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綜藝節目2019上半場:綜N代啞火 口碑收視下滑

2021-01-09 中國網

  《奔跑吧》

回顧2019年這半年的綜藝節目,讓人留下印象的並不算多,直到6月播出的純網綜藝《樂隊的夏天》,才算是點燃了綜藝市場的一點「星星之火」。更多則是毫無聲息地播出,慘澹地結束。而走過了多季的《奔跑吧》《極限挑戰》《歌手》等綜N代收視口碑下滑,盛況不再。

在這個大眾審美快速變遷的時代,觀眾對綜藝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上半年的綜藝市場都經歷了哪些變化?下半年已經來臨,是否會有黑馬殺出重圍?近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梳理了綜藝節目的2019上半場,試圖從多個維度解讀這半年綜藝市場的風雲變幻。

題材之變

強調正能量 向現實主義靠攏

據藝恩數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共上線121檔電視綜藝。另據骨朵傳媒數據,新開播網綜有49檔,單就網綜來說,較去年減少了13檔。有業內人士透露,數量減少的根本原因在於廣告減少,廣告主們更傾向於此前有成功經驗的節目,而大部分節目由於沒有贊助,直接砍掉。事實上,對於廣告主來說,新綜藝節目依然太多,這也使得製作方要放下身段,更多接觸廣告主。《這就是街舞》總導演陸偉透露,和去年相比,自己見客戶的頻次遠高於去年,且每一個客戶總導演都會親自溝通。

在題材類型方面,2019年上半年的綜藝涵蓋了音樂、生活、遊戲、文化等。對於綜藝節目,國家廣電總局曾多次出臺規定。去年4月3日,總局宣傳司曾對綜藝節目提出「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自主創新方向;同年7月10日,總局通知規定,對於偶像養成類節目、社會廣泛參與選拔的歌唱才藝競秀類節目,要組織專家從主題立意、價值導向、思想內涵、環節設置等方面進行嚴格評估,確保節目導向正確、內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堅決遏止節目過度娛樂化和宣揚拜金享樂、急功近利等錯誤傾向。

知名影視研究者冷凇表示,2019年的綜藝節目,公益類真人秀將成為主流。上半年,各個綜藝節目在拍攝和宣傳上都提倡「正能量」「主旋律」。如《奔跑吧》第一期的主題就是垃圾分類,強調環保;《極限挑戰》則提出「大江奔流,踏浪前行」的口號,開啟「長江行」,展示長江流域生態風景與人文歷史的多元化之美。

此外,綜藝節目在題材和內容設置上都在向現實主義靠攏,關注現實,展現當代的社會生活。如黃渤參與的《忘不了餐廳》,帶領五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在餐廳工作,希望讓更多人關注這種病;《我和我的經紀人》則首次以職場真人秀的方式,展現當代都市職場環境。

市場之變

偶像養成類綜藝 「帶貨」力下降

衡量一檔綜藝節目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是看該節目的「帶貨」能力,即是否讓參與節目的嘉賓、藝人走紅。回顧2018年最火的兩個新星,蔡徐坤和楊超越,分別是由兩檔選秀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輸出。但是,細數2019年上半年的選秀類節目,《創造營2019》《青春有你》《明日之子》第三季和《以團之名》等,都未出現有類似影響力的新星。從這一點來說,上半年的選秀類歌唱節目無疑是失敗的。

從數據上來看同樣如此。由於愛奇藝、優酷先後宣布關閉前臺播放量,目前僅有騰訊視頻能看到臺前播放量。據藝恩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騰訊視頻播出的《創造營2019》播放量為37億,不足《創造101》播放量的70%。這也反映出這一類節目的熱度下降、反響減弱。

業內人士分析稱,經歷了2018年偶像養成節目的火爆後,後續不少類似節目一擁而上,盲目跟風導致內容質量、影響力下降。此外,像《以團之名》《青春有你》《創造營2019》三檔節目均為男性偶像選拔,對於觀眾來說已經審美疲勞。另一方面,國內的偶像文化處於初級階段,真正具備專業偶像素質的選手並不多,這些導致偶像養成類綜藝影響力下降。

