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位著名健美選手分享獨特訓練秘訣 ,錯過就後悔去吧!

2021-02-10 健與美

江湖大佬獨門秘技


所謂秘訣,就是一些人知道,而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東西。我們從40位職業健美選手那裡收集來40個最獨特的訓練秘訣,這40個選手的分布時期超過半個世紀,從首屆奧賽冠軍拉裡·斯科特,到目前的職業健美新星賈斯丁·康普頓。這些秘訣雖然很少被其他人採納或討論,但卻幫助他們取得了成功。你完全可以把這些秘訣用到自己的訓練計劃中,加速進步。

 

 

1 做啞鈴飛鳥時轉動手腕

「啞鈴飛鳥動作的目的是充分拉伸和收縮胸大肌,所以,我嘗試通過在每一次動作過程中轉動手腕和啞鈴來使胸大肌的拉伸和收縮過程最大化。在動作的最高點,把兩個啞鈴觸碰到一起,此時,我的兩側掌心是相對的。在把啞鈴下放的過程中,我會把手腕向外旋轉,這樣,在動作的最低點時,我的掌心是朝外的。隨後,在把啞鈴往上推時,我又會把手腕朝內轉動。這樣,在動作的最高點時,我的掌心又再次相對了。這樣的手腕轉動可以確保在每一次動作過程中,有更多的訓練負荷施加在胸大肌上。」

——穆斯塔法·穆罕默德

 

2 頸部肌肉訓練

「我每周進行1~2次頸部肌肉訓練。我使用頸部訓練機訓練,在頸部肌肉收縮的4個方向(前後左右)上,各做1組30~50次。有時候,我會仰臥在平凳上,在面部蓋上毛巾,然後,雙手在面部的位置握住一個45磅重的槓鈴片,然後做30~50次抬頭動作。有時候,我會用毛巾纏住一個啞鈴,然後,俯臥在長凳上,用嘴咬住毛巾,做30~50次抬頭動作。這樣不僅能練到頸部肌肉,也能增強下頜部的肌肉。」

——山岸秀匡

 

3 精神上不休息

「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做的每一組訓練上還不夠好,你應該嘗試想像每一次動作都在達到你的預期目的。在組間休息時,我在精神上並沒有休息。雖然身體在休息,但是我的注意力仍然深深地關注著訓練,我總是會確保自己在精神上為下一組訓練做好準備;所以,我不會允許不相干的想法出現。甚至在我的訓練結束很長一段時間後,我的精神仍然在圍繞著訓練轉。」

——弗蘭克·贊恩

 

4 讓軀幹更緊繃

「在背部或者腿部訓練前,先做1~2組腹肌訓練,這樣能讓你的核心區域輕度充血,並幫助你在諸如划船、深蹲等訓練動作中,保持腹部收緊。我發現這樣做能使訓練過程更安全,而且我也能因此而變得更強壯。」

——特洛伊·阿爾夫

 

5 極度拉伸

「我會在每次力量訓練的最後進行極度拉伸。要點是一直拉伸到你感覺非常不舒服的位置,並堅持60~90秒鐘。這樣做是很痛苦的,但拉伸能擴張包裹肌纖維的筋膜,使肌肉更容易增長。拉伸還能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恢復能力。」

——大衛·亨利

 

6 單腿加雙腿腿舉

「我練股四頭肌時經常做的一個與眾不同的訓練動作是單腿腿舉和雙腿腿舉的混合體。我先用一條腿做12次單腿腿舉,然後,用另一條腿做12次單腿腿舉,隨後,立即做10~15次小幅度、快節奏的雙腿腿舉。這樣可以迅速讓股四頭肌充血。」

——喬·卡特

 

7 反向遞減組

「做啞鈴側平舉動作時,我會採用金字塔增重法,連續不停地做4組,每一組都使用更重的啞鈴,4組的重複次數分別是25次、15次、12次和8次,中間不休息。做完之後,我休息45秒鐘,然後重複上述訓練過程3次,總計做16組。」

