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病菌與鋼鐵》

2021-02-19 大象公會

有這麼一句話,相信你一定不陌生:

人類的歷史,是從蒙昧、野蠻一步步走向文明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古代文明曾繁盛一時,卻最終消亡,譬如分布於南美洲的瑪雅文明;

有些卻逐漸崛起,成為另一些文明的徵服者,譬如徵服美洲、澳洲的歐洲人。

不同的文明,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命運?

如果你對這類問題有所好奇,《槍炮、病菌與鋼鐵》絕對值得一讀。

這是一部21年前出版的,近500頁的暢銷讀物,至今堪稱經典。

書中對11000年以來的人類歷史進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將地理學、生物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資料雜糅並論,帶領讀者在不同的時空間之間穿梭。

然後作出解讀:是地理環境,決定了人類社會的命運起伏。

千萬別以為這是一部乏味的學術著作,作者語言生動,邏輯縝密,如剝繭抽絲般將問題層層深入,1998年美國普立茲獎就頒給了它。

此外,這本書還獲得英國科普書獎、洛杉磯時報書獎,併入選《紐約時報》暢銷榜單。

比爾·蓋茨評價說:

「和許多人一樣,這本書令我非常著迷。我從沒讀過能把人類歷史講得如此詳盡的書。」

在豆瓣上,有16300多人給《槍炮、病菌與鋼鐵》打分,綜合評分高達8.8分。 

《槍炮、病菌與鋼鐵(修訂版)》,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9月26日23:59特惠結束

 

 學界雙料大咖長達25年的思考結晶 


本書的作者——賈雷德·戴蒙德教授可謂一個神人。

他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學教授,是演化生物學家、生理學家、生物地理學家。

同時,他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會員,被譽為「當代少數幾位探究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思想家之一」。

兩名紐幾內亞低地人在獨木舟內

大學時候,戴蒙德主修的是生理學。他的興趣是在紐幾內亞和西南太平洋島嶼上觀鳥並作研究。

在看鳥之餘,他也和當地的土著交上了朋友。一位名叫耶利的族人問他:

「為什麼你們白人製造了那麼多的貨物並把它運送到紐幾內亞來,而我們黑人卻幾乎沒有屬於我們自己的貨物呢?」

戴蒙德教授當場語塞,25年之後,他寫出《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 試圖給耶利一個答覆。

基於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戴蒙德教授沒有局限於短時期內的近代歷史解讀,而是把歷史鏡頭的焦距拉到了一萬多年前:

從11000年前冰河時代結束,人類剛剛學習耕種那裡開始講起。

 

 引人深思的地理環境決定論 


其實,圍繞人類文明競爭的說法有很多,比如:是人種的優劣導致文明的優劣。

戴蒙德教授則認為:不同的社會之所以不同,原因在於大陸環境的差異,而非人類生物的差異。

簡單來說,是糧食的盈缺決定了不同文明的命運。

糧食生產發源中心

一萬多年前,地球上適合發展農業的地區並不多,小麥的野生祖先的分布只限於從以色列到伊朗西部和土耳其這一地區,又稱「新月沃地」。

當新月沃地的人們學會栽培小麥等作物之後,又經過了幾千年的時間,這門技術才傳到了歐洲各國。

戴蒙德教授的歷史形成模式圖

當人們大量種植農作物,同時馴服哺乳動物,人口逐漸增多之後,才有先進的技術、發達的文明,並形成國家。只有這些國家,才有向外擴張的資本。

由此看來,歐洲文明的霸權建構的三大優勢:鋼鐵、槍炮和病菌,無不與農業有關。

如果一萬年前,澳洲的土著和現代歐洲人的祖先互換位置,那麼現在澳洲土著可能不但佔領了歐亞大陸,還可能佔領了美洲和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地區。而兩者的身份、地位都會完全對調。

《槍炮、病菌與鋼鐵(修訂版)》,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9月26日23:59特惠結束

 

 重要的不是槍炮,而是病菌 


在歐洲人的徵服史上,槍炮與鋼鐵的作用眾所周知,但生理學專業出身的戴蒙德教授,卻發現了比這兩樣更強大的武器——病菌:

