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前不久,第14屆中國企業全球化高峰論壇成功舉辦。參會的經濟學家們深入探討「後疫情時代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並基於學術、商業等多個角度為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出謀劃策。此外,不少經濟學家還對2020年中國以及全球經濟做了「展望、預測」。
經濟學家們認為,新冠疫情不僅僅是一場國際性公共衛生危機,還給全球化供應鏈構成了巨大挑戰。許多公司領導人表示,在發展過程中他們將堅持全球化和本地化並重,推出了「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等戰略,保證了原料供應和生產的穩定。
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亞太區首席投資官李耀博士認為,在後疫情時代,世界將向多極結構過渡。對於在全球市場不斷探索的中國企業來講,不同國家文化的多樣性、複雜性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建議相關企業將智慧財產權、公司本身、服務及品牌塑造都納入全球化戰略。他強調,疫情過後,中國企業應積極引領全球化的潮流。並對今年下半年,以及2020年全年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了期待。
南生注意到,二季度中國經濟實現了3.2%的實際增長,並且是建立在「一季度下降6.8%」的基礎之上的。不少經濟學家預測,三季度中國經濟有望實現5%左右的實際增長,如果刺激措施持續生效,四季度增速有望再度提升至6%左右。
展望整個2020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速有望達到3%左右,大概率是全球大國中「增速最高的」。考慮到物價因素,美元指數下滑等因素,預計今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或將達到15萬億美元,鞏固了全球第二的位置。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口總量是140005萬,剛剛突破14億,且新增人口不到500萬。按此推算,今年人口或將為14.05億,中國人均GDP或將達到1.07萬美元左右。這個水平放在全球如何呢?
按照IMF(國際貨幣積極組織)公開的信息,2019年全球GDP約為86.6萬億美元,全球人均GDP約為1.146萬美元。但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全球經濟或將出現較大程度的下滑。
按照「六月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顯示的信息,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要世界下降4.9%,在考慮到其他因素,今年全球GDP或將縮減至82.3萬億美元。經濟總量出現了下滑,但人口略有增長。
這意味著2020年全球人均GDP或將由2019年的1.146萬美元,縮減至1.07萬美元左右。即,今年中國人均GDP大概率和全球人均水平相當,全球排名有望提升至70名,甚至可以更高。
與中國相比,美國、日本、德國、印度等國的經濟大概率是負增長。不少經濟機構預測美國經濟降幅大概是6%到8%之間,GDP總量或縮減至20萬億美元,人均GDP仍高達6萬美元。IMF預測今年印度經濟實際下降4.5%,GDP或將縮減至2.7萬億美元,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