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5G等新技術,會給金融、社會和經濟方面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2020-12-23 麥教授說

全球疫情肆虐,股市崩塌,世界經濟被「冰封」。面對劇變,不少企業家和創業者開始寄希望於備受萬眾關注的AI、5G等新技術,期望這些新技術會給金融、社會、經濟方面帶來積極影響

看似這是最壞的時代,卻也是最好的時代。那些躊躇滿志,一心想改變世界的人,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機會。劇變之下,我們宜保持情緒樂觀,但行動仍需謹慎

本文中,我將從如下五個方面,分享AI、5G等新技術給金融、社會和經濟方面帶來的積極影響。

技術的價值,不統計在GDP的數值裡。數位化是創新的基礎,技術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哪些新技術能加速產業發展的步伐?現階段,我國技術型企業有怎樣的競爭優勢?未來5-10年,企業家與創業者能否看好新技術的發展?

01

技術的價值,不統計在GDP的數值裡

近來,我們發現很多技術帶來的價值,不是由統計出來的GDP數字和這些技術的定價就可以衡量的。例如,基於微信做出來的所有個人和公司的通訊,還有語音識別與輸入技術等。

這些科技成果都是技術發展帶來的便利,而這些產品與服務的應用又是免費的,其價值並不反映在統計的GDP數字裡

這是一個人工智慧和5G的新時代,技術的發展已經給當前的經濟與社會危機帶來較為積極的影響。

我們可以想像到,如果沒有現階段網際網路的普及,那麼我們在獲取信息、遠程辦公、組織人力、物力支援災區這些問題上,會存在多少的障礙。

當下,即便是在偏遠的地方,我們仍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平臺了解到最新的疫情信息,還可以學習到更好的應對疫情的方法。

這些技術帶來的價值會因為疫情的發生變得更容易普及,且在未來提供更大的經濟與社會影響。繼而催生法律、法規方面的完善,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促進人才、政策制定者對數字經濟的高度重視,且在疫情結束後會有較為長期的紅利。

02

數位化是創新的基礎,技術催生新的商業模式

我之前看到一個觀點,說科技金融是新經濟的催化劑。技術和金融之前是怎樣的關係?它們又是如何相互響應、相互作用的?

1、金融是技術最早的應用者

從硬體上來說,從以物易物到紙幣的發明,再到信用卡、電匯、數字貨幣,都是技術引領金融發展。從軟體上來說,人類的支票、信用體系、信貸、量化交易這些金融手段都源於技術進步。

當技術加速發展,金融應用技術也會加速。科技金融的概念雖在近幾年來被炒得火熱,但我認為金融都是科技金融

2、技術創新催生全新邏輯的商業模式

數位化是創新商業模式的基礎,而技術催生了全新邏輯的商業模式。沒有數位化,就沒有創新,更不會有新的邏輯。但是,我們不能盲目地相信技術決定論。

沒有相應的商業模式,技術本身是不能催生新的商業邏輯。瑞士聖加侖商學院的即可。例如,眼鏡和襪子的訂閱模式,如長租變短租的模式,或類似Zipcar這種以小時為單位的租車,都是技術在支持新的模式

03

剛才說過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問題,接下來我分享有關企業的思維方式。我在《數字躍遷:數位化變革的戰略與戰術》這本書裡提到一個概念,談到企業戰略與以往有所不同

過去,企業是制定一個長期戰略,然後開發戰術去達到目標。可現如今,由於企業目標變成動態形式,很多目標在半年內伴隨著整個生態的變化而變化。

因此,企業必須改變方向,這就需要有非常敏捷的戰略規劃。企業如何發揮其敏捷性能呢?我認為,企業只有通過數位化,才能做到真正的敏捷。

換句話說,企業如果沒有數位化戰略,光有技術也沒有用。例如,滴滴打車的技術是山東浪潮集團首先嘗試的,可當時的浪潮集團給這個技術配置的商業模式卻沒有成功。

技術可以賦能,但需要企業自身有基礎,應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論。隨著「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發展,企業有望提供技術創新實現降本增效,且新商業模式的想像力是無窮的。

但問題仍然存在,現階段的基礎比較差,少有人懂新這些技術,也沒有數據的積累和參考,很難做出接地氣的判斷。優點是可以用硬體來收集數據,且回報時間短,回報率會很高。

04

技術底層需要基礎的科學研究,但是我們目前在這方面的積累不多,很少做底層的科學研究,大部分企業只是做簡單的工程優化,這在貿易戰中會吃虧,容易被人截斷水源。

不過,好的產品不用在國際市場競爭,只要大家重視,有足夠的時間來發展基礎的科學研究。未來可能會有兩套標準,在遙遠的未來,全球會統一這些標準。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IT或者技術型公司,會有不同的競爭優勢和不足之處。比方說,IT技術或者AI技術,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需要落地。Zara,Walmart其實都是技術公司,通過技術來支撐他們的業務和利潤。

