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歐盟人均GDP或低於3萬美元,那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呢?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南生今世說

英國脫歐、義大利債務危機、德國工業陷入周期性疲軟以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等因素,使得2019年歐洲主要大國的經濟增速出現了新低。其中,義大利僅實際增長0.3%,德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至0.6%。

2020年歐盟經濟預計下降8.3%

到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又在全球大流行並給歐洲主要大國造成了重大衝擊,大量企業不得不停工、停運,居民消費大跌,商品生產和出口受到重創,對原本低迷的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按照歐盟委員會的預估,2020年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經濟實際增速或將創下最近幾十年來的新低——可能實際下降5.25%,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降幅更大(實際下降7.8%),德國宏觀經濟發展評估專家諮詢委員會的預測是下降6.5%。

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GDP約為3.85萬億美元,再次基礎下降5.25%或7.8%,那經濟總量就要低於3.5萬億美元了,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或將再度下滑。而且這些機構預測的德國經濟降幅大於印度,兩國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

歐盟委員會預測2020年法國經濟實際下降10.6%,義大利經濟實際下降11.2%,西班牙經濟實際下降10.6%。荷蘭以及北歐一些國家的疫情相對輕微一些,GDP降幅預計在「-5%到-7%」之間。

整個歐盟經濟在2020年的預計是「實際下降8.3%」,GDP總量或將由2019年的15.58萬億美元縮減至14.5萬億美元左右。備註:2019年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盟GDP為18.41萬億美元,不算英國則下滑至15.58萬億美元。

2020年,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呢?

2019年,中國GDP約為14.363萬億美元,同比實際增長6.1%。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的衝擊,經濟實際下架了1.6%。但是,各項經濟指標正在加速回暖,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三季度經濟增速或將由「二季度的3.2%,提升至5%左右」。

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速有望衝擊6%,整個2020年全年中國經濟有望實際增長2.5%或3%。按此推算,2020年中國GDP很有可能接近或達到15萬億美元,從而實現對歐盟的趕超。請注意,這是經濟總量的趕超。

因為不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盟人口仍接近5億,去年人均GDP略微超過3萬美元,今年很有可能是略微低於3萬美元。咱們中國的人口在2019年就超過了14億,今年人均GDP預計在1.07萬美元左右,差距仍很大。

按照IMF、世界銀行等機構的預測,2020年美國經濟也將出現較大程度的縮減,預計經濟總量會下滑至20萬億美元左右,人均GDP大概率仍超過6萬美元;2019年日本GDP約為5.087萬億美元,人均略微超過4萬美元,預計今年下降6%左右,人均要再度低於4萬美元了(英法兩國人均預計也將低於4萬美元)。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相關焦點

