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騰訊視頻入局中視頻:長中短流量正循環,構建「雨林生態」

2020-12-23 唆麻

2019 到 2020 這兩年,整個視頻賽道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精彩的故事可以講。一方面,行業壁壘進一步穩固,愛優騰+芒果TV之外並沒有湧入更多玩家;內容生產模式逐漸成熟之下,爆款自製網劇、綜藝更逐漸實現穩定供應,平臺重點已經轉移到會員運營的深耕,挖掘更多付費點。

但另一方面,各家借中視頻對用戶時長的爭奪卻已經開始暗流湧動。眼看短視頻平臺紛紛放寬時長限制,UGC 起家的平臺不斷加碼資源扶持,聚光燈已經逐漸轉移到最早起勢的長視頻之上。

最新的動態來自 12 月 19 日召開的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作為長視頻賽道的頭部玩家,騰訊視頻在年底的大會往往不只為接下來的戰略方向定調,更很大程度上預示著行業變化趨勢。

而此次大會上,騰訊視頻給出了清晰地回應:一方面,明確提出了騰訊視頻對中視頻領域的理解與布局;另一方面,向外界介紹了騰訊視頻內容生態的戰略規劃——「熱帶雨林」內容生態。

內容不少,但足夠清晰完整,從中更不難看出,中視頻正在成為行業的下一個小風口。

騰訊視頻

將為內容生態講一個怎樣的故事

平臺們對於內容生態方面的思考我們一直保持著關注,其中不乏大量炒概念,造大詞的路數,但騰訊視頻在此次內容生態大會上拿出的解決方案,給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著更強的落地性。

其一,宣告全面覆蓋長、中、短視頻,且為其明確「熱帶雨林」生態體系;

視頻平臺進行形態的延伸時,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新加入的板塊與原有的板塊之間,資源上如何進行分配,運營商如何互相打配合,定位上如何避免平臺本身的定位被模糊。

在這一點上,騰訊視頻首先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綜合視頻平臺」。但平臺的角色進一步脫離傳統範式中的渠道,成為「土壤層」,負責通過技術賦能上遊創作,完善優化分發等流程,使「養分」,也就是IP、用戶,實現更高效的流動循環與短鏈路價值變現。

在雨林生態體系中,頭部長視頻為核心,與中短視頻通過相互種草、依託興趣關聯構建流量正向循環,以此推動創作者流動,進而實現中短視頻的成長。

其二,更新長視頻扶持模式,更加強調創作者、平臺的共贏;

明確不同內容形態間關係的同時,騰訊視頻更新了長視頻內容扶持模式——「分帳宇宙」。

其最大的優勢在於,一方面能吸引到更精良的大製作內容,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打破題材限制。

騰訊視頻「分帳宇宙」在兩方面上進行了針對性布局:一來,分帳模式明確了 CP入駐-內容合作-收益分帳整套平臺能力,平臺在運營中提供帳號、項目、視頻/物料以及收益的管理能力。

二來,新的扶持模式進一步解鎖了以往平臺的品類數量限制,分帳模式將進一步覆蓋到網絡電影、紀錄片、網絡劇、少兒、動漫、知識付費等品類,在 IP、營銷、資金、資源上全面賦能。

僅以率先開放分帳的網絡電影品類而言,不難看出騰訊視頻的決心:目前已經有多部破圈爆款誕生,騰訊視頻目前累計TOP10分帳金額(含平臺激勵金額)已經給出超2.7億、全網第一;紀錄片、網劇等品類也已經取得相應的進展。

其三,具體到中視頻賽道,騰訊視頻給出了清晰明確的定義和打法;

這一 Part 在我們看來是這次內容生態大會的一個重點,在長短視頻都已有布局後,中視頻是騰訊視頻的「熱帶雨林」生態體系的關鍵一環。對此,騰訊視頻在定義與打法上都進行了定調:

定義上,騰訊視頻更清晰。一方面,瞄準的5~15 分鐘中視頻,相對目前行業中普遍的1~30分鐘更精準。另一方面,針對當下用戶對中視頻在領域寬度、信息密度以及表達節奏上的訴求不斷提升的趨勢,提煉出了「看更廣」「看更多」「看更爽」三條標準;同時,基於對長、短視頻行業訴求的洞察,明確自身將通過滿足前者「新賽道」與後者的「可上升」的訴求,與創作者一起成長。

