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越王是一個多矛盾的人?
南越王趙眜的性格是個矛盾體?《史記》《漢書》並沒有這樣記載,但是我們從南越王墓出土的一套青銅樂器,似乎可以隱約得知,這套樂器名叫句鑃。
-
西漢南越王墓不為人知的秘密!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金鉤扣龍形玉佩虎頭金鉤扣龍形玉佩出土於南越王墓玉衣頭罩的右側位置。龍形玉佩長11.5釐米,金鉤長5.9釐米,整體通長14.4釐米。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鳳紋牌形玉佩鳳紋牌形玉佩出土於南越王墓玉衣頭罩的左側位置。通長14釐米,寬7.4釐米。青玉質。全器扁平,雙面透雕。玉佩正中為一個長方框,上連一朵捲雲紋,下為一高冠卷尾變形鳳鳥。框內透雕一隻變形鳳鳥。
-
展覽 成吉思汗「造訪」南越王
今天(24日),《成吉思汗八百年——鄂爾多斯蒙古族歷史文化展》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展。201件從內蒙古鄂爾多斯博物館引進的文物將呈現蒙古民族八百年來的歷史演變、鄂爾多斯部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形成以及鄂爾多斯蒙古人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展覽分為蒙古史話、草原牧歌和神明護佑三大部分,展期三個月。
-
南越王趙佗雕像在梅州五華落成
6月28日上午,南越王趙佗雕像揭幕儀式在五華縣華城鎮狀元公園舉行,為文化底蘊深厚的五華老縣城華城鎮增添了濃鬱的歷史文化韻味。
-
南越王趙佗的自立,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
趙佗在當地採用了「和輯百越」的政策,安撫南越人民,緩和剛經歷戰亂的南越人民的仇恨。不僅如此,趙佗還勸自己帶來的秦軍士兵和當地女子通婚嫁娶,將中原的秦文化傳入南越。
-
《尋找夜郎》走進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龍首柄銅釜 西漢六盤水市黃土坡 貴州省博物館藏一字格曲刃銅劍 漢代2017年徵集 貴州省博物館藏早在2000多年前,地處嶺南的南越國與地處西南的夜郎國就有著密切的聯繫,2000年後的今天,代表夜郎文化的珍貴文物來到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與南越文化相遇與碰撞
-
2020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有哪些展覽?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有哪些展覽? 1、南越王墓原址:西漢南越王墓是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之墓,於1983年發現並發掘。南越王墓是嶺南迄今發現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墓主人等級最高的漢代彩繪石室墓,保存完好,未受盜擾。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掇英
邊長 2.15釐米,寬 2.15釐米,通鈕高 1.5釐米,重 65克南越王墓及其隨葬珍品是南越國的重要歷史遺存,對研究秦漢時期廣州乃至整個嶺南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1996年,南越王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千裡江山百字文:漢文帝一封信降服南越王
同時,政權內部又面臨許多挑戰,濟北王劉興居就發生過叛亂。而且,南越更是漢文帝面臨的最為棘手的問題。當時的南越王叫趙佗,祖籍河北人。開始是廣東龍川縣令,後來趁呂后作亂,逐漸控制了整個嶺南地區。並自封為「南越武王」,其勢力範圍包括湖南,江西,福建,廣東,雲南,貴州及越南大部分地區。
-
一封書信勝千軍萬馬,南越王趙佗成了漢文帝樹威的助攻王
有句話叫瞌睡來了遇到枕頭,漢文帝需要樹威的時候,南越王趙佗因呂后時期關市,不和南越做鐵器交易一系列問題心生惱怒,幹出稱帝的動靜漢朝一直沒解決。南越王犯上作亂這件事現在不但很多諸侯都在等待很文帝的表演,也成了漢文帝能力的試金石。 南越國問題,漢文帝僅僅是寫了一封非常精彩的書信,內容是典型的綿裡藏針那種,這封書信讓南越王趙佗越看越冒汗,越看越心虛。因篇幅問題就不全文述說,僅做個人的看法和見解。
-
廣州西漢南越王墓——真實而神秘的漢墓筆記(上)
南越國是嶺南第一個王國,自西元前204年建立至西元前112年漢平南越,南越國共存在九十三年,歷經5任君主。第一任君主趙佗足足活了103歲,等他要傳位時,只能傳給孫子趙眜了。南越王墓掘山為陵,建造時從象崗山頂下掘近20米,鑿出一個平面「凸」字形的豎穴 ,再從前端東、西側開橫洞成耳室,南面開闢斜坡墓道。整個墓室以750塊紅砂石砌成。