——麥爾文·安東尼

 

8 單臂地板划船

「我坐在地板上做這個動作,讓一條腿位於身體下方。我抓住連接在低位拉索上的手柄,然後,身體前傾,從手臂充分伸展的位置後拉到手臂充分收縮的位置。這個動作的幅度非常大,它對我背闊肌外側增長的幫助比任何訓練動作都要大。」

——阿萊克斯安德爾·菲德羅夫

 

9 相撲式深蹲

「我經常採用很寬的腳間距做深蹲,並保持腳尖朝外呈45度角分開。這樣做能重點刺激大腿內側、上部和臀大肌。對女性朋友來說,這是個非常棒的訓練動作,而對男性朋友來說,這個動作也能帶來其他訓練動作無法比擬的益處。」

——科勒·艾芙遜

 

10 拉索屈臂後伸

「我喜歡用俯身屈臂後伸動作來結束肱三頭肌的訓練,而我通常用拉索器械來做這個動作;因為,與啞鈴不同,拉索能從起始位置到結束位置全程讓肱三頭肌承受訓練負荷。」

——舍其奧·奧立伐

 

11 肱二頭肌下拉

「我最喜歡的肱二頭肌訓練動作非常獨特,我採用掌心朝上的方式握住高位下拉機上的直杆手柄,握距較窄,然後,用肱二頭肌,而不是背部肌肉的力量,緩慢地把手柄往下拉,全程保持訓練負荷施加在肱二頭肌上。在每一次動作的最低點,對肱二頭肌進行強烈的頂峰收縮。」

——馬克斯·查爾斯

 

12 仰臥「直立」划船

「我喜歡仰臥在地板上,用拉索做『直立』划船動作,這樣可以確保更嚴格的動作規範。我先握住連接在低位拉索上的直杆手柄,然後仰臥在地板上,從手柄位於腰部的位置開始做,把手柄拉到下巴的位置,就像在做直立划船動作一樣。全程保持動作過程的控制和流暢,並稍稍減慢動作速度,以便更好地把訓練負荷集中在三角肌和斜方肌上。」

——馬庫斯·魯爾

 

13 窄握下推

「我從來沒有真正地喜歡上窄握距臥推動作,但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拉索下壓動作改造成了類似於窄握距臥推的動作。做這個動作時,我身體前傾,把肘關節向身體兩側打開。與傳統的拉索下壓動作相比,這個動作看起來更像是在做反方向的窄握距臥推。」

——埃文·聖託帕尼

 

14 高次數的力量舉

「因為以前曾經是力量舉運動員,所以,我很喜歡用自由重量做低次數的訓練。但有時候,我會用較高的重複次數來做深蹲、臥推、硬拉等力量舉訓練動作,比如,臥推時,我可能會做4組,每組25~35次。」

——福瑞德·斯摩斯

 

15 軟式深蹲

「為了在股四頭肌訓練的最後讓股四頭肌更充分地充血膨脹,我通常會把腿屈伸和軟式深蹲動作聯合在一起做超級組,一共做3個超級組,每組30次。我會在專門的軟式深蹲訓練機上做動作,因為那樣可以確保訓練的安全,而且,我可以下降到更低的高度。我的動作節奏比較快,全程收緊股四頭肌。這樣做能促進股四頭肌極度充血。」

——布蘭奇·沃倫

 

16 雙向肱三頭肌雙槓臂屈伸

「用固定運動軌跡訓練器械做雙槓臂屈伸時,我通常先背朝靠背做10次,然後,立即轉身,面朝靠背做10次。我發現轉身面朝靠背做的時候,可以更好地刺激到肱三頭肌與三角肌的連接處。做這個動作時,我會確保做完整的動作幅度,以便讓肱三頭肌獲得充分的頂峰收縮。」

