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寶寶6月齡以內的飲食是很單一的,只能喝奶,選擇也局限於母乳或配方奶粉。但當寶寶滿6月齡,輔食新世界大門打開,食物選擇會越來越多元化。最近我們調研母嬰店,在與一線店員以及消費者接觸時發現:有家長抱著寶寶來問「有沒有寶寶能吃的糖」。這說明許多家長已經不限於只給寶寶吃正常三餐,在給寶寶安排「小點心、小零食」上也非常積極。但是市面上零食那麼多,寶寶現在又還小,什麼零食適合寶寶,什麼零食現在不能吃,你們真的知道嗎?
首先要知道,零食通常是指一日三餐時間點之外的時間裡所食用的食品。一般情況下,人的生活中除了一日三餐被稱為正餐食物外,其餘的一律被稱為零食。
接下來我們將把寶寶零食分為「黑名單與白名單」,黑名單主要指需要限制寶寶食用的類型,白名單主要指適合寶寶食用的類型。
寶寶零食「黑名單」
今年最新發布了《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對3-12歲兒童零食在營養健康及安全性上進行明確規定,這也為咱們給寶寶挑選零食,理清思路。主要是以下幾點:
1 兒童零食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2 不能使用經輻照處理的原料
3 少鹽、少糖、少油
4 零食口感不崩牙
5 不允許使用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
6 強制標出過敏原
接下來為大家具體介紹幾類需要限制食用的「黑名單」零食:
高脂肪、含反式脂肪
代表食物:炸雞翅、炸雞塊、炸雞腿、炸魚、炸裡脊等
需要注意配料的食物:奶油蛋糕、奶油冰激凌、代可可脂巧克力、蛋黃派、威化餅乾
脂肪攝入過多,容易導致寶寶有肥胖風險,其中反式脂肪更需要警惕!如果是經過油炸烹飪的零食,以及零食包裝上有:植物奶油、植物黃油、人造奶油、人造黃油、起酥油、植脂末、植物奶精、代可可脂、氫化植物油...別給寶寶吃!
含鈉高
代表食物:臘肉、燻肉、臘腸、鹹魚、鹹菜、醬菜等
需要注意配料的食物:肉鬆、香腸、鹹鴨蛋、薯片、海苔
7-24月齡嬰幼兒的腎臟、肝臟等各種器官還未發育成熟,過量攝入鈉可能會增加腎臟負擔。
因此,家長需要嚴格控制嬰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鈉攝入含量,可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議:
6-12月,每日適宜攝入量:350mg
1~3歲,每日適宜攝入量:700mg
4~6歲,每日適宜攝入量:900mg
尤其是寶寶的正常三餐食物中已經提供了鈉,如果零食中含鈉多,那麼很可能鈉攝入超標。所以,家長在給寶寶選擇零食時優先考慮不含鈉、含鈉少的。
高糖
代表食物:可樂、乳飲料,各類果脯、話梅、蜜餞、水果罐頭等
需要注意配料的食物:餅乾、蛋糕
這類食物在加工過程中,食物中的很多營養素就被破壞了,營養價值很低,而且為了口感好,會加入大量的糖,有些產品還會加入較多食鹽或大量甜味劑、防腐劑和色素等,因此這類食品寶寶最好不吃。如果零食配料表前三位有蔗糖(白砂糖)、麥芽糖、果葡糖漿、濃縮果汁,多半是高糖零食,3歲前要少給寶寶吃,或最好不吃。
但是完全禁止寶寶吃糖是沒必要的,因為吃糖除了讓我們獲得生理上的滿足,同時也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家長可以用健康的天然食材來代替糖果,比如用水果乾代替水果糖,吃上去同樣是酸酸甜甜的,還能補充一定量的礦物質。當然了,水果乾的含糖量也很高,在攝入量上也要加以控制。
含各種添加劑
代表食物:重口味「辣條」、泡泡糖
需要注意配料的食物:薯片、薯條、爆米花、蝦條等膨化食品
食品添加劑對於寶寶而言,沒有任何營養作用,主要是用於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滿足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雖然大部分零食的添加劑種類和使用量都是在國家的標準要求之內,但是沒有必要給寶寶吃太多含添加劑的食物,建議家長在挑選零食時可注意:配料表成分越簡單越好,純天然成分越多越好。
質地堅硬,顆粒狀與果凍狀需警惕
代表食物:堅果類、豆類、硬糖、果凍
零食形態儘量不要尖銳、過于堅硬,否則寶寶吃零食可能發生崩牙風險。還有堅果類、豆類、硬糖、果凍類零食的嗆噎問題也要重視,以免導致卡喉、窒息等嚴重問題。
如何正確為寶寶挑選零食?
