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夜郎》走進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2021-02-13 廣州會展通

夜郎不應該只有「夜郎自大」這樣的偏見,夜郎是一種文化,它不僅是貴州的夜郎,也是南越國相鄰的夜郎,更是秦漢帝國邊緣的夜郎。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漢使唐蒙在向漢武帝上書中也稱「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餘萬」。說明夜郎國不僅在歷史上曾經存在,還一度是西南夷諸國中最強大的,並具有一定軍事實力。本次展覽將通過「夜郎哪兒來?」、「夜郎怎麼樣?」、「夜郎去哪兒?」三個單元進行敘述,引領大家一同追尋神秘的夜郎足跡,揭開神秘的夜郎文化。

本次展覽展出的文物涵蓋從新石器時期至近現代,全面展示不同時期的夜郎文明這些展品中,以漢代夜郎國出土文物為主,既有反應夜郎本土特色的青銅裝飾品、青銅兵器,以及用於套頭葬的青銅容器,也有大量受到漢文化浪潮影響的漢系青銅器,充分體現了漢代文化的統一性和多元性。

飾虎銅釜(出土時套於死者頭部)  戰國末期至西漢前期

赫章可樂274號墓  貴州省博物館藏

龍首柄銅釜  西漢

六盤水市黃土坡  貴州省博物館藏

一字格曲刃銅劍  漢代

2017年徵集  貴州省博物館藏

早在2000多年前,地處嶺南的南越國與地處西南的夜郎國就有著密切的聯繫,2000年後的今天,代表夜郎文化的珍貴文物來到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與南越文化相遇與碰撞。

在西漢初年,南越國和夜郎國之間的商貿來往十分興盛,這一方面與西南夷地區物產豐富有關,另一方面則與兩國之間便捷的水路有關,從夜郎國可順牂牁江(今珠江上遊南北盤江)可直達南越國都城蕃禺(今廣州)。此外,夜郎國還作為西南地區的貨物集散中心,將巴蜀地區生產的各種商品轉販至南越國,最具代表的實例則是史書記載的「枸醬之路」了。建元六年(前135年),漢使在南越吃到蜀地產「枸醬」,了解到從巴蜀經夜郎有水路與南越相通,由此,夜郎開始進入漢王朝視野,並促使朝廷有了修建從僰道(今四川宜賓)直抵牂柯江的「南夷道」,並利用夜郎精兵奇襲南越的計劃。此外,南越國的一些出土器物也反應了兩國之間的聯繫,如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青銅環耳鍪,與鐵三腳架配套使用,造型和用法與夜郎地區同類器物相同,以及嶺南地區的一些西漢前期墓出土的巴蜀風格青銅器,很可能是通過夜郎輸入進入南越國。

跪人銅燈  漢代

安順雲峰公社  貴州省博物館藏

青瓷蛙形水注  南北朝

平壩馬場  貴州省博物館藏

銅馬  南北朝

清鎮市蘆荻哨  貴州省博物館藏

「尋找夜郎」作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原創展覽,結合了貴州現有最新的考古資料和研究成果,全方位展示了夜郎文化的各個方面。相信此次展覽是一場難得的文化盛宴,並進一步促進兩地之間在文化領域的交流。