具體打法層面,騰訊視頻選擇兩手抓。劇情類,圈定微劇、微動漫針對 24 歲以下的年輕一代,以青春校園、甜蜜愛情主打女性市場;逃生探險、熱血逆襲主打男性市場;

而在非劇情類的四大賽道,則將會以潮流偶像、頭號玩家、體驗派大師、頂級行家,分別聚焦在偶像、潮流玩家、生活體驗、行業四個重點內容板塊。

相應地,騰訊視頻給中視頻創作者明確了集建聯、評估、籤約、排播、上線、數據分析、結算、提款於一體的服務體系,提供了全面線上化解決的一站式體驗。

同時,平臺將為劇情類內容提供超強的分帳力度、優質宣推資源,推出百部IP共創計劃;非劇情類內容在資源支持、商業化機會之外,還將獲得「騰訊視頻+」計劃的支持,保障創作者實現更為高效的內容變現。

整個看下來,不難發現騰訊視頻入局中視頻有兩大明顯特點:一方面,如上文所說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另一方面,並不貪多求全,而是在試圖通過重點品類精準擊破。

騰訊視頻為什麼會入局中視頻

實際上,行業內關於中視頻的討論很多,但普遍的共識是:儘管有不少玩家發力,且觀眾的確存在消費需求,但在潛力空間幾何,要不要針對性布局等問題依舊有諸多不確定。

關於騰訊視頻為什麼會選擇如今中視頻,我們認為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中視頻是對騰訊視頻生態的補齊;

這一點上,騰訊其實通過「熱帶雨林」生態體系這一概念進行了傳達。「熱帶雨林」在我們看來本質上是在描述一種成長機制。借用一下吳伯凡對於網際網路公司的三種分類:盆景型、植樹造林型以及熱帶雨林型,這之間的區別是是否需要外界不斷地為其輸入資源。

而「熱帶雨林」的典型特徵是,其中物種豐富,物種之間不僅能形成協同效應,生存於其中的物種從誕生起的整個成長過程,都能保證其獨特的生態位,並能獲得相適配的資源。

用戶層面,騰訊 2020Q3 財報數據顯示,騰訊視頻會員總數已經來到 1.2億,同比增長達到 20%,在用戶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用戶付費意願增強,且呈現付費品類多元需求趨勢。

在前不久的 V視界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在提到「熱帶雨林」,就曾將頭部 IP 詮釋為一棵棵「大樹」。而「大樹底下好乘涼」——反映在,頭部 IP 受眾有很強的衍生內容消費需求,比如偶像養成類綜藝單個選手的CUT、影視劇男女主的情感線梳理等等。

而回到長視頻,本身便具備為長視頻「打輔助」的潛力。這一點上,從短視頻平臺們紛紛放寬時長,隔壁的愛奇藝上線「隨刻」,B站對泛知識學習類內容的持續扶持便能個看出。

實際上,不同的視頻長度,實際上並沒有此消彼長形成衝突。一方面,短視頻難以支撐完整全面細節豐富的內容面臨深度不足;長視頻需要整塊時間消費,中斷觀看又會極大地影響體驗

而中視頻的特性在於,兼顧深度與效率,能更好地滿足用戶對於「有用」的需求。舉個隔壁的典型案例,知識付費類產品的「每天聽本書」,不僅沒能影響紙質書的銷量,反而因為能更高效地傳達精髓內容成為了流量來源,不少出版社甚至直接和得到App合作,將新書授權給前者解讀。

影視劇行業的例子也有,解說類內容就屬於典型的中視頻,因為其能通過剪輯與文案將影視劇中喜劇效果更強的「名場面」與當下的大眾語境相結合,往往能起到翻紅老片的作用。

換言之,中視頻從用戶大盤上來講,不僅能吸引新的增量,還能進一步挖掘老用戶的消費潛力。

其二、中視頻本質上是一次「文藝復興」;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視頻絕對不是一種新生產物,而是一種已經被驗證有著極強的商業潛力的視頻形態。一方面,我們可以參考國外,典型的案例就是 Youtube,其於今年 2 月首次公布的財務業績中顯示,其 2018 年廣告總收入突破 100 億美元,2019 年就已經突破 150 億美元。

梳理其業務上的關鍵節點,2010 年先手將視頻時間長度上限從 10 分鐘提高的 15 分鐘,再調整到無限制時長起到了關鍵作用。根據 Statista 於 2018 年 12 月統計的數據,當時 YouTube 全站所有視頻的平均時長為就已經來到了 11.7 分鐘。

