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一波「敢死隊」橫穿巴拿馬一帶發現了(今天墨西哥一帶)阿茲特克帝國。當時的阿茲特克帝國是個有著千萬人口的超級帝國,數學和天文學領先世界,是個萬國來朝的國家。當時的皇帝蒙特祖馬一路徵服,統一了整個墨西哥地區,定都於特諾奇蒂特蘭。蒙特祖馬的前半生像秦始皇一般橫掃六合將整個墨西哥統一,當時眾人稱其神皇,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發現新大陸的西班牙,想繼續開拓新可能,於是派出總督深入考察阿茲特克帝國,總督找到了科爾特斯作為考察隊長前往考察。
科爾特斯是個妄人,混混出生的他常常鬧事,後來竟然將同為考察隊的競爭者殺死了,為此只能邊跑路自保,邊繼續探路阿茲特克帝國。就這樣科爾特斯帶著26個西班牙人和路上遇到的會說瑪雅語的西班牙浪人和會說阿茲特克語的當地婦女,滅亡了當時盛極一時的阿茲特克帝國。
那麼科爾特斯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呢?首先他成功遊說分解了阿茲特克帝國三國聯盟裡的兩個部落,相當於有了後備軍支援。在阿茲特克人重要的節日上,科爾特斯的副官先發制人砍殺了國家很多重要的貴族。皇帝蒙特祖馬在撤退過程中被一塊石頭打中,至此,這個中心化組織的帝國開始了加速瓦解。面對天花瘟疫,以及科爾特斯的大炮,騎兵以及幾十萬帶路黨的持續圍攻,新繼任的皇帝也沒能扭轉局勢。最後新皇帝被西班牙人生擒,首都被燒,阿茲特克帝國就此滅亡。
有四方之地的印加帝國也是在類似的情況下被滅國的。從天花瘟疫倖存下來的印加帝國皇帝阿塔瓦爾帕,面對168個西班牙求見者,詔安不成,大意輕敵之下反被屠城。阿塔瓦爾帕雖然倖存下來,但被考察團代表皮塞羅綁架,運送了巨額金銀財寶給西班牙,最後依然沒能保住命。被迫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後,阿塔瓦爾帕被勒死。皮薩羅扶植了傀儡皇帝,繼任者一度掙扎著打過幾次勝仗,但最後還是節節敗退,帶著祖先的木乃伊躲進了熱帶雨林,知道自己兒子被俘虜,印加帝國從此消失在地球。
《槍炮,病菌與鋼鐵》對此現象做了研究,從標題上來看,這三樣東西確實是滅亡這三樣東西的主要原因。但是細細想來,好像也不是全部,槍炮和鋼鐵指西班牙人武器先進,但歐洲當時的主要武器叫做火繩槍,在中國明朝就出現了,但是一直未普及。因為其不好用,一到下雨天沾水以後便無法使用,而且裝填時間特別長,容易被對方襲擊。在科爾特斯進攻阿茲特克帝國時有一個夜晚下起了雨,科爾特斯的部隊損失四分之三,因為下雨不可以使用槍枝。但是這個解釋其實不夠充分,還有一個解釋便是病菌---天花病毒。這個可以解釋阿茲特克帝國的滅亡,但是印加帝國無法解釋。因為皮薩羅來的時候,天花病毒已經泛濫過了,剩下的人都是有抗體的人,但是還是被滅國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兩大帝國的滅亡呢?有幾個細節值得考究。
首先,科爾特斯剛到阿茲特克境內的時候,蒙特祖馬皇帝派過來一個大使,想跟西班牙人談判。談判過後大使給皇帝匯報情況,大使:「陛下,來的這一群人是一群怪人。他們養了一群沒有長角的鹿(馬),他們還有一種肚子裡能噴火的蛇(大炮)。」而印加帝國的皇帝也派過大使,其回答與此類似。他說皮薩羅這群人帶著一群巨型的羊駝(馬)正在從海邊過來。由這兩處細節可以得出,美洲是一個封閉的大陸,沒有接觸過外面的世界。他們既沒見過馬也沒見過大炮,甚至這個文明就沒有發明過輪子。其數學之所以發達是用於活人祭祀,而並非生活,由於封閉導致發達的科學卻沒有落實到生活,所以封閉是其滅亡的第一個原因。
