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花開花落,春去冬來,不知不覺又是一年過去了。
照例先簡單統計一下一年來的收益,受到中國平安、地產股以及港股的拖累,但得益於貴州茅臺、五糧液、珀萊雅等一眾股票的突出表現,全年的總體收益率雖然只有48.49%,,但己超出我的年初預期。自1997年起,在大部分收益被用於家庭生活開支、購車、建房、投資房產的情況下,總收益率仍然達到77.61倍,24年年化收益超過20%,對我這個普通投資者來說非常滿意了,感恩A股,感恩中國。
附:24年收益率一覽。
回顧走過的2020年,絕對是不平凡的一年,可以載入人類歷史史冊,這一年,有太多的沒想到。
最沒想到的是新冠疫情,清楚的記得春節前的元月七日晚,因準備參加在蘇州舉行的長三角價值投資論壇,我們住在蘇州的兩位投資者,和來自武漢的孫老師晚上一起吃飯,孫老師當時告訴我們,武漢正在流行一種類似於2003年SARS的傳染病,,當時我們在座的,有人說要引起重視,但我只是輕輕一笑,認為當年那麼嚴重的SARS都被政府徵服了,現在類似的傳染病,政府早有了應對經驗,影響不會太大,所以沒當回事。隨後事件的發展大家都看到了,先是在中國流行,然後全世界流行,中國股市、世界主要股市先後暴跌,經濟停滯,這是我當初絕對沒想到的。
2020年的前幾個月,可以說,握在中國手裡的是一把爛牌,美國等部分西方國家不僅沒有伸出援手,反而不停地給我們甩鍋抹黑,圍堵封殺我們,但他們完全沒有想到,困難越大,中國爆發出的戰鬥力越驚人,我們的醫務人員可以冒著生命危險去一線,我們的解放軍可以抱著犧牲的想法去救災,我們的工廠可以沒有利潤,也要確保供應,這是西方那些國家根本不敢奢望的團結力和凝聚力。所以2020年下半年,中國上演了逆風大翻盤。根據14日公布的海關數據,中國12月份的整體貿易順差為780億美元。全年順差達到創紀錄的535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27%。同時,出口也升至歷史新高,最新數據顯示,12月中國出口增速14.9%,震撼了全世界。2020年下半年,全世界在瘋狂的採購中國商品。由於訂單的貨量實在太大,現在各大港口發往歐美的航線上,貨櫃一箱難求,全世界都把訂單投給中國這個可靠的供應商。
天助2020年,中國經歷的不僅僅是疫情和磨難,更有逆風翻盤的勇氣和自信。這場疫情,給中國帶來了難得的彎道超車的機會,加快了各國實力的此消彼長,帶來世界格局的調整與重塑。
2020年第二個沒想到的是股市表現,在2019年股市表現良好的情況下,年初我對2020年的股市收益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預期收益率20%左右,但今年的股市表現著實令人意外,在新冠疫情先後在中國和全世界肆虐,中國和世界經濟先後遭受重大打擊的情況下,中國股市雖然一波三折,但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好轉,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疊加市場流動性充裕,全年各大指數均以大陽線報收,其中,創業板指領漲。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和滬深300分別上漲14%、39%、44%、65%和27%。
第三個沒想到的是,2020年部分行業股票表現太優秀了,在市場流動性充足的預期下,資金不斷尋找確定性較強的行業和賽道:科技、醫藥和消費,尤其是其中的白酒股。這一年,配置這些行業的投資者獲得了良好的超額收益。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基於行業和賽道而大幅上漲的股票,其股價的上漲更多的是由於估值的提升,而由業績的增長貢獻並不大,他們其中的不少個股已經有了明顯的泡沫。
第四個沒想到的是,代表市場估值最低的銀行、地產、保險,即所謂的三傻,包括一些傳統產業,全年股價表現讓許多投資者欲哭無淚。在全年指數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他們的股價或稍稍上漲,或乾脆下跌。據統計,市盈率介於0-10倍之間的196家公司,2020年平均漲跌幅為-7.39%,市盈率越低,股價表現越差。
