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接近尾聲,《歡樂喜劇人第六季》《歌手第四季》《王牌對王牌第五季》《極限挑戰第六季》《最強大腦第七季》《奔跑吧第四季》《中國好聲音第九季》《蒙面唱將猜猜猜第五季》等一系列「綜N代」節目已悉數回歸。
「綜N代」如何延續生命力,持續保持熱度與口碑?電視大屏「綜N代」節目有著怎樣的收視表現?本文藉助CSM媒介研究核心城市大屏數據,對所有上星頻道「綜N代」節目的播出編排、收視表現、創新元素等逐一分析,解構「綜N代」節目的特徵元素,探索各大創新元素對節目的保持、激活、提升競爭力的影響,希望為即將播出或將要製作的「綜N代」節目提供些許參考。
01、「綜N代」節目的播出情況
從綜藝節目的播出數量來看,2020年1—10月所有上星頻道播出的綜藝節目共64檔[1],其中新生綜藝35檔,「綜N代」節目29檔,新老綜藝佔比分別為55%和45%。(圖1)。
從「綜N代」節目在各平臺的分布來看,多集中在頭部上星頻道;其中上海東方衛視與湖南衛視的「綜N代」節目播出數量遙遙領先,分別為11檔和8檔;其次是江蘇衛視與浙江衛視,各播出4檔「綜N代」節目;北京衛視與中央臺「綜N代」節目播出數量較少,各有1檔(圖2)。
02、「綜N代」節目收視競爭分析
從收視效果來看,平均收視率超過2%的頭部綜藝節目共11檔,其中「綜N代」節目有9檔,佔比高達80%;收視率在1%—2%之間的腰部綜藝節目中,新老綜藝分別有7檔和9檔,收視表現不相上下;餘下37檔收視率不足1%的綜藝節目中,「綜N代」節目佔比近三成,其中以觀察體驗類「綜二代」節目居多,如《做家務的男人第二季》《我們戀愛吧第二季》《喜歡你我也是第二季》等,七成左右的尾部綜藝為新生綜藝節目(圖3)。
今年眾多「綜N代」節目當中,《奔跑吧第四季》在71城市的平均收視率近3%,遙遙領先其他綜藝節目,居於首位;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第九季》、上海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第六季》《我們的歌第一季》《我們的歌第二季》、湖南衛視《嚮往的生活彩雲篇》《歌手第四季》、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第五季》表現穩健,平均收視率均在2%—2.5%。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視率超過2%的11檔綜藝節目中,湖南衛視的喜劇創演節目《笑起來真好看》和代際互動觀察類節目《元氣滿滿的哥哥》是今年全新推出的綜藝節目,收視遠超其它新生綜藝(圖4)。
03、「綜N代」節目時移收視表現及觀眾特徵
2020年,頭部「綜N代」節目的大屏直播收視和點播/回看依然形成齊頭並進的局面,多檔「綜N代」節目的時移收視相當於首播收視比例的20%以上。其中,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第五季》的時移收視表現最為亮眼,其首播收視率為2.16%,時移收視率為1.42%,時移收視相當於首播收視的65.7%。其次是浙江衛視的《奔跑吧第四季》與湖南衛視的《嚮往的生活彩雲篇》,首播收視率分別為2.78%和2.22%,時移收視率分別為1.19%和0.94%,時移收視分別達到了首播收視的42.8%和42.3%,在時移/首播收視率比值中分列第二和第三。《極限挑戰第六季》《歡樂喜劇人第六季》《中餐廳第四季》《聲臨其境第三季》《我家那閨女第二季》等「綜N代」節目的大屏點播/回看收視相對較好,時移收視均達到首播收視的20%以上。