及時調整視頻時長解鎖了 Youtube 創作者的優質內容生產力。比如李子柒的視頻長度大多在 15~20 分鐘,僅僅通過一百多條視頻,就積攢了一千多萬粉絲,單月廣告分成便有數百萬。

另一方面,回到國內,在提速降費和5G建設提速的大背景下,視頻清晰度、加載時長的限制被進一步解除之後,有了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的前提。

中信證券就曾預測,隨著媒體平臺內容縱深不斷發展,需求端對內容質量的要求持續提升,5G時代視頻產業有望誕生「中視頻」內容賽道。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認為中視頻是一次「文藝復興」?實際上,國內早期誕生的視頻平臺,幾乎都曾有過模仿 Youtube 卻水土不服,而最終轉型為 Netflix 模式的經歷。所以,如今再度發力中視頻必然不能簡單地照搬,而是應該基於國內的真實需求布局。

從這個視角上可以看出,騰訊視頻的打法就帶著反思與迭代,比如劇情類+非劇情類兩手抓,既能更好地適配國內仍在成長中的內容生產能力,又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

其三,垂直中視頻平臺已成偽命題,平臺需要賦能而不是掌控。

從目前的市場趨勢而言,中視頻也的確難以由單一的垂直平臺成功運營。一個典型案例就是手握一把好牌的 QUIBI,一度因為拿下了包括迪士尼、福克斯、時代華納在內的 10 億美元投資,籤下了眾多好萊塢導演和製片人被看好,但在今年 4 月上線後,10 月便向外界宣布關閉。

其最大的問題在於,其以 PGC 為核心的的生產模式,的確保證了內容質量,但卻導致了內容維度上過於狹窄,難以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同時,其與 UGC 模式的完全隔絕,依使得平臺需要背負極高的採購運營成本,在付費點挖掘不充分等壓力下,最終宣告失敗。

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並非死局,相較於短視頻,長視頻在商業化能力上存在著更大的空間,有機會進一步挖掘出貼片、片花、植入,衍生內容等變現形式,形成更良性的循環。

反觀騰訊視頻以「綜合視頻平臺」的角色入局,其成熟的「土壤層」本身就具備孕育內容的潛力。將「土壤層」換個說法,類似於基礎設施,意味著騰訊視頻扮演的角色不強調掌控,而著眼於為 PUGC 賦能——本身來講,作為騰訊視頻核心的長視頻本身就是受益者。

看清楚這一點,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騰訊視頻不只給技術、IP和用戶,還進一步通過一站式平臺服務賦能創作者,對於騰訊視頻而言,以中視頻聚集的流量沒有停止,而是會在長視頻之間循環。

最後

實際上,如果對國內方興未艾的中視頻賽道有所關注的話,不難發現在平臺與創作者的協作關係上依然存在著諸多不完善之處,過去一段時間也爆出了不少創作者跳槽、收益糾紛等事件。

在我們看來,這背後很大程度上與平臺對於中視頻,以及對於自身的定位不清有不小的關聯。而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在此次大會上明確強調的騰訊視頻「開放共贏」的價值觀,以及平臺的「服務」屬性,或許能在接下來為行業進一步發力中視頻有著樣本價值。