爆款之變

綜N代盛況不再 收視和口碑滑落

《奔跑吧》和《歌手》迎來第七季,《極限挑戰》迎來第五季,《最強大腦》迎來第六季……這些綜N代未來會如何發展目前不得而知,不過從收視率、影響力等多個方面來說,上半年播出的效果並不如意。根據骨朵傳媒的熱度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排名前十位的綜藝節目中,《極限挑戰》憑藉81.01的熱度拿下第一,《奔跑吧》以66排名第十,《歌手2019》僅排到第14名,《最強大腦》甚至跌出30名之外。

《奔跑吧》本季迎來了成員的大換血,鄧超、王祖藍、陳赫等元老離開,新加入了朱亞文、王彥霖、宋雨琦等新人。《極限挑戰》同樣送別了孫紅雷、黃渤等大咖,新加入了雷佳音、迪麗熱巴、嶽雲鵬等藝人。從首播第一期來看,《奔跑吧》收視率為1.17,和上一季首期2.038的高收視,相差不少。根據百度指數,《奔跑吧》自4月26日開播以來,整體日均值29112,而去年整體日均值達46133。不久前《奔跑吧》迎來本季最後一期,根據節目組提供的數據,其平均收視率破2。不過,從豆瓣評分及觀眾口碑來看,因為失去了鄧超等搞笑擔當後,節目的整體效果大打折扣。

最唏噓的莫過於江蘇衛視此前的王牌節目《最強大腦》。作為一檔以探討科學為宗旨的節目,走過了5年的《最強大腦》卻在本季迎來最多質疑。先是選手鮑雲質疑節目剪輯,並發分析懷疑王易木作弊,引來嘉賓加入論戰。這檔定位於「科學競技真人秀」的節目,以一種看起來不怎麼科學的方式被熱議,也從側面宣告節目走向衰落。

同樣尷尬的還有湖南衛視的王牌節目《歌手2019》,本季加入了劉歡、齊豫、吳青峰等實力唱將,但首期節目只得到了0.806的收視率,4月12日的總決賽歌王之戰以0.833的收視率,僅列收視榜第六。此外,過去幾年的《歌手》捧紅了黃綺珊、鄧紫棋、李榮浩等人,本季卻沒能湧現這樣的黑馬歌手。

冷凇認為,國內的綜N代影響力最大的往往是第二或者第三季,一旦開啟第四季,收視率和口碑就不可避免滑落,《奔跑吧》《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奇葩說》等都遇到這樣的問題。一家綜藝製作公司的製片人告訴記者,綜N代發展的最大難點是觀眾審美疲勞,以及保持原有特色上的創新。像《奔跑吧》《極限挑戰》,雖然在節目形式和嘉賓上有改變,但整個節目還是以遊戲為主。對於綜N代的發展,《光明日報》曾發文稱,要想真正成為螢屏「常青樹」,求新、求變,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至關重要的破題思路。

未來之變

音樂類易出爆款 文化綜藝大有潛力

從上半年已播出的綜藝節目來看,爆款依然稀缺,音樂類則是為數不多出現了爆款的綜藝類型。在6月播出的街舞節目《這就是街舞》第二季,收穫了豆瓣9.4的高分,比第一季的8.6分還高出一截,節目中隨時奉獻的炸裂作品更是頻頻登上熱搜。《樂隊的夏天》聚焦中國樂隊的故事,面孔、新褲子、盤尼西林、旅行團樂隊、海龜先生等曾只出現在各大音樂節的樂隊,通過綜藝節目讓更多人熟悉,豆瓣評分一路飆升到8.3,讓小眾的樂隊成功出圈。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去年曾湧現了不少爆款文化類綜藝節目,如《匠心傳奇》《詩意中國》《朗讀者2》《國家寶藏2》《一本好書》《上新了!故宮》等,開播後都收穫了口碑和高收視,為文化類節目拓展了空間與深度。不過從今年上半年來看,文化類綜藝從數量上來說並不多,更難覓爆款。業內相關人士介紹,文化類節目有巨大的挖掘空間和潛力,從各大平臺和衛視排播來看,下半年將有大量文化綜藝節目播出。