——菲爾·希斯

 

17 槓桿划船

「這個動作叫站姿單臂拉索划船,動作的關鍵在於,我的肘關節在動作過程中只有非常少量的彎曲,我是通過轉動臀部的槓桿運動把肘關節往後移。與此同時,我把注意力集中在收縮下背部肌群上。這個動作的幅度不大,關注重點在肌肉的收縮階段。這樣可以避免肱二頭肌參與用力,全程確保訓練負荷都集中在背部肌群上。」

——布蘭登·克裡

 

18 逆向三角肌訓練計劃

「我的三角肌訓練以兩個練三角肌後束的訓練動作開始,隨後是兩個練三角肌中束的訓練動作,最後以兩個練三角肌前束的訓練動作結束。這樣的訓練動作安排順序和大多數人的正好相反,但大多數人也都有三角肌前束髮達,而三角肌後束薄弱的缺點。採用逆向的三角肌訓練計劃,幫助我打造出了全面發展的三角肌。」

——賈斯丁·康普頓

 

19 用集中彎舉讓一側肱二頭肌預先疲勞

「因為我的一側手臂肌肉比另一側手臂更強壯,所以,我喜歡在肱二頭肌訓練課的一開始,用讓比較強壯的那一側肱二頭肌多做幾次集中彎舉的方式來讓它預先疲勞。這樣,我就能讓兩側肱二頭肌都得到良好的刺激效果。否則,如果我一開始就做槓鈴彎舉,較強壯的一側肱二頭肌就會承受更多的訓練負荷,導致兩側肱二頭肌的發展進一步失衡。」

——弗萊克斯·惠勒

 

20 雙槓臂屈伸+伏地挺身

「在胸部訓練課的最後,我喜歡把雙槓臂屈伸和伏地挺身聯合在一起做超級組,而且都僅僅使用體重做,都做到力竭。一共做3個超級組。這樣可以確保胸部肌肉徹底充血。」

——肖恩·雷登

 

21 高次數山羊挺身

「為了改善較薄弱的下背部肌群,我開始在每次訓練結束後做100次山羊挺身。有時候,我把10 0次用一組做完;有時候,我分兩組50次來做。具體怎樣做就看當天身體的感覺如何。」

——阿諾德·施瓦辛格

 

22 拉索卷腹

「軀幹兩側的鋸齒肌有多種功能,其中,最容易通過抗阻訓練鍛鍊的功能就是把手臂從頭部上方下拉到胸腔兩側。我想出了一個獨特的訓練動作來做到這一點,在高位拉索的末端掛上繩索手柄,雙手分別握住繩索手柄的兩端,然後,雙膝著地,跪在距離加重塊50釐米左右的地方,讓繩索自然下垂,然後,像做仰臥起坐那樣,往下卷腹,並同時把繩索手柄往下拉。全程保持肘關節鎖定。在動作的最低點,繩索手柄的末端已經很靠近你的髖部。此時,對你的腹肌進行強烈的頂峰收縮。」

——弗蘭柯·哥倫布

 

23 400次的腿部訓練結束曲

「我以4組每組100次的腿屈伸動作來結束股四頭肌的訓練。雖然訓練過程讓人疼痛難忍,但能確保股四頭肌受到最充分的刺激。」

——賈森·胡化

 

24 反向哈克深蹲

「著名健美教練查爾斯·格拉斯推薦我做反向哈克深蹲動作。這個動作對我股四頭肌的外觀和體積改善帶來了很大的不同。做這個動作時,我面朝哈克深蹲機的靠背站立,使雙腳與整個身體處於一條直線上。這個動作看起來更像是頸前深蹲,對我股四頭肌下部的刺激效果非常好。」

——德克斯塔·傑克遜

 

25 用半程動作練小腿

「練小腿時,我喜歡每組做30次。其中,前10次只做半程動作,也就是從小腿肌肉充分伸展的位置踮起到半程位置,隨後接著做20次完整幅度的動作。」

——賴雷·斯科特

 

