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讀後感

2021-02-23 小林綠子醬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一波「敢死隊」橫穿巴拿馬一帶發現了(今天墨西哥一帶)阿茲特克帝國。當時的阿茲特克帝國是個有著千萬人口的超級帝國,數學和天文學領先世界,是個萬國來朝的國家。當時的皇帝蒙特祖馬一路徵服,統一了整個墨西哥地區,定都於特諾奇蒂特蘭。蒙特祖馬的前半生像秦始皇一般橫掃六合將整個墨西哥統一,當時眾人稱其神皇,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發現新大陸的西班牙,想繼續開拓新可能,於是派出總督深入考察阿茲特克帝國,總督找到了科爾特斯作為考察隊長前往考察。


科爾特斯是個妄人,混混出生的他常常鬧事,後來竟然將同為考察隊的競爭者殺死了,為此只能邊跑路自保,邊繼續探路阿茲特克帝國。就這樣科爾特斯帶著26個西班牙人和路上遇到的會說瑪雅語的西班牙浪人和會說阿茲特克語的當地婦女,滅亡了當時盛極一時的阿茲特克帝國。


那麼科爾特斯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呢?首先他成功遊說分解了阿茲特克帝國三國聯盟裡的兩個部落,相當於有了後備軍支援。在阿茲特克人重要的節日上,科爾特斯的副官先發制人砍殺了國家很多重要的貴族。皇帝蒙特祖馬在撤退過程中被一塊石頭打中,至此,這個中心化組織的帝國開始了加速瓦解。面對天花瘟疫,以及科爾特斯的大炮,騎兵以及幾十萬帶路黨的持續圍攻,新繼任的皇帝也沒能扭轉局勢。最後新皇帝被西班牙人生擒,首都被燒,阿茲特克帝國就此滅亡。


有四方之地的印加帝國也是在類似的情況下被滅國的。從天花瘟疫倖存下來的印加帝國皇帝阿塔瓦爾帕,面對168個西班牙求見者,詔安不成,大意輕敵之下反被屠城。阿塔瓦爾帕雖然倖存下來,但被考察團代表皮塞羅綁架,運送了巨額金銀財寶給西班牙,最後依然沒能保住命。被迫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後,阿塔瓦爾帕被勒死。皮薩羅扶植了傀儡皇帝,繼任者一度掙扎著打過幾次勝仗,但最後還是節節敗退,帶著祖先的木乃伊躲進了熱帶雨林,知道自己兒子被俘虜,印加帝國從此消失在地球。


《槍炮,病菌與鋼鐵》對此現象做了研究,從標題上來看,這三樣東西確實是滅亡這三樣東西的主要原因。但是細細想來,好像也不是全部,槍炮和鋼鐵指西班牙人武器先進,但歐洲當時的主要武器叫做火繩槍,在中國明朝就出現了,但是一直未普及。因為其不好用,一到下雨天沾水以後便無法使用,而且裝填時間特別長,容易被對方襲擊。在科爾特斯進攻阿茲特克帝國時有一個夜晚下起了雨,科爾特斯的部隊損失四分之三,因為下雨不可以使用槍枝。但是這個解釋其實不夠充分,還有一個解釋便是病菌---天花病毒。這個可以解釋阿茲特克帝國的滅亡,但是印加帝國無法解釋。因為皮薩羅來的時候,天花病毒已經泛濫過了,剩下的人都是有抗體的人,但是還是被滅國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兩大帝國的滅亡呢?有幾個細節值得考究。


首先,科爾特斯剛到阿茲特克境內的時候,蒙特祖馬皇帝派過來一個大使,想跟西班牙人談判。談判過後大使給皇帝匯報情況,大使:「陛下,來的這一群人是一群怪人。他們養了一群沒有長角的鹿(馬),他們還有一種肚子裡能噴火的蛇(大炮)。」而印加帝國的皇帝也派過大使,其回答與此類似。他說皮薩羅這群人帶著一群巨型的羊駝(馬)正在從海邊過來。由這兩處細節可以得出,美洲是一個封閉的大陸,沒有接觸過外面的世界。他們既沒見過馬也沒見過大炮,甚至這個文明就沒有發明過輪子。其數學之所以發達是用於活人祭祀,而並非生活,由於封閉導致發達的科學卻沒有落實到生活,所以封閉是其滅亡的第一個原因。
其次,在使者匯報完情況後詢問皇帝蒙特祖馬是否要見這群怪人,並建議皇帝不見而是組織伏擊攻擊對方。後來組織反抗蒙特祖馬的皇兄也持有同樣的觀點:這幾個人肯定是海盜,屬於一幫不知道從何而來的人,肯定特別危險,直接消滅算了。但是兩位皇帝還是堅持見了西班牙人。其原因在於皇帝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西班牙人劫持,而這也是其致命的原因。阿茲特克帝國與印加帝國都是中心化的組織,一旦國王被劫持,其他人便沒有了主心骨,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敢奮起反抗。例如在阿茲特克帝國的國王被劫持後,由於大家的不作為,一次次錯過了機會。國王被挾持,大家不敢貿然衝上來,而且在圍困西班牙人期間,不顧一切要舉行慶典,所有貴族必須參加,導致被科爾特斯的副官全部殺害。直到最後蒙特祖馬皇帝被打死了,阿茲特克帝國才開始反抗。印加帝國也是一樣,皇帝只要活著金山銀海都去送給西班牙人,送了滿滿一屋子黃金,而西班牙人僅僅需要控制一個傀儡皇帝,便可以控制整個帝國。後來傀儡皇帝一跑,馬上便可以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綜上所述,自我封閉加中心化便是這兩個大帝國滅亡的真正原因。在《反脆弱》中,這樣的物種便稱為脆弱、易碎。一有任何風吹草動,哪怕僅僅是幾百個西班牙人,都可以將其摧毀。反而同樣是美國原住民,在美國加拿大一帶的印第安人,非常的落後並且都是小部落,以採集狩獵為生。其既沒有國家也沒有文字,但是當英國人和法國人從北美洲到來以後,用了三百多年時間,一直到了19世紀的「西進運動」才將其全部滅絕。在「西進運動」中,美國人動用國家法律、軍隊才解決掉這部分分散的部落。


