和「三域學說」的世紀爭論是21世紀生物學的焦點問題之一。
  • NASA的研究揭示更多關於「日震」事件及其神秘的起源
    據外媒CNET報導,太陽發生的劇烈震動被稱為日震,而美國宇航局(NASA)的研究揭示了更多關於這些事件及其神秘的起源。 這些類似地震的事件以... 據外媒CNET報導,太陽發生的劇烈震動被稱為「日震」,而美國宇航局(NASA)的研究揭示了更多關於這些事件及其神秘的起源。
  • 細胞生物:古菌,合成視黃醛來利用陽光,眼睛中留存的遠古記憶
    #科普#古菌與視黃醛於是乎,這些細胞生物只好發展新的技能來「創業」,而太陽能就成了它們新的能量來源,並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LUCA的後代之一某種古菌合成了「視黃醛」,並利用視黃醛來幫助自己維持細胞膜內外的酸鹼差異,從而模仿巖石細胞時代的溫潤的酸鹼中和反應來為自己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 生物演化史上的「黑洞」,可能需要物理學來填補
    但二者之間核糖體的區別,如同柴郡貓的神秘微笑,揭示了另有一種不同於細菌的生命存在—儘管同樣缺乏複雜度。這種新的生物類群和細菌一樣,沒有真核生物的複雜形態,但它們的基因和蛋白質與細菌截然不同。這類生物被命名為古菌(archaea),因為當時的研究人員猜測,它們比細菌更古老。他們很可能猜錯了,現代的研究認為,二者一樣古老。
  • 教育起源主要觀點:生物起源說、心理起源學說、勞動起源說
    一、生物起源說主要代表人物: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利託爾諾,英國教育學家沛西.能。主要觀點: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動物界也存在教育;人類社會教育的產生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生物的衝動是教育的主要動力,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的繼承、改善和發展。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於動物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
    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博物館主館展廳分為三層,展品4738件:一層展示生命大爆發,講述澄江化石及其在生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層展示生命大演化,講述地球生命長河中曾經存在過的璀璨生命遺蹟和澄江滄海桑田的地質歷史;三層展示生物多樣性,展示了「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
  • 這種「阿斯加德古菌」是真核生物的祖先,線粒體竟是「外來者」
    Imachi等人在《自然》(Nature)雜誌上撰文稱,一種被稱為「阿斯加德古菌」(Asgard archaeon)的微生物終於在實驗室中得到了培養,它可能有助於揭示早期真核細胞是如何進化的。阿斯加德是北歐神話中阿薩神族的地界,所有尊奉奧丁為主神的神明都居住在這裡。這一成果將有助於對迄今為止最接近真核生物的古細菌進行詳細的新陳代謝和細胞研究。
  • ISME:中科院南京土壤所褚海燕組揭示關鍵菌群的生物多樣性決定作物...
    該研究揭示了長期施肥背景下關鍵微生物菌群多樣性在維持土壤功能和作物產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並且找出了與作物產量和土壤養分循環密切相關的多營養級微生物集群,為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科學指導。最近,有研究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揭示了關鍵微生物菌群多樣性在驅動生態系統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簡言之,具有較多特定關鍵微生物菌群的自然生態系統土壤同時具有更高的植物生產力和有機質降解速率,同時也具有較少的病原菌。然而,在人為幹預頻繁的農業生態系統中,尤其在長期施肥管理下,土壤生物多樣性和關鍵微生物菌群的多樣性在維持作物產量和土壤功能潛力方面的機制尚未可知。
  • 一億年前琥珀中的「三叉戟」 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由一般到特殊的生物進化方式)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近日,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的長口器的起源。
  • 氫氣與生命起源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密切相關的。生命的構成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硫等是來自「大爆炸」後元素的演化。資料表明前生物階段的化學演化並不局限於地球,在宇宙空間中廣泛地存在著化學演化的產物。在星際演化中,某些生物單分子,如胺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於星際塵埃或凝聚的星雲中,接著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條件下產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
  • 廣東發現古菌新目—新聞—科學網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許玫英團隊從河流沉積物中發現了一個古菌新目,並以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為新目命名為「廣微原體目」(Ca.
  • 上草堂 | 神秘的禮物——藏菌陳
    這裡是西藏,世界的屋脊震撼、安詳而又神秘巍峨的雪山迎風屹立湛藍的湖泊像藍寶石鑲嵌在群山中
  • 古DNA研究,解碼文明起源(新知)
    藉助古DNA研究,答案逐漸浮出水面。不久前,我國科學家成功獲取南北方各地遺址的26個個體基因組,並對其進行測序。結果顯示,中國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經分化,但無論來自南方還是北方,今人都同時混合有古南方人群和古北方人群的成分,其中,古北方人群成分顯示出更多影響。這項研究進一步拓展了我們對人類演化史的認知。  【點評】  從古至今,人類對早期文明的探索從未停止。
  • 刺客信條起源劇情是什麼 故事背景介紹
    《刺客信條:起源》作為刺客信條系列的最新力作即將在10月27日各位玩家見面,屆時玩家就可以跟隨遊戲主角領略古埃及的風光,這是系列中最為古老的歷史時期。下面我們為大家來介紹這款最新作品的劇情是什麼,向玩家闡述《刺客信條:起源》的故事背景介紹。話不多說,現在我們馬上就來看看吧。
  • 揭秘軍事生物技術 微觀戰場不可不察
    本期邀請總裝防化研究院某所研究員蔣輝為您講述——生物技術:揭開「微觀世界」神秘面紗 微觀結構●現代生物科技迅猛發展已成為國家安全戰略重要支撐力量 ●在新軍事變革中生物技術從未淡出過世界軍事強國的視野 ●自人類能夠以科學的眼光認識世界起生物威脅便如影隨形揭示奧秘
  • 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發現古菌新目
    近日,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從河流沉積物中發現了一個古菌新目,並為新目命名「廣微原體目」(Ca. Gimiplasmatales)。該類古菌的首個物種「浩然廣微原體」( Ca.熱原體綱(Thermoplasmata)是廣古菌超門分布廣泛且具有重要生態學功能的一個綱。由於有限的純培養物和基因組數據,很多未鑑定的熱原體綱分支的代謝潛能和進化關係仍然未知。
  • Science:利用古生態、古氣候、古基因記錄保護生物多樣性
    Science:利用古生態、古氣候、古基因記錄保護生物多樣性近百年來的氣候變暖,究竟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怎樣的影響和生態後果?當前全球平均溫度正趨近於過去120萬年來的上限,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管理生態系統成為學術界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
  • 地球生命的起源?隕石碎片揭示未知小行星的存在
    雖然這顆神秘的巨大小行星被認為已經不復存在,但它曾經存在於太陽系的事實表明,儘管在其他回收的隕石碎片中沒有發現這些大型富水天體的證據,但太陽系中可能還存在更多類似的小行星,並且已經消失。就像小行星龍谷(Ryugu)和本努(Bennu)揭示了一些不同於大多數已知隕石的成分一樣,2008 TC3的許多碎片也證明了太空巖石中還有比目前的假說所能解釋的更多東西。宇宙生命論認為,地球的生命就是起源自天外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