前面已經為大家強調了哪幾類零食儘量不要吃或者要少吃,希望大家能避免就避免,但是在具體挑選寶寶零食時也可結合下面幾點進行挑選:
1 控糖、控油、控鹽
2 少選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
3 添加劑越少越好
4 原材料新鮮、天然
5 具有功能性,富含營養
6 小量獨立包裝,自帶封口,方便攜帶和保存
7 質地口感符合寶寶年齡,不崩牙為宜
8 注意配料是否含有過敏物質
寶寶零食「白名單」
適合7-12月齡寶寶的零食:
1)新鮮果蔬:
蘋果、香蕉、梨、桃、葡萄、獼猴桃等應季水果
西紅柿、黃瓜、胡蘿蔔等應季蔬菜
成品輔食果泥、蔬菜泥
新鮮果蔬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鉀、鎂、鈣和膳食纖維等有益於健康的營養成分,只需要根據寶寶吞咽和咀嚼能力進行相應刮泥、切碎或切塊等簡單處理就可以給寶寶食用。當然,市面上還有很多成品果泥、蔬菜泥產品,家長可以挑選成分簡單,不額外添加白砂糖、香精香料的產品。
特別提醒: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歲前不宜引入果汁,因為水果榨汁會大大地破壞掉水果中的營養物質,果汁缺乏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還有增加肥胖和齲齒的風險。
2)手指食物、磨牙棒食物:
餅乾、米餅
蘋果片、黃瓜條、胡蘿蔔條
手指食物方便寶寶自己拿著吃,不僅鍛鍊了手部的精細動作、抓握能力,幫助小手和小嘴打好配合,還可以激發寶寶自己探索進餐的興趣;磨牙棒類食物可以幫助寶寶緩解出牙期的牙齦不適,促使牙齒萌出。
特別提醒:手指食物、磨牙棒食物具有一定的「堅硬度」,對年齡有一定要求,而且食用時必須有家長在旁邊監護,避免意外發生。
3)面點類:
饅頭、麵條、麵包、泡芙
這類食物「營養密度低」、「容易管飽」,在當做小點心給寶寶加餐時應注意「適量」,因為1歲前的寶寶應以喝奶為主。家長無論是自己製作還是購買加工面點類食物,均應考慮「低鹽、低糖、低脂肪」。
適合1歲後寶寶的零食
無糖酸奶、低鈉奶酪、奶片
溶豆、麥片、鬆餅
海苔、山楂糕、豆腐乾
磨碎的堅果類零食:杏仁、核桃、榛子等
配料簡單的肉乾、肉腸、鱘魚腸
寶寶1歲以後能接觸的食物種類更多了,在零食選擇上更加多樣化,比如酸奶、奶酪以及用玉米、全穀物製作的膨化食品等。只要零食的食材健康,非油炸、高溫炙烤烹飪,配料簡單,低鹽、低糖、低脂肪,就可以適量給寶寶嘗試。
注意零食的食用安全
健康零食是寶寶營養的補充,是飲食中的重要內容,零食應儘可能安排在兩次正餐之間,量不宜多,睡覺前30分鐘不要吃零食。此外,還需注意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漱口。當然,零食無論如何也只是正餐以外的食物,再健康也要注意量。
大塊的食物對於4歲以下的寶寶都是比較危險的,尤其是顆粒狀的堅果質地堅硬,易噎到寶寶,而且單位熱量很高,建議堅果和和豆類零食最好是磨碎再食用,並且不能過量食用。
對年齡較大的孩子,可引導孩子認識食品營養標籤,學會辨認食品營養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您對如何選奶粉還有疑問,可以在文末給我們評論留言~