「過去戰爭中的勝利者並不總是那些擁有最優秀的將軍和最精良武器的軍隊,而常常不過是那些攜帶可以傳染給敵人最骯髒的病菌的一方。」

科學表示,傳染病菌多從動物身上變異而來,先傳染給人,然後才在人類群體中傳播,比如天花和麻疹來源於牛,而流感則是豬傳染給人的。

歐洲農業歷史悠久,家畜眾多,在幾千年來與病菌的頻繁接觸已經形成適應性。

相比而言,印第安人則缺乏圈養家畜的經歷,肌體很少遭遇此類病菌,也就全然沒有免疫力,所以在病菌面前潰不成軍。

最為明顯的例證在16世紀,在墨西哥,西班牙人與印第安人的交鋒中,幾百人的隊伍居然戰勝了幾百萬人口的阿茲特克帝國,原因就是天花病毒的大流行。

到了1618年,墨西哥大陸的人口從2000萬驟減至160萬,據統計,95%的原住民死於白人帶來的天花、痲疹和流感。

由此可見,細菌的優勢也間接來自農業。

 

 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 

作為中國人,每當回看近代那段帶有屈辱色彩的歷史時,我們常不免會問:

為什麼在世界歷史中長期佔據領先地位的中華帝國,卻在最近的幾百年裡讓位與西方?

圓明園遺址,圖片來自網絡

按照書中的觀點,早先中國的農業如此發達,政治統一,基礎很好啊。為什麼,最後不是中國徵服了歐洲?

戴蒙德教授給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答案:

正是因為中國長期統一,政治較為穩定,內部集權外加對外在世界的漠視,才導致中國近代的逐漸落後。

15世紀歐洲的船隻
船隻後有為了掌舵而設計的艉柱舵(中國人發明)

舉例來說,皇帝一聲令下,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就驟然停止,而西方的哥倫布卻可以找到不同的國王來支持他的冒險。

由此,在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原本於上風的中國,逐漸走向了衰落與封閉。

總的來說,《槍炮、病菌與鋼鐵》試圖對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現象作出解釋,是一部真正關於全世界各民族的歷史。

按照戴蒙德教授的思路,槍炮即代表技術,鋼鐵指代資源,病菌則意味著傳播的隱喻。唯有對外交流的文明,才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這一點,歷史已作出最好的說明。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相關焦點

