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國發電量超過3.36萬億度,那總用電量、居民人均的呢?

2020-12-16 南生今世說

從國家統計局公開的數字中,我們再次發現經濟發展和發電量、用電量關係密切。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實際下降了1.6%,發電量下降了1.4%,用電量下降了1.3%——具備相當的「同步性」。

上半年,中國的發電量簡介

2020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全社會發電量約為33644.8億千瓦時(就是超過了3.36萬億度電),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其中,6月當月,發電量同比增速回升至6.5%。因此,我們對下半年中國的發電量增長情況持有樂觀態度。

分類型來看,上半年中國的火力發電量約為24342.7億千瓦時(1千瓦時,就是1度電),下降1.6%,佔全國總發電量的比例約為72.35%,處於絕對的「壟斷地位」。分地區來看,山東、江蘇、內蒙古仍是前三大火力發電大省。

2020年上半年,中國的水力發電量為4769.1億千瓦時,下降了7.3%,佔全國發電量的比例約為14.17%;風力發電在上半年達到了211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全國佔比提升至6.29%。

核能發電量在上半年實現了7.2%的較高增速,總量也達到了1715.7億千瓦時,全國佔比約為5.1%;最後就是太陽能發電量,上半年同比增速高達9.1%,總發電量約為699.9億千瓦時,全國佔比約為2.08%。

上半年,中國的用電量簡介

上半年,總用電量為33547億千瓦時(超過3.35萬億度),同比下降1.3%——發電量與用電量不同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統計誤差(包括電力傳輸損耗)、靠近邊境的省份存在電力的進出口等等。

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最大——上半年雖下降了2.5%,但總用電量仍高達22510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總量的比例高達67.1%。通常情況下,第二產業包括了狹義工業、建築業、採礦業等,這些「用電和耗電大戶」。

在中美兩國的經濟結構中,中國第二產業佔比約為38%,而美國僅接近18%。而耗電量較低的第三產業,美國佔比超過81%,中國接近56.6%。這就導致,中國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量是遠大於美國。

上半年,中國的第三產業用電量533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0%,全國佔比約為15.9%;第一產業用電量只有373億千瓦時,全國佔比只有1.11%;居民用電量,就是我們老百姓的直接生活用電量約為53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6%。