26 所有訓練動作全部做超級組

「我在訓練中喜歡把前一個訓練動作的最後一組和後一個訓練動作的第一組聯合在一起做超級組。這樣不僅能提高訓練強度,而且能縮短訓練時間。」

——崔克·傑克遜

 

27 地板上臥推

「地板上臥推指的是直接仰臥在地板上做臥推。很顯然,與仰臥在臥推凳上相比,仰臥在地板上做臥推時,你的肘關節無法下移到背部的後方,所以,這樣能重點強化臥推的上半程階段。仰臥在地板上臥推還能有效地避免腿部和背部肌肉參與用力。除了能有效地提高臥推力量之外,這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肱三頭肌訓練動作。」

——詹尼·傑克遜

 

28 減慢速度

「有時候,教練查爾斯·格拉斯會讓我在做諸如哈克深蹲之類的訓練動作時減慢動作速度,我將用長達10~15秒的時間來下放重量,把重量升起也要用同樣長的時間。這樣做時,我不需要使用很大的負重量,因為減慢動作速度的時候,重量會感覺特別重。關鍵是選擇正確的訓練動作,採用慢速訓練時,使用固定運動軌跡訓練器械比使用自由重量器械訓練更好。此外,最好有至少一個訓練搭檔在旁邊保護你,因為,採用較慢的速度做動作時,你會比平時更快地達到力竭。」

——岡特·施萊坎普

 

29 劃問號式平舉

「我用一個獨特的訓練動作來練三角肌的前束和中束,我以啞鈴位於大腿外側開始,大拇指在上。隨後,在我把啞鈴平舉到身體前方的過程中,也同時以弧形的路線把啞鈴朝外平舉,保持以錘式的方式握住啞鈴。當肘關節達到和肩膀平齊的高度後,再把兩個啞鈴觸碰到一起,並旋轉手腕,這樣,在動作的最高點,當兩個啞鈴觸碰到一起時,我的大拇指實際上是稍稍朝下的。我的整個平舉路線就好像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只不過左側手臂劃出來的是翻轉的問號。」

——麥克·馬塔拉佐

 

30 傑弗遜深蹲

「傑弗遜深蹲是一個古老的訓練動作,現在,你已經很少看到有人做這個動作了,但我覺得這是個很不錯的訓練動作,因為它能以非常獨特的方式刺激下肢的肌群。我採用較寬的腳間距騎跨在槓鈴杆的正上方,雙手分別在身體的前方和後方握住槓鈴杆。下蹲的時候,保持臀大肌收緊,一直下蹲到大腿低於與地面平行的位置。為了增加訓練效果,最好使用直徑較小的槓鈴片,比如每片25磅重的槓鈴片,這樣你就可以下蹲到更低的位置。這個動作的關鍵是把膝關節朝向身體外側,這樣能迫使臀大肌全程參與用力。我發現,我在傑弗遜深蹲中的表現越好,我在常規深蹲動作中的表現也就會越好,因為這個動作讓我學會了更好地收縮臀大肌、股二頭肌和股四頭肌。這個動作對我臀大肌和腿部肌肉的線條發展貢獻良多。」

——凱·格林

 

31 蝴蝶機夾背

「我想出了一個刺激脊柱兩側的背部肌群的獨特訓練動作,我面朝靠背坐在蝴蝶夾胸機的座板上,然後,把肱三頭肌抵在手柄上,保持手臂與地面平行,然後,用背部肌肉收縮的力量,把手柄往後推到儘可能遠的地方。這個動作雖然幅度不大,但能最大限度地刺激上背部和脊柱兩側的背部肌群。」

——託尼·弗裡曼

 

