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石家莊有一處地方,提起這個地方的名字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是哪裡,也不知道這個地方的名字到底什麼意思,但是如果說它另外一個名字你一定會驚訝的說「哦!原來是這裡。」
沒錯,這裡就是正定,河北石家莊的正定,它還有另外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常山。提起常山你們能想到誰?沒錯,三國蜀國護國將軍常山趙子龍,這裡就是趙子龍的故鄉,曾經的常山,現在的正定。
正定擁有著悠久的歷史,這裡孕育出了無數的人傑,也保留了很多珍貴的歷史文物,而其中在正定就有一座石碑,歷經歷史滄桑保留至今,起源於隋朝譽為楷書鼻祖,他就是《龍藏寺碑》
這塊碑文現在屹立在石家莊正定隆興寺內,歷經歷史滄桑保留至今,上面刻寫著那個時代的故事,距今已經擁有悠久的歷史了,而它上面的字體一直傳承至今,就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楷體,而這塊碑文也被譽為楷書鼻祖。
第一次來河北,就來到了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的4A景區隆興寺。走進隆興寺那一刻如果不了解隆興寺也許你就會覺得這裡和全國其他地方的寺廟沒什麼區別,也同樣會認為來到這裡的人也不過是拜拜佛許願還願罷了,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隆興寺是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每一座建築都有自己的歷史故事,而在寺院內有一座碑文,這座碑文才是這裡意義最大的事物。
這座石碑歷經歷史滄桑保留至今,起源於隋朝譽為楷書鼻祖,這座石碑就是《龍藏寺碑》。它屹立在大悲閣旁千年古槐之下,當你走進一看的時候,你會發現上面布滿了時間的痕跡,仔細打量碑文,上面刻寫的很多文字都早已經看不清了,但是刻寫的文字字體結構,仍然能夠讓人一眼就看出是楷書。
為了讓人們看得更加清楚,在它的旁邊有一個復刻石碑,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整個石碑的全貌,在石碑的頂部寫著「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
關於這個石碑,據史料記載,整個石碑高3.15米,寬0.9米,厚0.29米,碑上刻寫著楷書文字1500餘字,石碑的上面不僅刻有「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在碑額的兩側還蛟螭盤繞,更重要的是這塊石碑起源於隋代,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可以想像這塊石碑具有多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從隋朝到現在1400多年間,經過改朝換代各種戰爭侵略,它仍然能夠保存下來,我們只能說這是我們最幸運的一件事情了。
但是當看到這塊石碑的時候,很多人都有一個感悟,如果那個時代有更多的事物和建築保留至今的話,我們就能夠明白歷史,從而追根溯源。當然並不是說我們現在的文物保護工作還不夠好,只是看著這座碑突然覺得我們好像把老祖宗給留下的東西,弄丟了好多。
不知道你們看了這座碑會有什麼感想,但是如果你想來到這裡,那麼一定要請個導遊講解,因為他會有很多故事講給我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