第五個沒想到的是,港股市場仍然十分低迷,在一系列事件影響下,港股市場已經一蹶不振多年。2020年,在A股以及全世界主要成熟股市一路上揚中,港股市場依然表現萎靡,年末全市場股票中位數下跌超過10%,讓人大跌眼鏡,世界主要股市中,除了俄羅斯股市外,沒有比港股估值更低的了。
2019年底,我預感到2020年的行情會和2019年有一定的差別,於是在當年年底和第二年年初,對持股進行了適當調整,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了中國平安的倉位,適當分散持股。既持有以貴州茅臺,瀘州老窖,五糧液、珀萊雅為首的消費股,也持有天壇生物、信達生物、山東藥玻等醫藥股,中芯國際、博傑股份等科技股,同時也持有中國平安、新城控股、金地集團、融創中國等低估值的保險股和地產股,倉位進行了適當的均衡。雖然在2020年的行情中,中國平安、地產股等這些所謂的三傻表現低迷,但其他個股表現良好。因此,雖然全年業績表現平淡,但能夠勉強說得過去。
2020年的最大收穫,是進一步修煉了自己的持股心態,重大事件面前經受住了考驗,無論是年初的中國疫情爆發,還是接下來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大爆發,以及中美關係的惡化,自己的心態總是能夠平靜如水,處變不驚,以平常心態對待股市漲跌變化。倉位始終是滿的,調整的只是部分持股。
2020年的又一大收穫,是通過參加大灣匯、一起學投資聯盟、南京大視野等一系列的投資交流會,再次向高手們學到了不少寶貴的投資經驗,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投資理念和投資體系。
2020年還有幸參加了雪球組織的百人調研團,先後調研了五糧液、石藥集團,收穫不少。還克服了自己不善言辭的弱點,在雪球上進行了兩次直播。
由於疫情的影響,2020年旅遊的地方不多,只是去了江蘇的連雲港、徐州和四川的宜賓,成都等地。希望今年疫情能夠煙消雲散,去更多的地方看看。
2020年的牛市行情的最大特點是結構性行情,全年指數漲幅不小,但兩市卻仍有一半股票是下跌的。再仔細分析一下,所有個股漲幅的中位數只有區區的4%左右,遠遠小於最弱的上證指數。據有關券商資料,有40%左右的股民不掙錢,是一個賺了指數不賺錢的行情。在註冊制的大環境下,目前市場正在逐步與港股、美股等成熟市場接軌。未來市場仍然只會繼續演繹這種結構性行情,優秀企業股票不斷新高,大部分股票小漲、不漲甚至下跌。以前那種齊漲共跌的局面很難再現。普通投資者喜歡炒作的低價垃圾股、題材股,總體很難再翻出大的浪花,市場對專業性的要求越來越強,這就是結構性的牛市,也是A股市場不斷走向成熟的標誌,可以說,A股的全新時代已經到來。
截至目前,我的倉位按持倉市值大小,主要是貴州茅臺、石頭科技、宋城演藝、中國平安、玲瓏輪胎、中芯國際(港股)、珀萊雅、天壇生物、金地集團、博傑股份、東方財富、科順股份、騰訊控股、新城控股、信達生物。
三季度持倉中的石藥集團、融創中國、華僑城,由於市值縮水,這次未反映在持股中。
目前,我的倉位依然主要集中在消費(我把宋城演藝歸類為消費類)、科技(我把石頭科技歸類為科技類)、地產、保險和醫藥行業中,持倉兼顧了價值與成長,藍籌與小盤。其中,消費與科技是持倉最多的兩行業,貴州茅臺、石頭科技、宋城演藝、中國平安是我重倉的四隻股票,貴州茅臺是我的第一重倉股。
以上持股中,大多數個股在前面的季度總結中說過,這裡不再重複,說的比較少的是玲瓏輪胎,這裡有必要詳細說一說。
關於玲瓏輪胎,其實我最先開始買的是賽輪輪胎。6月份的一天,當時賽輪輪胎股價處於最底部,我看到估值只有幾倍,這麼低,還有成長,於是準備買點觀察倉先研究起來,結果因為烏龍指,買成了第一重倉股。當天晚上才發現,於是不得不靜下心來,認真研究了賽輪輪胎和輪胎行業,覺得這行業雖然不性感,但行業空間大,有消費屬性。表面看是周期性行業,實際上輪胎更與汽車存量市場有關,周期性不強。行業龍頭玲瓏輪胎與賽輪輪胎與國際品牌質量相差不大,但價格比國際品牌低太多。於是第二天,我雖然賣出大部分賽輪倉位,仍然留下不小的倉位。後來發現玲瓏輪胎更優秀,當時股價雖然漲了一些,但估值仍不高。玲瓏己與比亞迪、吉利等配套,正與上汽、特斯拉等商談配套,並有望成功,未來前景更值得期待,於是找機會切換成了玲瓏輪胎。