按照14億人口計算,2020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用掉了381度電」,換算到每月那人均就是「用掉了63.5度電」——您或您的家庭達標了嗎?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城鄉居民直接用電量為10250億千瓦時,那人均呢?
    2019年中國(指的是中國大陸)的發電量、用電量數據均公布了!其中,全年發電量高達71422.1億千瓦時——即71422.1億度電,而用電量約為72255億度,都是全球最高的。理論上發電量應等於用電量,但由於進出口以及統計誤差,導致兩者數據不一致。
  • 居民生活用電量:十年增長的趨勢
    【野叔觀察】1月19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1月份新聞發布會,該委新聞發言人介紹的相關信息顯示,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3.5%,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比上年增長4.5%,其中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長5.7%。
  • 2019年中國發電量、用電量及不同發電方式裝機容量統計分析
    2019年中國發電量、用電量及不同發電方式裝機容量統計分析   發布時間: 2020-03-17 11:24:19   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作者:
  • 2019年中國發電量、用電量及不同發電方式裝機容量統計分析「圖」
    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達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其中,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1.9%、4.8%、18.3%、7.0%和13.3%。12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3.5%,增速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
  • 中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土耳其、墨西哥等36國...
    按照《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20》顯示的信息,咱們中國自2011年以來,已連續近10年的發電量、用電量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大國」。其中,2019年中國的發電量超過7.5萬億度,全球佔比高達27.8%,並是美國發電量的1.7倍。
  • 2019年全年中國電力行業市場分析:用電量突破7萬億千瓦時 東部地區...
    2019年全年中國電力行業市場分析:用電量突破7萬億千瓦時 東部地區用電量將近半數  2020-04-09 16:10:57
  • 我國發電量用電量回升 經濟或好轉
    我國發電量用電量回升 經濟或好轉我國發電量首次正增長 經濟或回暖疫情以來,一些企業停工停產,一些城市封閉。用電量、發電量是經濟的晴雨表,據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3月23日報導,我國發電量用電量回升,經濟運營呈現暖意。3月17日,我國的日發電量首次實行了正增長,較去年同期增長1%。這只是一個單日數據,但是也是增長,是一個信號,當然也不排除發電行業積蓄、積累在單日發電,提振信心,傳遞數據的利好示範彩頭作用,或者別的什麼原因。
  • 美國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是中國人均的6倍,那消費差距呢?
    有這樣一組有趣的數據:2019年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名義增長8.0%,總量達到了41.2萬億元人民幣,按去年平均匯率折算在6萬億美元左右。同期,美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略微超過6萬億美元,但增速比我們「差一個檔次」。
  • 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那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存款呢?
    2019年中國人均GDP、人均收入2019年,咱們中國境內的個人、企業、機構等創造的GDP已經超過了99萬億元人民幣,按美元算約為14.36萬億美元。按人均算,已經突破1萬美元(接近7.08萬元人民幣)——即在2019年中國人均創造的最終產品、服務的總值略微超過1萬美元。您創造的總值超過1萬美元,當然不可能全部當成薪酬發給你啊。作為單個居民,我們只能獲得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 2020年歐盟人均GDP或低於3萬美元,那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呢?
    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GDP約為3.85萬億美元,再次基礎下降5.25%或7.8%,那經濟總量就要低於3.5萬億美元了,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或將再度下滑。而且這些機構預測的德國經濟降幅大於印度,兩國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
  • 按購買力,印度GDP高達11.33萬億美元,那中國、美國、日本呢?
    此外,投資下滑、居民消費下滑等諸多因素也使得印度經濟增速不及往年。對此,印度當局已經採取了多項刺激方案,後果如何就有待觀察了。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印度全社會完成的名義GDP為200.81萬億盧比。如果按照2019年印度盧比與美元的平均匯率,即約70.41印度盧比兌換1美元,那印度的GDP就約為2.85萬億美元,全球排第五名。
  • 2019年前11月中國電力行業市場分析:全社會用電量逐年增長 火電仍...
    2019年前11月中國電力行業市場分析:全社會用電量逐年增長 火電仍是發電主流  2020-02-10 22:56:05
  • 中國總資產1300萬億人民幣,人均資產93萬,你達標了沒?
    總資產1300萬億是不是就覺得擁有很多的財富了呀!以美元金融性資產為例,由於推出了CDS讓金融衍生品達到了無限極的高度,據不完全統計美國的金融資產超過了700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5000萬億,是我國1300萬億的4倍。
  • 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那美國、日本、韓國是哪年呢?
    近期,高盛集團、穆迪機構、野村證券、滙豐銀行等多家西方經濟分析機構以及中國自己的經濟學家都上調了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他們紛紛強調,隨著中國企業的生產、投資、出口以及居民消費的回升,中國經濟正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動力。
  • 美國人均GDP超過6.5萬美元,人均年收入為3.9萬美元,那存款呢?
    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經濟常識,且已經被解釋過多次了,但南生還是發現:仍然有大量網友把「人均GDP當成了人均收入」,錯誤的認為「2019年美國人的收入超過了6.5萬美元」,誇大美國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
  • ​觀察|從三產用電量、從業者數量,看城市發展潛力
    01從用電量看區域競爭力全社會用電量的多少也是反映經濟的晴雨表。上圖為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月度對比,今年1月份至3月份受疫情衝擊比較大,用電量同比去年出現明顯下滑,然而從4月份開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產開始復甦,用電量逐漸攀升。
  • 2019年印度人均GDP預計接近2200美元,那中國、美國、越南的呢?
    通俗的說,就是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經濟處於下行期間之後,印度的投資放緩,就業增長減緩,使得印度居民消費下滑。此外,2019年印度也遭受了旱災,導致大量農田未能及時灌溉。使得印度農民的收入受損,農村居民的消費下降了。
  • 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財富、人均存款對比
    此外,2019年中國的經濟實際增速為6.1%,完成的名義GDP約為990865億元(折合14.36萬億美元),按照14億人口計算,人均GDP接近7.08萬元人民幣(折合美元約為1.03萬)。那問題來了,同期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財富、人均存款分別的是多少呢?
  • 2019年中國的人均財富約4.56萬美元,而美國人均卻高達32.3萬美元
    此外,2019年中國的經濟實際增速為6.1%,完成的名義GDP約為990865億元(折合14.36萬億美元),按照14億人口計算,人均GDP接近7.08萬元人民幣(折合美元約為1.03萬)。那問題來了,同期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財富、人均存款分別的是多少呢?
  • 中國人均GDP與全球人均GDP仍相差13.3%,何時能趕超呢?
    人均國民總收入(GNI),並不是我們通常說的居民人均收入,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在1993年,聯合國用GNI取代了GNP ,雖然換了名稱,但內涵一樣——都是本國居民創造的生產總值(包括在國外的本國公民)。和GDP很類似,但也有區別。GDP指的是一個國家境內所有居民創造的,有本國居民,也有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