音樂類「綜N代」節目時移收視貢獻並不理想,如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第九季》、上海東方衛視《我們的歌第二季》、湖南衛視《歌手第四季》、北京衛視《跨界歌王第五季》等歌唱表演選秀類節目,時移收視與首播收視之比不足20%(表1)。
不同類型的觀眾群體喜歡通過直播或點播/回看的方式收看哪些「綜N代」節目?筆者分別從不同類別的綜藝節目中選擇了近年熱度較高的幾檔「綜N代」節目作為代表,研究節目背後首播與時移收視的觀眾特徵及不同目標人群收看綜藝節目的偏好。
在《奔跑吧第四季》《王牌對王牌第五季》《嚮往的生活彩雲篇》《極限挑戰第六季》和《我家那閨女第二季》五檔節目中,從性別構成來看,女性觀眾都較男性觀眾更高,且時移收視中女性觀眾比例更大,說明其點播/回看的主動性更強。其中,《奔跑吧第四季》和《嚮往的生活彩雲篇》兩檔節目的男女觀眾構成比例差異較小,相差不到5%。
從年齡分布來看,這五檔節目均以25—34歲和45—54歲的中青年觀眾為主。《奔跑吧第四季》和《嚮往的生活彩雲篇》的25—34歲觀眾群體比例最高,接近25%;《我家那閨女第二季》45—54歲觀眾佔比最大,達27%;《奔跑吧第四季》和《王牌對王牌第五季》的時移觀眾構成中,4—14歲的學齡觀眾佔比突出,分別為25%和20%。
在不同教育程度的受眾中,《奔跑吧第四季》和《嚮往的生活彩雲篇》其大學及以上的高學歷觀眾構成比例十分突出,其他三檔欄目高中和大學及以上觀眾佔比相當,均為欄目的主要收視人群。其中,《極限挑戰第六季》的時移觀眾中,大學及以上的高學歷觀眾佔比較高,近40%(圖5)。
04、「綜N代」節目創新元素分析
「綜N代」節目想要在綜藝市場中屹立不倒保持生命力,除了保有已經具備的成功經驗和優秀製作團隊,更需要不斷地進行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才能緊跟觀眾審美的變化節奏,不被市場淘汰。
1、《奔跑吧第四季》「換血」成功
《奔跑吧》系列這幾年在不斷嘗試創新。其中,奔跑家族的成員「換血」是較為直接和明顯的變化,也是影響其收視與口碑的主要因素之一。從《奔跑吧第二季》具有較高人氣的迪麗熱巴退出節目開始,成員「換血」對節目的影響初顯苗頭,收視上的變化首當其衝,71城市平均收視率由上一季的2.83%降至2.02%,豆瓣口碑評分從5.7降至5.6;到《奔跑吧第三季》,隨著老成員鄧超、王祖藍、陳赫、鹿晗的退出,《奔跑吧》收視與口碑雙雙下滑;直至《奔跑吧第四季》節目組請來流量明星蔡徐坤、德雲社少班主郭麒麟、搞笑擔當沙溢組成的「砂鍋菜」新組合,這三位新成員的加入成為《奔跑吧第四季》的一大亮點,成功圈粉大批觀眾,收視與口碑回升顯著,71城市平均收視率增長至2.77%,較前一季漲幅高達42%,口碑創下新高,豆瓣評分達到6.4分(表2)。
2、《王牌對王牌第五季》「經典IP情懷牌」模式依然適用
《王牌對王牌》自2016年開播以來,已連續播出五年。節目的嘉賓組合模式在不斷的摸索和調整,最終找到適合節目的最佳定位。《王牌對王牌第一季》由王祖藍、白百何、謝娜擔任固定隊長,《王牌對王牌第二季》替換為王祖藍、王源搭配「王牌特工」宋茜,《王牌對王牌第三季》由固定隊長王源、沈騰搭配「王牌特工」賈玲、歐陽娜娜,《王牌對王牌第四季》沈騰、賈玲、華晨宇、關曉彤的組合全新推出「王牌家族」概念,到了2020年的《王牌對王牌第五季》,第四季「王牌家族」原班人馬悉數回歸。《王牌對王牌》系列在豆瓣上的評分從第一季的6.0分穩步飈升至第五季的7.5分。
今年,《王牌對王牌第五季》的分期節目直播和時移總收視走勢高開高走、穩中有升,多期時移收視率超1.5%,其中,第10期節目的時移收視相當於首播收視的95.3%。縱觀五季節目,《王牌對王牌》最大的特色在於「致敬」與「懷念」,在有笑有淚的競技遊戲環節中讓觀眾感受到一份情懷的力量。第五季主打「炸場遊戲+經典IP情懷牌」,節目中重溫各種經典,如《還珠格格》劇組時隔23年重聚,《情深深雨濛濛》劇組時隔20年重聚等經典IP演員再重逢給觀眾帶來一波溫情滿滿的「回憶殺」(圖6)。