相關焦點

  • 長中短視頻全布局,騰訊視頻的內容生態「雨林」構建
    優質的海量IP、多元化的運營方式是供給這片雨林的源頭活水。在此基礎上孕育出豐富的植被系統——內容,既有優質豐富的長視頻內容,也有微劇、微綜等中視頻,還有多元多樣的短視頻,無論什麼樣的內容形態都在這一系統裡擁有自由呼吸和上升成長的空間。從這些信息中,我們能看到騰訊視頻做好內容生態的決心以及內容創作者全新的平臺機會。
  • 騰訊視頻構建長中短「雨林」內容生態 「中視頻」或成下一個行業機會
    疫情加速下,內容生態成為各大網絡視頻平臺的建設重點。12月19日,在「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上,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介紹了騰訊視頻內容生態的戰略規劃,用良性循環的「雨林」系統來形容騰訊視頻內容生態。「以不斷進化的技術中臺、龐大用戶基數和多樣化業務形態為基礎,以優質海量IP與多元化運營方式為承託,騰訊視頻已經構建起了長、中、短多領域內容協同發展的良性生態循環。」此前的「2021騰訊視頻V視界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就曾表示:「騰訊視頻將把綜合視頻平臺作為未來長期戰略。」
  • 重新定義「長中短」,騰訊視頻「雨林」生態的再生長
    對於發展十餘年的長視頻平臺們來說,內容生態的構建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對於騰訊視頻而言,基於今年8月提出的綜合視頻平臺的定位,內容生態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在業已探索的「以短帶長」的基礎之上,「長中短」的再定義,意味著騰訊視頻正通過規則制定完善內容生態,加速構建綜合型視頻平臺。在這一過程中,隨著騰訊視頻更為強調服務屬性,進一步釐清內容合作機制,「雨林」生態的生長也將水到渠成。
  • 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召開 打造長中短視頻良性生態循環
    構建生態全景循環 推動內容價值新進階隨著產業協同日益密切及用戶視聽需求的多元化,內容生態成為了網絡視頻平臺的建設重點。以不斷進化的技術中臺、龐大用戶基數和多樣化業務形態為基礎,以優質海量IP與多元化運營方式為承託,騰訊視頻已經構建起了長、中、短多領域內容協同發展的良性生態循環。
  • 加碼中視頻,騰訊視頻如何擴容視頻賽道?
    經歷長視頻和短視頻角力廝磨之後,市場競爭格局逐漸清晰,並且已經顯現出一定的增長天花板,正因為如此,中視頻勢必成為視頻領域下一階段的主賽道之一。作為連結長視頻與短視頻的中間型內容,中視頻不僅是在形態上彌合了長、短視頻之間的溝壑,更在產能機制和商業模式上兼收並蓄,指向的是一片用戶、專業創作者以及平臺多方「共創」的新「藍海」。
  • 騰訊視頻發力內容生態建設 首次發布中視頻發展規劃
    原標題:騰訊視頻發力內容生態建設 首次發布中視頻發展規劃   12月19日舉行的2020
  • 騰訊視頻的雨林新故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作者 | 周亞波騰訊視頻的「雨林」生態正在生長中。兩個月前的「V視界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在強調「打造綜合視頻平臺」的戰略目標時拋出了「雨林」的概念:「在自然界,熱帶雨林、原始森林是非常好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平臺的生長過程始終伴隨著多方關係的交互。
  • 騰訊強勢加碼中視頻賽道,內容生態或迎新一輪角逐賽
    隨著中視頻逐漸成為長短視頻平臺的新戰場,12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上,一直以來將長視頻作為核心的騰訊視頻也宣布,將在長視頻和短視頻之外正式布局中視頻業務。至此,網際網路幾大巨頭均已落座中視頻賽場。
  • 影視公司如何從短視頻直播熱中,分一杯羹?
    每個新入局者,都曾在影視行業書寫過閃亮的故事。2019年,短視頻的用戶規模已超過6億,疫情時期流量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對於這塊最具活力的內容傳播池,影視公司來勢洶洶,外界也好奇行業將由此發生哪些變化。不論是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還是優愛騰為代表的長視頻平臺,趙斌坦言,與其說是選擇平臺,不如說是選擇生態。例如,當慈文更大的目標是在追求內容的「長尾效應」時,將電商與短視頻內容結合,結合平臺生態特點,實現營收變現,是他們正在探索的關鍵。所以當在選擇平臺時,對於影視公司而言,同樣需要先思考清楚的是,如何基於選擇的平臺生態,打造內容。