其次,在使者匯報完情況後詢問皇帝蒙特祖馬是否要見這群怪人,並建議皇帝不見而是組織伏擊攻擊對方。後來組織反抗蒙特祖馬的皇兄也持有同樣的觀點:這幾個人肯定是海盜,屬於一幫不知道從何而來的人,肯定特別危險,直接消滅算了。但是兩位皇帝還是堅持見了西班牙人。其原因在於皇帝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西班牙人劫持,而這也是其致命的原因。阿茲特克帝國與印加帝國都是中心化的組織,一旦國王被劫持,其他人便沒有了主心骨,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敢奮起反抗。例如在阿茲特克帝國的國王被劫持後,由於大家的不作為,一次次錯過了機會。國王被挾持,大家不敢貿然衝上來,而且在圍困西班牙人期間,不顧一切要舉行慶典,所有貴族必須參加,導致被科爾特斯的副官全部殺害。直到最後蒙特祖馬皇帝被打死了,阿茲特克帝國才開始反抗。印加帝國也是一樣,皇帝只要活著金山銀海都去送給西班牙人,送了滿滿一屋子黃金,而西班牙人僅僅需要控制一個傀儡皇帝,便可以控制整個帝國。後來傀儡皇帝一跑,馬上便可以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綜上所述,自我封閉加中心化便是這兩個大帝國滅亡的真正原因。在《反脆弱》中,這樣的物種便稱為脆弱、易碎。一有任何風吹草動,哪怕僅僅是幾百個西班牙人,都可以將其摧毀。反而同樣是美國原住民,在美國加拿大一帶的印第安人,非常的落後並且都是小部落,以採集狩獵為生。其既沒有國家也沒有文字,但是當英國人和法國人從北美洲到來以後,用了三百多年時間,一直到了19世紀的「西進運動」才將其全部滅絕。在「西進運動」中,美國人動用國家法律、軍隊才解決掉這部分分散的部落。
在《隱形軍隊》中,主要講遊牧社會和遊擊戰。這是與單中心,強動員模式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例如在中國歷史上,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鬥爭中,成績出色的有兩位帝王:漢武帝和唐太宗。雖然漢武帝讓衛青、霍去病封狼居胥,橫掃漠北;唐太宗俘虜了突厥大汗頡利可汗,但事實並非如此。漢武帝與匈奴打仗四十年,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在最後的五年裡,喪失了對匈奴的優勢,在其死後漢朝繼續恢復和親政策。唐太宗之後,在唐高宗時期突厥復國,一直打到唐玄宗時期,最後被安祿山造反,而後就一直是藩鎮割據局面,持續到唐朝滅亡,唐朝之後的1000年裡,中國有730年都是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原,金國、元朝、大清。從邏輯上講,遊牧民族沒有大組織,沒有國家,也沒有動員能力;他們沒有經濟實力,逐水草而居,條件極其艱苦,甚至很多民族都沒有文字,更不要說輝煌的文明了。理論上遊牧民族不可能戰勝農耕民族。但是遊牧民族有三大優秀:
1. 速度快、效率高
這樣的組織看似沒有國家國王,甚至連指揮中樞都沒有,但卻不妨礙其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動員整個社會力量解決問題
2. 難以消滅
因為沒有中心,所有無法徹底消滅。近代之後許多軍隊學習了這種思路,發明了遊擊戰。例如領導了美國人民爭取獨立的華盛頓,採用了分布式多中心組織地方式對抗英國軍隊。
中心化地組織有個很大的弊端:一旦中心遭到了破壞,整個系統就面臨著奔潰,而多中心分布地組織便不存在這種問題。
3. 可以實現自發擴散
分布式多中心地組織優勢不至於戰鬥力,更在於傳播效應快,不需要中心發布命令,多中心可以自發行動。
這便是去中心的分散組織的力量所在,雖然看起來很混亂,沒有那麼強大,甚至還特別落後,但是他們不易碎,不脆弱。反觀阿茲特克帝國與印加帝國,雖然很強大,而且剛剛走向了一個帝國的巔峰。但是其就像一個花瓶,一碰就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