《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表示,自己對文化類節目規模越來越大很有信心,「文化類節目還遠不是熱門,中國的讀書熱也只是剛剛開始。創新社會的形成,第一需要的就是全民終身學習習慣養成,就是對科技、文化、讀書有濃厚的興趣。這件事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但現在就應該踏踏實實地做,我對未來特別有信心。」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實習生 袁玉梅

相關焦點

  • 「綜N代」節目大屏收視全洞察
    2020年即將接近尾聲,《歡樂喜劇人第六季》《歌手第四季》《王牌對王牌第五季》《極限挑戰第六季》《最強大腦第七季》《奔跑吧第四季》《中國好聲音第九季》《蒙面唱將猜猜猜第五季》等一系列「綜N代」節目已悉數回歸。「綜N代」如何延續生命力,持續保持熱度與口碑?電視大屏「綜N代」節目有著怎樣的收視表現?
  • 看夠了綜N代,2018年綜藝節目有哪些新花樣?
    想吸睛就要創新,但是面對當前多變難測的觀眾,可能上一刻還喜歡享受生活的「慢綜藝」,但下一刻等創作團隊撲過去時已經人去樓空了,因此對於衛視與網綜來說,綜N代都是一張保險的牌,如何舊瓶裝新酒做出新意,如何推陳出新定製新節目成為有待摸索的突破點。在2018年的第一個周末裡,幾檔新上的綜藝節目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它們之中是否會出現爆款,我們且來分析一二。
  • 暑期檔綜藝盤點:超44檔節目集中上線 選秀站C位 綜N代保底
    綜合來看,選秀節目獨佔C位,音樂、偶像是角力關鍵詞;綜N代持續發力,如何維繫熱度口碑仍是難題;各方多元布局細分領域,職場、體育競技、汽車、直播、密室等題材領域多點開花。「首先是要保證各自的王牌節目、綜N代順利落地,在暑期檔激烈的競爭下,確保一部分穩固的收視群體。
  • 2019年綜藝節目大盤點,你Pick哪一個?
    音樂類綜藝縱觀中國綜藝市場,從音樂綜藝始祖《超級女聲》到《中國好聲音》《歌手》,再到《中國新說唱》,音樂類綜藝與其他類型的綜藝相比,似乎總能火爆出圈,掀起全民關注熱潮。然而,在電視綜藝方面,《中國好聲音2019》不論是收視還是口碑,都慘遭滑鐵盧,同時《我是歌手》第七季也似乎走進了收視瓶頸。
  • 2017最火綜藝大盤點,都在小米電視了
    回顧2017年的綜藝節目,可謂是捷報頻傳,播放量超10億的爆款頻出 。一方面老IP「綜N代」們依舊佔領著各大衛視的高地;另一方面網絡綜藝發展得如火如荼,馬力十足。整個綜藝市場新題材層出不窮,慢綜藝驚喜爆火,文化類節目一馬當先,口碑佳作不斷。
  • 《極挑6》《中餐廳4》超40+品牌傍身,金主緣何偏愛綜N代?
    不過,作為綜N代第一梯隊的重要成員,娛樂產業(ID:yulechanye)發現,《中餐廳4》的品牌合作情況相當樂觀,進而盤點,2020年綜藝 究竟原因,娛sir認為:其一,綜藝模式的固化;其二,彼時,網綜以及其他綜藝的衝擊;其三,抄襲話題進一步擴散,節目組始終未作出回應。 眼看就要躋身綜藝N代,做還是要繼續做的。2019年《中餐廳3》如約而至,黃曉明接過店長的交接棒,除了王俊凱,還新加入了秦海璐、楊紫以及會做菜的林大廚。
  • 5季招商滑坡,平臺「裸奔」現象減少,網絡綜N代發展圖鑑
    我們以連更三季(及以上)為網綜N代入門標準,統計了4大網絡平臺14檔自製綜藝的招商和口碑情況(播放量各平臺標準不一),得出以下結論:選秀爆款生命力三季不衰減14檔網綜N代中,不管是從熱度還是招商層面,以近兩年來新興的選秀節目最為風光。