-
《南越宮詞》首映,《睿王與莊妃》殺青,《範蠡獻西施》開拍
粵劇電影《南越宮詞》劇照粵劇電影《南越宮詞》根據廣州粵劇院同名歷史古裝粵劇改編拍攝,講述秦末漢初,秦王朝派遣趙佗南下徵戰百越,最終融合漢越民族,成為南越王,為南越創造了一段和諧發展的歷史。這一段歷史背後,反映的是中華民族開拓進取、多元一體、永續和平的主題。
-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遊玩攻略(門票+看點+交通指引)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簡介 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保存完好,是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餘件,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珍貴館藏(附高清細節)
文章轉載自今日聯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西漢南越王墓發現於1983年,是迄今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隨葬物最豐富、唯一飾有彩繪的石室墓。邊長 2.15釐米,寬 2.15釐米,通鈕高 1.5釐米,重 65克南越王墓及其隨葬珍品是南越國的重要歷史遺存,對研究秦漢時期廣州乃至整個嶺南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1996年,南越王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越王墓共出土文物1000餘件(套),種類涵蓋玉、石、金、銀、銅、鐵、鉛、陶、漆、木、食品殘骸等30餘種。
-
南越歸漢,此人功不可沒
陸賈(約前240年—前170年),西漢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高祖和文帝時,兩次出使南越,說服南越王趙佗臣服漢朝,對穩定漢初局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
秦朝末年,南越王趙佗一去不復返算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
趙佗忠於的是秦始皇,加上他本身是趙國人的身份,所以對於秦二世也就沒有必要去冒那麼大的風險了,南越剛剛穩定,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加上趙佗在當地採用了「和輯百越」的政策,安撫南越百姓,還將中原的秦文化傳入南越,發展農耕。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其實趙佗自立為王一直等到秦國滅亡之後,這個時候秦國已經不復存在了。所以也就沒有了背叛一說。
-
廣州這座小山,從約50米變20米,有未被盜的南越王墓,成「國寶」
今天繼續廣州的國家一級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行程,前面我們參觀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展廳,重點講解了「價值連城」的展品:犀角形玉杯和絲縷玉衣(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翻閱前面的文章《廣州珍藏:「價值連城」的杯形玉器,為何龐貝「來通杯」極相似?》、《廣州「國家級」博物館,有件鎮館之寶,不是通常金銀銅縷「玉衣」》)。
-
老師不會告訴,歷史上的南越王,其實是一個背叛者
這裡的秦軍主力分別是王離的二十萬長城軍和章邯的二十萬關中軍。其中長城軍在巨鹿被項羽擊破;關中軍則在章邯投降項羽後被坑殺。然而,這四十萬人,其實並不是秦國的全部力量。因為在嶺南,還屯駐著數十萬秦軍。話說當年秦始皇掃平六國之後,還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第一個是蒙恬率三十萬秦軍北上擊破匈奴,並修築長城,永駐北疆。
-
文旅達人秀 | 南越冷故事小輯
讓曹操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讓蘇軾嚮往「親射虎,看孫郎」的孫權,竟然做過盜墓賊。看過盜墓筆記的人都知道三國時期曹操所設的官職: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都是專門負責盜墓的,不要以為這是古代唯一的官方盜墓組織,孫權的盜墓比曹操更瘋狂,為了積聚財富,解決軍餉,他在位期間曾親自坐鎮,在東吳全境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盜墓運動,東吳境內幾乎所有的大墓都被他挖掘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