  • 抖音、快手、騰訊微視紛紛入局 短視頻迎雙11電商大考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不僅是戰線拉長。疫情催化下,隨著直播帶貨進入「全民時代」,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紛紛加入,在電商領域躍躍欲試。毎日經濟新聞記者研究發現,今年雙11,明顯不再只是傳統電商平臺的戲臺,背靠巨大流量優勢的電商新玩家快手、抖音、騰訊微視等紛紛上陣。
  • 【行業】長、短視頻:兩種物種,爭無可爭?
    同時快手在去年新增了電影發行和電影製作業務項,其已經在電影營銷推廣中有許多成功案例,而近期還推出廣告創意服務平臺幫助創作者製作微電影。在長視頻領域,優愛騰三家早就看到了短視頻的重要性。騰依靠流量來變現的產品,前期通過買量來收穫第一批用戶完成冷啟動,之後再通過不斷的資源、流量扶持來吸引更多創作者,讓創作者生產內容,內容再吸引更多用戶,由此便構成了由內容創作者(MCN、UGC、PGC)、平臺、用戶三方組成的完整生態。而在積累了流量之後,平臺就可以快速通過廣告來變現,之後還可以通過為創作者提供工具、渠道、生意來從中抽成。
  • 在線平臺加碼短視頻 B站騰訊能否打破「時長」瓶頸?
    原標題:在線平臺加碼短視頻 B站騰訊能否打破「時長」瓶頸? 摘要 【在線平臺加碼短視頻 B站騰訊能否打破「時長」瓶頸?】
  • 十年愛奇藝入局短視頻 ,新故事怎麼講?
    隨刻和隨刻創作的發布,意味著長視頻平臺正在試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半徑。他們希望創作者在自家生態中走完短視頻創作、發布和後續分發的全過程,而不僅僅是觀看。產品之外,另一個不易察覺的業務變動是:愛奇藝成立新消費事業群,試圖打通廣告、IP、電商等諸多業務之間壁壘,形成一張更全鏈路的消費價值網絡。
  • 短視頻為何反攻長視頻?
    然而,我們細心來看,短視頻正變得「越來越長」:比如抖音與快手延長視頻拍攝時間,不再局限於1分鐘之內;西瓜視頻宣布進軍「中視頻」,扶持PGC專業內容創作……短視頻為何反攻長視頻? 從最初的10-15秒,到後來的10-15分鐘,短視頻時長為何越變越長? 這與微博從140字開放到不限字數相類似,短視頻在起步階段必須「短」才能迅速吸引流量,而隨著用戶量的激增,短視頻平臺需要思考如何提升內容的價值。
  • 騰訊視頻內容版圖再添王牌,全面構建全景娛體新生態
    而隨著騰訊視頻今年開始NBA版權運營業務,藉助這一世界級賽事以及圍繞其展開的精細化運營,騰訊視頻有望在各大視頻平臺對於體育內容的布局中,率先開始高品質全景娛體新生態的構建。  從2020-2021賽季開始,騰訊成為NBA中國數字媒體官方合作夥伴,雙方將在NBA賽事、NBA遊戲、社交媒體、籃球發展、線下活動等開展廣泛合作。
  • 打通好看視頻與愛奇藝號:百度要借整個生態力量撬動短視頻格局
    從百度的動作來看,它其實是給短視頻創作者送來了一輪新的紅利,它主要體現在產品升級與流量生態布局的升級方面。其一,從產品層面來看,好看視頻的一個動作是豎屏化升級。雖然說豎屏視頻已經是絕大部分短視頻內容的視頻形式,不僅僅是抖音、快手,微博、優酷等產品中也已經有了大量豎屏視頻的身影。
  • 騰訊視頻《你好!同道大叔》創新升級 「線上短視頻節目線下快閃店...
    近期,仰望星空·同道節IP生態大會在北京舉行。同道大叔CEO魯迪、騰訊時尚業務負責人江浩,針對構建品牌多元化價值發展以及如何填補市場垂類短視頻進行討論。活動期間,騰訊視頻與同道大叔、藍色火焰共同製作的全新短視頻節目《你好!同道大叔》正式亮相在大眾面前。
  • 8億短視頻用戶的下一站,短視頻工具將迎來新機會
    2.圍繞短視頻整個生態的環節眾多,哪些環節會是創業公司的機會?  2.抖音快手騰訊B站等巨頭若入局上下遊生態,會對行業產生什麼影響?  3.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除了被收購,還有哪些終局走向?  短視頻生態按下快進鍵  賽道的火熱,可以從側面印證未來蛋糕會變得巨大。
  • 8 億短視頻用戶的下一站,短視頻工具將迎來新機會
    圍繞短視頻整個生態的環節眾多,哪些環節會是創業公司的機會?2. 抖音快手騰訊 B 站等巨頭若入局上下遊生態,會對行業產生什麼影響?3. 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除了被收購,還有哪些終局走向?01 短視頻生態按下快進鍵賽道的火熱,可以從側面印證未來蛋糕會變得巨大。
  • 短視頻行業研究與投資機會分析:看好三類短視頻CP
    短視頻相對於文字、圖片等內容形式流量消耗更大,對網絡環境的要求也更高。合理的流量費用、流暢的網絡環境是短視頻得以興起的前提條件。短視頻觀看習慣養成。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已經培養用戶觀看短視頻的習慣,各類流媒體形式中短視頻的重要性逐漸凸顯,正在成長為與文字、圖片等並駕齊驅的傳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