  • 口碑下滑、收視回升,《極限挑戰6》其實是綜藝版《娘道》
    與之相對的,是該節目正在回升的收視率。無論是收視率還是口碑,《極限挑戰》的巔峰都出現在第二季,從第三季開始,節目口碑和收視雙雙下跌。到第四季,收視好幾期只能勉強破1,排名也降到第三,份額從8%左右降到5%左右。第五季開始,《極挑》製作班底大換血,但節目的收視率也從此回血。《極挑5》首期收視達到1.812%,超過第四季的最高收視。而該季12期節目最高收視達到2.139%,市場份額9.34%,且12期節目期期收視第一,已經完全達到《極挑2》的水平。
  • 2019綜藝市場:類型多元化 明星素人化 臺綜網絡化 傳播社會化
    大體量、製作精良的頭部綜藝數量增多,曾經作為新鮮詞彙出現的「超級網綜」如今也成為常態。口碑方面,豆瓣評分破8不再局限於文化類節目,高品質、有意思更有意義的其他類型節目同樣也能得到受眾認可;招商方面,曾經被預言的「2019綜藝寒冬」其實並不準確,品牌招商似乎也並沒有想像中那樣艱難,尤其是在各種新穎花式廣告的包裝下,網絡頭部綜藝的招商情況更為樂觀。
  • 2019年中國綜藝收視排行榜《奔跑吧》連續三年登榜首
    2019年綜藝收視率、有效播放量排行榜揭曉,《奔跑吧》連續第三年登收視榜首,聯同《極限挑戰》《追我吧》等明星競技類節目最吸睛。受「限酬令」、「限童令」和稅務風波影響,中國大陸綜藝過去一年現疲態,2019年平均收視破1的綜藝節目有14檔,且當中像是《奔跑吧》《中國好聲音》《嚮往的生活》《蒙面唱將猜猜猜》《極限挑戰》《王牌對王牌》等大多是制播了好幾季的節目;相比之下,當中全新的綜藝節目屈指可數,平均收視低於0.5%的有卻比比皆是。
  • 2019年中國綜藝收視排行榜 《奔跑吧》連續三年登榜首
    2019年中國綜藝收視率、有效播放量排行榜揭曉,《奔跑吧》連續第三年登收視榜首,聯同《極限挑戰》《追我吧》等明星競技類節目最吸睛。 受「限酬令」、「限童令」和稅務風波影響,中國大陸綜藝過去一年現疲態,2019年平均收視破1的綜藝節目有14檔,且當中像是《奔跑吧》《中國好聲音》《嚮往的生活》《蒙面唱將猜猜猜》《極限挑戰》《王牌對王牌》等大多是制播了好幾季的節目;相比之下,當中全新的綜藝節目屈指可數,平均收視低於0.5%的有卻比比皆是。
  • 韓國綜藝VS國內綜藝,雷同節目盤點
    近年來國內綜藝節目類型不斷增加,很多節目與韓國的很多綜藝很像,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那些和韓國綜藝極為相似的國內綜藝吧!一、《爸爸去哪兒》VS 韓版《爸爸,我們去哪》這是最早的在韓國買版權的國內綜藝節目,這也成為了國內首檔親子類節目。韓國的這檔節目只播了兩季,於2015年停播,而國內的節目到現在已經出到了第五季了。
  • 口碑超越前作《舞蹈風暴》第二季何以打破綜N代「魔咒」
    舞蹈類綜藝近年來新作頻出,真正「出圈」被大眾認可的卻鳳毛麟角,有些綜N代即使熱度不減,口碑也再難超越前作。作為舞蹈類綜藝的口碑之作,《舞蹈風暴》初播時便一鳴驚人,不僅豆瓣評分高達9.2,還一舉拿下第26屆白玉蘭最佳電視綜藝節目獎。
  • 獨家盤點||大劇收視破3、綜藝全線飄紅,2020年內容市場的最後一周...
    文 | 小熊  久違的「獨家盤點」欄目,在2020年最後一周驚喜回歸,繼續帶給讀者最全收視盤點。  上周電視內容市場表現頗佳,頭部節目收視率絕大多數出現上升,收官的頭部節目也打出了令人欣喜的「最後王牌」。而電視劇領域更是亮眼,破3收視再現江湖,五大衛視播出大劇引發關注,也讓年末的電視劇市場再度熱鬧起來。