在《隱形軍隊》中,主要講遊牧社會和遊擊戰。這是與單中心,強動員模式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例如在中國歷史上,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鬥爭中,成績出色的有兩位帝王:漢武帝和唐太宗。雖然漢武帝讓衛青、霍去病封狼居胥,橫掃漠北;唐太宗俘虜了突厥大汗頡利可汗,但事實並非如此。漢武帝與匈奴打仗四十年,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在最後的五年裡,喪失了對匈奴的優勢,在其死後漢朝繼續恢復和親政策。唐太宗之後,在唐高宗時期突厥復國,一直打到唐玄宗時期,最後被安祿山造反,而後就一直是藩鎮割據局面,持續到唐朝滅亡,唐朝之後的1000年裡,中國有730年都是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原,金國、元朝、大清。從邏輯上講,遊牧民族沒有大組織,沒有國家,也沒有動員能力;他們沒有經濟實力,逐水草而居,條件極其艱苦,甚至很多民族都沒有文字,更不要說輝煌的文明了。理論上遊牧民族不可能戰勝農耕民族。但是遊牧民族有三大優秀:


1.  速度快、效率高
這樣的組織看似沒有國家國王,甚至連指揮中樞都沒有,但卻不妨礙其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動員整個社會力量解決問題


2.  難以消滅
因為沒有中心,所有無法徹底消滅。近代之後許多軍隊學習了這種思路,發明了遊擊戰。例如領導了美國人民爭取獨立的華盛頓,採用了分布式多中心組織地方式對抗英國軍隊。

中心化地組織有個很大的弊端:一旦中心遭到了破壞,整個系統就面臨著奔潰,而多中心分布地組織便不存在這種問題。


3.  可以實現自發擴散
    分布式多中心地組織優勢不至於戰鬥力,更在於傳播效應快,不需要中心發布命令,多中心可以自發行動。


這便是去中心的分散組織的力量所在,雖然看起來很混亂,沒有那麼強大,甚至還特別落後,但是他們不易碎,不脆弱。反觀阿茲特克帝國與印加帝國,雖然很強大,而且剛剛走向了一個帝國的巔峰。但是其就像一個花瓶,一碰就碎。