  • 2020年歐盟人均GDP或將低於3萬美元,那中美日人均GDP有多少?
    2020年歐盟的經濟預測是實際下降8.3%,跟美國下降8.0%比,歐盟下降的幅度要大一點,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歐盟主要成員國的經濟預測是多少。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歐盟委員會預估德國經濟可能下降5.25%。
  • 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那美國、日本、韓國是哪年呢?
    再加上物價、匯率的影響因素,我們有理由相信:2020年中國GDP有望提升至15萬億美元左右,人均有望超過1.05萬美元。 我們都知道,2019年中國人均GDP正式突破1萬美元。今年雖然由於疫情的原因,增速有所放緩,但經濟總量和人均GDP仍將繼續創新高。那問題來了,美國、日本、韓國,今年他們的經濟發展情況會怎樣呢?
  • 2019年,歐盟27國GDP已比美國少5.85萬億美元,那與中國差距呢?
    歐盟GDP與美國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按照歐盟統計局公開的信息,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盟28國在2019年的經濟同比實際增長1.5%,完成的名義GDP折合美元為18.41萬億美元,與美國21.43萬億美元相比,差距為3.02萬億美元。
  • 2019年日本人均GDP約4萬美元,是中國人均的4倍,那韓國人均呢?
    2019年日本的外貿依存度是多少呢?按照2019年日元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155.5萬億日元的進出口總額大約是14267.36億美元(全球排第四名)。同期,日本經濟實際增長0.7%,完成的GDP總量是為5544629億日元,約為5.087萬億美元,在全球排第三名。
  • 2020年歐盟GDP或將低於15萬億美元,中國有望達到15萬億
    南生注意到,2019年中國完成的GDP超過了99萬億元人民幣,按去年平均匯率折算約為14.363萬億美元。如果在此基礎上,能實現3%左右的實際增速,再考慮物價上漲因素,那2020年中國GDP將有望達到或超過15萬億美元。美歐方面。
  • 2020年中國GDP或接近15萬億美元,將是日本的3倍!那人均呢?
    南生認為,就算能在2021年舉行那對2020年造成的損失,對2020年日本GDP負面影響已經產生了。 這意味著,2020年日本經濟損失將是巨大的,其GDP大概率將降至4.91萬億美元左右(IMF的預測),且日本的人均GDP也將再度低於4萬美元了
  • 美國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是中國人均的6倍,那消費差距呢?
    2019年,咱們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99萬億元人民幣,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4.363萬億美元,人均突破1萬美元。同期,美國經濟總量高達21.34萬億美元,人均高達6.5萬美元,優勢較大。網友們,都是全國14億人口的「共同努力」,2019年我們的經濟總量與美國差距很大,但消費總額已經旗鼓相當。
  • 2020年全球人均GDP或降至1.07萬美元,那中國、美國、印度的呢?
    南生注意到,二季度中國經濟實現了3.2%的實際增長,並且是建立在「一季度下降6.8%」的基礎之上的。不少經濟學家預測,三季度中國經濟有望實現5%左右的實際增長,如果刺激措施持續生效,四季度增速有望再度提升至6%左右。展望整個2020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速有望達到3%左右,大概率是全球大國中「增速最高的」。
  • 美國人均GDP超過6.5萬美元,人均年收入為3.9萬美元,那存款呢?
    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經濟常識,且已經被解釋過多次了,但南生還是發現:仍然有大量網友把「人均GDP當成了人均收入」,錯誤的認為「2019年美國人的收入超過了6.5萬美元」,誇大美國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
  • 中國、日本、韓國的人均GDP是多少呢?分別是哪年突破1萬美元呢?
    2019年,東亞三國的人均GDP對比東亞三大國中,咱們中國的經濟總量最高,人口也最多——在2019年人口突破14億,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約為1.03萬美元),三國中最低。2019年韓國人口略微超過5170萬,人均GDP約為3.175萬美元。
  • 2019年,日本GDP是德國的1.3倍,那人均呢?
    在過去了2019年,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的GDP增長速度非常接近,日本是0.7%,而德國是0.6%,日本的表現略好一些。德國GDP為3.85萬億美元,而日本達到了5.08萬億美元,從經濟總量來看,日本達到了德國的1.3倍。
  • 2019年德國經濟僅增長0.6%,GDP為3.85萬億美元,那人均呢?
    需要對外大量出口工業品——這就是德國對外貿易總量超過日本,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原因。但近期全球貿易萎靡,德國出口受阻,進而使得德國的製造業同比縮減。其製造業指數已經長期低於50了,製造業投資也停滯了。此外,在2019年英國脫歐不決,也拖累了德國以及歐盟整體的經濟增長。
  • 中國GDP是日本的2.8倍,那日本人均GDP是我們幾倍呢?
    按照IMF的估算,2019年全球各國、地區經濟總量之和約為86.6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的GDP高達21.43萬億美元,約為全球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穩居世界第一名;咱們中國、日本則分列二三名。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6.1%,完成的GDP約為14.363萬億美元,全球佔比約為16.59%;日本GDP約為5.087萬億美元(中國是其2.8倍),全球佔比5.87%。那兩國的人均GDP在全球屬於什麼水平呢?
  • 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2019年中國GDP總量世界排名
    人均GDP是比較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從2001年我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到2019年躍上1萬美元,不到20年時間。黨的十七大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如今人均GDP的歷史性跨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寧吉喆介紹,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
  • 為何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的人均GDP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具體到主要國家:美國在2019年的GDP高達21.43萬億美元,約為全球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美國人均GDP超過了6.5萬美元,是全球人均水平的近6倍,同時也大幅超過了發達國家的人均水平。咱們中國的2019年GDP約為14.363萬億美元,全球佔比16.59%。
  • 2019年印度人均GDP預計接近2200美元,那中國、美國、越南的呢?
    2019年印度GDP、人均GDP預測IMF預測,2019年印度的經濟實際增速預計為4.8%左右,與往年動輒7%以上的經濟增速相比要下降不少,並且再度低於中國,失去了「大國中經濟增速第一名的寶座」。按照IMF的預測,2019年印度GDP總量略微超過2.9萬億美元,按照13.5億人口計算,人均GDP超過2100美元,接近2200美元。這個水平如何呢?不妨和越南、中國、美國對比下。
  • 按購買力,印度GDP高達11.33萬億美元,那中國、美國、日本呢?
    如果按照2019年印度盧比與美元的平均匯率,即約70.41印度盧比兌換1美元,那印度的GDP就約為2.85萬億美元,全球排第五名。按購買力計算印度GDP呢?2019年印度的GDP為200.81萬億盧比,將其兌換成美元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剛才採用的——按照年度平均匯率來轉換。
  • 各國人均GDP:印度2100美元,美國6.5萬美元,我國怎麼樣?
    例如,在2016年,服務業對於印度GD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6.1%,GDP佔比更是超過了70%,這一比例甚至超過了日本。在沒有強大的工業作為後盾的情形下,印度GDP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在2020年第二季度,由於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印度的GDP同比下降23.9%,甚至比市場預測的還要差一些。美國(人均GDP高達6.5萬美元)。
  • 日本、加拿大、英法德的人均GDP都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這說明了...
    其中,盧森堡的2019年人均GDP超過了11萬美元,瑞士人均GDP超過了8萬美元,挪威人均超過了7萬美元,美國人均超過了6.5萬美元,丹麥人均接近6萬美元——均比發達國家人均水平更高
  • 前三季度美國人均GDP已接近4.7萬美元,預計全年會達到6.3萬美元
    最終結果就是:2020年第三季度,美國GDP總量要比初值略高一點了。按公開的信息,2020年第三季度美國名義GDP略微上調至5.32萬億美元,比初值高了29億美元——經濟同比實際增長也調整至「-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