  • 請回答,綜藝2019|年度9大關鍵詞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9年,觀察類綜藝近20檔,觀察類綜藝憑藉「人多勢眾」,佔領綜藝市場。雖然屢被詬病但依舊穩穩噹噹。綜N代在2019年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綜N代乏力、創新難,已經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而在2019年《奇葩說6》的回歸為綜N代回血造勢。作為初代網綜,《奇葩說》在行至第三季的時候便出現乏力,而此次第六季歸來,大刀闊斧革新,在播出20分鐘內便登上微博熱搜。
  • 打破綜N代魔咒,《聲臨其境3》哪些片段讓你驚嘆?
    導讀:在變局中突破,在挑戰中創新,已經收官的新一季《聲臨其境》在嘉賓陣容、賽制模式等維度全方位出新,和關鍵時期文化類節目的正向價值引領,實現了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去年年底,《聲臨其境》第三季在千呼萬喚中回歸,帶著行業和觀眾對這檔原創聲音節目的諸多期待,面對堅守初心和創新升維的難題,節目用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做出回應。
  • 2019年,綜藝行業為何沒有出現下一個「蔡徐坤」-虎嗅網
    網綜上揚,臺綜創新問題迫切「2018年網臺綜藝影響力趨平,網綜已經迎頭趕上臺綜」——在去年今日的綜藝盤點中,毒眸曾經如此總結2018年的網臺綜藝對比。但如果從總體的創新能力上來比較,網綜已然完成了對臺綜的全面超越:雲合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網絡綜藝共上新162部,電視綜藝共上新93部;上述位列熱度指數年榜TOP10的六部臺綜,均為「綜N代」,並沒有新節目;《2019藝恩文娛數據白皮書》也顯示,2019年季播綜藝TOP50中,臺綜的「綜N代」佔比遠大於網綜。
  • 慢鏡頭+回放、一期變N集 綜藝節目注水幾時休
    「綜N代」與「慢綜藝」成了重災區據《2020年Q2視頻平臺綜藝觀察報告》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綜藝「上新」總計81部,出現了《舞蹈風暴2》《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就是街舞3》等「爆款」節目。然而,當下一些熱播的綜藝節目也出現了不少雜音。
  • 數據背後,這檔節目對文化綜藝的行業啟迪更值得品讀
    提一個問題:一檔文化綜藝怎樣才能算真正的「爆款」? 好口碑、高收視、高播放量、豆瓣評分、微博熱搜……可能你的答案還有很多。的確,這些維度都算得上評判一檔文化綜藝成沒成、火不火的標準,也有不少節目能滿足其一其二,但還不能算真的「爆款」。 文化類綜藝自2017年開始井噴,此後的三年時間,上百檔節目百花齊放,「小切口+大主題」創作思路不斷創新,行業邊界也在不斷拓寬。
  • 慢鏡頭+回放、一期變N集,綜藝節目「注水」幾時休
    在生活觀察類、選秀類、音樂類綜藝扎堆的當下,綜藝節目製作機構應珍惜創作空間,以貼近生活、關切現實的手法,提升節目的社會責任感,用精品回應觀眾對節目品質和深度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