微軟通過幫別的公司落地做得很好,但普通IT公司很難做到。這些公司以前是通過外包的模式來開發系統,但未來競爭的優勢來自於數據,落地的公司不想把數據分享給外包公司,同時也需要培養自己的能力。可以說,最後這些外包的IT公司會被架空。

IT公司未來需要不斷創新,開發新技術,通過不斷賣新技術來求得發展。而這些公司沒法深耕在垂直領域,每個領域不同,數據很難打通。

但也許可以通過不同的場景,以合作模式來做通用服務和賦能的方案,這樣就變成了微軟類型的自然壟斷者(natural monopoly)。倘若沒有微軟這樣的體量,是很難做成功的

05

雖然我並不想做任何預測,但保持樂觀,仍長期看好。即便是美國大蕭條,可現在返回來看,也就是歷史中的一個浪花。只要不是在吹泡沫,人類社會總是遵循著向前發展的規律。

所以,我仍建議企業家與創業者可以保持情緒樂觀,但謹慎前行。相信這未必是最壞的時代,也可能是最好的時代,是充滿新機遇的時代,是技術創新與變革的最好時代。

我所寫的《數字躍遷:數位化變革的戰略與戰術》一書即將出版,書裡總結技術是如何催生新的商業邏輯的相關方法論。感興趣的讀者值得期待它的到來,正如我們都看到技術創新與變革的時代發展這般。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在未來會對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AI作為一種新型的顛覆性技術,正在釋放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積聚的巨大能量,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全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國也把新一代人工智慧作為科技跨越、產業優化升級和生產力全面提升的驅動力。
  • 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將給人們帶來哪些影響
    首先,從當前5G、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技術的落地應用場景和發展趨勢來看,這些技術將為產業領域的發展和創新帶來更多的影響,在工業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將為產業領域打開新的價值空間,相關領域也會釋放出大量的創新、創業機會。
  • 5G網絡的到來,它會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了解了5G是什麼之後,那麼5G到底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呢?首先講一下,伴隨著5G技術的應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製造都會一一實現! 具體的表現:網絡速度更快(1Gbps下載速度成為常態),延遲卡頓現象將會消失不見。5G將與3G和4G技術一起提供服務,多種接入方式保障實現更快速連接,可一直保持在線狀態。
  • 中國信通院發布《中國5G發展和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2020年)》
    目前我國經濟已進入中速增長平臺,在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要在「十四五」期間持續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必須充分釋放前沿數位技術創新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帶動作用。
  • 2020年負債的人越來越多,這會給社會帶來哪些影響呢?這幾方面
    這些不斷增加的債務人將給社會帶來什麼影響?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消費市場低迷這是最直接的影響。當前,社會正在採取各種刺激消費的措施,金融也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對於債務人來說,這沒有任何意義。敢於花錢,但又不想花錢怎麼花呢?在過去的幾年中,提倡提前消費。
  • 新人工智慧對經濟的潛在影響
    這意味著從技術路線來看,前後兩個階段的人工智慧屬於兩種不同技術,不妨將其分別稱為「舊人工智慧技術」和「新人工智慧技術」。 促進宏觀經濟高質量增長當前,新人工智慧技術得以加速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關鍵在於其技術路線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趨勢相契合。
  • 新格局!制度與技術雙輪驅動推動金融創新
    近日,國際金融協會(IIF)的報告顯示,今年全球債務總額增加15萬億美元,2020年或將超過277萬億美元。為了應對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多家央行紛紛採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尋求通過「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現新的發展。
  • 任小勳:如何應對疫情的經濟與社會影響
    本輪新冠疫情由一城一國逐步蔓延至全球各地,在多數國家走向失控,成為衝擊世界政治、經濟的大流行病,對人類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不僅僅體現在接下去一兩年各國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和居民收入增長停滯等的宏觀經濟影響,還從深層次上重塑了公共治理、市場運行、企業經營和居民生活等的社會運作方式。公共衛生安全和保障體系弊端頻現,急需各國協力改進。政府大規模投入醫療救助和企業扶持,使得赤字率大幅上升,財政貨幣化問題凸顯。
  • 《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完整版重磅發布 AI推動新經濟形態形成
    人類社會每一次技術和產業的變革都帶來了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創新與重構。當前,智能經濟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治理方式,將人類社會引入智能社會。   這是國內首個全方位構建智能經濟新時代版圖的白皮書,報告全面介紹了數字經濟大背景下,以人工智慧技術作為核心推動力的智能經濟建設成果與前景,深刻剖析了智能經濟對經濟社會的重構與影響,並為如何加快我國智能經濟發展提出八大建設性建議。