鷺鳥紋彩色蠟染衣  宋代

平壩縣  貴州省博物館藏

1971年榕江苗族刺繡鼓藏服  現代

貴州省博物館藏

苗族銀響鈴項鍊  現代

貴州省博物館藏

相關焦點

  • 2020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有哪些展覽?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有哪些展覽?  1、南越王墓原址:西漢南越王墓是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之墓,於1983年發現並發掘。南越王墓是嶺南迄今發現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墓主人等級最高的漢代彩繪石室墓,保存完好,未受盜擾。
  • 尋找夜郎:不應該只有「夜郎自大」的偏見
    據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官方消息,由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主辦,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貴州省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博物館、貴州省赫章縣文物事業管理局協辦的《尋找夜郎》於2020年9月25日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展出,展期至2021年1月12日,共展出貴州境內發現出土的256件/套珍貴文物。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掇英
    ↖ 點擊關注「今日聯拍」藝術品全業態交易平臺西漢南越王墓發現於1983年,是迄今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
  •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遊玩攻略(門票+看點+交通指引)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簡介  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保存完好,是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餘件,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
  • 夜郎與百越的文化交流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王」字銘銅鐸(圖10),造型與「尋找夜郎」展中命名的「句鑃」器相近。銅鐸正面上端刻一「王」字。在鐸內有幹朽柄木,頂端正中有方槽,用橫貫的木釘以懸舌,但舌已缺失。圖7:句鑃 戰國至西漢 興義出土(正在「尋找夜郎」展覽中展出)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珍貴館藏(附高清細節)
    文章轉載自今日聯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西漢南越王墓發現於1983年,是迄今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隨葬物最豐富、唯一飾有彩繪的石室墓。邊長 2.15釐米,寬 2.15釐米,通鈕高 1.5釐米,重 65克南越王墓及其隨葬珍品是南越國的重要歷史遺存,對研究秦漢時期廣州乃至整個嶺南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1996年,南越王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越王墓共出土文物1000餘件(套),種類涵蓋玉、石、金、銀、銅、鐵、鉛、陶、漆、木、食品殘骸等30餘種。
  • 西漢南越王墓不為人知的秘密!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之玉盒玉盒通高7.7釐米,直徑9.8釐米。由青玉雕成,玉質溫潤,內外打磨光潔,雕琢精細,堪稱漢玉之精品。其蓋子與盒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盒身如一圓碗,從上到下依次裝飾有三周紋飾。蓋內也有線刻的雙鳳紋裝飾。
  • 南越王趙陀
    今天來到廣州,想起2400年前的南越王趙佗。 趙陀是恆山郡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遇秦末大亂,趙佗割據嶺南,在番禺(今廣州)建立南越國。        趙佗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和皇帝,號稱「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 「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古國真的存在嗎,它又是怎麼消失的
    文:澈冬澈公元前122年,為尋找通往印度的通道,漢武帝派使臣來到位於雲南的滇國,「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
  • 展覽 成吉思汗「造訪」南越王
    今天(24日),《成吉思汗八百年——鄂爾多斯蒙古族歷史文化展》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展。201件從內蒙古鄂爾多斯博物館引進的文物將呈現蒙古民族八百年來的歷史演變、鄂爾多斯部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形成以及鄂爾多斯蒙古人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展覽分為蒙古史話、草原牧歌和神明護佑三大部分,展期三個月。
  • 廣州這座小山,從約50米變20米,有未被盜的南越王墓,成「國寶」
    今天繼續廣州的國家一級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行程,前面我們參觀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展廳,重點講解了「價值連城」的展品:犀角形玉杯和絲縷玉衣(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翻閱前面的文章《廣州珍藏:「價值連城」的杯形玉器,為何龐貝「來通杯」極相似?》、《廣州「國家級」博物館,有件鎮館之寶,不是通常金銀銅縷「玉衣」》)。
  • 廣州西漢南越王墓——真實而神秘的漢墓筆記(上)
    南越王墓的平面布局明顯繼承於戰國楚系豎穴迴廊形棺槨墓,然而有其根本的區別,即前者墓室為仿照墓主生前宅居之前堂後寢的形制營造構築,是典型的橫向墓葬。《史記》載:「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他(即南越國第一代王趙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他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他魋結箕倨見陸生。
  • 夜郎之大 並非自大
    夜郎古國的歷史大致追溯到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存在約 300 年後神秘消失。夜郎古國和消失在沙漠的樓蘭古國、目前已成為著名旅遊勝地的大理古國,是中國歷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國之一。秦及漢初,夜郎已進入定居的農業社會。夜郎地多雨潦、少牲畜、無蠶桑,與巴、蜀、楚、南越均有經濟聯繫。蜀地的枸醬(一種用枸杞為原料釀造的果酒)等名優土特產,常經夜郎運到南越。
  • 南越建國初期,表面向西漢稱臣,實則是貌合神離
    所以,趙佗會見與西漢「特使」陸賈,說了: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意思是說自己要是在中原,也就沒劉邦什麼事了。但趙佗知道當地越人勢力頗大,對於外來者的南越政權是排斥,表面上臣服,只是暫時的。這點連陸賈也看出來了,評價南越國是「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是說南越國內民心並沒凝聚。
  • 它是西漢南越文王的行璽金印,承載著一代帝王獨霸嶺南的夢想!
    直到秦始皇時期,為鞏固皇權,顯示出天子的尊貴,秦始皇規定皇帝所用的印稱作玉璽,而所有臣民所用只能稱為印玉璽當中還有一類發布詔命的印信稱為行璽,歷史上所記載的擁有行璽最多的朝代為西漢,不過由於時間的流逝與歷史長河裡朝代的更替,許多西漢皇璽都已流失,至今下落不明,發現且被收藏的寥寥無幾,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枚西漢金印為收藏於廣東省廣州市的南越王墓博物館中的西漢文帝行璽金印。
  • 都知道南越王趙佗墓在廣州,可是具體在哪誰也不知道,兩千年來盜墓...
    之後向西漢稱臣,中間關係時好時壞。趙佗在前183年,周圍的閩越,夜郎等國紛紛歸附,趙佗稱帝,史稱南越武帝。 趙胡死後將皇位傳給了其子趙嬰齊,趙嬰齊死後將皇位傳給了趙興,趙興被殺,大臣立其兄趙建德為王。之後趙建德被自己人擒獲。至此南越國滅亡。 南越一共經歷了五主。(只有趙佗,趙昧稱帝,其餘都稱王) 南越第一任皇帝的墓歷經兩千多年,被歷朝歷代的人尋找,卻始終找不到。
  • 南越王趙佗的自立,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
    趙佗在當地採用了「和輯百越」的政策,安撫南越人民,緩和剛經歷戰亂的南越人民的仇恨。不僅如此,趙佗還勸自己帶來的秦軍士兵和當地女子通婚嫁娶,將中原的秦文化傳入南越。
  • 南越王是一個多矛盾的人?
    南越王趙眜的性格是個矛盾體?《史記》《漢書》並沒有這樣記載,但是我們從南越王墓出土的一套青銅樂器,似乎可以隱約得知,這套樂器名叫句鑃。
  • 夜郎是「大」還是「自大」?
    與此同時,《史記》又記載了夜郎王向漢朝使者發出「漢與我孰大」的疑問,從而成為千古笑談。夜郎是「大」還是「自大」?今人需撥開歷史的疑霧,回歸到夜郎族群本身及其所處的時代,方能得到答案。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夜郎在漢帝國的發展進程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