32 上斜高位下拉

「這個動作是查爾斯·格拉斯想出來的。把上斜臥推凳背朝高位下拉機的加重塊放置,使上斜臥推凳的頂部正好位於高位下拉機的擋腿板的上方。然後,仰臥在上斜凳上,雙手握住手柄,把手柄下拉到中胸部的位置。由於負重量較大,做這個動作時,查爾斯往往不得不用手把我按住,我才不至於離開斜凳面。下拉時,確保肘關節朝向身體外側。這個動作既是高位下拉,又像是在做反向的划船。」

——丹尼斯·詹姆斯

 

33 旋轉式槓鈴片前平舉

「做槓鈴片前平舉的人不少,但是,做旋轉式槓鈴片前平舉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我通常選擇一個45磅重的槓鈴片,在動作的起始階段,我的雙手分別位於槓鈴片的左右兩側。但在把槓鈴片往前平舉的過程中,我會旋轉槓鈴片,這樣,在動作的最高點時,將會是一個手位於槓鈴片的頂部,另一個手位於槓鈴杆的底部。每次前平舉時,改變一下槓鈴片旋轉的方向。這樣做能增加動作的難度,並且能更好地刺激到三角肌的前束。」

——弗萊克斯·劉易斯

 

34 隱藏

「為了提高身體的勻稱性,我訓練時喜歡穿上運動服來掩蓋住所有的身體部位,這樣有助於我把身體當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來對待。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練肱二頭肌時,我會脫掉運動服,穿上背心。我肱二頭肌的發展要落後於其他部位,所以,我希望對肱二頭肌給予特別的關注。總的來說,你應該較少地看著肌肉工作,而應該更多地感受肌肉的工作。」

——克裡斯·狄克生

 

35 單臂聳肩

「我喜歡在史密斯機上做單臂槓鈴聳肩動作。做這個動作時,我側身站在槓鈴杆旁邊,這樣可以確保更大的動作幅度。」

——格裡戈裡·阿託揚

 

36 1000次訓練計劃

「我每個部位每次訓練都做1000次,每個訓練動作做200~300次。通常,每一組的100次都是採用遞減組方式做的。比如,我會先做一個訓練動作30次,然後稍稍降低負重量,再做35次,然後,再次稍稍降低負重量,繼續做最後35次。隨後,我會休息幾分鐘,然後,做下一個100次的遞減組,直到做完1000次。大重量訓練對我效果不太好,我嘗試大重量訓練長達15年之久,但那樣會讓我的關節承受太大的負荷,而且無法很好地感受肌肉的收縮。不要說我訓練不夠刻苦,因為我會充分感受每次訓練中的1000次肌肉伸展和收縮。」

——摩爾·穆薩維

 

37 安全杆深蹲

「深蹲時使用安全杆可以使我下蹲得更深,並在下蹲過程中更好地保持抬頭挺胸姿勢。使用安全杆做深蹲時,你不必擔心如何保持槓鈴杆的平衡,而且,在接近力竭的時候,你可以用雙手握住安全杆來提供支撐。我腿部訓練時,交替用安全杆和傳統槓鈴杆做深蹲,如果這次腿部訓練用傳統槓鈴杆做深蹲,那麼下次腿部訓練就改用安全杆做深蹲。」

——羅利·溫克拉

 

38 仰臥屈臂上拉接臥推

「仰臥屈臂上拉接臥推動作非常古老,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動作了。這個動作在上世紀40年代時非常流行,具體做法是,仰臥在平凳上,採用較窄的握距握住放在頭部前方地板上的槓鈴,然後做仰臥曲臂上拉。把槓鈴上拉到胸部的位置之後,繼續向上做臥推。然後,把槓鈴放回地板,開始做下一次動作。這個動作能刺激到背部和胸部肌群,但更主要的是刺激肱三頭肌。仰臥屈臂上拉的過程能充分拉伸肱三頭肌,而窄握距臥推的過程則能讓肱三頭肌得到充分的收縮。」