  • 讀《槍炮、病菌與鋼鐵》有感
    最近讀了一本書《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主要介紹了為什麼不同地區的文明科技發展的速度不一樣。為什麼歐亞文明強大,北美印第安人落後,非洲、澳洲和東南亞的冶金技術比不上歐洲和東亞。槍炮和鋼鐵:槍炮的核心是火藥,火藥本是我們中華老祖宗為了博取帝王開心而發明的娛樂項目,後來隨著蒙古鐵騎西徵歐洲,把火炮帶到了那裡。
  • 讀書筆記 | 槍炮,病菌與鋼鐵
    ——《賈雷德.戴蒙德》《人類簡史》VS《槍炮,病菌與鋼鐵》最初留意到這本書是因為它頗有深意的書名——《槍炮、病菌與鋼鐵》,後來看完卻花了不少心力比起《人類簡史》的通俗易懂,《槍炮,病菌與鋼鐵》更像是一篇嚴謹的學術論文。結論清晰明了,論證抽絲剝繭。五百多頁的文字圖表只圍繞一件事展開闡述——歷史上各個民族之間的顯著差異是由自然環境導致的。這個結論乍看起來沒有絲毫新意,「地理決定論」也不止戴蒙德一個人提過。但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不在於提出了怎樣驚世駭俗的觀點,而在於作者嚴謹而充分的論證方式。
  • 人類社會演進圖——《槍炮、病菌與鋼鐵》
    01  一本知識融通的書之所以選擇讀《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是因為高曉松一句很高的評價:「這本書是一種知識的融通,而知識融通是知識分子追求的最高境界
  • 從《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看病毒為什麼要殺死宿主?
    家裡有一本《槍炮、病菌與鋼鐵》,一直沒有看。近日防疫宅居,找了出來。全書實際上討論的是世界上各個文明為什麼發展如此有差異。在作者的書中,認為文明差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書中提到了農業文明對於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農業社會給予了人類更多的裹腹的可能,讓更多的閒人出現,去進而從事上層建築的工作。
  •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讀後感
    《槍炮,病菌與鋼鐵》對此現象做了研究,從標題上來看,這三樣東西確實是滅亡這三樣東西的主要原因。但是細細想來,好像也不是全部,槍炮和鋼鐵指西班牙人武器先進,但歐洲當時的主要武器叫做火繩槍,在中國明朝就出現了,但是一直未普及。因為其不好用,一到下雨天沾水以後便無法使用,而且裝填時間特別長,容易被對方襲擊。
  • 《槍炮,病菌與鋼鐵》11:中國為何從一路領先!轉而落後於歐洲?
    各位書友大家好,歡迎再次做客半畝塘讀書會,今天我們繼續來講這本書,槍炮,病菌與鋼鐵。01語言的不同說明什麼?昨天我們說到了澳大利亞,今天我們說說咱們中國。我們在公元前221年就已經政治上統一了,而且也只保留了一套書寫系統,統一程度要比歐洲高出許多。
  •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新著:我們為什麼要談危機?
    學人Scholar編者按:在個人與國家都對未來充滿迷茫,危機接踵而至的當下,普立茲獎得主、《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歸歷史,在他的新書《劇變:人類社會與國家危機的轉折點》中嘗試解答危機應對這一關乎人類未來的重要命題。
  • 【讀書】《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使用鋼鐵武器的帝國能夠徵服或消滅使用石制和木製武器的部落。然而,這個世界又是如何成了公元1500年時的那種模樣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根據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再一次毫不費力地回顧一下更早的歷史。直到大約公元前 11000年上一次冰期結束時,各個大陸上的各個族群仍然都是靠狩獵採集為生的人。
  • 讀《槍炮、細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找答案
    以上內容來源於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戴蒙德將這個點總結為「最優分裂原則」,為什麼中國較早統一,卻是劣勢;歐洲始終分裂,卻成優勢?答案就在這裡。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這本書實在是太有名了。第一次讀他的書,很難不興奮,他完全顛覆了我們認識世界的角度。
  • 槍炮、病菌與鋼鐵-面對複雜問題,如何找到邊界去回答
    為什麼西班牙人會來到秘魯? 先進的軍事設備:鋼刀和其他武器、鋼製盔甲、槍炮和馬匹。 文字的使用與否:影響兩個帝國對於人類行為和世界情況的了解程度。 文字為西班牙人帶來準確的情報,對比之下,印加帝國只靠口耳相傳來傳遞信息,滯後且不準確。
  • 紅二十六師 槍炮修理廠、後方醫院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二十六師槍炮修理廠舊址【位置】湖北襄陽市襄州區峪山鎮大月兒衝(星火村)境內。【形成過程】1930年6月25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長江辦事處的決定,中共鄂北特委在襄東陶山廟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第二十六師。
  • 飛行的槍炮,從7.62毫米到45毫米,淺談二戰蘇聯航空槍炮發展史
    蘇聯空軍在二戰中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而作為軍用戰機戰鬥的武器,蘇聯空軍的航空槍炮發展史也經歷了口徑從小到大、種類由少到多、性能由弱到強的一段歷程。為了讓讀者朋友們對蘇聯航空槍炮發展史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下蘇聯空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使用的幾款航空槍炮。
  • 飛行的槍炮,從MG15到MK108,淺談二戰德國空軍中小口徑航空槍炮
    對於喜歡螺旋槳戰鬥機的讀者朋友來說,二戰期間的航空槍炮是二戰空軍戰機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二戰時期各國戰鬥機正是依靠各種性能不一、口徑不同的航空槍炮在空中展開激烈的空中搏鬥。為了讓讀者朋友對螺旋槳戰機時代的航空槍炮有更清晰的理解,本文將選取其中部分典型型號進行大致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