相關焦點

  • 讀《槍炮、病菌與鋼鐵》有感
    最近讀了一本書《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主要介紹了為什麼不同地區的文明科技發展的速度不一樣。為什麼歐亞文明強大,北美印第安人落後,非洲、澳洲和東南亞的冶金技術比不上歐洲和東亞。各民族的環境差異到底在人類發展中起到了怎樣的異同作用。讀後感觸良多,敬佩作者知識的極其淵博,有感於人類發展史的坎坎坷坷,感觸人類未來的發展路在何方。有了下面一些思考:
  • 人類社會演進圖——《槍炮、病菌與鋼鐵》
    04  病菌的關鍵作用然而,人類其實並不是農業社會的最大的獲益者。農業的發展,使得人們定居下來,而且大量的人口聚集在一起,給了人類看不見的敵人——病菌更大的生存和傳播空間。對人類有致病性的病菌幾乎都是來源於動物,這些原來寄宿在動物身上的微生物,在動物被馴化後,發現了動物旁邊的人類是更適於寄宿的宿主。然後通過自身的變異,就寄宿到人身上了。
  • 《槍炮、病菌與鋼鐵》
    有這麼一句話,相信你一定不陌生:人類的歷史,是從蒙昧、野蠻一步步走向文明的過程。
  • 【讀書】《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這是對人類發展的兩個連續實驗,實驗的環境相同,唯獨的變量是居住在這環境中的人。澳大利亞土著與歐洲人社會之間的差異是由民族本身的差異產生的,這一點難道還需要進一步來證明嗎?對這種種族主義解釋的反對意見,不僅僅是因為這種解釋令人生厭,而且也因為它們是錯誤的。人類在智力上存在著差異,但並沒有可靠的證據足以證明這種差異是與技術上的差異平行發生的。
  • 讀書筆記 | 槍炮,病菌與鋼鐵
    ——《賈雷德.戴蒙德》《人類簡史》VS《槍炮,病菌與鋼鐵》最初留意到這本書是因為它頗有深意的書名——《槍炮、病菌與鋼鐵》,後來看完卻花了不少心力比起《人類簡史》的通俗易懂,《槍炮,病菌與鋼鐵》更像是一篇嚴謹的學術論文。結論清晰明了,論證抽絲剝繭。五百多頁的文字圖表只圍繞一件事展開闡述——歷史上各個民族之間的顯著差異是由自然環境導致的。這個結論乍看起來沒有絲毫新意,「地理決定論」也不止戴蒙德一個人提過。但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不在於提出了怎樣驚世駭俗的觀點,而在於作者嚴謹而充分的論證方式。
  • 讀《槍炮、細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找答案
    以上內容來源於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戴蒙德將這個點總結為「最優分裂原則」,為什麼中國較早統一,卻是劣勢;歐洲始終分裂,卻成優勢?答案就在這裡。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這本書實在是太有名了。第一次讀他的書,很難不興奮,他完全顛覆了我們認識世界的角度。
  • 從《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看病毒為什麼要殺死宿主?
    家裡有一本《槍炮、病菌與鋼鐵》,一直沒有看。近日防疫宅居,找了出來。全書實際上討論的是世界上各個文明為什麼發展如此有差異。在作者的書中,認為文明差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書中提到了農業文明對於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農業社會給予了人類更多的裹腹的可能,讓更多的閒人出現,去進而從事上層建築的工作。
  •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新著:我們為什麼要談危機?
    學人Scholar編者按:在個人與國家都對未來充滿迷茫,危機接踵而至的當下,普立茲獎得主、《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歸歷史,在他的新書《劇變:人類社會與國家危機的轉折點》中嘗試解答危機應對這一關乎人類未來的重要命題。
  • 《槍炮,病菌與鋼鐵》11:中國為何從一路領先!轉而落後於歐洲?
    各位書友大家好,歡迎再次做客半畝塘讀書會,今天我們繼續來講這本書,槍炮,病菌與鋼鐵。01語言的不同說明什麼?昨天我們說到了澳大利亞,今天我們說說咱們中國。我們在公元前221年就已經政治上統一了,而且也只保留了一套書寫系統,統一程度要比歐洲高出許多。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好詞好句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根據自身經歷寫的人物形象,下面電百科就來介紹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好詞好句。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這本書很多人很小的時候都讀過,尤其是讀書時代,很多人讀後都會發表一些讀後感,以下就是截圖部分讀者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小蟲聞子: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
  • 槍炮、病菌與鋼鐵-面對複雜問題,如何找到邊界去回答
    也就是說,白人為什麼在現代社會的生物鏈頂端,而黑人只能在底層呢? 這個問題引起了作者的思考,他決定去找尋答案。 為什麼西班牙人會來到秘魯?
  • 高中讀後感:讀《皮囊》有感
    書中描述了福建漁業小鎮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在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講述中闡述了對父母、家鄉的緬懷,對朋友命運的關切。讀後感:讀《活著》有感讀後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讀後感作文500字《背影》讀後感
  • 【文學評論】看,這些書裡人類與病菌天荒地老的拉鋸戰
    1918年的大流感並不只是當年肆虐,那年的10月是大流感對人類襲擊最猛的階段,之後火力逐漸減弱,到1920年仍有局部爆發,1922年之後逐漸消失。人類在自然派來的殺手面前顯得無助,因為對於這次流感一直沒有專門的藥物和疫苗。病毒只是變得溫和了,或者與人類共存了。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抖音直播:想為人們提供有趣的預見
    他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為人類歷史與未來建構了一套宏大的敘事,滿足了人們對於宏偉歷史的久違渴望,這也是它們得以成為全球超級暢銷書的原因。  近日,赫拉利又一次與中國網友隔著屏幕相見。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他通過自己的抖音號@尤瓦爾·赫拉利直播,與網友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的洞見。
  • 書單來了| 人類所有的秘密,都被這5本書劇透了
    01《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賈雷德·戴蒙德豆瓣評分:8.2(1798人評價)書單狗推薦過幾次《槍炮、病菌與鋼鐵》了。和《槍炮》一樣, 小狗再一次被作者跨學科的博學、嚴謹的邏輯表達和宏遠的洞見所折服!這本書給書單狗最大的收穫就是,對我們所處的環境有了更深、更本質的理解。人類的任何所做作為,都會被環境反饋回來。
  • 全球戰疫進一步深化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
    原標題:全球戰疫進一步深化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   一場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人類命運的休戚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彌足珍貴。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重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