——裡奇·加斯帕裡

 

39 不負重提踵

「在小腿訓練時,你應該把組間休息時間控制在最短水平。我的做法是先做10次完整動作幅度的常規負重站姿提踵,然後,立即做10次不負重,直接站在地板上的站姿提踵。做這個動作時,在腳後跟觸及地板的時候,根本不停留。我會做5個這樣的超級組訓練,也就是先用正常負重做傳統的站姿提踵,然後,緊接著做不負重的地板上的站姿提踵,每組總共做100次。隨著訓練的進行,你也許需要適當降低些負重量,不要緊,關鍵是中間不休息,給小腿肌群施加連續不斷的刺激。」

——本·帕庫斯基

 

40 側平舉到前平舉

「我以啞鈴側平舉動作開始,然後,把啞鈴平移到胸部前方,並使兩個啞鈴觸碰到一起。隨後,我把啞鈴上升到頭部上方,整個過程做完算一次動作。因為我側平舉的力量比前平舉的力量更大,當我無法繼續做啞鈴前平舉的時候,就會用這個動作來繼續加強對三角肌的刺激。」

——埃迪·阿布留


相關焦點

  • 揭秘「澳洲健美黑馬「雷納託維茲獨特的訓練模式
    在職業健美賽場上,雖然大多數時候出現在觀眾面前的都是熟悉的老面孔,但時不時地也會出現一些新秀,他們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以幾乎能殺進奧賽前十名的體格一鳴驚人。比如,2014年,出生於加納的荷蘭籍健美選手威廉姆·博納克驚人地兩次獲得職業健美比賽冠軍。
  • 當普通健美選手遇到頂尖健美選手後......
    ,一個為接近大家審美的健美選手,一個是巨獸般的頂尖健美運動員,從圖片上可以看出來這位健美選手在健身房裡面也是高手的存在但是到了頂尖健美運動員面前後開始變得毫無訓練痕跡起來,經過james的了解這位健美運動員叫尼克.沃克他還是一位業餘健美的運動員
  • 亞洲健美第一人山岸秀匡攜手奧賽冠軍艾瑞斯.克裡來貝菲特展示運動訓練秘訣
    亞洲健美標杆人物,亞洲健美唯一一個衝入世界前十強健美選手。艾瑞斯.克裡,堪稱世界上最強壯的健美女子,就連施瓦辛格也甘拜下風!美國奧林匹亞先生大賽現役選手、亞洲當之無愧的健美王者山岸秀匡及奧林匹亞先生大賽女子健美第一名艾瑞斯.克裡,於2017年4月11日來貝菲特展開了為期數小時的健美運動宣揚之旅
  • 國內兩大頂級健美運動員,分享肩膀訓練,啞鈴推肩達50公斤
    目前在國內健美和健體兩大分類上能登頂國際舞臺與歐美頂尖運動員相媲美兩大健美明星陳康和吳龍無疑是最大的人選。兩位健美競技者能在眾多優秀者面前脫穎而出自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除了良好的健美基因之外,還有日常訓練非常的重要。
  • 健美先生挑戰MMA選手的訓練,結果……
    當健美先生挑戰MMA選手的日常訓練會發生什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梅叔的表現吧二、挑戰開始1、熱身階段熱身運動是單車衝刺這套訓練叫「宏偉的7」,共7個項目第一個項目是高翻推舉目的是提升髖部爆發力和抓握力有利于格鬥選手在纏抱時扭倒對手
  • 健美冠軍親自提醒,錯過後悔·····
    後來,羅尼·庫爾曼進入競技健美,成為一名職業競技健美者。1)不能急進我(羅尼·庫爾曼)只做簡單及基本的訓練,這二十年來,除非某個訓練法對我不再有效,否則我甚少改變訓練模式。健美的基礎是決心、 恆心及一致性,所以我不建議急進地改變訓練方法。
  • 40歲高齡健美運動員,一身肌肉完全看不出是女性,健身秘訣是它