3、《極限挑戰第六季》緊密結合生活熱點
《極限挑戰》作為國內炙手可熱的王牌」綜N代」之一,在創新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轉型之痛。然而,在最新一季的《極限挑戰》中,節目在內容和主題設置上除了延續一貫以來的」綜藝+公益」模式、以「幸福本小康」為核心主題、傳遞正能量,更加注重節目選題與當下生活熱點現象的緊密結合,使得節目更貼近觀眾、貼近生活,從而獲得觀眾的認可。
今年,《極限挑戰第六季》於5月10日正式播出,開播第1期節目圍繞「疫情後的心願」主題展開,成員通過高溫挑戰任務,致敬無私奉獻奮戰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第4期節目邀請「帶貨直播女王」薇婭與成員助農扶貧帶貨,開啟「直播+綜藝」新玩法,讓觀眾進一步體會到電商經濟帶來的全新購物體驗。這兩期節目緊密貼合時下 「疫情」「致敬醫護人員」「帶貨」等熱點,成功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從收視表現來看,這兩期節目的大屏點播/回看收視表現十分突出,時移收視率分別為0.69%和0.65%,相當於首播收視的30%左右(圖7)。
05、「綜N代」節目的成長性不盡相同
眾所周知,「綜N代」節目往往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尚佳的口碑,卻也時常面臨收視疲軟、影響力下滑的危機。縱觀近幾年部分「綜N代」節目分季收視走勢發現,有的屢創輝煌、不負眾望;有的穩中有升、勢頭良好;有的高開低走、後勁不足,同為「綜N代」節目,發展態勢卻不盡相同。
湖南衛視的《歌手》系列、浙江衛視的《奔跑吧》系列和《中國好聲音》、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均已連續播出七季以上,《中國好聲音》已播至第九季。一路走來,受版權制約、創新改版、成員換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收視出現起伏,但各季平均收視仍在1.5%以上甚至超過3%,每季播出,儘管觀眾評論毀譽參半,但熱度不減。
另有一些「綜N代」節目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浙江衛視的《極限挑戰》《王牌對王牌》和湖南衛視的《嚮往的生活》,這幾檔「綜N代」節目的分季收視儘管有個別小幅波動,但整體走勢均呈上揚趨勢,收視勢頭良好。《極限挑戰》最新兩季的收視已經持平於或反超其1、2季的收視水平;《王牌對王牌》最新兩季的收視分別以18%和48%的漲幅持續提升;《嚮往的生活》開播以來收視始終保持平穩,第四季收視增長顯著,較第一季增幅達42%(圖8)。
結語
「綜N代」想要在市場中屹立不倒,想要在保有口碑和收視的同時實現創新,無疑是每個節目組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大的壓力所在。每一檔「綜N代」節目都在不斷的嘗試從成員換血、渠道轉變、環節重置等方面注入「新生命、新元素」,都在自身的進階道路上堅守節目立意、提升審美、創新內容表達,以有溫度、有力度、有情懷的創作為大眾喜聞樂見。故節目創作者需要勇敢地跨出」舒適區」,以匠心為支點不斷地用創新元素為「綜N代」節目「續命」。
文圖來源:收視中國
【來源:綜藝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