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不應該只有「夜郎自大」這樣的偏見,夜郎是一種文化,它不僅是貴州的夜郎,也是南越國相鄰的夜郎,更是秦漢帝國邊緣的夜郎。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漢使唐蒙在向漢武帝上書中也稱「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餘萬」。說明夜郎國不僅在歷史上曾經存在,還一度是西南夷諸國中最強大的,並具有一定軍事實力。本次展覽將通過「夜郎哪兒來?」、「夜郎怎麼樣?」、「夜郎去哪兒?」三個單元進行敘述,引領大家一同追尋神秘的夜郎足跡,揭開神秘的夜郎文化。
本次展覽展出的文物涵蓋從新石器時期至近現代,全面展示不同時期的夜郎文明這些展品中,以漢代夜郎國出土文物為主,既有反應夜郎本土特色的青銅裝飾品、青銅兵器,以及用於套頭葬的青銅容器,也有大量受到漢文化浪潮影響的漢系青銅器,充分體現了漢代文化的統一性和多元性。
飾虎銅釜(出土時套於死者頭部) 戰國末期至西漢前期
赫章可樂274號墓 貴州省博物館藏
龍首柄銅釜 西漢
六盤水市黃土坡 貴州省博物館藏
一字格曲刃銅劍 漢代
2017年徵集 貴州省博物館藏
早在2000多年前,地處嶺南的南越國與地處西南的夜郎國就有著密切的聯繫,2000年後的今天,代表夜郎文化的珍貴文物來到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與南越文化相遇與碰撞。
在西漢初年,南越國和夜郎國之間的商貿來往十分興盛,這一方面與西南夷地區物產豐富有關,另一方面則與兩國之間便捷的水路有關,從夜郎國可順牂牁江(今珠江上遊南北盤江)可直達南越國都城蕃禺(今廣州)。此外,夜郎國還作為西南地區的貨物集散中心,將巴蜀地區生產的各種商品轉販至南越國,最具代表的實例則是史書記載的「枸醬之路」了。建元六年(前135年),漢使在南越吃到蜀地產「枸醬」,了解到從巴蜀經夜郎有水路與南越相通,由此,夜郎開始進入漢王朝視野,並促使朝廷有了修建從僰道(今四川宜賓)直抵牂柯江的「南夷道」,並利用夜郎精兵奇襲南越的計劃。此外,南越國的一些出土器物也反應了兩國之間的聯繫,如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青銅環耳鍪,與鐵三腳架配套使用,造型和用法與夜郎地區同類器物相同,以及嶺南地區的一些西漢前期墓出土的巴蜀風格青銅器,很可能是通過夜郎輸入進入南越國。
跪人銅燈 漢代
安順雲峰公社 貴州省博物館藏
青瓷蛙形水注 南北朝
平壩馬場 貴州省博物館藏
銅馬 南北朝
清鎮市蘆荻哨 貴州省博物館藏
「尋找夜郎」作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原創展覽,結合了貴州現有最新的考古資料和研究成果,全方位展示了夜郎文化的各個方面。相信此次展覽是一場難得的文化盛宴,並進一步促進兩地之間在文化領域的交流。
鷺鳥紋彩色蠟染衣 宋代
平壩縣 貴州省博物館藏
1971年榕江苗族刺繡鼓藏服 現代
貴州省博物館藏
苗族銀響鈴項鍊 現代
貴州省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