  • 國內外專家學者研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
    新民晚報訊(記者 連建明)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和德國艾伯特基金會聯合舉辦的2020上海全球金融論壇12月3日在上海舉行,在今年疫情影響的特殊情況下,本次論壇題目定為「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和金融——影響、含義和必要的調整」。
  • 全球政經格局究竟會如何演變?新一輪經濟、金融危機會被引爆嗎?
    此次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黑天鵝事件,它從供給與需求兩端給全球經濟、社會及金融系統均帶來了嚴重的衝擊,不僅全球性經濟陷入衰退不可避免,世界政經格局也將因此發生明顯改變。全球疫情擴散速度明顯加快。綜合外媒報導和數據統計,截至北京時間4月1日上午10時,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77萬例。
  • 地方金融治理的三個維度:基於經濟社會學視角的分析
    例如,目前地方政府處在什麼樣的治理情境之中,其對地方金融市場的治理存在哪些關鍵維度,地方政府在不同治理維度之間的選擇會受什麼因素影響,可能會呈現何種行為規律,如何理解不同地方的金融治理差異,等等。面對這些困惑,本文從經濟社會學視角出發,梳理理解地方金融治理的分析思路,提煉地方金融治理的三個維度,並分析地方政府在三個維度間的治理選擇及衍生後果。
  • 中銀消費金融轉型時代「新燃點」:再次啟航的築夢之路與社會責任
    不難看出,針對持續合規經營該如何脫穎而出,消費金融企業從效率提升、風控改善、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技術賦能,到與流量平臺深度合作等方面都在不斷夯實奮進,而行業對消費金融企業實踐過程的綜合服務能力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 數字經濟時代如何構建新金融安全體系?大咖們這樣說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 來源:主辦方供圖林毅夫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的經濟像一艘『航空母艦』,雖然外面的風雨飄搖會對這艘航空母艦有影響,但是我們不是一艘小船,我們還是可以穩定地前進。」他指出,過去中國主要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如今已經形成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
  • 「公投」會給臺灣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近日,「公投」議題在臺灣島內持續發酵,要不要「公投」、怎麼「公投」,什麼時候「公投」成了「泛藍」、「泛綠」兩大陣營相互角力的焦點,那麼「公投」會給臺灣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臺灣當局極力推動「公投」的目的何在?「公投」究竟能不能舉行,就這樣一些問題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欄目演播室邀請到了兩位嘉賓,共同探討與分析。他們是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升亮先生和毛仲偉先生。
  • 什麼是5G經濟?5G經濟又將有哪些特徵或特異功能?
    簡要來說,5G經濟是5G技術全面運用、貫穿、融入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導致國民經濟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質量等方面發生深刻變化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這種經濟新形態,會對政府、機構和個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更為科學的經濟學新理論和新概念,使得經濟發展顯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徵和新趨勢,推動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更加融洽,使得社會各種要素和資源實現最優配置,不斷提高人類社會掌握經濟運行規律的能力,從而為人們遏制經濟危機提供有效保障。
  • 2020年實體經濟依然低迷,是受了哪些方面的因素影響?這幾方面
    實體經濟目前面對的困境是前所未有,大家一直期待到來的2020年能有所改觀,目前看依然是看不到復甦的希望。那麼,現在的實體經濟到底是遇到哪些困難呢?是受了哪些方面因素的影響呢?我從一個創業者的角度去理解,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
  • 5G手機來了 2020京東金融中京東支付購買更安全!
    近日,據網友爆料,京東金融裡面的京東支付平臺很方便。背部後置1300萬(F/1.8光圈)+200萬AI雙攝,支持ai場景識別,可以識別22種類別、500餘種場景,輕鬆搞定暗光、逆光等許多的場景,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更值得一提的就是,華為暢享9可同時插進兩張sim卡和一張microsd卡,最大可支持512gB,支持全網通、雙卡雙待雙4G。驍龍855系列,準旗艦級晶片高通,2000万旗艦級AI拍照,全球首款萊茵認證護眼手機。
  • 「天涯商道」 開講 聚焦中國新一輪經濟金融數位化變革
    本期活動以「疫情引發中國新一輪經濟金融數位化變革」為主題,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博士擔任主講人。來自政府有關部門、銀行等金融機構、各大國有企業、科研院校、協會商會和媒體的各界代表共計200多位參加了本次活動。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以及中國經濟增長都帶來了比較大的影響。
  • 疫情對經濟社會影響總體可控
    原標題:疫情對經濟社會影響總體可控   2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