    40歲高齡健美女運動員不輸鮮肉,一身肌肉完全看不出來是女性,健身秘訣是它!導語:隨著健身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現在健身不僅是一種時尚、一種產業,也是一種健康的文化。健美比賽也是如此,最早是從歐美開始盛行,如今在亞洲也瘋狂跟風,越來越多的健身愛好者紛紛加入其中,也有不少的亞洲健美運動員憑藉自己的好身材打敗了歐美健美運動員!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健美運動員來自韓國,她的名字叫春麗(下圖所示),年齡已經40歲了,她是韓國元老級別的健美運動員。她從事這份工作已經20年了,參加的比賽超過100場,獲得的獎項數量在韓國名列前茅。
  • 65歲健美常青樹楊新民:我的秘訣是堅持(圖)
    65歲健美常青樹楊新民:我的秘訣是堅持(圖) 2014-07-29 12:24:44來源:燕趙晚報作者:責任編輯:王牧青   從1984年開始練習健美,至今已經30年了,楊新民擁有「全國健美先生」、「亞洲健美冠軍」眾多稱號,被譽為中國健美界的常青樹。上周末,楊新民從山東老家來石參加一個展演活動,記者也得以向這位中國健美界教父級的老將討教健身和健美的秘訣。  最怕的就是半途而廢   「我沒有汽車,也沒有多少存款,但是,我有30歲的心態和體魄。
  • 重磅炸彈:IFBB職業健美選手的背部整體轟炸計劃
    之前野人分享過部分健身大咖的訓練計劃,主要用於教學和共享.適用於大部分夥伴.偶爾也來發一篇職業選手的訓練計劃來改變一下口味.但職業選手的訓練強度較大,不建議老鐵們全部效仿.僅作為參考借鑑,選擇自己適用的部分進行嘗試,才有利於自己的進步和發展今天這位是一位IFBB職業選手,今天就來感受一下職業選手的實力吧順便科普一下,既然說到職業選手就稍作解釋:IFBB是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Bodybuilding and Fitness(國際健美聯合會)的簡稱,其成立於1946年.1969年國際健美聯合會加入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總會
  • 健美訓練出的是死肌肉?看職業健美選手的彈跳表現,你會大有改觀
    在評論區看到很多朋友對健美訓練者的評價,發現普通人對健美選手的誤解有很多:從審美角度對健美選手體型的詬病、從健康角度對力量訓練成果的質疑、從靈活性角度對職業健美運動員肌肉質量的否定……受健美選手體型外觀的影響,不少人想當然地認為:通過健身和健美訓練,人獲得的那些肌肉都是「死肌肉」,看上去非常笨重。
  • 健力訓練應多像健美訓練學習
    關於作者本文來自於Greg Nuckols的網站strengtheory.comGreg Nuckols是一位知識淵博的美國力量舉選手,保持著三項220磅/242磅重量級力量舉世界紀錄。Greg有著超過十年的訓練經驗,並且是有著運動科學學士學位。他線上線下總共訓練過幾百位運動員和普通愛好者,並且為很多健身雜誌和網站供稿。
  • 只進行格鬥方面的訓練,能不能練出像健美選手那樣的肌肉?
    健美選手的身材是通過各種不同的力量訓練練出來的,似乎練肌肉外形最好的方式也就是力量訓練了,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喜歡枯燥乏味的力量訓練,而且在很多人看來,健美選手的肌肉身材似乎也只有美觀這一個好處,在實用性和實戰方面確實差強人意,而對比格鬥訓練來說,格鬥訓練練出來的肌肉自然會更有實戰意義
  • 55歲健美「龜仙人」火了,肌肉圍度碾壓大部分健美選手……