2020年走麥城的股票主要是科思科技,因為中籤的原因,科思科技一上市就關注了,並詳細的讀了招股說明書,覺得這是一家純正的軍工股。公司主要從事軍用電子信息裝備及相關模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分為指揮控制信息處理設備、軟體雷達信息處理設備、可攜式無線指揮終端、其他信息處理終端及專用模塊四大類。公司屬於細分行業頭部公司,在同行業中有足夠強大的競爭力,前景光明,財務指標優秀。所以,公司股票上市後,雖然開盤價比較高,最高一籤獲利7萬元,但我並沒有賣出。反而因為看好軍工股未來的行情,該股回調後我還加倉,同時買入的軍工股還有航天發展,當然倉位都在5%以下。後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看到了,軍工板塊包括航天發展一路上漲,但估值低的科思科技卻連續暴跌。因為是軍工企業,信息不透明,暴跌原因不明就裡,至今仍然稀裡糊塗中。
展望新的一年,如果說2020年的市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方面低估值的銀行、保險、地產,以及不少傳統行業,不但不漲,有的還出現了下跌;另一方面,消費、醫藥、科技儘管估值不便宜,但股價仍然一路向上不回頭,價值股和成長股的估值差越拉越大。那麼很大可能, 2021年,市場會適當修復價值股與成長股之間的估值差。
先看價值股,2020年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業績不理想,保險、地產上半年銷售受到影響,銀行因實體經濟低迷而被迫讓利,其他大部分傳統行業也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目前,國內的疫情己得到切實有效的控制,經濟恢復正常,不少傳統產業的生意可以說是好得不行。外貿方面,不少國外的訂單全都轉到中國了。而價值股本身估值低、股息率高、調整時間長,2021年上半年業績同比恢復增長,部分傳統行業個股業績增幅會比較大,所以價值股會有估值修復行情,這是個中線的機會。
未來長線的機會依然會是成長股。這兩年,以消費、醫藥、科技為首的成長股漲幅巨大,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股價的漲幅已遠遠超越了業績增幅,估值處於歷史高位,不少個股出現了泡沫,所以有必要進行調整。經過充分的調整後,相信這些行業中又會有一批估值合理、具有良好成長性的成長股湧現出來,畢竟成長是市場永恆的主題,但這個機會不會像2020年這樣,不是大面積的機會。
2021年比較大的機會是港股市場,十多年來,受一系列事件影響,港股市場一直低迷,除少部分生物醫藥、網際網路、消費、新能源行業的公司股價受到追捧外,許多公司股價與基本面嚴重背離,估值遠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不少公司股價即使漲2~3倍,股價仍在合理範圍內,目前,國安法己在香港施行,香港局勢己浙趨平靜,港幣一直處於強方兌換區間,疊加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港股市場有望迎來價值回歸。
展望A股的未來,隨著住房不炒,以及國家近期出臺的對於商業銀行的房貸佔比限制,從資金源頭上影響了房地產資金的規模佔比,居民最大的投資渠道房地產失去了吸引力。同時國家出臺各種改革及鼓勵政策,越來越多的資金,包括居民儲蓄、理財產品、險資等,正源源不斷地向資本市場轉移。相信隨著證券市場各項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疊加中國經濟強勁的基本面、寬鬆的利率環境和老百姓投資理財的意識提高,A股的長牛、慢牛行情值得期待。
作者:玉山落雨連結:https://xueqiu.com/6930223813/168985468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