    你對55歲這個年齡是什麼概念在黑哥看來相信在不少小夥伴的印象中目前在這個年紀的估計都已經是爺爺輩了吧碩大的手臂勻稱健美的身段看上去荷爾蒙爆棚實際上他真是一名健美選手即便和專業的健身選手在一起他依然奪人耳目
  • 健美與健體的身材你要哪一個?兩者的訓練與飲食的差異性!
    我們在許多的健身比賽上,都可以看到賽事項目有分為健體與健美這兩種,最大的差異性就是出場時穿的褲子不同,健體項目的選手都是穿著海灘褲出場;而健美的選手都是穿比賽專用的三角褲出場。因此,跟健美選手不同的健體選手在大腿的訓練上要求會相對低一些,但無論是胸、背、腿、手、肩、腹等等肌肉群都是必需要嚴格訓練,相對來說健體的選手會比健美選手更著重於腹肌與小腿肌的訓練,有許多的健體選手會選擇一周練3次腹肌與2次小腿肌群。
  • 健美史上最具天賦的7位運動員
    健美是一項競技體育項目,有時候天賦可以讓健美運動員事半功倍!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健美界極具天賦的7位運動員。今天帶大家盤點極具健美天賦的7位運動員喬·卡特20歲開始參加健美比賽,健美生涯20年裡他一共參加了近40場健美比賽,從一個業餘的天賦少年變成職業賽的健美巨星
  • 韓國男生一年健身350天,身材壯碩,肌肉發達不輸健美選手
    這位來自韓國的猛男,身材健碩,肌肉發達,但不像常見的大塊頭,而是比例保持的非常好,而他整體的圍度看起來也是十分不錯的,所以他在韓國健身界一直都是一位佼佼者,身材一點都不輸那些健美選手
  • 健美訓練和力量舉訓練都有什麼區別,哪一種更適合增肌?
    健美訓練和力量舉訓練都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健美訓練的大神用小重量卻可以練出非常清晰的肌肉線條,腹肌很明顯?而力量舉選手通常能做非常誇張的重量,他們肌肉圍度很大,但肌肉線條幾乎沒有,根本見不到腹肌?
  • 健美訓練的七大誤解
    這是關於健美訓練的最大誤解。臥推重量的增長主要依賴肱三頭肌力量的增長,其次是靠三角肌前束力量的增長。胸肌力量對臥推重量的影響非常小。另外,臥推重量達到一定程度後,要進一步增長必須採取以下措施:使用臥推背心、身體成橋形、蹬地發力、將槓鈴降到下胸而不是上胸等。這些措施都會進一步將壓力分散到腿部和腰部等部位。看看吉因.萊齊亞克、斯科特.曼德森這些臥推冠軍吧,他們的胸肌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健美運動員。
  • 一個健美運動員告訴你什麼叫刻苦訓練!
    並不是說你在訓練時練得夠多就能取得成功,無論是飲食、訓練和一些合理的安排,你必須做到半點不漏,要做到以上幾點,你必定會犧牲很多時間和樂趣,比如說今天是訓練日,你必須整天呆在家裡按時吃健美飲食
  • 力量舉選手去參加健美比賽會贏嗎?輪子哥是跨界之王!
    健美、力量舉雖然都是跟健身房有關的訓練項目,但是他們的訓練方式不同,造成了最終成果卻大不一樣!所以就經常會有人拿力量舉選手和健美選手來比較,力量舉選手去參加健美比賽會贏嗎?輪子哥會是跨界之王?上面我們說到健美、力量舉因為訓練方式不同,所以體型也不一樣,很難有人能保持健美的身材卻擁有力量舉選手一樣可怕的力量,而輪子哥就是個例外!輪子哥從14歲開始健身,在15歲那年,他想加入健身房,但沒有被允許,因為聖馬丁健身房要求的最低年齡是16歲!剛開始他只能用簡單的器材訓練,到年齡後他才加入健身房進行系統訓練,22歲時輪子哥體重就已經達到了270磅,硬拉855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